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天监七年七月,下起了雨,一直下到十月才停。 《洪范五行传》里说:“阴气聚集得太厉害,就会导致水灾。”那时候武帝连续几年打仗,那一年又大规模北伐,虽然军队打了些胜仗,但士兵们都累坏了,老百姓也怨声载道,这正是阴气积聚的表现啊。
陈朝太建十二年八月,下了很大的雨,一直不停。当时始兴王叔陵骄横跋扈,这是阴气盛强的征兆。第二年,宣帝死了,后主继位。叔陵竟然在丧事期间刺杀后主!幸好宫人及时救驾,后主才捡回一条命。叔陵逃出宫殿,跑到东府造反。后主派萧摩诃去平叛,死了好几千人。
东魏武定五年秋天,下了七十多天的雨,这是元瑾、刘思逸密谋杀害后齐文襄帝的征兆。
后齐河清三年六月庚子日,下起了大雨,昼夜不停,一直下到甲辰日。山东地区洪水泛滥,很多人饿死了。那一年,突厥入侵并州,边境地区也发生叛乱,这些都是灾难的体现。
北魏天统三年十月,下了持续不断的阴雨。这是胡太后淫乱造成的报应。
北周武平七年七月,下了很大的雨,到处都是水灾,老百姓流离失所。当时骆提婆、韩长鸾这些人当权,小人专政招致了惩罚。
后周建德三年七月,下了三十天的雨。当时卫刺王直暗中策划叛乱。正好皇帝在云阳宫,直就带着他的手下袭击肃章门,尉迟运率兵抵抗,把叛乱平定了。那天雨也停了。
梁朝普通二年三月,下了一场大雪,平地积雪有三尺厚。《洪范五行传》里说:“平常的征兆是下雨,但如果特别厉害,那就是不正常了。雨是阴气,雪是阴气积聚得更厉害的表现。这些都是妾不守妇道、臣不忠于君主的征兆。”当时义州刺史文僧朗率领州郡叛乱投靠魏国,这就是臣子不忠的表现。
北魏大同三年七月,青州竟然下起了雪,庄稼都受了灾。当时交州刺史李贲举兵造反,自立为帝,还设立百官,朝廷派兵去讨伐,却没能打赢。
十月份,下了一场大雪,平地积雪有三尺厚。那时候,邵陵王萧纶、湘东王萧绎、武陵王萧纪这几个王爷,权力都跟皇帝差不多了,一个个都骄横跋扈,太子非常讨厌他们,可皇帝却拿他们没办法。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可皇帝还是不明白。等到侯景起兵造反,这些王爷们个个都带着军队,表面上说是去勤王,实际上根本没想着救皇帝,反而互相残杀,最后国家都亡了。
东魏兴和二年五月,竟然也下了一场大雪。那时候,高欢当权,调集十多万士兵修建邺城,老百姓怨声载道啊,这都是征兆。
武定四年二月,下大雪,冻死了好多人和牲畜,路上到处都是冻死的尸体。当时北齐统治很暴虐,步落稽又起兵造反,好几个州都被他祸害了,死的人不计其数。
北齐河清二年二月,下大雪还连着下雨,千里冰封,积雪好几尺厚,白天都能看见霜。那时候,突厥木杆可汗和周朝的军队打进了并州,杀死了无数官员和百姓,根本数不清。
北周天统二年十一月,下大雪;三年正月,又下大雪,平地积雪两尺厚;武平三年正月,还下大雪。那时候,冯淑妃和陆令萱在后宫专权,阴气很重,所以老天爷才频频示警,雷雨也不正常。
陈朝太建元年七月,下大雨;万安陵的华表被雷劈了,慧日寺的佛塔也被雷劈了,瓦官寺重阁门下还有一个女子被雷劈死了。京房在《易飞候》里说:“雷雨霹雳打在山丘上,那是因为逆了先人的旨意;火灾杀人,那是因为君主听信谗言杀了忠良。”当时陈朝的蔡景历因为奸邪被重用,右仆射陆缮因为被人诬陷而被贬官,最后忧郁成疾而死。
