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天嘉六年秋天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塌了,这跟当时的金木之气不好有关。 皇上当时正大兴土木,修建显德殿等五座宫殿,号称壮观华丽,搞得老百姓都没活干了,所以木材也失去了正常的特性。仪贤堂嘛,就是尊崇贤才的意思,它无缘无故塌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皇上:你这么奢侈,又不重用贤才,要这虚名有个啥用?皇上没听懂,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好像有刀锯砍伐的声音,然后这殿就莫名其妙地倒了。七月,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了。当时后主正忙着修建园林,却怠慢了宗庙祭祀。水殿啊,是皇上游玩宴乐的地方;朱雀航啊,是国都的大门,这些地方无缘无故坏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宫殿毁了,道路断了。后主还是没明白,最后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成了废墟。
齐朝孝昭帝要杀杨愔,坐车去省里,进东门的时候,轿子的竿子莫名其妙地断了。皇上非常讨厌这事儿,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屋梁突然裂开了,就像人的样子,太守觉得不吉利就让人削掉了,可第二天又裂开了。长广是皇帝的封地,木头出现这种异变,是不祥的预兆啊。那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去晋阳,先到北宫向胡太后辞行。到了宫门,她坐的七宝车无缘无故陷进地里去了,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齐朝灭亡了,皇后被俘虏到了长安。
后周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塌了。青色是东方的颜色,象征着东宫,也就是太子。当时太子没有威仪和礼节,青城门无缘无故塌了,这是太子不胜任的预兆。皇上没听进去。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昏君,周朝的灭亡,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隋朝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修建府邸,新盖的寝殿,房梁无缘无故断了。当时皇上没有太子,天下人都觉得杨暕该继承皇位,朝中大臣都盼着他上位,他因此变得骄横跋扈,还找算命先生算命,又搞那些厌胜之术。寝殿房梁无缘无故断了,木材失常,这是奸谋的预兆啊!上天通过这些异象来警告他,但他没明白,后来果然被皇帝治罪了。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治理不好的意思。它的罪过在于僭越,它的惩罚是长久的旱灾,它的最终结果是忧患。有时候会有诗歌的妖邪之气,有时候会有毛虫的灾害,有时候会有犬祸。所以会有口舌之争的疾病,会有吉凶不定的征兆。只有木克金才是正常的。”
梁武陵王僭越称帝,改元为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这次不行了。以前桓玄年号大亨,有识之士就说这是‘二月就完蛋’的意思,而桓玄的失败,果然是在仲春。今天叫天正,‘正’字的写法是‘一’字加‘止’字,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他就失败了。
后来齐文宣帝的时候,太子殷要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给他起个字。邢子才给他起了个字叫正道。皇帝说:“‘正’字,就是‘一’加‘止’啊,我的儿子是不是要完蛋啊?”邢子才请求改字,皇帝不答应,说:“天意如此!”然后转头对常山王演说:“夺取天下的大事就交给你了,千万别杀人啊!”等到皇帝死了,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了他自己当了皇帝。殷太子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的时候,左仆射和士开对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变成一堆黄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乐,一天可以抵得上千年,不要白白地勤俭节约啊!”皇帝很高兴听他的话,更加放纵淫乐。和士开不仅引导皇帝走上邪路,自己还专权擅政,最终被御史中丞杀了。
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非常忧虑害怕,侍中韩长鸾说:“就算丢了河南,还可以当个龟兹国的国君。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人生能有多少时间,就图个快乐吧,别操心了!”皇帝很高兴,于是沉迷酒色,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多久,就被周朝灭掉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的人把这两个字拆开来读,就是“降死”的意思。他果然投降了周朝,然后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的皇帝萧岿把这两个字拆开来读,是“宇文亡日”的意思。那年六月,周武帝死了。
汉宣帝当太子的时候,不遵守规矩,汉武帝经常打他。等到他当上皇帝后,摸着以前的伤疤,破口大骂:“你小子怎么死的这么晚啊!” 他还改元为“大象”,萧岿(梁武帝)就故意把“大象”两个字拆开解读,说成是“天子冢”(天子的坟墓)。结果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年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的老百姓私下议论说:“‘运’字拆开来看,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我们的国君该不会要被军队打败逃跑吧?” 后来萧琮进京朝见皇帝,结果被扣押没回来,他叔叔萧岩还煽动老百姓造反,梁国就这样灭亡了。
隋文帝给他的太子取名杨勇,晋王叫杨英,秦王叫杨俊,蜀王叫杨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字只是一个人勇敢的意思;‘秀’字形容的是千人中的佼佼者,‘俊’字形容的是万人中的佼佼者。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赞美之词,不适合作为帝王的尊号啊!” 皇帝没理会。当时人们都觉得杨姓的人很多都和嬴姓有关系。有人就进言说:“杨英反了,就会变成嬴姓的灾难(嬴殃)。”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给杨英改了名字。后来杨勇、杨俊、杨秀都被废黜了,杨广(炀帝)当了皇帝,最终丢了江山,应验了杨氏的灾难。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把年号定为“大业”。有识之士都很讨厌这个年号,说:“‘大业’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 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是战火和灾难。
