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雄,字世英,老家是河东汾阴,不过他祖上早就搬到关中住了。他爸爸叫薛回,字道弘,在北周当官,做到泾州刺史。隋朝开皇年间,封他为舞阴郡公,还让他管漕渠监,后来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家养老了,最后死在家中。

薛世雄小时候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在地上画城池,让大家扮演攻守双方。要是哪个小朋友不听他的指挥,他就揍那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都很怕他,个个都乖乖听话。他爸爸看到这一幕,觉得很惊奇,就对别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

十七岁那年,薛世雄跟着周武帝打仗,平定了齐国,因为立了功被封为帅都督。隋朝开皇年间,他又多次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番禺的夷族和獠族联合造反,皇帝就派薛世雄去平叛。平叛成功后,薛世雄升任右监门郎将。后来又跟着皇帝去打吐谷浑,官至通议大夫。

薛世雄这个人啊,做事特别认真仔细,打仗从来不扰民,秋毫无犯,皇上对他特别欣赏。

皇上有一次跟大臣们闲聊,说:“我想提拔个好人,你们觉得谁合适?”大臣们都说:“我们哪能猜到您的心思啊!”皇上说:“我想提拔的是薛世雄。”大臣们都觉得挺好。皇上接着说:“世雄为人正直廉洁,很有古代名臣的风范。” 于是直接提拔他做了右翊卫将军。

一年多后,皇上派世雄当玉门道行军大将,跟突厥启民可汗一起打伊吾。军队到了玉门关,启民可汗竟然违约,军队没来,世雄就孤军深入沙漠。伊吾人一开始以为隋军来不了,都没怎么准备,结果听说世雄的军队已经过了沙漠,吓坏了,赶紧投降,还送牛酒到军营。世雄就在汉朝旧伊吾城的东边修了一座城,叫新伊吾,留下了银青光禄大夫王威和一千多士兵驻守,然后就回朝了。皇上非常高兴,升了世雄的官,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后来辽东打仗,世雄被任命为沃沮道军将,跟宇文述一起在平壤打败仗了。撤退到白石山的时候,被敌人包围,四面都是箭,跟下雨似的。世雄用残兵败将组成方阵,挑选了二百名精锐骑兵先冲锋,敌人稍微后退,他就乘胜追击,最终打败了敌人,安全撤回。但是损失很大,最后被免职了。

第二年,皇上又征讨辽东,任命世雄为右候卫将军,目标是蹋顿道。军队到达乌骨城的时候,杨玄感造反了,军队就撤了。皇上到柳城,任命世雄为东北道大使,兼任燕郡太守,镇守怀远。当时突厥经常来抢劫,边境很多郡县都受苦,皇上就让世雄带十二个郡的兵马巡逻边境,然后回来。

十年后,世雄又跟着皇上去了辽东,升任左御卫大将军,还兼任涿郡留守。没过多久,李密进攻东都,中原大乱,皇上让世雄率领幽州、蓟州的精兵去打李密。军队到了河间,在郡城南边安营扎寨,河间各县都集结军队,依附世雄的大军,准备讨伐窦建德。窦建德把家眷都转移走了,自己挑选了几百精兵,晚上偷袭。先攻击河间军队,河间军队溃败,逃到世雄的营地。当时大雾弥漫,什么都看不清,军队没法列队,都争先恐后地逃跑,结果大败。世雄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进了河间城,羞愧愤怒,得了病,回到涿郡,没多久就死了,享年六十三岁。他留下了四个儿子,万述、万淑、万钧、万彻,都以骁勇善战闻名。

王仁恭,字元实,是天水郡上邽县人。他爷爷王建是周朝凤州刺史,他爸爸王猛是鄯州刺史。王仁恭从小就性格刚毅,为人谨慎,擅长骑马射箭。年轻的时候,州里任命他当主簿,秦孝王把他招为记室,后来又升任长道令,最后做到车骑将军。

