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字德良,又叫孝才,是河南洛阳人。他爸爸季海,是北魏的司徒、冯翊王,赶上西魏和北齐分家的时候,他爸爸就到长安当官去了。元亨那时候才几岁,跟妈妈李氏留在洛阳。北齐神武帝因为元亨他爸在关中,就把他给软禁了。他妈妈是北魏司空李冲的女儿,一向很有主意,就装作冻饿的样子,说要去荥阳讨口饭吃。齐国人觉得荥阳离关中还远着呢,一个老太婆带着个小孩子,也没多想,就同意了。李氏暗中托付给当地一个很有势力的人李长寿,带着元亨和他孤儿寡母的八个侄子,偷偷摸摸地走小路,终于到了长安。周太祖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觉得元亨是功臣之后,对他特别优待。

元亨十二岁的时候,魏恭帝还在东宫,就把他当朋友一样相处。后来元亨被授予千牛备身(官职名)。大统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继承了冯翊王的爵位,食邑一千户。授爵那天,他激动得哭个不停,止都止不住。没多久,他又升迁为通直散骑常侍,后来又当过武卫将军、勋州刺史,还被改封为平凉王。周闵帝禅位后,他被降为公爵。在周明帝和周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陇州刺史、御正大夫、小司马。到了周宣帝时期,他做了洛州刺史。

隋文帝当丞相的时候,尉迟迥造反,洛阳人梁康、邢流水等人也举兵响应尉迟迥。十天不到,响应的人就有一万多。洛州治中王文舒暗中和梁康勾结,想害元亨。元亨暗中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从关中调来两千兵,把王文舒抓起来杀了,然后带兵去打梁康和邢流水,把他们都打败了。隋文帝当皇帝后,召元亨回京,任命他为太常卿,还增加了七百户的食邑。不久,他又被外派到卫州当刺史,官职升为大将军。卫州民风比较粗犷,元亨凭借自己的威严把卫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在卫州做了八年刺史,当地风气大为好转。后来因为年老多病,他上表请求退休,卫州的官员百姓都到朝廷上表请求让他继续留在卫州养病,隋文帝为此感叹了好久。那一年,元亨病情加重,再次请求回京,隋文帝派使者送去医药,还派人经常打听他的病情,彼此在路上互相问候。一年后,元亨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为宣。

杜整,字皇育,是长安杜陵人。他爷爷杜盛,当过魏国的直阁将军和颍川太守;他爸爸杜辟,做过渭州刺史。杜整从小就很有气度,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瘦得像根骨头架子似的,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名声远扬。长大后,他骁勇善战,力气很大,还喜欢读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魏朝大统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继承了武乡侯的爵位。北周太祖把他当心腹看待。后来,他又侍奉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深受器重。没多久就当上了都督。

北周明帝时期,杜整担任内侍上士,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仪同三司,然后被任命为武州刺史。他跟随武帝平定了齐国,因此被加封仪同,爵位也升为平原县公,食邑一千户,之后回到朝廷担任勋曹中大夫。隋文帝杨坚当丞相的时候,杜整升任开府。等到杨坚称帝后,又加封他为开府,爵位也晋升为长广郡公,随后被任命为左武卫将军。他做了几年左武卫将军,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后来又复职。

开皇六年,突厥入侵边境,朝廷下令让卫王杨爽统领大军北伐,任命杜整为行军总管兼元帅长史。他们到了合川,却没遇到敌人就回来了。杜整秘密地向皇帝献上了攻打陈国的策略,皇帝很欣赏他的计策,于是任命他为行军总管镇守襄阳。没多久他就病死了,那年五十五岁。隋文帝听说后很悲伤,赏赐给他四百匹布,四百石米,并赐谥号为“襄”。他的儿子杜楷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开府。

杜整的弟弟杜肃,从小也志向远大,很有操守。隋朝开皇年间初期,他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北地太守。

