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字道兴,是天水休官人。他老爸李超,曾经做过周州和戎州的刺史。李景长得高大威猛,力气比一般人强得多,留着漂亮的胡子,还特别勇猛,箭术一流。在平定齐国的战争中,他表现突出,后来被封为仪同三司。因为在平定尉迥的叛乱中立了大功,他又升官加爵,被封为开府,赐爵平寇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开皇九年,他跟着王世积去打陈朝,攻破陈朝后,他又升为上开府,还赏赐了他六十个奴婢和一千五百匹布。后来,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他又跟着杨素去平叛。他还单独平定了仓岭的叛乱,之后被任命为鄜州刺史。开皇十七年,辽东打仗,他是马军总管。 战争结束后,他被安排到汉王手下做事。

高祖皇帝很欣赏他的英勇,还让他脱了衣服给他看,说:“你这样的相貌和才能,将来一定能位极人臣。” 后来,他又跟着史万岁去大斤山打突厥,他带兵抄了敌人的后路,大获全胜。之后,他和杨纪一起送义成公主去突厥,到了恒安,碰上了突厥来犯。当时代州总管韩洪被突厥打败了,李景就带着他手下的几百人去救援。他们激战了三天,杀死了很多突厥人,李景因此被赏赐了三千匹布,并被任命为韩州刺史。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他没去上任。

仁寿年间,他被任命为代州总管。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李景带兵抵抗。杨谅派刘暠来偷袭李景,双方在城东打仗。李景登上城楼射箭,箭箭命中,敌人纷纷倒下。他又挑选精兵强将去攻击敌人,基本上全歼了敌军。杨谅又派岚州刺史乔钟葵率领三万精兵来攻打。李景手下的士兵只有几千人,而且城池也不坚固,被敌人猛攻,城墙不断倒塌。李景一边战斗一边修城墙,士兵们都拼死抵抗,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他的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都很勇猛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足智多谋,擅长防守。李景知道这几个人可用,就把权力都交给他们,自己只在幕后掌控大局,偶尔出来安抚一下士气。

一个月后,朔州总管杨义臣带兵来支援,双方合力大败了敌人。在此之前,李景府里的井里长出了像莲花一样的花,还出现了龙,后来又变成了铁甲武士。城下还出现了一个身高几丈的神人,留下的脚印有四尺五寸长。李景问巫师,巫师说:“这是不祥之兆,它要吃人血。”李景大怒,把巫师赶走了。十天后,敌人来了,死了好几万人。后来李景被召回京城,升为柱国,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赏赐了他九千匹绢、一支乐队和许多珍宝。

李景,军事才能一般,但为人忠直,深得皇帝信任。他带兵打败了叛乱的蛮族向思多,皇帝赏赐了他八十个奴婢。第二年,他又在青海打败了吐谷浑,升官为光禄大夫,赏赐了六十个奴婢和两千匹绢。五年后,皇帝西巡到天水,李景设宴款待,皇帝说:“你,是我的主人啊!”还让他坐在齐王杨暕的上首。到了陇川宫,皇帝要打猎,李景和左武卫大将军郭衍因为一些说不出口的原因,被人告发。皇帝大怒,把他们俩都关了起来,李景因此被免职。

一年多后,李景官复原职,参与选拔官员。第二年,他攻打高丽的武厉城,取得胜利,被封为苑丘侯,赏赐了一千段布匹。八年后,他出兵浑弥道;九年后,又出兵辽东。军队回师时,李景殿后。高丽追兵大举来攻,李景击退了他们。皇帝赏赐了他三千段布匹,并晋升他为滑国公。杨玄感叛乱时,很多朝臣的子弟都参与了,只有李景没有牵涉其中。皇帝说:“你真是天生正直,是我的栋梁之材啊!”还赏赐给他美女。皇帝每次都称呼李景为“李大将军”,而不直呼其名,可见他对李景的器重。

