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充,字德符,老家是陈郡阳夏,后来搬到丹阳住了。他爷爷袁昂,他爸爸袁君正,都做过梁朝的侍中(相当于宰相)。袁充从小就聪明伶俐,十多岁的时候,他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那会儿刚入冬,袁充还穿着单薄的葛衣。客人开玩笑说:“袁公子穿着这么单薄,冷吗?”袁充立刻回答说:“这薄衣裳,我多的是!” 客人对他很欣赏。
他十七岁就当上了陈朝的秘书郎。后来又当过太子舍人、晋安王文学、吏部侍郎、散骑常侍,官越做越大。陈朝灭亡后,他回到北方,先后在蒙州和鄜州做过司马。袁充很喜欢研究道家学说,对占卜也很在行,所以后来被任命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
当时皇上要废掉太子,正严厉查办东宫的官员。袁充发现皇上特别相信占卜,就顺着皇上的意思说:“我观察天象,太子确实应该废掉。”皇上很高兴。袁充又上了一份奏章,说自从隋朝建立以来,日影越来越短了,意思是说这预示着隋朝的兴盛:“开皇元年,冬至日影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之后就逐渐变短。到开皇十七年,冬至日影只有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四年在洛阳测量的冬至日影,是一丈二尺八寸八分。开皇二年,夏至日影长一尺四寸八分,之后也逐渐变短。到开皇十六年,夏至日影只有一尺四寸五分。《周官》用土圭测量日影,夏至日影长度是一尺五寸。郑玄说:‘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现在十六年夏至日影比以前短了五分,十七年冬至日影比以前短了三寸七分。太阳离我们近,影子就短,白天就长;太阳离我们远,影子就长,白天就短。现在太阳离我们近,说明我们国家在走正道。《尧典》说:‘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根据昴星出现的时间,可以知道尧帝时代仲冬时,太阳在须女星宿的十度。根据历法推算,开皇年以来冬至时,太阳在斗宿的十一度,这跟尧帝时代差不多近。我查阅了《春秋元命包》这本书,上面说:‘日月运行在内道,璇玑运转正常,天帝保佑,圣王才能成功。’京房的《别对》说:‘太平盛世,太阳运行在上道;兴盛时期,太阳运行在中道;乱世,太阳运行在下道。’现在大隋王朝开国,上天保佑,日影变短,白天变长,这在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啊!”皇上非常高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国。
因为要大兴土木,加紧工程进度,工匠们都累坏了。仁寿年间,袁充发现皇上生辰八字和阴阳律吕非常契合,有六十多条都对应上了,于是上表说:“皇上您诞生的那天,不只是有神光瑞气,各种吉兆都应验了,而且您的生辰八字,跟天地日月、阴阳律吕的运行都非常吻合,内外相对应。这是圣人降生的异象,是吉祥的预兆。现在改元仁寿,这年月日,跟皇上诞生的日子又一样,这说明皇上与天地相合,符合仁寿的道理。所以我知道,大隋王朝的基础稳固,江山永固。”皇上龙颜大悦,赏赐很多东西,比其他人得到的赏赐都好得多。
隋炀帝仁寿四年,也就是甲子年,他刚登基。有个叫虞世基的,跟太史丞高智宝一起上奏说:“去年冬至,日影比平时长,今年皇上登基,跟尧帝受命那年一样。以前尧帝受命那年是四十九年前,正好是上元第一纪甲子年的十一月庚戌日冬至。陛下您即位这年,也是上元第一纪甲子年的十一月庚戌日冬至,跟尧帝完全一样!从尧帝开始,已经过了八个上元纪了,中间经历了那么多朝代,从来没有出现过仁寿年间甲子年重合的情况。我们仔细查了史料:第一纪甲子年,太一星在第一宫,天枢星在武德星宿,阴阳历法都完全吻合。尧帝是丙辰年生的,丙子年受命,只符合三五之数,不如己丑甲子年,天干地支都符合六合之数。这正是符合一元三统的时期,也符合五纪九章的规律,跟尧帝的数字一样,跟皇唐王朝的轨迹也一样。这真是应了‘皇哉唐哉,唐哉皇哉’啊!” 然后,虞世基还怂恿齐王杨暕率领百官上表祝贺。
