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海人松赟,是个性格刚烈、重视名义的人,在石门府当队正。隋炀帝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有个贼寇叫杨厚,拉起一帮人造反,攻打北海县。松赟跟着郡里的军队去讨伐。他轻骑侦察敌情,结果被杨厚抓住了。杨厚想利用松赟劝降城里的人,就让他对城里喊话,说郡里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赶紧投降吧。松赟表面上答应了。

到了城下,他突然大声喊:“我是松赟,是奉命侦察敌情的,不幸被抓,可不是因为我打不过他们!现在官兵的大军已经到了,马上就要到这儿了!贼兵人少势弱,很快就要被消灭,根本不用担心!”杨厚气急败坏,用刀堵住松赟的嘴,把他拖走,一边走一边打。松赟边走边骂杨厚:“你这老贼,竟敢羞辱忠良之士,你这是自找死路!”话还没说完,杨厚就下令砍掉了松赟的腰。城里的人看到这一幕,没有一个不流泪捶胸顿足的,士气反而更加高涨了。北海县最终保住了。

后来,隋炀帝派户曹郎郭子贱去讨伐杨厚,把杨厚打败了。隋炀帝听说松赟为国捐躯,非常惋惜,上表朝廷表彰他,追赠他朝散大夫、本郡通守的官职。

史书上评论说:古人认为天下是最大的,个人的性命就微不足道了,活着固然重要,但比起道义来就轻了。所以,有的死比泰山还重,因为活着是为了保全道义;有的生比鸿毛还轻,因为死了才能与道义相合。然而,死是无法挽回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失节操,这才是最难做到的。杨谅、玄感、李密反叛的规模已经形成,凶恶的气焰正盛,皇甫诞、游元、冯慈明在危急关头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可以说是勇敢地为了道义而献身了。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尧君素难道不知道天命不可违,人力无法改变大势吗?他们甘愿接受被杀戮的惩罚,来维护忠贞的节操。虽然他们的功劳没有保全国家社稷,力量也没有挽救危亡,但比起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他们的气节却能贯穿天地,直达九泉之下。须陀、善会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子翊、松赟有舍生取义的壮举。国家混乱的时候还有忠臣,真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