十二年后,皇帝命令李景在北平准备辽东的军需物资,还赏赐给他一匹御马,名叫“师子”。这时,幽州贼寇杨仲绪率领一万多人来攻打北平,李景指挥军队打败了他们,斩杀了杨仲绪。当时盗贼四起,道路阻塞,李景招募兵士,以防万一。武贲郎将罗艺与李景有矛盾,就诬告李景要造反。皇帝派儿子去安慰李景,说:“就算有人说你图谋篡位,夺取京师,朕也毫不怀疑!”后来李景被高开道围困,孤城坚守,没有外援,一年多时间里,士兵因为脚肿而死的占了六七成,李景依然安抚他们,没有一人叛变。辽东的军资大多在他手里,粮食布匹堆积如山,但他丝毫不贪污。

等到皇帝在江都驾崩,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援,李景便退回柳城。后来,他准备回幽州,在路上遭遇贼人,不幸被害。契丹、靺鞨都感激他的恩情,听说他被害的消息都痛哭流涕,幽州、燕地的人至今都为他惋惜。李景有一个儿子,名叫李世谟。

慕容三藏,是燕国人。他爹慕容绍宗,可是齐国的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那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三藏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完全继承了他老爸的优点。他在齐国当官,一开始是太尉府参军事,没多久就升了备身都督。武平年间刚开始那会儿,他继承了他爹的爵位,成了燕郡公,领着八百户的食邑。那一年,他打败了西魏的军队,地点在孝水;之后又在寿阳打败了陈国的军队,然后升了武卫将军。接着又在河阳打败了西魏的军队,官儿又升了,成了武卫大将军。后来又升任右卫将军,还另外封了个范阳县公,食邑一千户。西魏攻打邺城的时候,齐国的皇帝后主丢了城逃跑,把邺城的防卫工作全交给三藏他们了。齐国的王公大臣都投降了,就慕容三藏带着手下的人还在抵抗西魏军队。等齐国灭亡后,隋文帝召见了他,对他特别好,还下诏书说:“慕容三藏父子忠诚正直,名声远扬,应该给他更高的官职。”于是就封他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那一年,稽胡叛乱,皇帝就派三藏去平叛,他把叛乱给平定了。

开皇元年,他被任命为吴州刺史。九年后,奉命担任凉州道的黜陟大使,相当于监察官员。同年,岭南的酋长王仲宣造反,包围了广州,朝廷任命柱国、襄阳公韦洸为行军总管,慕容三藏当副手。他们到了广州,跟叛军交战,韦洸被流矢射中,死了。朝廷就让慕容三藏接替韦洸,负责广州道行军军事。十年后,叛军从四面八方围攻广州,慕容三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里粮食少了,箭也用完了,慕容三藏知道这样坚持下去不行,就带着精兵强将,趁夜突围,打败了叛军,保住了广州。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授予大将军的职位,还赏赐给他一百个奴婢,以及金银财物。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廓州刺史。廓州在最西边,跟吐谷浑接壤,很多犯了罪的人都被流放到那里,逃亡的人很多。慕容三藏到了那里之后,招安安抚他们,老百姓都很喜欢他,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投奔他,官员百姓都称赞他。隋文帝听说他的才能,多次询问他的情况。那一年,廓州的畜牧业发展得很好,还献上了醍醐,皇帝赏赐了他一百匹布。

十三年,廓州的连云山响了三次,说是万年之兆,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公布此事,还派人到山上祭祀。那天,天上出现了祥瑞的云彩,山上的雉鸡和兔子都很温顺,使者回来把这些情况都报告给了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叠州总管。党项羌族经常叛乱,慕容三藏每次都能很快平定,他管辖的地区,各个民族都安居乐业。仁寿元年,他被改封为河内县男。大业元年,他被任命为和州刺史。三年后,他又升任淮南郡太守,他在各地都施行仁政。那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七年,他去世了。

唐三藏的弟子子遐,曾经担任澶州水丞(相当于县丞)。后来汉王起兵造反,子遐却坚持忠于朝廷,没有投降,因为他为人正直,忠诚节义,名声远播。

这可不是个例,薛世雄,字世英,祖籍是河东汾阴,后来他家搬到了关中。他父亲薛回,字道弘,在北周当官,做到泾州刺史。隋朝开皇年间,被封为舞阴郡公,还管着漕渠的监察工作,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家养老了。薛世雄小时候就与众不同,跟小伙伴们玩游戏的时候,总是自己在地上画城池,让大家扮演攻守双方,谁要是敢不听他的指挥,他就揍谁!孩子们都怕他,个个都乖乖听话。他爸爸看到这一幕,觉得很惊讶,就对别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的!”

