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俱罗,是冯翊(今陕西大荔)人。个子高大,足足有八尺(约1.8米),力气比一般人强得多,声音洪亮,几百步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年轻的时候就当了皇帝的贴身侍卫,后来一步步升迁,最终当上了大都督。跟着晋王打仗平定了陈朝,因为战功被封为开府,还赏赐了一千五百匹布。没过多久,沈玄懀、高智慧这些人就在江南造反,杨素看中鱼俱罗的勇猛,就请求让他一起出征。每次打仗都立功,后来又升任开府、高唐县公,最后当上了叠州总管。因为母亲去世,他就辞官回家守孝了。
回家的路上,经过扶风,正好碰上杨素带兵去灵州打突厥,杨素一看到鱼俱罗,特别高兴,就奏请让他一起出征。遇到敌人,鱼俱罗带着几个骑兵冲上去,瞪大眼睛大声喊叫,敌人被他吓得四处逃窜,他左冲右突,来回飞奔,勇猛无比。因为这次立功,他被提升为柱国,又当上了丰州总管。以前,突厥人经常入侵边境抢劫,鱼俱罗每次都能把他们抓获或斩杀,从此以后,突厥人害怕得不敢再靠近边境,甚至不敢在边塞上放牧了。
一开始,隋炀帝还在当藩王的时候,鱼俱罗的弟弟鱼赞就在他身边当侍卫,后来也升到了大都督。等隋炀帝当上皇帝后,就封鱼赞为车骑将军。可是鱼赞这个人特别凶残暴虐,对下属非常狠毒,他让人烤肉,如果烤得不满意,就用签子把人眼睛戳瞎;要是有人给他温酒温得不合适,就直接割掉他的舌头。隋炀帝念及鱼赞以前在藩邸时对他的旧情,不忍心杀了他,就对身边的大臣说:“弟弟都这样了,哥哥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于是就把鱼俱罗叫来训斥了一顿,把鱼赞关进监狱,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鱼赞回到家后,就喝药自杀了。
隋炀帝担心鱼俱罗心里不安,怕他会生出什么边患,就把他调到安州当刺史。一年多后,又把他调到赵郡当太守。后来朝廷在东都开会,鱼俱罗也去了,他跟将军梁伯隐以前就认识,两人经常来往。鱼俱罗还从郡里拿了很多东西当贡品进献给皇帝,但是皇帝没收,他就把这些东西送给了权贵大臣们。御史弹劾鱼俱罗和郡里的官员勾结朝中大臣,皇帝大怒,把鱼俱罗和梁伯隐都革职查办了。
没过多久,越巂地区的山蛮造反了,到处烧杀抢掠。朝廷就派俱罗穿着便服领兵,和蜀郡都尉段钟葵一起把他们平定了。
大业九年,朝廷又出兵打高丽,俱罗被任命为碣石道的大将。 回来之后,江南的刘元进又造反了,朝廷又让俱罗带兵去会稽一带抓捕他。当时老百姓都盼着乱,跟着造反的人跟赶集似的,俱罗打败了贼帅朱燮、管崇等人,战无不胜。但是贼寇势力越来越大,打败了又重新聚集起来。
俱罗觉得这仗没个几年平不了,他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城洛阳,而且看到天下越来越乱,担心以后回不了家。 那会儿东都闹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俱罗就派家里的仆人把家里的粮食运到东都卖,顺便也做些买卖,暗地里接他的儿子们来。朝廷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怕俱罗有二心,就派人去调查。使者到了之后,前前后后地查问,也没找到他的罪证。
皇上又让大理司直梁敬真去把俱罗押到东都。俱罗长得有点不一样,据说眼睛是重瞳,皇上心里一直有点忌惮他。梁敬真巴结皇上,就奏报说俱罗的军队打败了,然后就把俱罗在东都给杀了,抄了他的家,没收了他的财产。
陈棱,字长威,是庐江郡襄安县人。他爷爷陈硕靠打渔为生,他爸爸陈岘年轻时就骁勇善战,给章大宝当过幕僚。后来章大宝造反,陈岘被任命为谯州刺史。陈朝灭亡后,陈岘就回家赋闲了。
