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前209年的正月初八,辛巳日(农历辛巳日),咱们的大军啊,都聚集在涿郡了。皇上任命兵部尚书段文振当了左候卫大将军。第二天,壬午日(农历壬午日),皇上就下了一道圣旨:

接下来是圣旨内容,具体内容未提供,所以无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

(此处应接圣旨内容,若提供圣旨内容,则可继续翻译)

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令;圣哲至仁,著甲兵于刑典。

老天爷的道理是公平的,秋天降霜是自然规律;圣明的君主施行仁政,但也要用军队来执行法律。所以说,自然界的肃杀之气,是为了公平;帝王用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版泉、丹浦,莫匪龚行,取乱覆昏,咸由顺动。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永监前载,属当朕躬。

从古至今,那些平定叛乱,推翻暴政的,都是顺应民心而为的。就像夏朝在甘野誓师,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商朝在郊外讨伐,完成了文王的心愿。我仔细研读史书,现在也该轮到我了。

粤我有隋,诞膺灵命,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提封所渐,细柳、盘桃之外,声教爰暨,紫舌、黄枝之域,远至迩安,罔不和会。功成治定,于是乎在。

我大隋朝,承蒙上天眷顾,治理天下,疆域辽阔,从细柳、盘桃到紫舌、黄枝,四面八方都归顺了我们。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本该如此。

而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獩之境。虽复汉魏诛戮,巢窟暂倾,乱离多阻,种落还集。萃川薮于往代,播实繁以迄今,眷彼华壤,剪为夷类。历年永久,恶稔既盈,天道祸淫,亡征已兆。

可是高丽那些小丑,愚昧昏庸,不尊朝廷,聚集在勃碣之间,依附辽国。虽然汉朝和魏朝曾经征讨过他们,但他们的巢穴只是暂时被摧毁,没过多久又死灰复燃。他们世代居住在那片土地上,人口越来越多,占据着肥沃的土地,却像野蛮人一样。这么多年来,他们的罪行累积已久,上天要惩罚他们了,灭亡的征兆已经显现。

乱常败德,非可胜图,掩慝怀奸,唯日不足。移告之严,未尝面受,朝觐之礼,莫肯躬亲。诱纳亡叛,不知纪极,充斥边垂,亟劳烽候,关柝以之不静,生人为之废业。在昔薄伐,已漏天网,既缓前擒之戮,未即后服之诛。曾不怀恩,翻为长恶,乃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又青丘之表,咸修职贡,碧海之滨,同禀正朔,遂复夺攘琛赆,遏绝往来,虐及弗辜,诚而遇祸。

他们长期作乱,道德败坏,欺骗隐瞒,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对朝廷的警告置之不理,不肯来朝见,还勾结叛逃的臣民,边境到处都是叛军,烽火不断,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以前对他们的惩罚过于轻微,让他们更加嚣张,他们甚至勾结契丹,学习靺鞨人的服饰,侵犯辽西地区。就连青丘和碧海沿岸的国家都向我们进贡,他们却抢夺贡品,切断往来,残害无辜百姓,真是自作自受!

輶轩奉使,爰暨海东,旌节所次,途经藩境,而拥塞道路,拒绝王人,无事君之心,岂为臣之礼!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且法令苛酷,赋敛烦重,强臣豪族,咸执国钧,朋党比周,以之成俗,贿货如市,冤枉莫申。重以仍岁灾凶,比屋饥馑,兵戈不息,徭役无期,力竭转输,身填沟壑。百姓愁苦,爰谁适从?境内哀惶,不胜其弊。回首面内,各怀性命之图,黄发稚齿,咸兴酷毒之叹。省俗观风,爰屈幽朔,吊人问罪,无俟再驾。

我们派使者前往高丽,他们却阻塞道路,拒不接见,根本没有臣子的样子!这还能忍吗?更何况他们法令残酷,赋税沉重,权臣豪族把持朝政,朋党之争盛行,贿赂成风,百姓冤屈无处申诉。再加上连年灾荒,百姓饥饿,战争不断,徭役无期,百姓疲惫不堪,民不聊生。老百姓痛苦不堪,又能向谁求助呢?全国上下都怨声载道,情况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了。我看到这一切,心里非常难受。