隋炀帝经常很轻松地跟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我。要是那些地位高、名望大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我更加受不了。至于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一点,但最终也不会放过他们。你记住了!” 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会张贴告示鼓励大家进谏,设置专门的木牌让人们书写批评意见,为敢于直言的人提供方便,即使这样,还担心忠言到不了自己耳朵里。因此,他们的恩泽遍及天下,福泽流传后世。而这位皇帝却讨厌直言进谏,打击劝谏的大臣,他能长久吗?最终他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公元502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好多人都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皇帝您啊,太霸道了,总爱兴师动众,把老百姓累坏了,光顾着修城建邑,不管老百姓死活,底下的人怨声载道。可您心里又放不下那些事儿,所以阳气太盛,失了平衡,阴气就沉下去了,跟不上来。阳气太盛,当然就旱灾了。 皇上当初起兵攻打襄阳,打败了张冲,又打败了陈伯之,最后平定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老百姓都累坏了。登基后,又跟北魏没完没了地打仗,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公元550年春天,一直没下雨,到四月还是这样。之前周朝的军队抢掠了淮北,咱们的始兴王叔陵等将领打了败仗,淮北地区都丢给了周朝,这旱灾也是这个原因。
公元534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好多地方大旱,很多人流离失所。这一年,北齐神武帝跟西魏在沙苑打仗,打输了,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47年冬天到春天,旱灾。之前西魏的军队打进洛阳,神武帝亲自带兵在邙山跟他们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56年夏天,大旱。之前皇上大规模动员百姓修筑了四百多里的长城,劳民伤财,所以才旱灾。
公元559年春天,旱灾。之前皇上动用了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圣应、崇光三座台,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公元560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大旱。这一年,动员百姓修筑轵关,突厥二十万大军毁坏长城,还袭击了恒州。
公元572年春天,旱灾。当时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大明宫。
公元584年以后,京城经常干旱。当时迁都龙首,修建宫殿,百姓劳累不堪,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公元610年,燕州、代州等边境地区干旱。当时动员了上百万民夫修筑长城,皇帝还亲自巡视边塞,百姓都失业了,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
公元614年,全国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皇帝动员全国军队,亲自去攻打高丽,军队又冷又饿,死了十之八九。公元618年,全国大旱。当时所有的州县乡邑都派人去修城,不论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役。
话说梁武帝天监三年六月初八,那天他在重云殿上讲经呢,突然一个叫志公的和尚跳起来又唱又跳,一会儿又哭了起来,然后就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这诗的意思是说,梁朝从天监年间到后来,三十多年太平无事,可悲的是,到后来会发生大乱,五十里地(指都城)将不保。再看八十三(指梁武帝在位年号的总和),在子地(指丹阳北面)会发生大灾祸,奸臣当道,忠臣被杀。不信的话,等龙年(指侯景)作乱,最后会战死在马背上,悲惨收场。
梁朝从天监到最后大同年间,确实三十多年太平,一直到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武帝在位四十八年,正如诗中所说“五十里”。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从悬瓠投降梁朝,丹阳以北就是子地,武帝听信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结果侯景戊辰年开始作乱,到午年,武帝忧虑过度而死。十年后的四月初八,志公和尚又在一次大会上作诗一首:“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 这首诗说的是侯景,小名叫“狗子”,他起初从悬瓠(古汝南)投降,最后在巴陵南面的三湘之地战败身亡。
天监年间,有个茅山隐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预言此事:“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当时朝中大臣只顾着清谈玄学,不务实政,结果侯景造反,竟然占据了昭阳殿。夷甫、平叔都是当时的朝中大臣。
大同年间,还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来侯景攻破丹阳,骑着白马,马缰绳是用青丝做的,应验了这童谣。
陈朝初年,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小名黄班,他攻破建康时,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冬末春初相符。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流行一首王献之写的歌,歌名叫《桃叶》,歌词是:“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歌当时非常流行。后来晋朝攻打陈朝,就在桃叶山下安营扎寨。韩擒虎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在新林引导北军前来支援。
陈朝的皇帝陈叔宝修建了齐云观,百姓们就唱起了歌来:“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歌还没唱完,陈叔宝就被隋朝军队俘虏了。 这真是应验了那首歌啊,修建齐云观也没能抵挡住外敌入侵。
陈叔宝在祯明年间创作了一首新歌,歌词非常哀怨,他还让宫里的妃嫔们学习演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把这首歌当作预兆,认为陈朝不久就要灭亡了。这歌词真是凄凉啊,预示着陈朝的覆灭。
北齐神武帝刚迁都到邺城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他的母亲是神武帝的女儿。邺城的宫殿还没建好,就发生了禅让,这就像童谣里说的“作窠犹未成”,还没安顿好就失去了江山。孝静帝不久就死了,他的母亲文宣皇后后来嫁给了杨愔。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是被废黜的皇后。
武定年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的是北齐皇室的姓氏,而“澄”指的是文襄帝高澄的名字。五年后,神武帝死了,应验了“高竿摧折”;七年后,文襄帝被盗贼杀害,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 这些童谣真是神乎其神啊,一一应验。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人来到北齐,在他的屋壁上写道:“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后来文宣帝在位十年就死了,废帝继位一百多天就被废黜,孝昭帝继位一年也死了。这完全应验了陆法和的预言。 这陆法和还真是个神人啊,预言能力这么强。
