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罗,字罗仁,是云中人。他父亲独孤信,最初在魏国做官,当上了荆州刺史。后来魏武帝进军关中,独孤信抛下父母妻子,西去长安,官越做越大,独孤罗因此被高氏(北齐)囚禁了起来。

独孤信后来在周朝当上了大司马。等到独孤信被宇文护杀害后,独孤罗才被释放,住在中山,孤苦伶仃,穷困潦倒,没法养活自己。北齐将领独孤永业因为和独孤罗是同族,看到他这样很同情,就给他买了田地房屋,还给了他一些钱财。

独孤信入关后,又娶了两个妻子,郭氏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下了后来的隋文帝皇后。北齐灭亡后,隋文帝杨坚当上了定州总管,独孤皇后来人寻找独孤罗,终于找到了他,两人见面后悲痛不已,连侍奉的人都哭了起来。于是隋文帝皇后就给了独孤罗很多车马和财物。

没过多久,周武帝觉得独孤罗是功臣之子,在异地受苦多年,就征召他做了楚安郡太守。独孤罗因为生病辞官,回到了京城。他的几个弟弟见独孤罗年轻时穷困潦倒,总是轻视他,不把他当哥哥看待。但是独孤罗为人宽厚,也不和弟弟们计较,后来弟弟们反而很尊重他。

等到隋文帝当了丞相,就封独孤罗为仪同,经常让他侍奉在左右。隋文帝登基后,下诏追封独孤罗的父亲独孤信的官爵,诏书里写道:“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故柱国信,风宇高旷,独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献映世。宏谋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运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

独孤罗的几个弟弟说,因为他们的母亲死在北齐,生前没有封号,所以独孤罗不应该继承爵位。隋文帝把这事儿问皇后,皇后说:“独孤罗确实是嫡长子,不能冤枉他。”于是独孤罗就继承了赵国公的爵位。他的弟弟善被封为河内郡公,穆被封为金泉县公,藏被封为武平县公,陀被封为武喜县公,整被封为千牛备身。隋文帝又提升独孤罗为左领左右将军,不久又升迁为左卫将军,前后赏赐无数。后来,独孤罗被外放到凉州做总管,官位升为上柱国。仁寿年间,他又被征召回朝,做了左武卫大将军。隋炀帝即位后,改封他为蜀国公。没过多久,独孤罗就去世了,谥号为恭。

子纂当上了官,做到河阳郡尉这个位置。子纂的弟弟武都,在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也当上了河阳郡尉。他们家老大叫开远,宇文化及造反杀害皇帝的时候,裴虔通带着叛军冲进了成象殿,守卫的士兵都跟着造反了。开远当时是千牛卫,他和独孤盛在殿阁下拼死抵抗,最后被叛军抓住了,但叛军觉得他不错,就放了他。后来,他官做到柱国。去世后,他的儿子览继承了他的爵位,做到左候卫将军,在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去世了。

简单来说,就是裴家祖孙三代都做了官,而且官位都不低。 老爸子纂和叔叔武都都当上了河阳郡尉。 他儿子开远更是厉害,虽然在宇文化及叛乱中被抓,但因为表现英勇最后被放了,官至柱国。 可惜的是,开远儿子览官至左候卫将军后就去世了。 这祖孙三代在隋朝的仕途,也算得上是风光一时了。

独孤陀,字黎邪,在周朝当官,因为父亲的事被贬到蜀郡十几年。宇文护被杀后,他才回到长安。隋文帝杨坚称帝后,任命他当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外派到郢州当刺史,后来升任上大将军,又升迁到延州刺史。他喜欢搞一些旁门左道。他老婆和妈以前就信奉猫鬼,后来猫鬼就跑到他家来了。皇帝听说这事儿,但不太相信。

后来,皇后和杨素的老婆郑氏都生病了,请医生来看,医生都说这是猫鬼作祟。皇帝心想,独孤陀是皇后的异母弟弟,他老婆又是杨素的异母妹妹,就怀疑这事儿是独孤陀干的。于是暗中派他哥哥穆氏去劝他。皇帝还避开其他人单独问独孤陀,独孤陀说自己没干。皇帝不高兴,就把他贬官,调到别的地方当刺史。独孤陀还抱怨了几句。皇帝就让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人一起审理这个案子。