于是亲总六师,用申九伐,拯厥阽危,协从天意,殄兹逋秽,克嗣先谟。今宜援律启行,分麾屈路,掩勃澥而雷震,历夫余以电扫。比戈按甲,誓旅而后行,三令五申,必胜而后战。左第一军可镂方道。第二军可长岑道,第三军可海冥道,第四军可盖马道,第五军可建安道,第六军可南苏道,第七军可辽东道,第八军可玄菟道,第九军可扶余道,第十军可朝鲜道,第十一军可沃沮道,第十二军可乐浪道,右第一军可黏蝉道,第二军可含资道,第三军可浑弥道,第四军可临屯道,第五军可候城道,第六军可提奚道,第七军可踏顿道,第八军可肃慎道,第九军可碣石道,第十军可东暆道,第十一军可带方道,第十二军可襄平道。

所以,我亲自统帅大军,讨伐高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顺应天意,消灭这些叛逆,继承先祖的伟业。现在,应该按照律法出兵,分兵各个路口,迅速出击,势如破竹。大军出发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要誓师,三令五申,一定要取得胜利。 左路军:第一军走镂方道,第二军走长岑道,第三军走海冥道,第四军走盖马道,第五军走建安道,第六军走南苏道,第七军走辽东道,第八军走玄菟道,第九军走扶余道,第十军走朝鲜道,第十一军走沃沮道,第十二军走乐浪道。右路军:第一军走黏蝉道,第二军走含资道,第三军走浑弥道,第四军走临屯道,第五军走候城道,第六军走提奚道,第七军走踏顿道,第八军走肃慎道,第九军走碣石道,第十军走东暆道,第十一军走带方道,第十二

总共要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贯,号称二百万贯,实际运输的费用是这个数的两倍。癸未年,第一支军队出发了,整整四十天才把所有军队都调动完毕,军队的旗帜连绵千里,这在近代历史上,规模也是空前的。

乙未年,任命右候卫大将军卫玄为刑部尚书。甲辰年,内史令元寿去世了。二月甲寅日,皇帝下诏说:“朕亲临燕地边境,讨伐辽东的敌人。文武官员齐心协力,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大家都积极参军报国,放弃家业从军,很少有人储存粮食,更谈不上耕种收获了。朕日夜忧心忡忡,担心军需不足。即使是吃饱穿暖的士兵,也一心为国,为了激励他们,应该优厚地对待他们。所有从一品以下的官员,以及从军士兵的家属,郡县都要经常慰问他们。如果粮食不足的,都要给予救济;即使有田地,但贫弱无力耕种的,可以劝说富裕人家给予帮助。让在家的人有足够的积蓄,出征的人没有后顾之忧。”

壬戌年,司空、京兆尹、光禄大夫王雄去世了。三月辛卯日,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去世了。癸巳年,皇帝亲临前线。甲午日,在辽水桥边检阅军队。戊戌日,大军被敌人阻击,没能渡过辽河。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都战死了。甲午日,皇帝的车驾渡过辽河。在东岸与敌军展开大战,大败敌军,进而包围了辽东城。乙未日,大军驻扎下来,看见两只巨大的鸟,身高丈余,羽毛洁白,脚是红色的,悠闲自在地飞翔。皇帝觉得很奇怪,命令工匠画下来,并且写了铭文歌颂。

五月壬午日,纳言杨达去世了。当时诸将都奉命行事,不敢擅自行动。但是高丽各城池坚守不出,久攻不下。六月己未日,皇帝亲临辽东,责备诸将领。在辽东城西几里处驻扎,在六合城视察。七月壬寅日,宇文述等人萨水之战战败,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九支军队全部溃败,将领们逃亡,死伤两千多骑兵。癸卯日,军队班师回朝。九月庚辰日,皇帝到达东都。

己丑日,皇帝下诏说:“军国大事各有不同,文武官员的作用也不一样。平定叛乱,安抚百姓,这是霸业兴盛的关键;教化人民,安定社会,这是王道昌盛的根本。在动乱时期,贩夫走卒都能上朝为官;在太平盛世,只有通晓经书的人才能做官。丰都建立之初,儒生不参与政事;建武时期,功臣也不参与官职。自从天下未统一,四海争战,没有时间发展文化教育,只重视军事功劳。设置官职,很少根据才能任命,朝廷上的人,都是凭借军功升迁,大多数都是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勇士,他们不学习文化,也不懂得政事,所以贪污受贿,不知节制,昏庸的政事危害百姓,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今以后,所有被授予勋爵的官员,都不能再担任文武官职,希望效仿古代的改革,像调整琴瑟一样,按照制度办事,不损害美好的制度。如果吏部擅自任用,御史就应该弹劾。”