他跟着杨素去灵武打突厥,立了功,被封为上开府,赏赐了三千匹布。之后,他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负责蜀王的军事。当时山里的獠人造反,蜀王让王仁恭去平叛,他打赢了,蜀王赏了他三百个奴婢。后来蜀王犯了罪被废黜,很多跟着蜀王做事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但皇上觉得王仁恭为人正直,就没追究他的责任。

隋炀帝继位后,汉王谅起兵造反,王仁恭又跟着杨素一起把叛乱平定了。因为立功,他升任大将军,被任命为吕州刺史,赏赐了四千匹布和十个歌女。一年多后,他又调任卫州刺史,不久又改任汲郡太守,政绩显著,很受百姓爱戴。

后来朝廷召他回京,皇帝把他叫到宫里,对他表示慰劳和鼓励,还赏赐了他六百匹杂色丝绸和两匹好马。之后,他被任命为信都太守,汲郡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拦住他的车马痛哭,好几天都没能让他离开,可见他当时在当地的人缘有多好。

辽东之战时,王仁恭担任将领。等皇帝班师回朝时,王仁恭殿后,途中遇到贼寇,他率兵击退了敌人。之后,他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赏赐了六千匹绢和四十匹马。

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将领,负责前往扶余道。皇帝对他说:“以前很多军队作战都不顺利,只有你率领的一支军队打败了敌人。《史记》里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那些将领能胜任吗?现在我把前军交给你,希望你能不负众望!” 皇帝还赏赐了他十匹好马和一百两黄金。

王仁恭率军前进,到达新城,遇到几万敌军依城列阵,王仁恭率领一千精锐骑兵冲破敌阵。敌人退守城内,王仁恭四面围攻。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派使者到军营慰问,并送去许多珍宝。王仁恭被提升为光禄大夫,赏赐了五千匹绢。

正巧这时杨玄感造反,杨玄感的侄子,武贲郎将仲伯也参与了叛乱,王仁恭因此被免职。不久,突厥多次入侵,皇帝考虑到王仁恭是经验丰富的将领,屡立战功,就恢复了他的官职,让他担任马邑太守。

那一年,始毕可汗率领几万骑兵来侵犯马邑,又派两个特勤率兵南下。当时郡里的兵力不足三千,王仁恭挑选精锐部队迎击,打败了敌人。那两个特勤的军队也溃败了,王仁恭乘胜追击,斩获数千级敌人的首级,并斩杀了那两个特勤。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三千匹绢。

后来突厥又入侵定襄,王仁恭率领四千兵马出击,斩杀了一千多敌人,缴获了大量的牲畜才凯旋而归。

然而,天下大乱,百姓饥饿,道路不通,王仁恭改变了以往的作风,开始收受贿赂,也不敢轻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他的部下校尉刘武周与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败露,于是打算造反。他经常在郡里宣扬说:“父老乡亲们都冻饿而死,尸体堆积在沟壑里,而王府君却紧闭粮仓,不肯救济百姓,这算怎么回事!” 以此激怒众人,百姓对王仁恭多有怨言。

后来,王仁恭正在厅堂处理公务,刘武周率领几十个手下冲进厅堂,杀死了王仁恭,当时他六十岁。刘武周随后打开粮仓赈济百姓,郡内的人都响应他,他自称天子,设立百官,并攻打附近的郡县。

权武,字武挵,是天水人。他爷爷权超,是北魏秦州刺史。他爸爸权袭庆,是北周开府,曾经跟着武元皇帝在并州跟齐国的军队打仗,结果被敌人重重包围。权袭庆拼死抵抗,箭射光了,就和敌人短兵相接,杀死了很多敌人,刀矛都断了,他干脆脱掉头盔扔在地上,对着敌人大骂:“你们怎么不来砍我的头!” 敌人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权武因为是忠臣之后,一开始就被任命为开府,继承了齐郡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二百户。权武年轻的时候就果敢强壮,力气大得惊人,穿着全身盔甲也能骑上马。他曾经从井口往下倒栽葱,还没到井底就又跳出来了,他的身手就是这么敏捷。他跟着王谦打仗,攻破了齐国的龙等五座城池,因此又增加了八百户食邑。平定齐国的战争中,他攻陷了邵州,又另外攻下了六座城池,因为功劳又增加了三百户食邑。