薛世雄十七岁的时候,就跟着周武帝去平定齐国,因为立了功,被封为帅都督。隋朝开皇年间,他屡立战功,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隋炀帝继位后,番禺的夷族和獠族联合造反,朝廷就派薛世雄去平乱,平定叛乱后,薛世雄升任右监门郎将。后来又跟着隋炀帝去征讨吐谷浑,官至通议大夫。

薛世雄这个人啊,做事非常认真谨慎,每次打仗,战后从不扰民,秋毫无犯,皇上因此很欣赏他。

皇上有一次跟大臣们闲聊,说:“我想提拔一个好人,不知道诸位能不能猜到是谁?”大臣们都说:“我们哪能猜到您的圣意啊。”皇上说:“我想提拔的人是薛世雄。”大臣们都表示赞同。皇上接着说:“世雄为人廉洁正直,很有古人的风范。”于是,皇上直接提升他为右翊卫将军。

一年多后,皇上任命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跟突厥启民可汗一起攻打伊吾。军队到了玉门关,启民可汗却违背约定,军队没来,薛世雄就孤军深入沙漠。伊吾人一开始以为隋军不可能来,都没做好准备,等听说薛世雄的军队已经渡过沙漠了,吓坏了,赶紧求降,还派人送牛酒到军营。薛世雄就在汉朝旧伊吾城东边修建了一座城,叫新伊吾,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和一千多士兵驻守,然后就回军了。皇上非常高兴,提升薛世雄为正议大夫,赏赐他布匹两千匹。

辽东之战,薛世雄担任沃沮道军将,跟宇文述一起在平壤打了败仗。撤退到白石山的时候,被敌人重重包围,四面都是箭雨。薛世雄用残兵败将组成方阵,挑选了两百名精锐骑兵先冲锋,敌人稍微后退,他就乘胜追击,最终打败了敌人,安全撤回了。这次战役损失很大,薛世雄因此被免职。

第二年,皇上再次征讨辽东,任命薛世雄为右候卫将军,目标是蹋顿道。军队到达乌骨城时,杨玄感造反了,军队就班师回朝。皇上到达柳城,任命薛世雄为东北道大使,兼任燕郡太守,镇守怀远。当时突厥经常来抢劫,边境各郡受了不少苦,皇上命令薛世雄调动十二个郡的兵马,巡视边塞后才回朝。十年后,薛世雄又跟随皇上到辽东,升迁为左御卫大将军,同时兼任涿郡留守。

没过多久,李密逼近东都,中原大乱,皇上命令薛世雄率领幽州、蓟州的精兵去讨伐李密。军队到达河间,在郡城南边扎营,河间各县都集结军队,依附薛世雄的大军,准备讨伐窦建德。窦建德把家眷都转移走了,自己挑选了几百名精锐士兵,夜里偷袭薛世雄的军队。先袭击了河间军队,河间军队溃败,逃到薛世雄的营地。当时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军队无法列阵,都争先恐后地逃跑,结果大败。薛世雄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进了河间城,羞愧愤怒,得了病,回到涿郡,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他留下了四个儿子:万述、万淑、万钧、万彻,都以骁勇善战闻名。

王仁恭,字元实,是甘肃天水人。他爷爷王建是周朝凤州刺史,他爸爸王猛是鄯州刺史。王仁恭从小就性格刚毅,为人谨慎,还擅长骑马射箭。年轻的时候,州里就让他当了主簿,后来秦孝王把他招去做记室,然后又升迁为长道令,最后当上了车骑将军。