十月甲寅日,工部尚书宇文恺去世了。十一月己卯日,将宗女华容公主嫁给高昌王。辛巳日,光禄大夫韩寿去世了。甲申日,战败的将领宇文述、于仲文等都被革职为平民,斩杀尚书右丞刘士龙以平民愤。这一年,大旱,瘟疫流行,很多人死亡,山东地区尤为严重。皇帝秘密下令江淮地区各郡县检查民间少女,选择姿容美丽的,每年进贡。

公元617年正月,皇帝下令全国征兵,招募精锐士兵,聚集在涿郡。没过几天,杜彦冰、王润这些贼寇攻陷了平原郡,抢掠一番就跑了。之后,朝廷设立了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的官职,来统领这些新招募的精兵强将。过了几天,平原郡的李德逸拉起了一支几万人的队伍,自称“阿舅贼”,在山东一带烧杀抢掠。与此同时,灵武的白榆也自称“奴贼”,抢劫马匹,还勾结突厥,陇右地区深受其害。朝廷派将军范贵去讨伐,打了好多年都没能拿下。这年正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接着,皇帝派代王杨侑和刑部尚书卫玄镇守京城。又任命李浑为右骁卫大将军。

二月,济北人韩进洛也聚集了几万人当起了土匪。朝廷又恢复了宇文述等人的官爵,同时还征兵准备讨伐高丽。三月,济阴人孟海公也起兵造反,手下也有几万人。皇帝下令征调十万青壮年修筑大兴城。之后,皇帝亲征辽东,留下越王杨侗和民部尚书樊子盖镇守东都洛阳。北海人郭方预也聚集了三万人造反,自称卢公,攻陷了郡城,抢掠之后逃之夭夭。四月,皇帝渡过辽河。朝廷派宇文述和杨义臣去攻打平壤。

五月,荧惑星进入南斗星宿(这是个天文现象)。济北人甄宝车也聚集了一万多人,到处烧杀抢掠。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杨玄感很快逼近东都洛阳,河南赞务裴弘策抵抗,结果被杨玄感打败了。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到了高丽。朝廷赶紧派兵平叛,高丽军队还趁机袭击了后方军队,皇帝任命李景为后方防御将军。同时,又派宇文述、屈突通等人紧急调兵,讨伐杨玄感。七月,朝廷下令各地调兵遣将,加强城防。余杭人刘元进也举兵造反,手下有几万人马。

八月,宇文述等人终于在阌乡打败了杨玄感,将其斩首,余党也都被平定。吴人朱燮和晋陵人管崇率领十多万大军,自称将军,在江左地区作乱。朝廷下令免除骁果兵的家属赋税。又下令凡是城县之间的道路超过五里以上的,都要进行调整。朝廷还规定,盗贼的家产要全部没收。陈瑱率领三万大军攻陷了信安郡。司农卿赵元淑因为犯了罪被处死。九月,济阴人吴海流和东海人彭孝才也起兵造反,手下都有几万人。梁慧尚率领四万大军攻陷了苍梧郡。皇帝到达上谷,因为军费不足,大发雷霆,免去了太守虞荷等人的官职。东阳人李三儿和向但子也举兵造反,手下有一万多人。

十月,皇帝来到博陵,感慨万千,说自己八岁时就跟随先帝在此地,如今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往事不堪回首,不禁流下了眼泪,侍卫们也跟着哭了起来。“朕昔从先朝周旋于此,年甫八岁,日月不居,倏经三纪,追惟平昔,不可复希!”十月,吕明星率领几千人包围了东郡,被武贲郎将费青奴击杀。皇帝下诏书说:“博陵以前是定州,地理位置重要,先帝多次在此驻扎,王化由此传播远方,所以这里可以比得上《诗经·豳风》的盛况,比得上姚邑的义举。朕巡视百姓,来到这里,眺望郊野,缅怀先帝,想办法让恩泽遍及百姓,光宗耀祖。特将博陵改为高阳郡,赦免境内死罪以下的罪犯,并减免一年赋税。”然后,皇帝召回了高祖时期的旧臣,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职务。苏威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朱燮、管崇拥立刘元进为皇帝。朝廷派吐万绪、鱼俱罗去讨伐,打了多年也没能取胜。齐地孟让、王薄等人率领十多万大军占据长白山,攻打各郡县。清河的张金称也率领几万人造反,渤海的格谦自称燕王,孙宣雅自称齐王,各自都有十万大军,山东地区饱受其苦。郭荣被任命为右候卫大将军。