李彻,字广达,是朔方岩绿人。他老爸李和,在开皇年间当过柱国大将军。李彻为人刚强果断,很有本事,长得也高大威猛,武艺高强。大丞相宇文护看中了他,把他当心腹,后来又让他当了殿中司马,一路升迁到奉车都尉。宇文护觉得李彻为人谨慎厚道,又有才能,对他特别好。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当了蒲州刺史,宇文护就让李彻跟着去,还是原来的官职。没多久,李彻就升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周武帝时期,李彻跟着太子去西边打吐谷浑,立了功,被封为同昌县男,食邑三百户。后来又跟着皇帝攻打晋州。等皇帝班师回朝,李彻和齐王宇文宪在鸡栖原驻扎。北齐皇帝高纬带大军杀来,宇文宪带兵往西撤,躲避敌军锋芒。高纬派他的猛将贺兰豹子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宇文宪,在晋州城北打了一仗。宇文宪的军队打败了,李彻和杨素、宇文庆等人拼死抵抗,才保住了宇文宪的军队。后来又跟着皇帝在汾河以北打败北齐军队,乘胜攻下高壁,攻克晋阳,在冀州活捉了高湝,这些战役里李彻都出了大力。因为之前的功劳,李彻升任开府,又另外被封为蔡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李彻跟着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是冲锋陷阵,打头阵。淮南平定后,李彻被任命为淮州刺史,安抚新归附的人民,做得非常出色,大家都对他很满意。杨坚称帝后,又给李彻加了开府的官职,调任他为云州刺史。一年多后,李彻被征召回朝,担任左武卫将军。后来晋王杨广镇守并州,朝廷精挑细选文武双全的人才给他当助手。皇上觉得李彻是老臣,而且多次带兵打仗,经验丰富,就让他统领晋王府的军事,还把他升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说:“要是有文才像王子师那样,武功像李广达那样的人就好了!”可见皇上对李彻的器重。

话说第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又来犯边了,皇上就派卫王爽当大元帅,带兵去打,还让杨素的儿子杨彻当长史,一起出征。他们跟突厥人在白道碰上了。 这时候,行军总管李充跟卫王爽说:“你看啊,从周朝、齐朝开始,就和战国时期一样,中原地区力量分散,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了。每次突厥来犯,咱们的将领都想着保全自己,没一个敢拼命的。所以突厥赢得多,输得少,他们也就越来越看不起咱们的军队。现在沙钵略把全国的兵都集中起来了,扎在险要的地方,肯定轻敌松懈,咱们要是派精兵奇袭,肯定能打赢!” 卫王爽觉得李充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很多将领都觉得这个主意太冒险了,只有杨彻大力支持,还主动要求跟着一起去。于是,卫王爽和李充就带着五千精兵,打了个突袭,狠狠地打败了突厥军。沙钵略连金甲都来不及脱,就躲到草丛里逃跑了。因为这次大胜,杨彻被加封为大将军。沙钵略被吓得够呛,乖乖地来朝贡称臣了。没过多久,沙钵略又被阿拔可汗欺负了,赶紧给皇上写信求救。皇上就派杨彻当行军总管,带了一万精兵去支援他。阿拔可汗一听杨彻来了,吓得赶紧跑了。杨彻凯旋回朝后,继续当行军总管,驻守在平凉,防备突厥入侵,还被封为安道郡公。到了开皇十年,杨彻又升官了,当上了柱国大将军。

后来晋王杨广去淮海当刺史,杨彻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司马,还改封为德广郡公,没多久又改封为城阳郡公。 之后,突厥又来犯边了,杨彻再次领兵出征,又把他们打了个大败。 可惜啊,后来左仆射高颎犯了事儿,因为杨彻跟高颎关系好,所以也被皇上猜忌,不再重用了。 后来杨彻还说了些怨言,皇上知道了,把他召进宫,在寝宫里设宴款待,还跟他聊起了往事。结果,杨彻在这次宫宴上被毒死了。 更让人唏嘘的是,大业年间,杨彻的妻子宇文氏被他的孽子安远诬告诅咒皇上,也被处死了。

崔彭,字子彭,是河北安平人。他爷爷崔楷,是北魏殷州刺史;他爸爸崔谦,是北周荆州总管。崔彭从小就没了父亲,但他非常孝顺母亲,名声远扬。他性格刚毅,很有军事才能,擅长骑马射箭,而且还精通《周官》和《尚书》,能理解其中的大义。