他跟着杨素去灵武打突厥,立了功,被封为上开府,还赏赐了他三千匹布。之后他又当了骠骑将军,负责蜀王的军事。当时山里的獠人造反,蜀王派王仁恭去平叛,他打赢了,蜀王赏了他三百个奴婢。后来蜀王犯了罪被废了,很多跟着蜀王做事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但皇上觉得王仁恭为人正直,就没追究他的责任。

隋炀帝继位后,汉王谅起兵造反,王仁恭跟着杨素一起把叛乱平定了。因为立功,他升了大将军,又当上了吕州刺史,皇上赏赐了他四千匹布和十个歌妓。一年多后,他又调任卫州刺史,不久又改任汲郡太守,政绩很好,大家都夸他。

后来朝廷召他回京,皇帝把他叫到宫里,对他表示慰问和鼓励,还赏赐了他六百匹彩布和两匹好马。之后他又被调到信都当太守,汲郡的老百姓听说他要走,都跪在路上哭着喊着,好几天都没让他离开,可见他当时在老百姓心中威望很高。

辽东打仗的时候,王仁恭是军队的将领。等皇帝班师回朝,王仁恭殿后,半路上遇到了敌人,他把敌人打跑了。皇上于是晋升他为左光禄大夫,赏赐了他六千匹绢和四十匹马。

第二年,他又被派去扶余道带兵打仗。皇帝对他说:“以前那些将领打仗大多都不顺利,就你一个人带着一支军队打败了敌人。古人说,打败仗的将领不能说勇敢,那些将领能委以重任吗?现在我把前军交给你,希望你能不负众望!”然后又赏赐了他十匹好马和一百两黄金。

王仁恭于是率军前进,到了新城,遇到几万敌人在城外摆好了阵势,王仁恭带领一千精锐骑兵冲上去,把他们打败了。敌人退回城里死守,王仁恭就四面围攻。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派人去军营慰问,还送去了很多珍贵的礼物。王仁恭又升了光禄大夫,还赏赐了他五千匹绢。

后来杨玄感造反,杨玄感的侄子,武贲郎将杨仲伯也参与了叛乱,王仁恭因此被免职。没过多久,突厥又来入侵,皇帝想起王仁恭是老将,而且屡立战功,就重新任命他为原来的官职,还让他兼任马邑太守。

那一年,始毕可汗率领几万骑兵来攻打马邑,他还派了两个特勤率领军队从南边过来。当时郡里的兵只有不到三千人,王仁恭挑选了精锐部队迎战,打败了敌人。那两个特勤的军队也溃败了,王仁恭乘胜追击,俘获了几千个敌人的首级,还斩杀了那两个特勤。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三千匹缣帛。

后来突厥又入侵定襄,王仁恭率领四千兵马出击,斩杀了一千多敌人,还缴获了很多牛羊等牲畜才回来。这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饿,道路不通,王仁恭也改变了以前的作风,开始收受贿赂,而且不敢轻易打开仓库赈济百姓。

他的部下校尉刘武周和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败露,就打算造反。他到处宣扬说:“父老乡亲们都饿死了,而王府却紧闭仓库,不肯救济百姓,这算怎么回事!”以此来激怒大家,老百姓对王仁恭都很怨恨。

后来,王仁恭正在厅堂里办公,刘武周带着几十个人冲了进来,杀死了他,当时他六十岁。刘武周于是打开了仓库赈济百姓,郡里的人都跟着他,他自称天子,设置百官,然后攻打附近的郡县。

权武,字武挵,是天水人。他爷爷权超,是北魏秦州刺史。他爸爸权袭庆,是周朝的开府,曾经跟着武元皇帝在并州跟齐军打仗,结果被围困了一百多层。权袭庆拼死抵抗,箭射光了,就近身肉搏,杀死了好多敌人,刀矛都断了,干脆摘下头盔扔在地上,对着敌人大骂:“你们怎么不来砍我的头?!” 敌人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权武因为是忠臣之后,一开始就当上了开府,继承了齐郡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二百户。权武年轻的时候就果敢强健,力气大的惊人,穿着全副盔甲都能骑上马。他曾经头朝下跳进井里,还没到水底就又跳出来了,他的拳脚功夫就是这么快。他跟着王谦打仗,攻破了齐国的龙等五座城池,又增加了八百户食邑。平定齐国的战争中,他攻陷了邵州,又另外攻下了六座城池,因为功劳又增加了三百户食邑。