之后,荧惑守太微星好几个月,当时隋炀帝正大兴土木,徭役繁重,虞世基又上表说:“陛下您德行高尚,所以荧惑星才退去了。”百官都跟着祝贺,隋炀帝龙颜大悦,赏赐了虞世基将近一万贯钱。当时国家事务繁忙,虞世基揣摩着皇帝的心思,觉得皇帝想做点什么大事,就赶紧奏报说天文出现了祥瑞的景象,需要有所改动,以此来讨好皇帝。大业六年,虞世基升迁为内史舍人。后来他跟着隋炀帝去征讨辽东,被封为朝请大夫、秘书少监。
后来天下大乱,隋炀帝先是在雁门关吃了亏,又盗贼四起,皇帝心里很不踏实。虞世基又开始利用天文现象,上表陈述祥瑞之兆,继续拍马屁说:“臣听说,上天帮助有德行的人,上天保佑谦逊的人,七曜星运行正常,三辰星也预示着吉兆。陛下您掌握着国家政权,治理着百姓,提倡各种美德,教化四方,以百姓为念,并非只为一人享福,上天一定不会违背您的愿望,将来一定会按照您的意愿发展。所以您刚即位,就赶上了上元之纪,乾卦的初九爻,也跟天命相符。这是圣人与天意相通,所以才能顺应天理。请看,从去年以来,各种天文现象和祥瑞之兆,都丝毫不差,我特地记录下一些特别罕见的现象,上天降祥瑞,击败突厥等等,一共七件大事:”
第一,八月二十八号晚上,一颗巨大的流星,像斗一样大,从王良星的北边出现,正好落到突厥营地里,声音就像墙崩塌了一样。第二,八月二十九号晚上,又出现了一颗像斗一样大的流星,从羽林星出现,往北飞去,正好在北方。按照占卜的说法,连续两天流星都坠落在敌人的地方,敌人肯定要溃败了。
第三,九月四号晚上,连续出现了两颗像斗一样大的星星,从北斗七星的魁星出现,往东北飞去。按照占卜的说法,北斗星主掌杀伐,敌人肯定要失败。第四,岁星主管福德,它经常出现在京师和都城所属的星宿区域。按照占卜的说法,这是国家的福气。第五,七月份,荧惑星停留在羽林星附近,九月七号已经离开了。按照占卜的说法,不出三天,敌人就一定会溃败。第六,去年十一月二十号晚上,有一颗像火一样红的流星,从东北方向飞向西南方向,落到了突厥首领卢明月的大营里,砸坏了他的战车。第七,十二月十五号晚上,在汉镇的北边出现了红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北方,这是突厥将要灭亡的征兆啊!查阅《城录》记载,河南洛阳都恰逢甲子年,这与乾元初年的九爻和上元甲子相符。这是福地,永远不用担心。回顾过去的政事,也听说过古代的类似事情,以前这些祥瑞是不同时间出现的,现在却在一朝之内全部汇聚了。这难道不是上天赞助圣上施行仁政,帮助消灭凶恶的叛贼,才能最终平定东方的九夷,征服北方的五狄,告慰太山,使汾水安宁吗?
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非常高兴,破格提升他为秘书令,并且对他非常亲近,待他如同家人一般。皇帝每次想要征讨,李淳风都能事先预知,然后就借用星象来鼓励皇帝的决定。朝中大臣们都很忌惮他。后来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害了皇帝,李淳风也被杀害,那年他七十五岁。
史书上记载说:王劭啊,从他小的时候,一直到老了,都特别爱学习,从不厌倦,各种各样的书都研究得很透彻。那些有学问有地位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学识渊博的。他还特别喜欢写作,在史官部门待了很久,不仅写了《齐书》,还参与修撰隋朝的史书。但是,他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说法,还沉迷于街巷间的闲聊,写的文章粗俗不堪,文章结构也杂乱无章。这真是愧对南朝的史学家(指南朝的史学家),才华比不上迁、固(指班固、司马迁),只是白费笔墨,没什么可取之处。
袁充年轻的时候在江南地区,一开始因为聪明伶俐而有名气,后来投靠了隋朝,还自称精通天文星象。他们俩都巴结权贵,想方设法往上爬。王劭编造祥瑞的预兆,还掺杂一些妖魔鬼怪的传闻;袁充则篡改星象占卜的结果,故意夸大日影的长度。他们严重歪曲了天道,扰乱社会秩序,欺辱大众,这样的罪行,理应严惩!更何况,王劭出身河朔名门望族,袁充也是江南世家子弟,他们竟然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不走正道,败坏了自家门风,真是令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