杨处纲,是高祖皇帝的族叔。他从小在北方长大,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骑射本领。在周朝的时候,因为军功被封为上仪同。高祖皇帝登基后,追封他父亲杨钟葵为柱国、尚书令、义城县公,并且让杨处纲继承爵位。之后,杨处纲被任命为开府,负责督促武候的工作。没多久,他又升任太子宗卫率,后来又升迁为左监门郎将。几年后,他又被提拔为右领军将军。杨处纲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才艺,但是为人正直,在做官期间办事很有效率,也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后来他被任命为蒲州刺史,当地百姓都很拥戴他。之后他又升迁为大将军。后来他又调任秦州总管,最终在任上去世。死后被追谥为“恭”。
他的弟弟杨处乐,官做到洛州刺史。后来汉王刘谅造反,朝廷怀疑杨处乐有二心,把他贬官,并且取消了他的爵位。
杨子崇是高祖皇帝的族弟。他爸爸叫杨盆生,死后被追赠为荆州刺史。杨子崇从小就爱学习,读了很多书,长得也斯文有礼,而且特别喜欢结交有才能的朋友。隋文帝开皇年间,他被任命为仪同,担任车骑将军,经常在宫里值班守卫。后来又当上了司门侍郎。隋炀帝继位后,杨子崇升迁了好几次,最后当上了候卫将军,但因为犯了错被免职了。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检校将军。
有一次,隋炀帝去汾阳宫游玩,杨子崇预感到突厥人一定会来打仗,就多次请求皇帝早点回京城,但皇帝没听他的。结果,果然发生了雁门关被围困的事件。等敌人退兵后,隋炀帝非常生气,说:“杨子崇胆小怕事,胡乱请求,扰乱了大家的军心,不能让他再担任要职了!”于是,杨子崇被贬到离石郡当太守。虽然被贬官,但他治理地方还是很有能力,很有口碑。
从那以后,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有个叫刘六儿的胡人还带着人马抢劫离石郡。杨子崇上奏朝廷请求派兵镇压。皇帝又大发雷霆,下令让杨子崇巡视长城。杨子崇走了百多里路,结果发现四面道路都被堵死了,进退不得,只好返回。当时老百姓正闹饥荒,很多人聚众抢劫,杨子崇前后抓捕并处死了几千人。
一年多以后,朔方的梁师都和马邑的刘武周都起兵造反,离石郡里的胡人也纷纷响应。杨子崇感到情况不妙,想回京城报告情况,于是带着几百个心腹从孟门关出发。东西还没运到一半,河西几个县的官员就杀了上司,投奔了梁师都,道路也被切断了,杨子崇只好退回离石。他带来的士兵听说太原起兵了,都不愿意进城,纷纷叛逃。杨子崇把这些叛逃者的父母兄弟都抓起来杀了。
几天后,义军晚上攻到了城下,城里的豪杰也出来响应。城池失守,杨子崇被仇家杀害了。
话说这位德王雄啊,他一开始的名字叫惠,是高祖的族子。他爹叫绍,在周朝当官,当过八个州的刺史,还被封为傥城县公,皇帝还赐给他叱吕引氏这个姓氏。德王雄长得可俊了,仪表堂堂,举手投足都特别优雅,一看就是个有气度的人。
在周武帝当皇帝的时候,德王雄在太子府里当了个下大夫。有一次,皇帝去云阳宫,卫王直造反了,带着人马攻打肃章门,德王雄勇敢地冲上去,把他们打退了。 因为他立了功,就升官了,当上了上仪同,还被封为武阳县公,食邑一千户。后来又升了好几级,当上了右司卫上大夫。到了大象年间,他又升爵为邗国公,食邑五千户。
高祖当了丞相,雍州牧毕王贤想造反,德王雄当时是别驾,他知道毕王贤的阴谋,赶紧告诉了高祖。结果毕王贤被杀了,德王雄因为立功被封为柱国、雍州牧,还兼任相府虞候。周宣帝去世的时候,朝廷担心其他诸王会生事,就让德王雄带着六千骑兵护送皇帝到陵墓安葬。 之后,德王雄又升官了,成了上柱国。
高祖当了皇帝以后,任命德王雄为左卫将军,还兼任宗正卿。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右卫大将军,参与朝政。 后来,他又被封为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他邗国公的爵位还分封给了他一个儿子。德王雄还请求皇帝封他的弟弟士贵为官,皇帝也答应了。 有人告发高颎跟德王雄是一伙的,皇帝就当面问德王雄。德王雄回答说:“我每天都在宫里当差,皇上您身边,要是真有什么朋党,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呢!皇上您英明睿智,政务都亲力亲为,高颎做事公正,奉公守法,这只是您对人的喜恶而已,还请皇上明察。” 高祖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那时候德王雄权势很大,是当时最显赫的人物之一,他和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为“四贵”。
杨雄这个人啊,宽厚待人,朝中上下都很关注他。高祖皇帝呢,心里头有点忌惮他,怕他势力太大,不想让他再管兵马了。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封他当司空,圣旨里头写着:“开皇九年八月初一壬戌日,皇帝说:哎,你啊,上柱国、左卫大将军、宗正卿、广平王,为人宽厚大度,地位显赫,掌管禁军十多年了。在朝廷是皇帝的心腹,在外是国家的爪牙,鞍前马后,劳苦功高。念在你过去的功劳,给你升官加爵。你担任辅佐大臣的重任,百姓都看着你呢,应该竭尽全力,对得起这个名号。所以,任命你为司空。去吧,好好干!光荣地接受这份恩宠,可别辜负了朕的期望啊!”表面上看着是升官,实际上是夺了他的兵权。