宣帝当政的时候,权武被任命为劲捷左旅上大夫,后来升迁为上开府。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高祖当了皇帝以后,又给他增加了五百户食邑。六年后,权武被任命为淅州刺史。平定陈国的战争中,他担任行军总管,跟着晋王出兵六合,回来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几年,因为是开国元勋,被提升为大将军,兼任潭州总管。

那一年,桂州人李世贤造反,权武作为行军总管,和武候大将军虞庆则一起平定了叛乱。虞庆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杀了,但是权武的功劳却没被记上,他又回到了州里。他做了很多金腰带,送给岭南的酋长们,那些酋长们也回送给他很多宝物,权武都收下了,所以他就富裕起来了。后来权武晚年才生了一个儿子,一次和亲朋好友聚会喝酒,喝醉了,竟然擅自赦免了手下监狱里关押的犯人。权武经常说南越地区偏远,治理要入乡随俗,一切从方便出发,不必拘泥于律法,他还经常说现在的法律太严厉了,当官太难做了。

皇上命令有关部门调查他的事情,结果都查实了。皇上大怒,下令把他斩首。权武在狱中上书,说他父亲为武元皇帝战死沙场,以此请求皇上开恩。最后,皇上把他革职为平民。仁寿年间,他又被任命为大将军,封邑和以前一样。没过多久,又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隋炀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后来因为犯了事被免职,被任命为桂州刺史。不久又调任始安太守。过了很久,他又被征召回朝,任命为右屯卫大将军,后来又因为犯事被革职。最后死在家中,留下一个儿子权弘。

吐万绪,字长绪,是代郡鲜卑人。他老爸叫吐通,做过周朝郢州刺史。长绪从小就很有军事才能,在周朝的时候,一开始当抚军将军,后来继承了元寿县公的爵位。他多次参加征战,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大将军、少司武。

高祖皇帝登基后,任命他为襄州总管,封他为谷城郡公,食邑两千五百户。没多久又调他去青州当总管,在那里干得挺出色,很有政绩。一年多以后,突厥来犯边境,朝廷看中长绪的威望和才能,把他调到朔州当总管,北方那些蛮夷都很怕他。后来高祖皇帝暗中计划要灭掉陈朝,就把长绪调到徐州当总管,让他准备军需物资。

等到大举渡江攻打陈朝的时候,长绪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跟西河公纥豆陵、洪景一起在江北驻军。陈朝灭亡后,他被任命为夏州总管。晋王杨广在当藩王的时候,就和长绪关系很好,后来杨广当了太子,就把他提拔为左虞候率。

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当时镇守并州,隋炀帝担心杨谅会造反,就派长绪去当晋州和绛州刺史,还给他发了加急文书。长绪还没出关,杨谅就已经派兵占领了蒲坂,还把黄河上的桥给断了,长绪进不去。于是朝廷下令让长绪带兵和杨素一起攻打杨谅,结果打败了杨谅,长绪被封为左武候将军。

大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长绪升任光禄卿。后来贺若弼被小人陷害,朝廷就让长绪作证,长绪证明贺若弼是无罪的,结果他自己反而被免官了。一年多以后,他又被任命为东平太守。没过多久,隋炀帝去江都,路过东平,长绪在路边迎接他。隋炀帝让他登上龙舟,长绪就趁机向皇帝陈述以前的功劳。隋炀帝很高兴,就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守的职位不变。

辽东之战时,长绪请求当先锋,隋炀帝很赏识他,就封他为左屯卫大将军,让他率领几万骑兵步兵去盖马道。等到班师回朝的时候,他被留在怀远镇守,官职也升为左光禄大夫。

这时候刘元进在江南造反,带兵攻打润州,隋炀帝就派长绪去讨伐他。长绪带兵到了杨子津,刘元进正想从茅浦渡江,长绪就率兵打败了他。长绪渡过长江后,背靠水流设下营寨。第二天早上,刘元进又来进攻,又被长绪打败了,刘元进只好解了润州之围逃走了。