十一月,冯孝慈去讨伐张金称,结果战败身亡。十二月,杨玄感的弟弟积善以及其他十多人被车裂处死,然后焚尸扬灰。向海明在扶风起兵造反,自称皇帝,年号白乌,被杨义臣击败。

话说十年前的正月初一,也就是甲寅日,皇上把一位宗室女封为信义公主,嫁给了突厥的曷娑那可汗。

过了没多久,二月辛未那天,皇上召集所有大臣商议讨伐高丽的事。好几天过去了,愣是谁也不敢吭声。 皇上心里着急啊,戊子这天,终于下了一道圣旨,语气里满满的都是无奈和反思:“为国家卖力打仗,赴汤蹈火,大家都出于一片忠义,个个都尽心尽力。可是,战死沙场,尸骨埋骨荒野,每每想起,朕心里都非常悲痛。想当年出兵讨伐,就要到达辽东边境了,原本计划周全,胜算在握,进退有度。可是,因为高颎那个家伙,他愚蠢昏庸,根本不懂得战争的胜负,而且性格骄横跋扈,毫无智谋,带兵打仗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把士兵的性命不当回事,根本不遵守作战规章,结果导致很多士兵战死,连个埋葬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应该派人分头去收敛这些将士的尸骨,在辽西郡设立祭坛,再建个道场超度亡灵。这样一来,才能抚慰那些死去的冤魂,也体现出朝廷的仁义。”

辛卯日,皇上又下了一道圣旨……

黄帝打了五十二场仗,商汤打了二十七场仗,这才能够施行德政,号令天下。你看,汉高祖刘邦对付小小的卢芳都亲自带兵出征,光武帝刘秀对付隗嚣的残余势力还亲自跑到陇西去平叛呢!难道他们不想消灭暴乱,停止战争,劳苦之后才能得到安逸吗?

我继承了祖宗的基业,统领天下,太阳月亮照耀的地方,风雨吹拂的地方,哪一个不是我的臣民?只有高丽这弹丸之地,偏居边远,却像鸱鸮一样凶狠,像豺狼一样贪婪,目中无人,傲慢无礼,屡次侵犯我的边境,侵扰我的城镇。所以去年我派兵出征,讨伐高丽,在玄菟打败了他们的主力,在襄平斩杀了他们的首领。我们的军队像风一样快,像闪电一样迅猛,追击溃逃的敌军,一直追到浿水,乘船渡过大海,直捣敌人的心脏,烧毁他们的城池,污染他们的宫殿。高元吓得赶紧磕头求饶,献上礼物,请求来朝见我,认罪伏法。我考虑到他愿意悔改,就下令军队班师回朝。

可是这帮家伙一点儿也不悔改,反而更加骄横,变本加厉,这还能忍吗?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现在,我决定分兵六路,同时进攻。我将亲自统帅军队,在丸都整顿兵马,在辽水边检阅军队,顺应天意,诛杀海外的敌人,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用战争来匡正他们,用德政来感化他们,消灭元凶,其他的事情我都不管了。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存亡的界限,明白安危的关键,赶紧回头,向我臣服,自求多福;如果他们冥顽不灵,继续对抗王师,那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将严惩不贷!有关部门要赶紧把我的话传达下去,让大家都知道!