话说陈朝,十年三月的时候,武库突然发生地震。那时候皇帝特别喜欢打仗,连续好几年往北打仗,搞得国库空虚,将士们也疲惫不堪。虽然打下了淮南,又想攻打彭城和汴州,大臣毛喜极力劝谏,皇帝却根本不听。结果吴明彻等军队全军覆没,淮南的地盘也丢了。武库是存放武器的地方,它地震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说:应该收兵,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啊!可皇帝不明白,又大规模地兴兵打仗。那年六月,太皇寺、庄严寺、重阳阁东楼、鸿胪府门都地震了。太皇寺和庄严寺是陈国崇奉佛教的地方,重阳阁是皇帝经常宴饮游乐的地方,鸿胪府是接待宾客的地方,这些地方都在同一年地震,老天爷好像在警告说:国家的威信已经丧失了,不致力于修德,将来一定会依赖佛教和道教,沉迷于享乐,放弃礼仪而亡国!陈朝的皇帝和大臣们还是不明白。到了陈后主当政的时候,灾难接二连三地发生,他害怕了,跑到太皇寺去当奴隶,想求佛保佑,却不管国家大事,沉迷酒色,荒废礼法,也不修缮邻国关系,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齐武平元年夏天,丞相段孝先家南门的柱子倒了。京房的《易传》里说:“地震震动到贵臣家门或屋子,三年内,奸臣就会被诛杀。”第二年,和士开就被杀了。
东魏武定四年冬天,天上竟然下起了木冰雹。《洪范五行传》里说:“阴气盛极而凝滞,木属少阳,象征着贵臣。将有灾祸,阴气就会侵袭木,木先受寒,所以下雨时会下冰雹。木冰又叫介,介是兵器的象征。”当时司徒侯景控制着河南,高欢又身体不适,文襄帝害怕侯景造反,就把他召回,结果侯景趁机举兵叛乱。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都被侯景抓起来羞辱,这应验了贵臣将有灾祸的预言。后来左仆射慕容绍宗跟侯景在涡阳打仗,俘虏斩杀了五万人。
后齐天保二年,下了三天的木冰雹。早些时候,清河王岳被高归彦诬陷,这年忧郁而死。
武平元年冬天,下着雨,树木都结了冰;第二年二月,树木又结冰了。当时掌握实权的是尚书令和士开。那年七月,太保、琅邪王萧俨伪造诏书杀了他。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尚书右仆射冯子琮也因为和萧俨有牵连而被赐死。九月,萧俨自己也被害死了。
过了几年,六年和七年,连续几年春天和冬天都出现树木结冰的现象。那一年,北周军队攻入晋阳,接着平定了邺都。北齐后主逃到青州,大臣们死的死,散的散,州郡被战火波及的更是数不胜数。
梁朝中大通元年四月,下起了大冰雹。《洪范五行传》里说:“冰雹,是阴气侵犯阳气的征兆。”当时梁武帝多次舍弃帝位去做奴隶,沉迷佛教,被和尚们牵着鼻子走。
陈朝太建二年六月,下起了大冰雹;十年四月,又下起了大冰雹;十三年九月,又下了冰雹。当时始兴王陈叔陵骄横跋扈,暗中结交死士,图谋不轨,皇帝却还很宠信他,所以上天三次显现异象。皇帝却始终没有醒悟。等到皇帝去世后,陈叔陵果然造反作乱。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娄昭君卧病在床,睡衣竟然无缘无故地自己飘了起来。不久之后她就死了。
北齐文宣帝晚年,穿着锦绣华丽的衣服,涂脂抹粉,经常穿胡服,微服私访到市井里去。涂脂抹粉是女人的打扮,阳刚的君主做阴柔的事,是君主变成臣子的征兆啊!等到文宣帝去世后,太子继位,又被废黜,成了济南王。再说,齐氏一族是从阴山来的,穿胡服,是想回到原来的服饰,这预示着要反叛啊!锦绣华服不是帝王该穿的法服,微服私访是平民百姓才做的事,这些都是北齐要灭亡的征兆啊!