武平元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一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密谋派刺客杀死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反而被和士开诬陷致死。 这童谣也应验了,真是应验了“你欲除我我除你”啊。
话说,过了两年,小孩儿们就开始唱童谣了:“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们唱完之后,还一起拍手说:“杀了他!”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首了。 同年,又出现了一个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这童谣说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也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外放,做了西兖州刺史。
到了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流传起一个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母子俩行为放荡,干预朝政,弄得大家都很苦恼。 这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童谣预言了齐朝的灭亡,就像黄花将要凋谢一样。
邺城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打进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这静帝是隋朝皇帝的外甥,他禅位之后就死了,而他那些舅舅们却个个都权势很大。
周宣帝半夜跟宫女手挽着手跳舞唱歌,还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呢,这皇帝登基三年就死了。
到了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去并州,宴请秦孝王和王子相。 高祖皇帝还自己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结果第二年王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去世了。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他从京城出发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一时兴起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里的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句诗,自己也跟着哭得泪流满面,连伺候他的宫人都跟着唉声叹气。之后,隋炀帝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而他也在三月被杀,真是应验了诗中的“遭个春”。 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打消了回京的念头。他还梦到两个小孩儿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于是他就在丹阳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来。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后来李密因为牵涉到杨玄感谋反的事,被官府抓了起来,他在路上逃跑了,暗中聚集了一伙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后来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指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宇文化及也自称皇帝,结果很快就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谁道许”啊,其实就是人们当时惊疑不定的说法。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一只狸猫在窗台上打架,掉了下来,正好被他抓住了。后来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救援台城。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这大概就是“毛虫之孽”吧,指的是灾祸。萧纶后来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杀死了。
梁武帝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总是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没多久,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伤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初年,一只狐狸跑到床底下去了,怎么抓都抓不住。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49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当场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又有一只豹子跑到铜爵台上去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城,甚至跑到朝廷大道、官府门前,是大灾难的预兆,君王要完蛋。”那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高欢也病死了。
公元551年,后齐武平二年,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宫里,国君要完蛋。”庙社啊,那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高洋逃跑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狼很多,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狼又像狗,预示着将有‘犬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君王要失去道义,灾难就要降临百姓,躲进深山才能保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难的征兆。”当时皇帝用尽小人,自己也变得贪婪暴虐,残害百姓,这正应了狼吃人的预兆。后来果然被周军灭掉了,这正是战争的征兆啊。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很奇怪,仔细查探后发现是狐狸捣的鬼,后来这种怪事蔓延到了并州和邺城。这和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一样。那一年,南安王高思好起兵攻打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造反。