公元丁酉年,陕西扶风人唐弼带头造反,手下有十万人马,拥立李弘为皇帝,自己称王,号称唐王。三月壬子日,他们跑到涿郡去了。癸亥日,队伍在临渝宫驻扎,李弘亲自穿上戎装,祭祀黄帝,还杀了一些叛军来祭旗,壮壮声势。

四月辛未日,彭城出了个土匪张大彪,拉起几万人马,占据悬薄山当起了强盗。朝廷派榆林太守董纯去剿灭了他,张大彪被杀了。甲午日,皇帝的车驾到了北平。五月庚子日,皇帝下令,各郡都要推荐孝顺、友爱、廉洁的人,每种各十个。壬寅日,贼帅宋世谟攻陷了琅邪郡。庚申日,延安人刘迦论也造反了,自称皇帝,改元大世。六月辛未日,贼帅郑文雅、林宝护等人带着三万人马攻陷了建安郡,太守杨景祥战死了。

七月癸丑日,皇帝的车驾到了怀远镇。乙卯日,曹国派使者进贡了东西。甲子日,高丽派使者来投降,把斛斯政这个叛徒也一起送来了。皇帝龙颜大悦。八月己巳日,军队班师回朝。庚午日,右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郑荣去世了。十月丁卯日,皇帝到了东都。己丑日,又回到京城。十一月丙申日,皇帝下令把斛斯政在金光门外处死了。乙巳日,皇帝在南郊祭祀。己酉日,贼帅司马长安攻破了长平郡。乙卯日,离石的胡人刘苗王造反,自称皇帝,他弟弟六儿被封为永安王,手下也有几万人马。将军潘长文去讨伐,没能成功。这个月,贼帅王德仁带着几万人马,占据林虑山当土匪。

十二月壬申日,皇帝又去了东都,当天就下令大赦天下。戊子日,皇帝到达东都。庚寅日,贼帅孟让带着十多万人马占据了都梁宫。朝廷派江都郡丞王世充去攻打,结果大获全胜,把孟让的军队全抓了。

公元690年正月,武则天大摆宴席,招待文武百官。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的使臣都来朝贡,好不热闹。 这月戊戌日,高建毗将军在齐郡打败了贼帅颜宣政,俘虏了数千男女。乙卯日,武则天又隆重地宴请了这些蛮夷使臣,还特意演奏了盛大的“鱼龙曼延之乐”,并根据各国情况分别赏赐礼物。

二月戊辰日,贼帅杨仲绪带着一万多兵马攻打北平,幸好被滑州刺史李景给打败并斩杀了。庚午日,武则天发布诏书,说:“修筑险要防御国家,这是历来的经验;设置重重关卡抵御暴乱,也是前人的策略,这些都是为了安定国家,巩固根本。但是近些年来,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城防失修,导致游手好闲的人越来越多,盗贼也一直没有平息。现在天下太平,应该让大家集中居住在城里,就近分配田地耕种,让强壮的和弱小的互相帮助,共同承担徭役,这样那些想作奸犯科的人就没地方藏身,那些逃亡的盗贼也无法聚集。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务必做到这一点。”丙子日,上谷人王须拔造反,自称“漫天王”,建立了“燕”国;贼帅魏刁儿自称“历山飞”,两人各自带领着十多万兵马,北边勾结突厥,南边攻打赵州。

五月丁酉日,武则天杀了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和将作监李敏,并灭了他们的全家。癸卯日,贼帅司马长安攻破了西河郡。己酉日,武则天为了避暑,前往太原汾阳宫。七月己亥日,淮南人张起绪起兵造反,手下聚集了三万多人。辛丑日,光禄大夫、右御卫大将军张寿去世了。八月乙丑日,武则天巡视北边的边塞。戊辰日,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几十万骑兵,企图偷袭皇上的车驾,义成公主派人报告了这个消息。壬申日,武则天的车驾迅速赶往雁门关。癸酉日,突厥大军包围了雁门关,官兵多次作战都失败了,武则天非常害怕,想率领精锐骑兵突围而出,幸亏民部尚书樊子盖极力劝阻才作罢。齐王李旦率领后军驻扎在崞县。甲申日,武则天下令全国各郡县招募士兵,于是各地的守令都来支援。九月甲辰日,突厥解除了包围离开了。丁未日,武则天下令赦免太原、雁门两郡死罪以下的罪犯。