北齐后主喜欢让宫女用白色的越地粗布做成像妇女发髻一样的头饰,还喜欢用白色的车盖。这两种东西,都是丧葬的服饰啊!后来,北齐后主果然被北周武帝灭亡,父子俩同时被杀害。
武平年间,北齐后主在苑内建造了一个“贫儿村”,自己穿着破烂的衣服在里面乞讨,以此为乐。他还经常让人穿黑衣,互相捆绑。后来,北齐后主果然被北周打败,被俘虏到长安而死;他的妃嫔们穷困潦倒,甚至以卖蜡烛为生。
公元579年,周武帝穿戴着二十四旒的冕服,他的车驾、旗帜、鼓乐,都以二十四为标准。侍卫们的衣服是五种颜色混杂着红紫。他下令全国的车子都用大木头做车轮,不用辐条。朝廷官员不准佩戴绶带,妇女们要画黑色的妆容,眉毛涂成黄色。他还造了像送葬用的那种帐篷,让五个皇后各住一个,帐篷前面摆放着宗庙祭祀用的器物,他自己亲自读祭文祭祀。他还把五个皇后都放在车上游街,自己带着侍卫步行跟随。更离谱的是,他还把鸡和碎瓦倒挂在车上,看着它们发出声音,以此取乐。这些都是妖异的举动啊!没多久,周武帝就暴毙了,政权落到了隋朝手里,周朝的制度法规,全都改掉了。
隋文帝开皇年间,房陵王杨勇在东宫,还有宜阳公王世积家里,妇女们戴的头巾样式跟军队里的槊幡军旗一模一样。妇女代表阴,臣子代表阳,而妇女穿戴着军队的旗帜,这预示着臣子将有兵祸啊!果然,杨勇后来被杀害了,王世积也被诛杀了。
也是隋文帝开皇年间,有人上书说,这几年来,鸡叫的时候都不扇翅膀,好像腋下有什么东西妨碍了它,翅膀抬不起来,这说明朝廷里那些位高权重的臣子,要出事了!但是奏章没有得到重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鸡叫不扇翅膀,国家将有大灾难。”后来,很多大臣被杀,很多诸王被废黜,太子也被幽禁了。
隋炀帝大业年间,全国的鸡都经常在夜里叫。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鸡夜鸣,急令。”还说:“天黑了鸡叫,百姓会有灾难;人静了鸡叫,会有战争;半夜鸡叫,将会有流血事件。”到了隋炀帝执政的中后期,国家大事很多,财政不足,于是就急着加重赋税,把责任推给地方官,百姓们生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到处都是盗匪,战争不断,到处都是尸体。
开皇年间,掖庭宫里每晚都有人来骚扰宫女。宫里的管事把这事儿禀报了皇帝。皇帝说:“宫里的门卫那么严,人怎么进来的?肯定是妖精作祟!”于是就警告宫女们说:“要是遇到它,就砍它!”后来,真的有东西像人一样,晚上爬上床,宫女拔刀砍它,好像砍到枯骨似的。那东西从床上掉下去跑了,宫女追着它,它就跑进池子里淹死了。第二天,皇帝下令把池子里的水放干,捞出一只大乌龟,有一尺多长,龟壳上还有刀砍的痕迹。皇帝下令把乌龟杀了,从此这事儿就再也没发生过。这乌龟是水里住的,又很灵,是阴谋诡计的象征,说是晋王在宫里阿谀奉承,想求个儿子应验的。
陈朝祯明二年四月,无数的老鼠从蔡洲岸涌进石头城外的淮河,一直跑到青塘两岸。几天后,这些老鼠都死了,随着河水漂流到江里去了,这地方靠近青祥。京房的《易飞候》里说:“老鼠无缘无故地成群结队,不打洞不筑巢地聚集在一起,预示着国君要死了。”没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陈朝天嘉六年秋七月,仪贤堂无缘无故地塌了,这仪贤堂靠近金沴木。当时皇帝大兴土木,修建了显德殿等五个宫殿,号称壮丽无比,百姓都因此失业,所以木头也失去了它原来的性质。仪贤堂,意思是尊崇贤能,敬老爱幼,它无缘无故地塌了,上天好像在警告皇帝:你只顾着奢侈享乐,不会用贤能之士,要这虚名有什么用?皇帝不听劝,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里好像有刀锯砍伐的声音,水殿就无缘无故地倒塌了。七月,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没了。当时后主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却不重视宗庙祭祀。水殿是皇帝游玩宴乐的地方,朱雀航是国家的门户要道,它们无缘无故地毁坏,上天好像在警告说:宫殿毁了,道路断了。后主不听劝,最终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成了废墟。
后齐的孝昭帝要杀杨愔,坐车去省里,进东门的时候,车上的幰竿无缘无故地断了。皇帝非常厌恶这件事,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梁柱突然剥落,露出了像人一样的形状,太守很害怕,就把剥落的地方削掉了,第二天又这样了。长广是皇帝原来的封地,木头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不祥的征兆。那一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前往晋阳,先去北宫向胡太后辞行。结果到了宫门,她乘坐的七宝车莫名其妙地陷进了地里,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齐国灭亡了,皇后也被俘虏到了长安。这真是应验了“天有不测风云”啊!