宣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劲捷左旅上大夫,后来升为上开府。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高祖当了皇帝以后,又给他增加了五百户食邑。六年后,他被任命为淅州刺史。讨伐陈国的战争中,他担任行军总管,跟着晋王出兵六合,回来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几年,因为是开国元勋,被提升为大将军,兼任潭州总管。

那一年,桂州人李世贤造反,权武作为行军总管,和武候大将军虞庆则一起平定了叛乱。虞庆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杀,但是权武的功劳却没被记上,他又回到了州里。他做了很多金腰带送给了岭南的酋长,那些酋长也回送给他很多宝物,权武都收下了,所以他就变得很有钱了。后来权武晚年才生了一个儿子,一次他和亲朋好友聚会喝酒,酒喝多了,竟然擅自赦免了他管辖范围内的监狱里的囚犯。

权武经常说,南越地区比较偏远,管理要入乡随俗,一切从方便出发,不要拘泥于律法条文,他还经常说现在法律太严厉了,做官太难了。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调查他的事情,结果都查实了。皇帝大怒,下令把他斩首。权武在狱中上书,说他父亲为武元皇帝战死沙场,以此请求皇帝开恩。结果皇帝就把他革职为平民。仁寿年间,他又被任命为大将军,封邑和以前一样。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

隋炀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后来因为事情被免职,被任命为桂州刺史。不久又调任始安太守。过了很久,他又被征召,任命为右屯卫大将军,不久后又因为事情被革职。最后死在家里。他有一个儿子叫权弘。

吐万绪,字长绪,是代郡鲜卑人。他爹叫吐通,做过周朝郢州刺史。长绪从小就很有军事才能,在周朝的时候,一开始当抚军将军,后来继承了元寿县公的爵位。他多次参加征战,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大将军、少司武。

高祖皇帝登基后,任命他为襄州总管,封他为谷城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没多久又调他去当青州总管,在当地干得不错,很有政绩。一年多以后,突厥人入侵边境,朝廷看中长绪的威望和才能,把他调到朔州当总管,北方少数民族都很怕他。后来高祖皇帝暗中计划消灭陈朝,就调长绪去徐州当总管,让他准备军需物资。

等到大军渡江攻打陈朝时,长绪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和西河公纥豆陵、洪景一起在江北驻军。陈朝灭亡后,他被任命为夏州总管。晋王杨广在当藩王的时候,就和长绪关系很好,后来杨广当了太子,就让长绪当左虞候率。杨广当皇帝后,汉王杨谅当时镇守并州,皇帝担心杨谅造反,就派长绪去当晋州和绛州刺史,还给他发了加急文书。长绪还没出关,杨谅就已经派兵占领了蒲坂,还把河桥给断了,长绪进不去。

皇帝下令让长绪带兵协助杨素去打杨谅,打败杨谅后,长绪被封为左武候将军。大业年间初期,他升任光禄卿。贺若弼被小人陷害的时候,皇帝让长绪作证,长绪证明贺若弼无罪,结果自己反而被免官了。一年多后,他又被任命为东平太守。没过多久,皇帝去江都,路过东平,长绪在路边迎接。皇帝让他上龙舟,长绪就趁机向皇帝陈述以前的事情。皇帝很高兴,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守的职务不变。

辽东战役时,长绪请求当先锋,皇帝很欣赏他,封他为左屯卫大将军,让他率领几万步骑兵从盖马道进军。战争结束后,他留镇怀远,官职升为左光禄大夫。这时刘元进在江南造反,攻打润州,皇帝就派长绪去讨伐。长绪率领军队到达杨子津,刘元进正要从茅浦渡江,长绪就带兵把他打跑了。长绪渡过长江后,背靠水流扎营。