十月壬戌日,武则天到达东都洛阳。丁卯日,彭城人魏骐麟聚集了一万多兵马造反,攻打鲁郡。壬申日,贼帅卢明月聚集了十多万兵马,攻打陈州和汝州之间的地方。东海贼帅李子通率领军队渡过淮河,自称“楚王”,改元“明政”,攻打江都。十一月乙卯日,贼帅王须拔攻破了高阳郡。十二月戊寅日,一颗巨大的流星像斗那样大,坠落在明月营,砸坏了他们的冲车。庚辰日,武则天命令民部尚书樊子盖调动关中军队,讨伐绛郡的贼人敬盘陀、柴保昌等人,但是打了很久也没能攻克。谯郡人朱粲聚集了数十万兵马,攻打荆襄地区,僭称“楚帝”,改元“昌达”,汉南地区的很多郡县都被他占领了。

公元617年正月,也就是甲午年正月,雁门人翟松柏在灵丘起兵造反,手下聚集了数万人马,四处攻打附近的县城。二月己未那天,真腊国派使者进贡。甲子夜里,有两大鸟,长得像雕,飞进了皇宫的大业殿,停在了皇帝的帐篷里,一直到天亮才飞走。癸亥那天,东海的贼寇卢公暹带着一万多兵马,占据了苍山据守。

四月丁巳,显阳门失火了。癸亥那天,魏刁儿的部将甄翟儿又打着“历山飞”的旗号起兵造反,手下有十万人马,攻打太原。将军潘长文去讨伐他,结果反被甄翟儿打败,潘长文战死了。五月初一(丙戌),日食。癸巳,一颗很大的流星掉在了吴郡,变成了石头。壬午,皇帝在景华宫搜集萤火虫,收集了好几斛,晚上出宫游山,把萤火虫放飞,萤火虫的光芒照遍了山谷。

七月壬戌,民部尚书、光禄大夫济北公樊子盖去世了。甲子,皇帝去了江都宫,留下越王侗、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负责处理后宫事务。奉信郎崔民象上书说,盗贼横行,不宜巡幸,结果皇帝大怒,先把他的下巴卸掉,然后才把他杀了。戊辰,冯翊人孙华自称总管,起兵造反。高凉通守洗珤彻也举兵叛乱,岭南许多山区部落都响应了他。己巳,荧惑守羽林,一个月后才离开。皇帝的车驾到了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又劝皇帝说盗贼越来越多,应该回西京,皇帝大怒,把他杀了之后继续前行。

八月乙巳,贼帅赵万海率领数十万大军,从恒山攻打高阳。壬子,一颗很大的流星像斗一样,从王良阁道飞过,声音像城墙倒塌一样。癸丑,一颗像水缸一样大的流星从羽林飞过。九月丁酉,东海人杜扬州、沈觅敌等人造反,人数达到了数万人。右御卫将军陈棱把他们打败了。戊午,有两支弯曲的箭从北斗魁星射出,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指向南斗。壬戌,安定人荔非世雄杀了临泾县令,起兵造反,自称将军。

十月己丑,开府仪同三司、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许公宇文述去世了。十二月癸未,鄱阳的贼寇操天成起兵造反,自称元兴王,年号始兴,攻陷了豫章郡。乙酉,任命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开府仪同三司、行左翊卫大将军。壬辰,鄱阳人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年号太平,攻陷了九江、庐陵郡。唐公在西河打败了甄翟儿,俘虏了数千男女。

公元617年正月,齐郡的贼寇杜伏威带着人马过了淮河,攻破了历阳郡。同月,勃海的贼寇窦建德在河间乐寿摆起了祭坛,自称长乐王,改元丁丑。没几天,贼帅徐圆朗率领几千人马,攻破了东平郡。弘化那边,有个叫刘企成的,拉起了一万多人的队伍当起了强盗,附近的郡县都受了他的苦。

二月,朔方人梁师都杀了郡丞唐世宗,占据郡县造反,自称大丞相。朝廷派了银青光禄大夫张世隆去讨伐他,结果反被梁师都打败了。这月,贼帅王子英攻破了上谷郡。接着,马邑校尉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举兵叛乱,还和突厥勾结,自称定杨可汗。李密和翟让等人攻破了兴洛仓。越王杨侗派刘长恭和房崱去讨伐,结果又被打败了,死了好多人,大概有十五六千吧。李密自称魏公,建元,还打开粮仓接济那些盗匪,手下很快就聚集了十几万人,河南好几个郡县都落入他们手里了。刘武周在桑乾镇打败了王智辩,王智辩战死了。