独孤陀的一个婢女徐阿尼说,她本来是独孤陀他妈家的人,一直侍奉猫鬼。每天晚上都用老鼠祭拜猫鬼。她说这个猫鬼害人之后,被害人家里的财物就会偷偷转移到供奉猫鬼的人家里。独孤陀曾经想从家里拿酒喝,他老婆说没钱买酒。独孤陀就对徐阿尼说:“你去让猫鬼去杨素家,让他给我们弄点钱来。”徐阿尼就念咒语,过几天,猫鬼就跑到杨素家去了。

十一年后,皇帝从并州回来,独孤陀在花园里对徐阿尼说:“你去让猫鬼去皇后那儿,让她多赏赐我们些东西。”徐阿尼又念咒语,猫鬼就进宫了。杨远就在门下省派徐阿尼去叫猫鬼。那天晚上,徐阿尼放了一盆香粥,用勺子敲着喊:“猫女来吧,别在宫里待着了。”过了一会儿,徐阿尼脸色都变青了,好像被人拉扯一样,说猫鬼来了。皇帝把这事儿交给大臣们处理,宰相牛弘说:“妖邪都是人引起的,杀了这个人就能解决问题了。”

皇帝下令用囚车把独孤陀夫妇押回老家,准备处死他们。独孤陀的弟弟司勋侍中独孤整跑到皇宫求情,于是皇帝免了独孤陀的死罪,把他革职为平民,并且把他的妻子杨氏送去做了尼姑。之前,有人告状说他母亲是被猫鬼害死的,皇帝觉得是胡说八道,生气地把告状的人赶走了。但现在,皇帝下令处死了那些供奉猫鬼的人家。独孤陀没过多久就死了。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想起自己的舅舅,就准许按照礼仪厚葬他,还下诏说:“外戚家族遭逢不幸,独孤陀不幸早逝,迁葬已定日期。思念渭阳故土之情,追思往事,悲痛万分,应该给予礼遇,妥善安葬。追赠正议大夫。”杨广还不解气,又下诏说:“舅舅的地位尊贵,亲戚关系如此重要,却英年早逝,凋零相继。缅怀先人,应该提升他的官阶。再次追赠银青光禄大夫。”独孤陀有两个儿子:独孤延福、独孤延寿。

陀弟,官儿做到幽州刺史那么大,大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就去世了,死后被追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平乡侯。

就这么简单,原文里就一句话,没啥好展开的。 “陀弟整,官至幽州刺史,大业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平乡侯。” 这句话已经很口语化了,只是把文言文的官职和谥号解释一下,大家就能明白了。

萧岿,字仁远,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孙子。他父亲萧詧,一开始被封为岳阳王,镇守襄阳。侯景之乱的时候,萧詧的哥哥河东王萧誉和他叔叔湘东王萧绎闹翻了,结果被萧绎给害死了。萧绎继位后,萧詧跑到西魏去称藩,请求西魏出兵讨伐萧绎。西魏太祖宇文泰就立萧詧为梁王,派大将于谨率领五万骑兵去攻打萧绎,把萧绎给灭了。萧詧于是定都江陵,占据了荆州和西边的平州,地盘有三百里那么宽广,自己称皇帝,穿戴和礼仪都跟其他皇帝一样。他还设立了江陵总管,派兵驻守。萧詧死后,萧岿继位,年号天保。

萧岿这个人长得帅,口才好,很有学问,还喜欢研究佛经。周武帝灭了北齐之后,萧岿去祝贺,周武帝特别高兴,还亲自弹琵琶,让萧岿跳舞。萧岿说:“陛下您亲自演奏,我哪敢跟那些禽兽一样乱动啊!”周武帝杨坚后来当了皇帝,对萧岿更加恩宠,送给他很多金银财宝和马匹。萧岿上朝的时候,周武帝对他非常尊敬,还下令让萧岿的座位在王公大臣之上。萧岿穿着打扮非常讲究,举止优雅,引得皇帝注目,百官羡慕。周武帝赏赐给萧岿的东西多的数不清,足足有上亿计。萧岿在长安待了一个多月才回封地,周武帝还亲自到浐水边送他。