接下来,后周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地自己塌了。青色代表东方,也象征着东宫,也就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当时皇太子没有一点威仪和礼节,青城门自己塌了,这预示着皇太子根本胜任不了太子之位。皇帝却没明白这个警示。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暴君,导致周朝走向衰亡,这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修建府邸,新盖的寝宫,房梁莫名其妙地断了。当时皇上没有太子,天下人都认为杨暕是下一个继承人,朝中大臣都对他寄予厚望。结果杨暕因此变得骄横放肆,还找算命先生算命,还搞那些厌胜之术。寝宫房梁无缘无故断裂,木头失去了本性,这是奸谋的征兆啊!上天通过这些异象来警告他,但他没意识到,后来果然被皇帝治罪了。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的话没人听,这就叫不治理好。它的罪过是僭越,它的惩罚是持续的旱灾,它的最终结果是忧患。有时候会有妖言惑众,有时候会有毛虫之类的灾害,有时候会有犬祸。所以会有口舌之争,会有吉凶不定的征兆。唯独木克金。”
梁武陵王萧纪僭越称帝,年号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不行啊!以前桓玄的年号是大亨,有识之士认为‘二月就完了’,结果桓玄的失败果然在仲春。今天是天正,‘正’字通‘一止’,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他就失败了。
后齐文宣帝时期,太子高殷要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为他制作冠帽上的字。邢子才写的是“正道”二字。皇帝说:“‘正’就是停止的意思。我的儿子要完蛋了啊?”邢子才请求修改,皇帝不允许,说:“这是天意!”然后转头对常山王高演说:“时机到了就由你掌握大权,千万别杀人。”等到皇帝去世,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了他自己当了皇帝,高殷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那时候,他的左仆射和士开跟他说:“从古到今,当皇帝的最后都变成一堆土,尧舜、桀纣,结果还不是一样。您现在还年轻力壮,应该尽情享受快乐,一天的快乐顶得上千年,别那么辛苦地约束自己啊!”皇帝听了很高兴,更加放纵淫乐。和士开先怂恿皇帝走歪路,自己又专权乱政,最后被御史中丞给杀了。
武平年间,陈国人攻打彭城,后主吓得够呛,侍中韩长鸾就劝他说:“就算丢了河南,还能当个龟兹国的国王呢!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人生能有几十年,就图个痛快,别瞎操心!”皇帝听了很高兴,于是沉迷酒色,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多久,就被周朝灭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朝军队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有人把“隆化”两个字拆开组合,念成“降死”,结果他真的投降周朝后就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皇帝萧岿把“宣政”两个字拆开组合,念成“宇文亡日”。那年六月,周武帝就死了。
宣帝当太子的时候,不遵守规矩,武帝经常打他。等到宣帝当了皇帝,摸着以前的伤疤就骂道:“你小子命真长啊!”他还改元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个字拆开组合,念成“天子冢”。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的老百姓互相说:“‘运’字,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咱们的国君该不会要被军队赶跑吧?”后来萧琮去京城,被扣留没回来,他叔父萧岩还带着老百姓造反,梁国就这样灭亡了。
文帝给太子起名叫勇,晋王起名叫英,秦王起名叫俊,蜀王起名叫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是单个士兵的用处;成千上万个优秀的人才叫英,万人之中的佼佼者才叫俊。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好名字,不是帝王的吉利名字啊!”皇帝没理他。当时人们说杨姓的人很多都是嬴姓的后代,有人就跟皇帝说:“杨英反了,就会变成嬴姓的灾难。”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给改了名字。后来勇、俊、秀三个儿子都被废黜了,杨广当了皇帝,最后丢了江山,最终应验了杨氏的灾难。
隋炀帝登基,改年号为大业。有人觉得这个年号不吉利,说:“‘大业’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是民不聊生的惨状。
炀帝经常很轻松地跟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要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捞好处,我更受不了。那些地位低微的人,我虽然能稍微宽容一点,但最终也不会真的听他们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那些贤明的君王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他们会设立专门接受劝谏的场所,甚至立下可以随意书写批评意见的木牌,为臣民谏言提供方便,还担心忠言到不了自己耳朵里呢!这样才能恩泽遍及天下,福泽延绵后代。而炀帝却讨厌直言进谏的人,打击劝谏的臣子,他能长久吗?最终他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梁朝天监元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很多人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君主如果过度挥霍阳气,兴兵动众,过度劳累百姓,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臣民怨声载道,而君主内心又不能克制自己,就会导致阳气过盛而失去平衡,阴气衰弱而无法附着。阳气过盛,就会出现旱灾。”当初,炀帝起兵襄阳,击败张冲,打败陈伯之,平定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百姓都疲惫不堪了,登基后,又不断跟北魏交战,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陈朝太建十二年春天,一直到四月都没下雨。在此之前,北周军队掠夺淮北,始兴王叔陵等军队战败,淮北地区都被北周占领了,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东魏天平四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地大旱,很多人流离失所。那一年,齐神武帝和西魏在沙苑交战,战败,死了好几万人。