第二天早上,刘元进来进攻,又被长绪打败了,刘元进只好解除了对润州的包围逃走了。长绪进驻曲阿,刘元进又扎营抵抗。长绪主动挑衅,刘元进出战,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型,长绪就带骑兵冲了上去,刘元进的军队溃败,跳江自杀的数万人。刘元进趁夜逃走,回到自己的营地。伪朝的仆射朱燮、管崇等人在毗陵驻扎,连营一百多里。长绪乘胜追击,又打败了他们,敌人退守黄山。长绪进军包围黄山,敌人被逼无奈请求投降,刘元进、朱燮只身逃脱。长绪在战场上斩杀了管崇和陆顗等将军以及五千多士兵,俘虏了三万多男女老幼,送到了江都宫。

接着,长绪又解除了对会稽的包围。刘元进又占据了建安,皇帝命令长绪去讨伐,长绪说士兵疲惫不堪,请求等到来年春天再出兵。皇帝不高兴,暗中让人寻找长绪的罪过,有关部门奏报说长绪胆怯懦弱,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长绪免职为平民,发配到建安。不久后又下诏书征召他到行在所,长绪心中郁闷,官场失意,回到永嘉后,生病去世了。

董纯,字德厚,是甘肃成纪人。他爷爷董和是魏国的太子左卫率,他爸爸董升是周朝的柱国大将军。董纯从小就力气大,擅长骑马射箭。他在周朝当过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被封为固始县男,食邑二百户。他跟着武帝平定了齐国,因为立功被封为仪同,爵位升为大兴县侯,食邑增加到八百户。隋朝高祖杨坚称帝后,董纯的爵位又升为汉曲县公,后来一步步升迁到骠骑将军。之后因为军功又升任上开府。隋朝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因为董纯是老将,被提升为左卫将军,不久又改封为顺政县公。

汉王谅在并州造反,朝廷任命董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着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因为这次立功,董纯被封为柱国,爵位升为郡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他又升任左备身将军,皇上还赏赐给他十个歌女和五千匹丝绸。几年后,董纯又升任左骁卫将军,并担任彭城留守。齐王杨暕犯了错,董纯因为跟齐王来往密切而被皇上责问:“你从一个小官做到这么大的官,怎么就和我的儿子勾结在一起,想离间我们父子关系呢?”董纯说:“我本来出身低微,多亏皇上提拔,先帝看重我办事谨慎,对我的恩宠超过了限度,陛下您又重用我,让我做到将军的位置。我希望能用我余生报答国家的恩情。我几次去拜见齐王,是因为先帝和皇后以前住在仁寿宫时,把元德太子和齐王抱在膝盖上,对我说:‘你好好看着这两个孩子,别忘了我的话。’我遵照先帝的遗嘱,每逢休息的时候出入宫廷,总是去拜见齐王。我确实不敢忘记先帝的话。当时陛下您也在先帝身边。”皇上听了这话,脸色缓和下来说:“原来是这样。”于是就放过了董纯。

过了几天,董纯被外放为汶山太守。一年多后,突厥入侵边境,朝廷因为董纯是老将,把他调到榆林当太守。只要突厥人入侵边境,董纯就立刻出兵击退他们。这时,彭城的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人,带领几万大军占据悬薄山,在徐州、兖州一带烧杀抢掠。皇上命令董纯去讨伐他们。董纯一开始紧闭营门,不和贼军作战。贼军多次挑衅,董纯就是不出战,贼军以为董纯胆怯,没有防备,就大肆抢掠。董纯挑选精锐部队,在昌虑与贼军决战,大获全胜,斩首一万多级,堆成京观。贼军将领魏骐驎带领一万多人占据单父,董纯又率兵进攻,再次击败了他们。后来皇上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担任彭城留守。东海的贼人彭孝才带领几千人,抢掠怀仁县,逃到沂水,占据五不及山。董纯率领精兵追击,在战场上活捉了彭孝才,并将其车裂处死,其余的贼人也都四散逃跑了。当时百姓思乱,盗贼越来越多,虽然董纯屡次作战获胜,但各地盗贼却不断兴起。有人诬告董纯胆怯懦弱,不能平定盗贼,皇上大怒,派人把董纯押解到东都。有关部门见皇上非常生气,就顺应圣意判处董纯死罪,董纯最终被杀害了。