北周武帝时期,崔彭担任侍伯上士,后来一步步升迁到门正上士。等到杨坚(高祖)当了丞相,周朝的陈王纯被派去镇守齐州,杨坚担心陈王纯会造反,就派崔彭带着两个骑兵去把陈王纯请回朝廷。崔彭离齐州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就假装生病,停在驿站里,然后派人告诉陈王纯:“天子有诏书要交给您,崔彭我病得很厉害,走不动路了,希望您能来驿站看看我。”陈王纯一听,心里起了疑心,就带着许多随从骑兵来到崔彭那里。

崔彭从驿站出来迎接他,发现陈王纯脸色不对劲,担心他不会乖乖就范,于是又骗陈王纯说:“王爷您先避开其他人,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您私下说。”陈王纯就让随从骑兵都离远点。崔彭接着说:“我要宣读圣旨,王爷您下马吧。”陈王纯赶紧下马,崔彭就对他的骑兵说:“陈王不听从圣旨,把他抓起来!”骑兵们立刻把陈王纯抓起来绑了起来。崔彭大声宣布:“陈王犯了罪,圣旨要他回朝,你们谁也不许轻举妄动!”陈王纯的随从们都吓傻了,赶紧离开了。

杨坚见到崔彭把陈王纯带回来,非常高兴,就封他为上仪同。杨坚当皇帝后,又提拔崔彭为监门郎将,兼任右卫长史,还赐给他安阳县男的爵位。几年后,崔彭又升任车骑将军,不久又升任骠骑将军,一直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他为人谨慎细心,在朝廷任职二十多年,每次皇帝上朝,他都端坐在那里一整天,从没有丝毫懈怠的样子,皇帝对他非常赏识。

皇帝经常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就能安心睡觉了。”还曾经问崔彭:“你的骑射本领已经出类拔萃了,你平时也读书吗?”崔彭回答说:“我从小就喜欢《周礼》和《尚书》,每逢休息的时候,我都不敢放下它们。”皇帝说:“那你给我讲讲吧。”崔彭就讲了君臣之间应该谨慎小心的道理,皇帝听后连连称赞,在场的人都觉得崔彭说得很有道理。后来,皇帝又让崔彭担任开府,然后又升他为备身将军。

唐太宗那会儿,曾经在武德殿设宴招待突厥达头可汗的使者。宴席上,突然有只鸽子在屋梁上叫唤。皇上当时就下令让崔彭射它,崔彭一箭射中!皇上特别高兴,赏了他一万钱。后来,使者回突厥了,可汗又派人来唐朝说:“能不能让崔将军来我们这儿见一面?”皇上说:“这肯定是崔彭的箭法在突厥传开了,所以他们才来请求的。”于是就派崔彭去了。

到了突厥,可汗召集了好多,几十个善于射箭的人,然后在野外扔下肉,引来老鹰,让那些善于射箭的人去射,结果大部分都没射中。这时,可汗又请崔彭射箭。崔彭连射几箭,箭箭都正中靶心,箭一射出去就落下来了!突厥人都互相看着,个个都佩服得不得了。可汗把崔彭留了好长时间,一百多天都不让他走,后来唐太宗送了很多丝绸锦缎给他,他才得以回国。仁寿年间,崔彭被封为安阳县公,食邑两千户。

隋炀帝登基后,崔彭升任左领军大将军。隋炀帝去洛阳的时候,崔彭负责押后军。当时汉王谅刚被平定,他的残余势力还在各地聚集,隋炀帝就让崔彭率领几万兵马镇压山东地区的叛乱,还让他兼任慈州刺史。因为崔彭为人清廉,隋炀帝赏了他五百匹绢。没过多久,崔彭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隋炀帝还派人去吊唁,追赠他大将军的称号,谥号为“肃”。他的儿子宝德继承了他的爵位。

史书上说:像王长述这些人,有的统领一方,有的在朝廷禁军中任职,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都凭借功劳名声而告终,他们都有各自的成就。伊娄谦胸怀宽广,不计较过去的仇恨,请求赦免高遵的罪行,这真是有国士的风范啊!崔彭镇守宫廷,威严不可侵犯,抵御外侮,实在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