东魏武定二年冬天到春天旱灾不断。在此之前,西魏军队攻入洛阳,神武帝亲自率军在邙山与西魏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后齐天保九年夏天,大旱。之前大规模动用民力修筑了四百多里的长城,这是劳民伤财导致的旱灾。
北齐乾明元年春天,旱灾。之前动用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座极其奢华的宫殿,不顾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话说河清二年四月,山西一带五州闹旱灾。那一年,皇帝还下令征发民夫修建轵关,真是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二十万突厥兵马竟然毁坏长城,入侵恒州,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后主天统二年春天,又是旱灾。这回,皇帝大规模征发民夫,修建大明宫,老百姓累得够呛。
到了开皇四年以后,京城也经常闹旱灾。为了躲避旱灾,皇帝把都城迁到了龙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百姓劳苦不堪,这都是老天爷给的警告啊!
大业四年,燕京、代州等边境地区也旱灾不断。皇帝竟然征发一百多万民夫修筑长城,还亲自去边塞视察,百姓丢了营生,饿殍遍野,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到了大业八年,全国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荒。偏偏这时候,皇帝又征发全国兵力,亲征高丽,结果军队冻饿交加,死了将近九成。到了大业十三年,全国又闹大旱,各地郡县乡镇,不分男女老幼,都被征去修城墙,真是民不聊生。
梁朝天监三年六月初八,武帝在重云殿讲经,有个叫志公的和尚突然跳起来唱歌跳舞,一会儿又悲伤地哭泣,然后吟诵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梁朝从天监到太清,三十多年,南方一直太平无事。直到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五十里”应验了。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从悬瓠来投降,悬瓠在丹阳北面,也就是诗中说的“子地”。皇帝听信了朱异的谗言,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侯景的叛乱,是从戊辰年开始的,到午年,皇帝忧虑过度而死。
十年后的四月初八,志公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又作了一首诗:“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侯景小名叫狗子,最初是从悬瓠投降的,悬瓠就是古代的汝南。巴陵南面有个地方叫三湘,就是侯景兵败的地方。
话说南朝天监年间,茅山道士陶弘景就写过一首五言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这诗里说的夷甫、平叔都是当时的朝中大臣。到了大同年间,朝里的大臣们个个都沉迷于清谈玄学,结果侯景造反,最后竟然占据了昭阳殿,应验了陶弘景的诗句。
大同年间,还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 后来侯景攻破丹阳,果然是骑着白马,马的缰绳是用青丝做的。 这童谣也应验了。
到了陈朝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这首童谣预言了陈朝的灭亡。 后来陈后主果然被韩擒虎打败了。韩擒虎原名擒虎, “黄班”就是指他。 他攻破建康的时候,也骑着青骢马,而且攻打建康的时间也正好应验了童谣里说的“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陈朝的时候,江南地区很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这首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来晋朝攻打陈朝的时候,就在桃叶山下安营扎寨。韩擒虎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还到新林去迎接北方的军队,这跟歌里说的“我自迎接汝”也暗合。
陈后主建造齐云观,当时老百姓唱着歌说:“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齐云观还没建好,陈朝就被隋朝军队攻破了,陈后主也被俘虏了。
陈朝祯明年间,陈后主自己创作了一首新歌,歌声凄凉悲婉,还让宫里的妃子们学习演唱。 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都把这首歌当成是预言,认为陈朝不久就要灭亡了,果然应验了。
北齐神武帝刚迁都到邺城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童谣说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后来神武帝的女儿嫁给了他。 邺城宫室还没建好,就发生了禅让,这就像“作窠犹未成”一样。 孝静帝不久就死了,文宣帝的女儿太原长公主后来嫁给了杨愔。 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就是被废黜的皇后。
话说北齐武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这“高”指的就是齐姓的皇帝,而“澄”指的是文襄王高澄。五年后,皇帝驾崩了,应验了“高竿摧折”;七年后,文襄王高澄被刺客杀害,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这童谣还真准!
后来到了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跑到宫里去,在墙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这意思就是说,当皇帝十年还算可以,当一百天就急得像火烧屁股,当一年就轮到别人坐了。 结果呢?文宣帝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废帝只当了百余天就被废掉,孝昭帝当了一年也死了,这童谣预言的,还真都应验了!
武平元年,又出现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这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暗杀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反而被和士开反咬一口,给弄死了。 这童谣,说的是谁想害谁,最后反而害了自己啊!