赵才,字孝才,是甘肃张掖酒泉人。他爷爷赵隗,是魏国的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他爸爸赵寿,是周朝的顺政太守。赵才年轻的时候就骁勇善战,骑射功夫了得,性格粗犷强悍,不太讲究礼仪。周朝的时候,他当过舆正上士。隋朝高祖杨坚称帝后,赵才因为屡立军功,官职一路升迁,做到上仪同三司。他后来侍奉晋王杨广,晋王当上太子后,他被任命为右虞候率。隋炀帝杨广登基后,赵才升任左备身骠骑,后来又升任右骁卫将军。因为是杨广在藩邸时的旧臣,杨广对他越来越亲近,赵才也一直兢兢业业,表现出色,没过一年就升任右候卫将军。

后来,他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担任行军总管,率领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人从合河道出发,与吐谷浑军队遭遇,大获全胜。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辽东战役时,他又两次率军从碣石道出征。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左候卫将军,不久又升任右候卫大将军。当时,隋炀帝每次出巡,赵才总是担任斥候,严格查处违规行为,从不徇私枉法。路上要是遇到达官贵人的家眷违反禁令,赵才就会毫不客气地大声呵斥,毫不留情。虽然很多人觉得他过于粗鲁,但他坚持原则,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隋炀帝在位十年的时候,曾经到汾阳宫巡幸,留下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十二年,隋炀帝在洛阳,准备前往江都。赵才看到天下民不聊生,担心国家要出大事,又觉得皇帝对自己恩重如山,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败亡,于是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不堪,国库空虚,盗贼四起,法令失效。希望陛下返回京城,安抚百姓,臣虽然愚昧无能,但也敢用性命担保请求陛下这样做!”隋炀帝大怒,把赵才交给下属官员处理。过了十天,隋炀帝气消了一些,就把他放了。隋炀帝还是去了江都,对赵才的待遇更加亲近。

江都的粮食快吃完了,将士们也离心离德,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人多次劝说隋炀帝去丹阳。隋炀帝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赵才极力主张回京,而虞世基则极力主张渡江。隋炀帝沉默不语,赵才和虞世基因此争吵不休,最后不欢而散。宇文化及弑君的时候,赵才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骁果席德方伪造诏书追捕他。赵才听到诏书后就出来,席德方命令手下抓住他,带到宇文化及面前。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赵才一言不发。宇文化及因为赵才不说话,想杀了他,三天后才放了他。赵才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郁郁不得志。

赵才曾经在宇文化及的宴会上,劝宇文化及的同谋十八人,包括杨士览等一起喝酒,宇文化及同意了。赵才端起酒杯说:“十八个人,只能干这一次,不要再有其他的事情了。”其他人都不说话。走到聊城的时候,赵才生病了。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又被俘虏。他心中十分不满,几天后就死了,享年七十三岁。

仁寿年间和大业年间,有两个人,兰兴浴和贺兰蕃,都是武候将军。他们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对抗强权,都因为称职而出了名。

史书上说:罗睺、法尚、李景、世雄、慕容三藏,这几个人凭借着骁勇善战的本事,在国家有战事的时候立下功劳,从而获得富贵,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仁恭刚开始在汲郡做官,因为清廉能干而升官,后来到了马邑,却因为贪婪吝啬而最终败亡,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真是可惜啊!吐万绪和董纯,都因为当年立下功劳而获得高官厚禄。吐万绪因为请求停止战争而受到责备,董纯则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杀害。

大业年间后期,盗贼遍地,哪里还能管得了那么多!淫暴的刑罚横行,人们根本无力反抗!赵才虽然为人没有礼仪,但是志向刚正,坚决抵制世基的建议,可以说是毫不苟且了。权武平时行为不检点,不遵守法律法规,最终被罢官受辱,这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