三月,庐江人张子路也举兵造反,朝廷派陈棱把他平定了。李通德带着十万大军攻打庐江,张镇州把他们打败了。四月,金城校尉薛举造反,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攻占了陇右好几个郡县。孟让夜里偷偷潜入东都城外,放火烧了丰都城就跑了。李密攻破了回洛东仓。房宪伯攻破了汝阴郡。这个月,裴仁基、赵佗等人带着兵马投降了李密。五月,晚上天上掉下一颗像大水缸那么大的流星,落在了江都。唐公李渊在太原起兵。突厥几千人马攻打太原,被李渊打败了。

七月,荧惑守心(天象)。八月,李轨在武威起兵造反,攻占了河西的几个郡县,自称凉王,改元安乐。八月,李渊在霍邑打败并斩杀了宋老生。九月,朝廷把江都的寡妇都征集起来,给士兵做妻子。武阳郡丞元宝藏带着郡县投降了李密,他和李文相一起攻破了黎阳仓。天上出现了彗星。十月,太原的杨世洛聚集了一万多人,到处烧杀抢掠。萧铣在罗县起兵造反,董景珍在鄱阳起兵响应萧铣,拥立萧铣为梁王,攻占了附近的郡县。高毗打败了济北郡的贼寇甄宝车。

十一月,李渊进入京师长安。李渊尊杨广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广离开长安,准备去江左。这时,有乌鹊在帐篷里筑巢,赶也赶不走。荧惑犯太微(天象)。长江里漂来一块石头,漂到了扬子江里。阳光散射开来,像流血一样。杨广对此非常厌恶。

公元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还有司马德戡、元礼这些武贲郎将,监门直阁裴虔通,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武勇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景,内史舍人元敏,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兄弟俩(李孝质),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以及医正张恺等等,这帮人带兵造反,冲进了皇宫。皇上就在温室里驾崩了,享年五十岁。萧皇后让人把床上的被褥撤掉,做成简易的棺材把皇上埋了。

宇文化及造反之后,右御卫将军陈棱把皇上的灵柩移到了成象殿,然后葬在了吴公台下。刚开始下葬的时候,皇上的容貌看起来就像还活着一样,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大唐平定江南之后,又把皇上的陵墓迁到了雷塘。

一开始,皇上自己也觉得身为藩王,本来不该继承皇位,所以总是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些虚伪的行为来博取好名声,暗地里却一直想着篡夺皇位。当时高祖皇帝很信任文献皇后,而且很忌讳其他的妃嫔。太子勇却有很多宠幸的妃子,因此失宠了。皇帝后宫的子女,都没能养活,以此表示自己没有偏袒谁,讨好皇后。那些当权的大臣,都和他交好。宫里的太监,不管地位高低,都对他毕恭毕敬,并且送给他很多礼物。就连宫里的婢女仆人,也都夸他仁孝。他还经常偷偷地进宫,跟献皇后密谋,杨素等人也从中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废立事件。

高祖皇帝病重去世后,皇上在服丧期间就行为放荡,淫乱无度,还没等丧事办完,就开始四处游玩。因为天下太平已久,军队强盛,他便羡慕秦始皇、汉武帝的作为,于是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招募使者,派往边远地区。那些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者,他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如果哪个使者不听话,就派兵征讨。他在玉门关、柳城之外大力发展屯田。他还向全国富户征收赋税,用来购买战马,一匹马就要十多万钱,结果导致全国九成以上的富户都家破人亡,穷困潦倒。

皇上生性多疑狡诈,他宠幸谁,都不想让人知道。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在好几个地方安营扎寨,各种珍馐美味,水陆产品,都必须准备齐全,各地商贩都争相前来贩卖。各地的官吏,都竞相进贡食物,进贡丰厚的人得到升迁,进贡简陋的人则受到惩罚。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当时国家事务繁多,日理万机,皇上却骄奢淫逸,不愿处理政事,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奏章很少批复。他还猜忌臣下,不委以重任,朝臣中只要有人让他不高兴,就一定会罗织罪名,灭其满门。所以像高颎、贺若弼这样曾经是先帝的亲信,参与军国大事的,还有张衡、李金才这些在藩邸就跟随他的老臣,功勋卓著,有的因为正直敢言,有的因为坚持正义,都被皇上找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其他那些忠于皇上,正直敢言的人,无辜无罪,都被残忍杀害的,更是数不胜数。