到了武平二年,又有一首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们唱完这童谣,还一起拍手说:“杀却!”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首了。 这一年,还有另外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被杀,十一月赵彦深被外放为西兖州刺史,这童谣也应验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后母子骄横跋扈,干预朝政,百姓都苦不堪言。 穆后的小名就叫黄花,后来北齐灭亡了,这“黄花势欲落”也就应验了。
邺城里还流传着另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攻入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北齐后主高纬是隋朝的舅甥,他禅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的舅舅们却依然很强大。
周宣帝还跟宫女们晚上手挽着手跳舞唱歌呢,唱的是:“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呢,他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 这歌,唱的还真是应景啊!
开皇十年,皇上到并州视察,宴请秦孝王和他的儿子子相。皇上还即兴创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这诗写得真让人感慨啊,没过多久,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去世了。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从京城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又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句诗,自己还哭得泪流满襟,周围伺候的人也都跟着唉声叹气。后来,隋炀帝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得真应景啊,三月,他就在江都被杀了,真是应验了“遭个春”这句诗。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 他还梦见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下令在丹阳修建宫殿,打算住在那儿。可是宫殿还没建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后来李密因为参与杨玄感叛乱被官府抓捕,逃跑了。他暗中聚集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后来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指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寻亦破灭”,宇文化及自称皇帝,结果很快就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谁道许”啊,大概就是当时人们的惊疑和猜测吧。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一只狸猫在窗台上打架,掉下来被抓住了。 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救援台城。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这真是应了“毛虫之孽”啊!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终被西魏杀害了。
大同年间,每晚都有狐狸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不久之后,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伤殆尽。
陈朝祯明年间,突然有只狐狸跑进了皇宫的床底下,大家抓了半天都没抓到。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狸跑到君王的住所,这个国家就待不下去了。”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东魏武定三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被人当场杀了。五年八月,又有一只豹子跑到铜爵台去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跑到城里,甚至跑到朝廷大路上,跑到官府门口,那就有大祸要发生,国君要死了。”这一年,东魏在玉壁之战中战败,皇帝高欢也病死了。
后齐武平二年,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室,国君就要死了。”这庙社啊,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逃跑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到处都是狼,而且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狼又像狗,预示着将有狗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国君要是无道,灾祸就要降临到百姓身上,躲到深山里才能保住性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当时皇帝重用小人,自己也贪婪暴虐,残害百姓,狼吃人的预言应验了。没多久,后齐就被周军灭掉了,这正是战争的征兆啊。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不知道怎么突然出现了小孩的脚印,还堆土筑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查,原来是狐狸精搞的鬼,后来这种现象逐渐蔓延到并州、邺城。这跟武定三年那次的情况一样。这一年,南安王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地区造反。
后齐天保四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里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的征兆。狗和人交配预示着将有狗祸。”狗祸,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的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不到百姓。