杨雄没啥实权了,干脆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没多久,又改封为清漳王。到了仁寿年间,高祖皇帝说:“清漳这名字,配不上他的地位和名望啊。”于是叫人拿来地图,指着安德郡对群臣说:“这个地方的名字,才配得上他的功德和名声。” 就这样,杨雄改封为安德王。
大业年间,他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元德太子去世后,他又代理郑州刺史的职务。一年多后,又当上了怀州刺史。接着,又升任京兆尹。后来皇帝御驾亲征吐谷浑,就让杨雄统领浇河道地区的军队。 等打完仗回来,杨雄又被封为观王。 他上表谢恩,还说:“我早年就赶上了盛世,只是个小角色,能有今天,全靠时势造化,我既没才华也没德行,却做了朝廷高官。承蒙先皇的格外恩宠,又蒙受陛下的破格提拔,我久居高位,一直担心自己会骄傲自满,怎么能继续享受不该享受的荣华富贵,窃取这份殊荣呢?我实在惭愧,不敢依仗先例,我愚昧无知,承受不起这份厚爱,害怕担不起责任。过去刘贾被封王,也没担任过三品以上的官职,曹洪当上大将,也没超过五等爵位。何况我的官位比皇子还高,京兆尹的地位也仅次于皇族,让我去当诸侯王,还赐予我金印开国,我该如何自处?别人都会说我贪得无厌。所以,我斗胆陈述我的愚衷,恳请陛下恩准,让我留在京城。希望陛下能体谅我的忠心,看在我的诚意上。我多次冒犯龙颜,心里害怕得直冒冷汗。” 皇帝看后,特批了他的请求,没同意他辞官。
话说,这位将军啊,在辽东打仗的时候,官拜检校左翊卫大将军,领辽东道兵马。结果在泸河镇染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皇帝为此还停朝一天,派鸿胪寺的人负责他的丧事。相关部门审核他的生平事迹,建议给他谥号“懿”。皇帝说:“他为人正直高尚,品德超过一般人。” 于是就赐谥号“德”,还追赠他十个郡太守的职位,分别是司徒、襄国、武安、渤海、清河、上党、河间、济北、高密、济阴。
他儿子叫恭仁,官做到吏部侍郎。恭仁有个弟弟叫綝,性格温和厚道,还很有文化,当过义州刺史和淮南太守。他父亲去世后,綝被任命为司隶大夫。辽东战事期间,皇帝还让他去临海驻军,负责督战。后来杨玄感造反,玄感的弟弟玄纵从皇宫逃出来投奔他哥哥,半路上碰到了綝。綝跟玄纵躲起来悄悄说了很久话,两人还几次见面暗中联系。司隶刺史刘休文把这事儿告发了。当时綝的哥哥恭仁,也就是那个吏部侍郎,正在外带兵,皇帝考虑到这个情况,就暂时压下了这件事,没追究。綝心里害怕,结果急病死了。綝还有一个弟弟叫续,后来官做到散骑侍郎。
他还有一个弟弟叫达,字士达。从小聪明伶俐,有学问,品德也好。在周朝当官,做到仪同、内史下大夫,还被封为遂宁县男。高祖皇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爵位也升了。当时吐谷浑入侵边境,皇帝任命上柱国元谐为元帅,达为司马。战争结束后,达兼任吏部侍郎,还加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一年多后,他又升任内史侍郎,然后外放担任鄯、郑、赵三州刺史,在哪儿都干得很出色。平定陈朝之后,天下太平,皇帝要选拔天下最好的官员,达排第一,皇帝赏赐他五百匹杂色丝绸,还给了他金腰带,提拔他为工部尚书,官位也升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达为人宽厚,很有气度。杨素经常说:“既有君子风度,又有君子品德的人,只有杨达了。” 修建献皇后和高祖皇帝的山陵,达也参与了规划设计。
隋炀帝继位后,杨庆被提升为纳言,还兼任东都副监,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后来,隋炀帝征讨辽东,杨庆担任右武卫将军,官职升到左光禄大夫,最后战死沙场,享年六十二岁。皇帝为此叹息很久,追赠他吏部尚书、始安侯的爵位,谥号为“恭”,还赏赐了三百五十段布帛。
史书上评价说:隋高祖杨坚当初迁都长安,人心还不完全归附,为了巩固统治,他提拔同姓宗亲,以维系江山社稷,所以河间王杨弘、观德王杨雄都为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庆呢,只是凭借与皇帝的亲戚关系,并非因为有什么特殊才能而得到重用,所以才能一直高位厚禄,伴随皇帝到最后。杨庆这个人,品德只能算是一般,一心只想苟且偷生,对待本宗族人就像翻掌一样轻易抛弃,对生母也像丢弃旧物一样不在乎,最后落得个身死族亡的下场,这都是他咎由自取啊!看看那些能够登上高位,子孙后代也能享尽荣华富贵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仁厚宽容的品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