后来,周武帝还很隆重地把女儿嫁给萧岿的女儿做晋王妃,还想把萧岿的儿子萧玚娶给兰陵公主。这说明周武帝对萧岿越来越亲近了。皇后向周武帝进言说:“梁王是咱们的亲戚,是咱们的心腹,干嘛还要防着他呢?”周武帝听了之后,就撤销了江陵总管的职位,让萧岿完全控制自己的国家。一年后,萧岿又去朝见周武帝,周武帝又赏赐给他很多丝绸和珍宝。萧岿要回去的时候,周武帝还亲自拉着他的手说:“梁王你在荆楚待了这么久,还没回到故都,肯定很想念家乡吧。我打算率领大军去长江一带,送你回去。”萧岿谢恩后离开了。

同年五月,萧岿病重,临终前上表给周武帝说:“臣愚笨无能,蒙受您的恩宠,赏赐超过其他藩王,甚至还把我的子女许配给您的家人。我一直希望能披甲上阵,冲锋陷阵,为国家扫平敌人,报答您的恩情。可是我身体不好,得了重病,快要死了,只能在这里向您告辞了。我离开人世,心里万分不舍,我的儿子还小,请您多加照顾。希望您身体健康,江山永固,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他还献上了自己穿戴的金装宝剑。周武帝看了奏章,非常悲伤。萧岿在位二十三年,四十四岁去世,梁朝的臣子们给他上谥号为孝明皇帝,庙号世宗。他的儿子萧琮继位。萧岿还著有《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十四卷,流传于世。

萧琮这个人啊,温文尔雅,性情宽厚仁慈,为人大气,潇洒不羁,而且博学多才。他骑射技术也特别好,曾经让人趴在地上放着靶子,他骑马飞驰过去,十箭十中,那些拿靶子的人也一点都不害怕。他一开始被封为东阳王,后来被立为梁太子。等到他继承皇位后,皇帝还特地给他下了一道圣旨,说:“你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责任重大,即使再辛苦劳累,也要靠自己努力。要处理好内外关系,重用有才能的人,继续发扬光大祖业,这是朕对你的期望。你的国境与陈国接壤,水患频发,更要加强防备。虽然陈国最近还来朝贡,但边境地区依然不太平,你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千万别轻敌。我和梁国世代友好,再加上亲戚关系,感情深厚。江陵地区,朝贡的物资不少,为了国家和百姓,你更要节俭,经常施粥救济百姓,以礼待人。”皇帝还给梁国的大臣们也下了圣旨,鼓励他们好好辅佐萧琮。当时萧琮的年号是广运,有人就说:“‘运’字,就是军队奔走的意思,我们的国君难道要四处奔逃吗?”果然,那一年,萧琮派大将军戚昕率领水军去攻打陈国公安,结果没成功,灰溜溜地回来了。

后来,皇帝把萧琮的叔叔岑召进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封为怀义公,并且把他留在了朝廷,没让他回去。还设立了江陵总管来监督萧琮。萧琮任命的大将军许世武暗中勾结陈国的将领宜黄侯陈纪,密谋叛变,事情败露后,萧琮把许世武杀了。两年后,皇帝下令召萧琮进京,萧琮带着两百多臣子进京朝见。江陵的百姓都哭着互相说道:“我们的国君恐怕是回不来了!”皇帝让萧琮进京朝见后,派武乡公崔弘度带兵驻守江陵。军队到达鄀州时,萧琮的叔叔岩和弟弟瓛等人害怕崔弘度会偷袭他们,于是勾结陈国军队攻打鄀州,抓捕百姓,然后叛乱,梁国就这样被废除了。皇帝派左仆射高颎去平叛,宽恕了江陵所有死罪,还给百姓免除十年赋税。梁国的两位国君,每位都配给十户人家守墓。皇帝封萧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