后来,高智慧、汪文进他们在江南造反,庐江的豪杰们也纷纷响应,因为陈岘以前是他们的将领,大家一起推举他当领袖。陈岘想拒绝,陈棱劝他说:“大家已经造反了,拒绝他们,祸事也会落到我们头上。不如先假装答应他们,再另想办法。”陈岘听从了他的建议。
那时候,柱国大将军李彻的军队到了当涂,陈岘暗中派陈棱去见李彻,请求做内应。李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朝廷任命陈棱为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他为谯郡公,食邑一千户,还下令李彻好好接待他。可是李彻的军队还没到,计划就泄露了,陈岘被同伙杀害,陈棱侥幸逃脱。
皇上念及陈棱他父亲的功劳,任命他为开府,不久又让他统领乡兵。隋炀帝即位后,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大业三年,又升任武贲郎将。三年后,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周率领一万多东阳兵,从义安出发,乘船出海,去讨伐流求国,一个月后到达。
流求人一开始看到船舰,以为是商船,纷纷到军营里来做买卖。陈棱率领士兵上岸,派张镇周当先锋。流求国王欢斯渴剌兜派兵抵抗,张镇周多次打败他们。陈棱打到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抵抗,陈棱又打败了他,还杀了老模。那天雾雨迷蒙,将士们都很害怕,陈棱就杀了一匹白马祭祀海神。
之后天气放晴了,陈棱把军队分成五路,直奔流求国的都城。渴剌兜率领几千人来抵抗,陈棱又派张镇周当先锋把他们打跑了。陈棱乘胜追击,追到他们的营寨,渴剌兜在营寨后面列阵。陈棱集中兵力猛攻,从辰时打到未时,战斗激烈。渴剌兜见军队疲惫了,就退入营寨。陈棱于是填平壕沟,攻破了营寨,杀了渴剌兜,俘虏了他的儿子岛槌,还俘虏了男女几千人,凯旋而归。
隋炀帝非常高兴,提升陈棱为右光禄大夫,武贲郎将的职位不变,还把张镇周提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辽东之战时,陈棱因为担任宿卫,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
第二年,隋炀帝再次征讨辽东,陈棱担任东莱留守。杨玄感造反的时候,陈棱率领一万多士兵平定了黎阳,杀了杨玄感任命的刺史元务本。不久,他又奉命在江南建造战船。
到了彭城,贼帅孟让率领十万大军,占据都梁宫,凭借淮河据守。陈棱从下游渡过淮河,到达江都,率兵袭击孟让,打败了他。因为战功,陈棱被提升为光禄大夫,被封为信安侯。
后来,隋炀帝到江都宫,不久李子通占据海陵,左才相掠夺淮北,杜伏威屯兵六合,各方势力都有几万人马。隋炀帝派陈棱率领宿卫兵去讨伐他们,屡屡获胜。陈棱被提升为右御卫将军。他又渡过清江,去攻打宣城的叛军。
不久,隋炀帝被杀,宇文化及率军北上,召陈棱去守江都。陈棱召集众人,穿着素服,为隋炀帝发丧,举行仪式,把隋炀帝改葬在吴公台下,他拄着拐杖送葬,悲痛的样子感动了路上的行人,人们都称赞他忠义。后来,陈棱被李子通打败,逃到杜伏威那里,杜伏威忌妒他,不久就杀了他。
王辩,字警略,是冯翊蒲城人。他祖上经商发家。在北魏的时候,他捐献粮食支援军队,被授予假清河太守的官职。王辩年轻时就学习兵法,尤其擅长骑射,为人慷慨,胸怀大志。
在北周的时候,他凭借军功被授予帅都督的职位。隋朝开皇年间,他升迁为大都督;仁寿年间,又升迁为车骑将军。汉王谅造反的时候,他跟随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被封为武宁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后,他又升迁为尚舍奉御。