政治混乱,贿赂盛行,没有人敢说实话,人们只能暗中互相观望。“道路以目”。军队操练不断,各种工程浩大,外出的人回不来,在家的人失业了。人们互相残杀,村庄变成废墟,皇上却不管不顾。他东游西逛,居无定所,经常因为费用不足,就加收几年的赋税。他所到之处,只顾着和后宫妃嫔寻欢作乐,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还招来老鸨和妓女,整天说些下流话,还带少年与宫女乱伦,行为放荡,以此为乐。全国各地盗贼四起,抢劫官员,屠杀城池,近臣互相包庇,隐瞒贼寇的数量,不敢如实禀报。如果有人说贼寇很多,就会遭到严厉斥责。大家都只想自保,上下互相欺骗,每次出兵,都接连失败。士兵们拼死作战,却得不到赏赐,百姓无辜,却遭到屠杀。百姓怨声载道,天下大乱,直到被俘,皇上仍然没有醒悟过来。

史书上说:隋炀帝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气,南边平定了吴越地区,北边击退了匈奴,在兄弟们中间,他尤其有功绩。但是,他后来矫饰自己的品行,放纵奸邪的行为,所以才能得到皇后的专宠,得到文帝的器重,天下刚要出现乱象,他就登上了皇位。

他当了皇帝后,地盘比三代还要广阔,威名传遍天下,匈奴单于都向他叩头称臣,远方的越裳国也派使臣来朝贡。长安城里河水泛滥,粮食堆积如山,国力强盛到了极点。但他贪得无厌,不遵守殷周的制度,也不效法秦汉的规矩,恃才傲物,内心险恶,表面却装作沉稳冷静,用华丽的服饰掩盖自己的奸诈,罢免谏官来掩盖自己的过错。

他荒淫无度,法令越来越严苛,社会风气败坏,刑罚残忍,杀害亲戚,屠杀忠良,受赏的人不知道自己立了什么功,被杀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他发动多次战争,大兴土木工程,多次出征北方,征收各种赋税,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他下令发布苛刻的法令,用严刑峻法来压迫百姓,用武力来震慑百姓,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不久,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匈奴包围了雁门关,隋炀帝却抛弃中原地区,跑到江南去了。奸邪之徒乘机作乱,强弱互相攻伐,关隘道路被封锁,皇帝的车驾出去了就回不来了。再加上战争和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十之八九都死掉了。于是各地纷纷起义,规模大的占据州郡,称帝称王;规模小的也成千上百聚集在一起,攻城略地,血流成河,死尸遍地,来不及掩埋尸体,人们连孩子都顾不上喂养。

整个天下都变成了战场,百姓都成了牺牲品,四方各地不断传来战报,隋炀帝却认为只是小偷小摸,不足为虑,上下互相欺瞒,没有人想着平乱,只顾着享乐。最终,隋朝灭亡,天下大乱,隋炀帝也死在一个小人物手里。全国上下没有一个感恩戴德的人,也没有一支勤王之师,他的子孙都被杀害,尸体无人掩埋,社稷倾覆,宗族灭绝。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像隋朝这样灭亡的,从来没有过。

《尚书》上说:“天降灾祸,还可以避免;自己作孽,就无法逃脱。”《左传》上说:“吉凶祸福都由人自己决定,灾祸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又说:“战争就像火一样,不控制住它就会烧毁自己。”

你看隋朝的兴亡,这句话说得真准啊!

唉,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盛极而衰”啊! 隋朝刚开始的时候,多好啊,天下统一,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可后来呢? 杨广当了皇帝,哎,这皇帝当得,简直是昏庸无道,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什么大运河,耗费了多少民力物力啊! 百姓们苦不堪言,到处都是怨声载道。

你想想,老百姓都揭竿而起了,这天下还能太平吗? 那些起义军,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势不可挡啊! 隋朝的军队,本来是天下最强的,可架不住人心散了,军队也跟着不行了,最后,轰然倒塌,彻底完蛋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隋朝自己作的孽,最终还是自己吞了苦果。

所以说啊,这做人啊,做皇帝啊,都不能太贪心,不能只顾着自己享乐,得想着老百姓,得为他们着想,这样才能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否则,就像隋朝一样,就算你再强大,最后也会被推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道理,古今皆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