隋炀帝即位后,因为皇后的关系,对萧琮非常亲近,任命他为内史令,又改封他为梁公。萧琮的宗族,从堂兄弟以上,都根据他们的才能被提拔重用,萧氏兄弟们纷纷在朝廷担任要职。萧琮为人淡泊名利,从不把官职放在心上,下了朝就喝酒。内史令杨约和萧琮同僚,皇帝让杨约宣旨告诫萧琮,杨约又私下规劝他。萧琮回答说:“如果我事事都像你一样小心谨慎,那我还做什么官?”杨约笑着离开了。杨约的哥哥杨素,当时是尚书令,看到萧琮把妹妹嫁给了钳耳氏,就对萧琮说:“您是帝王的亲戚,门第高贵,怎么把妹妹嫁给了钳耳氏呢?”萧琮说:“我以前已经把妹妹嫁给了侯莫陈氏,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杨素说:“钳耳是羌族,侯莫陈是胡人,怎么能相比呢!”杨素认为胡人比羌族好。萧琮说:“认为羌族不如胡人,我以前可没听说过。”杨素羞愧地闭嘴了。萧琮虽然在朝廷做官,但面对北方的豪门贵族,从不卑躬屈膝。他曾经和贺若弼交情很深,贺若弼被杀后,民间流传童谣说:“萧萧也会再次兴起。”皇帝因此忌惮他,把他罢官回家,不久就去世了,追赠左光禄大夫。他的儿子萧铉,担任襄城通守。后来,皇帝又让萧琮的孙子萧钜做了梁公。萧钜小名叫藏,隋炀帝非常喜欢他,让他当千牛,和宇文皛一起出入宫中,监察内外。皇帝每次宴游,萧钜都跟着,在宫中做了很多淫秽的事情。江都之变时,被宇文化及杀害了。

话说有个叫萧瓛的人,从小就聪明伶俐,很会写文章。他在梁朝当上了荆州刺史,名声还挺响亮的。后来,崔弘度带兵打到了鄀州,萧瓛吓得不轻,就和他的叔父萧岩一起逃到了陈朝。陈朝皇帝把他封为侍中、安东将军、吴州刺史,他做得也挺好,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三吴地区的父老乡亲都夸他是位君子,说:“萧瓛,他真是个好人啊!”

陈朝灭亡后,吴地的人拥戴萧瓛当他们的领袖。萧瓛看到梁朝的武帝、简文帝以及萧詧、萧岿兄弟几个,都是排行老三才当上皇帝的,而他自己也是萧岿的第三个儿子,就有点飘飘然,自以为是了。当时有个叫谢异的人,特别擅长预测时局,在梁朝和陈朝交替的时期,他说的每句话都准得不得了,江南人都非常敬重他。陈朝皇帝被俘后,谢异投奔了萧瓛,所以萧瓛更加得到大家的拥护。

北周的褒国公宇文述带兵来讨伐萧瓛,萧瓛派王哀守卫吴州,自己亲自带兵抵抗宇文述。宇文述派兵从另一条路偷袭吴州,王哀害怕了,就穿上道士的衣服,丢下城池逃跑了。萧瓛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都没了斗志,和宇文述打了一仗就败了。萧瓛带着几个亲信逃到了太湖,躲藏在老百姓家里,结果被人抓住,送到了宇文述那里,最后在长安被斩首,那年他才二十一岁。

他的弟弟萧璟,当上了朝请大夫、尚衣奉御;另一个弟弟萧玚,做过卫尉卿、秘书监、陶丘侯;还有个弟弟萧瑀,做过内史侍郎、河池太守。

史书上评论说:那些英明的帝王,都深谋远虑,舅甥之间互相争夺国家政权的情况很少见,而皇后的家族,也很少听说有被灭门的。可是到了汉朝和晋朝,朝代更迭频繁,原因就在于他们上位的方式不符合礼法,所以灭亡得也很快。如果独孤家族的权力像吕后、霍光那样大,那肯定会在仁寿之前就失败了;如果萧氏家族的势力像梁朝的梁氏、北魏的窦氏那样强大,那在大业之后也未必能保全自身!现在有的家族没有失去祖上的基业,有的家族甚至比祖上更加兴盛,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遵循了正道,没有参与权力斗争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