长绪进兵驻扎在曲阿,刘元进又筑起营寨抵抗。长绪主动挑衅,刘元进出战,结果阵型还没摆好,长绪就率领骑兵冲了上去,刘元进的军队溃败,跳江而死的有几万人。刘元进趁夜逃走,回到自己的营垒。伪署仆射朱燮、管崇等人驻扎在毗陵,连营一百多里。长绪乘胜追击,又打败了他们,敌人退守黄山。长绪进兵包围了黄山,敌人被逼无奈请求投降,刘元进、朱燮只身逃脱。长绪在战场上斩杀了管崇和他的将军陆顗等五千多人,俘获了他们的子女三万多人,送到了江都宫。

之后,长绪又解除了会稽之围。刘元进又占据了建安,隋炀帝命令长绪去讨伐他,但是长绪说士兵疲惫不堪,请求等到来年春天再出兵。隋炀帝不高兴,暗中派人寻找长绪的罪过,有关部门奏报说长绪胆怯懦弱,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长绪免职为平民,发配到建安戍守。

不久后,朝廷又下诏书征召长绪到行在所(皇帝的行宫),长绪心中郁郁不得志,回到永嘉,就病死了。

董纯,字德厚,是甘肃成纪人。他爷爷董和是魏国的太子左卫率,他爸爸董升是周朝的柱国大将军。董纯从小就力大无比,擅长骑马射箭。

在周朝当官的时候,他先后担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被封为固始县男,食邑二百户。他跟着武帝平定了齐国,因为立下战功被封为仪同,晋爵为大兴县侯,食邑增加到八百户。隋朝高祖杨坚称帝后,董纯又晋爵为汉曲县公,后来一路升迁到骠骑将军。之后因为军功,官至上开府。

隋朝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因为董纯以前立下的功劳,被提拔为左卫将军,不久又改封为顺政县公。后来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朝廷任命董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因为这次的功劳,董纯被封为柱国,晋爵为郡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之后他又升任左备身将军,皇帝还赏赐给他十个歌女和五千匹丝绸。

过了几年,董纯又升任左骁卫将军,兼任彭城留守。后来齐王杨暕犯了错,董纯因为和齐王来往密切而被皇帝责问:“你从一个小官做到现在这么大的官,怎么还跟我的儿子勾结,想离间我们父子关系呢?”董纯回答说:“我本来出身卑微,是皇上您提拔我的,先帝看重我办事谨慎,对我的恩宠超过了寻常,您又重用我,让我做到将军的位置。我想要用我剩下的时间报答国家的恩情。我经常去拜见齐王,是因为先帝和先皇后还在仁寿宫的时候,曾经把元德太子和齐王抱在膝盖上,对我说:‘你好好看看这两个孩子,别忘了我的话。’我奉了先帝的旨意,每当休息的时候出入宫廷,都会去拜见齐王。我确实不敢忘记先帝的话。当时您也在先帝身边。”皇帝听了之后脸色缓和了,说:“原来是这样。”于是就放过了董纯。

几天后,董纯被外放为汶山太守。一年多后,突厥入侵边境,朝廷考虑到董纯是经验丰富的将领,就把他调到榆林做太守。每当突厥人入侵边境,董纯都能把他们击退。

这时,彭城的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人率领几万大军占据悬薄山,在徐州、兖州一带烧杀抢掠。皇帝命令董纯去讨伐他们。董纯一开始闭营不出,贼军多次挑衅,董纯都不出战。贼军以为董纯胆怯,没有防备,就大肆抢掠。董纯挑选精锐部队出击,在昌虑与贼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还堆起了京观(古代用敌人的头颅堆成的土堆)。贼军将领魏骐驎率领一万多人占据单父,董纯又率军进攻,再次将其击败。

后来皇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担任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率领几千人,抢掠怀仁县,逃到沂水,占据五不及山。董纯率领精兵追击,在战场上活捉了彭孝才,并将其车裂处死,其余贼寇也各自逃散了。