后来他跟随军队征讨吐谷浑,被授予朝请大夫的官职。几年后,他又升迁为鹰扬郎将。在辽东作战时,因为战功被加授通议大夫的官职,不久又升迁为武贲郎将。
山东地区盗贼四起的时候,上谷人魏刀儿自称“历山飞”,手下有十多万人,四处劫掠燕赵地区。皇帝把王辩召到御榻前,询问平定叛乱的策略。王辩分析了贼寇的形势,皇帝很认可,说:“要是按照你的计策,贼寇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皇帝派他率领三千步骑前去征讨,结果大获全胜,皇帝赏赐了他二百两黄金。
第二年,渤海贼帅高士达自称“东海公”,手下也有上万人。皇帝再次命令王辩前去征讨,王辩多次击败了高士达的军队。皇帝当时在江都宫,听说后立刻派人把他召回。召见王辩的时候,皇帝赏赐非常丰厚,又让他前往信都经略。高士达再次与王辩交战,结果被击败,皇帝下诏书表彰了王辩的功劳。
当时,贼帅郝孝德、孙宣雅、时季康、窦建德、魏刀儿等人,各自占据地盘,兵力多则十万,少则几千,在河北地区四处劫掠。王辩率兵征讨,战无不胜,让这些贼寇闻风丧胆。后来,翟让在徐州、豫州一带作乱,王辩前去征讨,多次击败了翟让的军队。
翟让后来和李密一起占据洛口仓,王辩和王世充一起讨伐李密,双方在洛水对峙了一年多。王辩率领将士们攻破了李密的军队,趁胜追击,攻破了李密营寨的外围栅栏。李密的军队已经开始溃败,王辩率军乘胜要攻入城内,但是王世充不知道情况,担心士兵疲惫,下令鸣金收兵,结果被李密的军队乘机反扑。官军大败,无法挽回。王辩跑到洛水边,桥已经被毁,无法渡河,只好涉水过河。走到河中央的时候,被溺水的人拉下马。王辩当时穿着重甲,溃败的士兵拥挤在一起,他无法再上马,最终溺水而死,时年五十六岁。三军将士都为他痛惜不已。
河南人斛斯万善,那可是个又勇猛又果断的人,跟王辩的名气不相上下。大业年间,他跟着卫玄去讨伐杨玄感,打了好多仗,都立了功。等杨玄感败逃的时候,斛斯万善带着几个人追上了他,把杨玄感逼得走投无路,自杀了。 这事儿一出,斛斯万善一下子就出名了,被封为武贲郎将。
后来突厥围攻雁门关,斛斯万善冲锋陷阵,打得突厥军队四处溃逃。 每次敌人冲过来,他都第一个冲上去迎战,有时候干脆下马坐在地上,拉起强弓射杀敌人,射中的敌人个个都死了。 就这样,突厥人都不敢靠近城墙了,十多天后就撤兵了,这全是斛斯万善的功劳啊! 之后他又多次平定盗贼,立下累累战功,最后当上了将军。
那时候还有几个将军,鹿愿、范贵、冯孝慈,他们也都是将领,经常带兵打仗,也都挺有名的。可是他们的事迹大多都失传了,所以史书上也没怎么记载。
史书上评论说:楚汉相争的时候,绛侯周勃、灌婴他们才能施展抱负;曹操和刘备争天下的时候,关羽、张飞才能扬名立万。 所以说,成名要赶上天下初定的时候,建功立业要赶上国家动荡的时候,这攀附权贵、飞黄腾达的事儿,历来都有。像圆通、护儿这些人,还有定和、铁杖这些人,都是当时的一代猛士,可他们都困于贫穷卑贱。 他们年轻的时候郁郁不得志,谁又能知道他们心里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呢? 最终他们能摆脱困境,飞黄腾达,实现自己的理想,满足自己的人生愿望,这都得看有没有机会啊!
俱罗虽然被冤枉,但那不是他的错;王辩为国捐躯,对抗强敌,他的忠心耿耿,真是为国尽忠。陈棱穿着孝服为他发丧,让路人都感动得流泪,这义气,真是让人敬佩啊!孟才、钱杰、沈光这些人,他们知恩图报,危难时刻不忘故人,虽然没有建功立业,但他们的精神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