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位恭皇帝,名叫杨侑,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他妈妈是韦妃。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有领导人的风范。大业三年,他被封为陈王。过了几年,又升迁为代王,封地有上万户人家。后来,隋炀帝御驾亲征辽东,就让他留在京城处理政务。到了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到晋阳去,就封他做了太原太守。没多久,他又被调回京城镇守。后来,义军攻入长安,拥立隋炀帝为太上皇,然后拥戴杨侑继承皇位,当上了皇帝。
就这样,杨侑顺利登基,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他继承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和复杂的局势。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公元617年11月某一天,李渊在太极殿登基称帝。他发布诏书说:“国家动荡,天下不安,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不断发生,现在轮到我承担这个重任了,真是百般无奈啊!我从小就经历了不幸,年幼时父亲被逼离开长安,虽然大家劝我登基,但我心里很不安。唐公(指唐国公李渊)辅佐我,像船只一样渡过险滩,他招募军队,拥戴皇室,与国家共存亡,两次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奉诏辅佐年幼的我,我登基后,他就在我身边,我封他为皇帝,但他谦让推辞。虽然我身处远方,但他三番五次地推辞,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请求,承担起这份责任。为了国家,我不得不接受大家的意见,遵从圣旨登基。现在我宣布,天下大赦,改元义宁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清晨之前,死刑以下的罪犯全部赦免,只有那些即使大赦也不能免除的罪犯不在赦免之列。”
同一天,李渊任命唐国公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晋封他为唐王。
两天后,李渊又发布诏书说:“我年幼时就离开皇宫,父亲远走他乡,那时天下大乱,我不得不承担起这份责任,我登基后,感觉像在渡过大河一样,不知该如何是好,心里非常担忧。我年少,对百姓的情况并不了解,我知道治理国家非常困难,但幸好有许多忠臣良将辅佐我,帮助我处理国家大事,无论大小事务,文武百官各司其职,赏罚分明,都由丞相府负责。我学习历史典故,沿袭旧制,并非空话,我的出发点是公平公正,并非为了炫耀功德。”
同月,李渊册封唐王世子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李元吉为齐公,李神通为秦公,各赐封地万户,并在太原设立镇北府。
12月某一天,张掖的康老和起兵造反。同月,薛举自称皇帝,攻打扶风。李神通担任元帅,击败了薛举。之后,桂阳人曹武彻起兵造反,并改元通圣。李渊的军队在阌乡俘虏了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及其数万士兵。 后来,贼帅张善安攻占了庐江郡。
公元618年正月十四,皇帝下令让唐王可以穿着朝服,乘车进入宫殿上朝,不用像其他大臣那样快步小跑,上朝时可以免去行礼,而且还赐予他前呼后拥的仪仗和乐队。同月二十八,将军王世充被李密打败,河内地区的守将孟善谊,以及王辩、杨威、刘长恭、梁德、董智通等将军都战死了。三月初四,河阳郡尉独孤武都投降了李密。三月二十日,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宫杀害了太上皇,右御卫将军独孤盛也死在了这场暴乱中。齐王杨暕、赵王杨杲、燕王杨倓,还有光禄大夫宇文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给事郎许善心等等一大批官员都成了受害者。宇文化及随后拥立秦王杨浩为帝,自己则做了大丞相,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被他强迫接受了新的官职。
光禄大夫麦才和折冲郎将沈光,他们暗中策划讨伐宇文化及,夜里偷袭他的营地,结果反被杀害了。三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为唐王准备了九锡的礼仪,赐予他天子才能佩戴的玉玺、冕服、远游冠和绿丝带,地位在其他诸侯王之上。唐国也按照以前的制度设置了丞相等官职。
五月初一,皇帝下诏,命令唐王可以使用十二旒冕(天子才能戴的冕冠),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出行时可以乘坐天子才能乘坐的警跸车驾,配备各种仪仗车,甚至还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舞乐和钟鼓。唐王的王后、王子、公主的爵位和称号,也全都按照以前的制度来确定。五月初四,皇帝下诏说:
“诏曰:”
隋朝遭遇了天灾人祸,太上皇在江都遇刺,情况危急,罪责深重。我这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不幸卷入这场灾难,悲痛欲绝,身心俱疲。遭受如此荼毒,却无法报仇雪恨,只能孤苦伶仃,不知该如何是好。多亏唐王,应天命而起,拯救危难,从北到南,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平定了叛乱,庇护了百姓,保全了我。他的功德堪比造物主,功业震动天地,百姓归心,这是天命所归。我身为臣子,却违背了天意。想当初虞舜禅让,如果没有舜,谁能接替禹?如今国家四分五裂,天命已去,我应该让贤,广施恩德,可是我力不从心,只能让我的侍从驾车,回我的封地。我本来是代王,到了我这一代,天命已绝,竟然会落到如此地步!希望效仿古代圣王诛杀四凶,得到唐王的宽恕,以尽孝道。洗雪皇祖的冤屈,守护宗庙祭祀,即使明天死去,到了泉下也没有遗憾。现在我遵照古制,退位回旧宅。所有官员都改服侍唐朝,应该按照以前的规矩,上尊号。这样我就卸下了重担,感激涕零,借助唐王的力量,铲除奸邪。各位大臣,都明白我的意思。
我下令,所有奏章,都不得呈报给我。当天,我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唐王,被封为酅国公。武德二年夏五月去世,时年十五岁。
史官说:恭帝年纪尚幼,遭遇家国巨变,一人失德,导致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如同豺狼当道,南逃途中,再也没有回来。他经历了百六之期,走完了天数,虽然唱着歌,听着乐声,却无法效仿尧舜,这又能怎么办呢? “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 “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