后主当政的时候,竟然给狗封官加爵,母狗还被封为夫人、郡君,还配给士兵伺候它们,好吃好喝地供养着,还给它们铺上柔软的垫子。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封给狗,这正是狗祸的征兆啊!老天爷的意思好像是在说,卿士们都跟狗一样啊!后主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后周保定三年,生了一窝狗崽子,其中一只狗的腰部以下分成两半,长着两条尾巴,六条腿。狗凶猛,还有爪牙,这像极了将士啊!当时宇文护跟侯伏、侯龙恩等人,心里都有二心,这狗的奇特形状,就是这个预兆。
大业元年,雁门关附近的百姓家里的狗,很多都离开主人,成群结队地跑到野外,样子变得像狼一样,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 《五行传》里说:“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离开主人了,这是臣下不效忠的预兆。狗的样子变了像狼,狼毛是白的,这是将要发生战争的征兆。”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不停地劳役百姓,老天爷好像在警告他:别再劳民伤财了,那些看家护院的臣子们要反叛作乱了!皇帝不听劝,硬是发动了修筑长城的工程。 接着又打了西域和辽东,天下怨声载道,最终爆发了江都之变,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参与了叛乱。
梁大同二年,地里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接近祥瑞的征兆。孙盛认为这是百姓劳苦的异象。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耗费巨大,眼看就要完工了,却几次三番地溃决,百姓们厌恶徭役,怨声载道。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长出了很多毛,有白的也有黑的,长四五寸,这接近祥瑞的征兆。当时北方正在修筑长城,国内又兴建三台,百姓们饱受劳役之苦。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雨,雨水像头发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降毛雨,国家就要大饥荒。”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接近祥瑞的征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祭祀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祭品,它自己出来了,预示着将有改朝换代,要用到祭祀用的玉璧。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归属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焚香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旁边,出现一行字:“齐亡走”。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认为这是祥瑞,满朝文武都来祝贺。后来周朝军队打进齐国,后主果然放弃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和滏阳之间,天上掉下来十多块石头。书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说明当权者会有危险啊!”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高祖皇帝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就变成了玉。古书上说:“玉是极其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重的,这是要发生变化的预兆。”到了隋朝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到处都是造反的,都自称皇帝。
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出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天子能统治千年。”朝中大臣都高兴地庆祝。但是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地说:“千年万岁,那是死后才有的说法。现在就说能统治千年,祸事很快就要来了。”第二年,皇帝就被杀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动了起来。书上说木克金,动代表着迁移。这是上天的警告啊,说陵墓将无人守护,石麒麟会被搬走。后来果然,梁朝灭亡了。
北齐河清四年,宫殿上的石头自己动了起来,互相碰撞。有人说,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上的石头自己动,是左右亲信反叛的预兆。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他的兄弟、韩建业等人,都叛变投靠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两只辟邪到建陵。左边那只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只独角的辟邪,在车上不停地跳跃了三次,把车辕都震断了。换了辆车后,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跳跃了三次,每次跳跃都把车上的人震得飞起来,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书上说木克金,还说:“失去民心,命令无法执行,话也听不进去,这是金气紊乱的表现。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发生变化了。”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无法执行,话也听不进去,这就是后果啊!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出现一座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下上面的金子。结果石像在路上自己跳下来,摔在地上,这样两次。于是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上,绳子又断了。当时皇帝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不停地征战,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失去民心的表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