公元557年,后齐天保四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里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狗和人交配,是‘犬祸’的征兆。”“犬祸”啊,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皇帝根本不管国家大事,恩泽不到百姓。
高洋当皇帝的时候,狗竟然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母狗还有夫人、郡君的称号,朝廷还给它们配备兵士伺候,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柔软的床铺。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封给狗,这正是“犬祸”的预兆啊!老天爷的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们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啊!高洋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公元563年,后周保定三年,有一条狗生了小狗,小狗的腰部以下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和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叛乱。狗的身体后半部分分裂,这就是预兆啊!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成群结队地在野外乱跑,样子都变得像狼似的,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书上说:“狗啊,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离开主人了,这说明臣子们不听话了。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毛是白的,预示着将要发生战争。”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没完没了地搞劳役,老天爷这是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不然看家护院的臣子们要造反了!可皇帝不听,又开始修长城,接着又搞西域、辽东那些事,天下老百姓都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发生了兵变,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反了他。
梁大同二年,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孙盛认为这是百姓劳累的表现。之前大规模地征发民夫修建浮山堰,耗费巨大,眼看就要完工了,却又几次决堤,百姓们对劳役厌烦透顶,路上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也长出好多毛,白的黑的都有,四五寸长,这应该也是吉兆吧。当时正值北边修长城,国内又修建三台,老百姓都苦于劳役。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雨,雨点像头发丝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掉毛,国家要大饥荒。”那会儿关中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东西,它自己出来了,说明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归属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上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了“齐亡走”三个字。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觉得这是好兆头,满朝文武都来祝贺。后来周朝军队打进齐国,后主果然丢下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滏阳之间,陨落了十多块石头。《洪范五行传》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君王会有危险。”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末年,高祖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变成了玉。刘向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了。”到了大业末年,盗贼们都冒充皇帝称王称帝。
隋朝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子立千年”几个字。朝中大臣都纷纷祝贺。但一些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地说:“‘千年万岁’是死后才有的说法啊!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灾祸很快就要来了!”果然,第二年隋炀帝就被杀死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竟然自己动了起来!这可是木头克金的征兆啊!石头动,预示着要迁移。上天好像在警告:这陵墓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会被别人搬走。后来,梁朝果然灭亡了。
再来说说北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跳了起来,还互相碰撞。眭孟(suī mèng)认为,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预示着皇帝身边亲近的人会反叛。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他的兄弟、韩建业等人,都叛变投降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石像两只去建陵。左边那只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只独角的辟邪,刚要出发,在车上就跳跃了三次,结果把车辕都震断了!换了辆车继续走,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跳跃了三次!每次它一跳,车上的人都吓得腾空而起,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这又是木克金的征兆啊!刘向说过:“失去民心,命令无法执行,说话没人听,都是因为金气紊乱造成的。”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造反了!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君臣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无法执行,说话没人听,这就是后果!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了一尊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下上面的金子。结果这石像在路上自己跳下车,摔在地上,两次都是这样!后来,他们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壁上,绳子居然都被它挣断了,它又掉了下来!当时,皇帝刚灭了齐国,又去攻打淮南,不停地征战,百姓疲惫不堪,这正是失去民心,民怨沸腾的征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