当时百姓思乱,盗贼越来越多,虽然董纯屡战屡胜,但各地盗贼却不断兴起。有人诬陷董纯胆小懦弱,不能平定贼乱,皇帝大怒,派人押解董纯到东都。朝廷官员见皇帝非常生气,就顺应圣意判处董纯死罪,董纯最终被杀害了。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他爷爷赵隗,是魏国的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他爸爸赵寿,是周朝的顺政太守。赵才年轻的时候就骁勇善战,骑射技术一流,不过性格比较粗暴,不懂得什么礼仪规矩。周朝的时候,他当了个舆正上士。隋高祖杨坚称帝后,赵才因为屡立军功,官职一路升迁,做到上仪同三司。后来他侍奉晋王杨广,晋王当了太子后,他被任命为右虞候率。杨广当皇帝后,赵才升任左备身骠骑,后来又升任右骁卫将军。因为是杨广当太子时的旧臣,皇帝对他越来越亲近,赵才也兢兢业业,表现出色,一年后,他又升任右候卫将军。

他跟着皇帝去征讨吐谷浑,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领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人从合河道出发,与吐谷浑军队遭遇,打败了他们,因为战功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后来辽东打仗,他又两次从碣石道出征,回来后被任命为左候卫将军,不久又升任右候卫大将军。当时,只要皇帝出巡,赵才总是担任斥候,严厉查处违法乱纪的事情,从不徇私枉法。路上要是遇到达官贵人的家属违反禁令,赵才就破口大骂,毫不留情。他得罪了不少人,虽然大家觉得他太不客气了,但因为他办事公正,也没办法。

十年的时候,皇帝去汾阳宫,留下赵才镇守东都。十二年,皇帝在洛阳,准备去江都。赵才看到天下大势不妙,担心国家要出大事,觉得自己受了皇帝这么大的恩惠,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败亡,于是就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不堪,国库空虚,盗贼四起,法令不管用。希望陛下能回京师,安定百姓,臣虽然愚笨,但敢用性命担保请求陛下这样做!”皇帝大怒,把赵才交给官吏处理。过了十几天,皇帝气消了一些,就把他放了。皇帝还是去了江都,对赵才更加亲近。

江都的粮食吃光了,将士们军心涣散,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人劝皇帝去丹阳。皇帝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赵才极力主张回京,虞世基则极力主张渡江。皇帝没说话,赵才和虞世基吵了一架就走了。宇文化及造反的时候,赵才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骁果席德方拿着伪造的诏书追捕他。赵才听到诏书就出来了,席德方命令手下抓住他,带到宇文化及面前。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赵才一句话也不说。宇文化及因为赵才不说话,想杀了他,三天后才放了他。赵才恢复原来的官职,心里郁郁不得志。

赵才曾经在宇文化及的宴会上,劝宇文化及的同谋十八人,包括杨士览等人喝酒,宇文化及同意了。赵才端起酒杯说:“十八个人,只能干这一次,别再有下次了!”其他人都不说话。走到聊城的时候,赵才生病了。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又被俘虏了。他心里很不服气,几天后就死了,那年七十三岁。

隋朝仁寿年间和隋炀帝大业年间,有两个人,兰兴浴和贺兰蕃,都是武候将军,他们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怕得罪权贵,都因为尽职尽责而名声在外。

史书上说:罗睺、法尚、李景、世雄、慕容三藏,他们都凭借着骁勇善战的本事,在国家有战事的时候立下功劳,从而获得富贵,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仁恭这个人,刚开始在汲郡做官,因为清廉能干而升官,后来到了马邑,却因为贪婪吝啬而最终败亡,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真是可惜啊!吐万绪和董纯,都因为当年立下功劳而得到高官厚禄。万绪因为请求停战而受到责备,董纯则因为遭到别人的诬陷而被杀害。

隋朝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盗贼遍地,哪里还能管得了那么多!残暴的刑罚肆意妄为,人们根本无力反抗!赵才虽然为人有点粗鲁,但志向高洁,坚持正直,坚决拒绝了世基的建议,可以说是不会随便附和别人了。权武这个人平时行为不检点,不遵守法律法规,最终被罢官丢脸,这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