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罗睺,字公布,是江西九江人。他爸爸周法暠,在梁朝当过冠军将军、始兴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和南康内史,还被封为临蒸县侯,官职很高。罗睺十五岁的时候,就特别擅长骑马射箭,喜欢养猎鹰和猎狗,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还聚集了一帮亡命之徒,私底下学习兵法。他爷爷的兄弟周景彦曾经劝诫他:“我们周家历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就你这么放荡不羁,这样下去可保不住咱们家啊!要是不丢了性命,那也一定会把咱们周家给祸害了!” 但是罗睺根本不听劝。
陈宣帝当政的时候,因为军功,罗睺被任命为开远将军、句容县令。后来,他跟着大都督吴明彻在江阳跟齐国的军队打仗,结果被流矢射中了左眼。 齐军把吴明彻围困在宿预,当时陈军将士们互相观望,都没了斗志。罗睺却勇敢地冲锋陷阵,敌军被他杀得溃不成军。太仆卿萧摩诃很欣赏他,就让他当自己的副手,他们一起杀敌,斩获无数。 后来军队进军徐州,跟周朝将领梁士彦在彭城打仗,萧摩诃在战场上被敌人打落马,罗睺奋不顾身地冲进重围去救他,把萧摩诃从包围圈里救了出来,他的英勇让全军都敬佩不已。吴明彻战败后,罗睺率领剩下的士兵安全撤回,之后被升为光远将军、钟离太守。
过了十一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霍州诸军事。他平定了山贼十二洞的叛乱,被封为右军将军、始安县伯,食邑四百户,还被任命为总管检校扬州内外诸军事。朝廷赏赐给他三千两金银,他全部分给了将士们,赏赐给那些英勇的士兵。陈宣帝对他非常赞赏。后来他被任命为晋陵太守,被封为侯,食邑增加了一千户。之后又升任太仆卿,食邑又增加了六百户,一共一千六百户。接着又被任命为雄信将军,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豫章内史。他审理案件,从不假手于他人,老百姓都感激他,还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到了陈至德年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南川诸军事。江州司马吴世兴暗中向陈宣帝告密说罗睺深得人心,在岭南地区聚集了大量兵马,居心叵测,陈宣帝对此很疑惑。萧摩诃、鲁广达等人则为罗睺担保。 一些人知道这件事后,劝罗睺造反,但罗睺拒绝了。 军队回师后,他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皇帝对他非常信任,经常让他参加宫廷宴会。陈宣帝曾经说:“周左率是武将,写诗总是很快就能写好,文人怎么反而不如他呢?”都官尚书孔范回答说:“周罗睺写诗就像他上马冲锋陷阵一样,从来不会落后于人!” 从此,陈宣帝对罗睺更加亲近。后来,罗睺出任湘州诸军事,回朝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
晋王广攻打陈国的时候,担任巴峡沿江一带军事的总指挥,目的是抵挡秦王俊的军队。结果军队过不去江,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后来丹阳城失守,陈国皇帝被俘虏了,可是上游的军队还是不肯投降。晋王广就派人送去陈国皇帝亲笔写的劝降信。罗睺和他的将领们商议了三天,才让士兵们各自散去,然后才投降。
高祖(指晋王广)安慰并开导他,许诺给他富贵。罗睺哭着回答说:“我承蒙陈国皇帝的厚恩,如今国家灭亡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自处。陛下能让我保住性命,我已经万分感激了,至于富贵荣华,那是我不敢奢望的。”高祖非常器重他。贺若弼对罗睺说:“听说你在郢州和汉中带兵打仗,就知道扬州一定能拿下。晋军的顺利渡江,果然和你预料的一样。”罗睺回答说:“如果能和你交手较量一下,胜负还很难说呢!”
那年秋天,晋王广授予罗睺上仪同三司的官职,还派人吹吹打打,仪仗队簇拥着他送他回家。在此之前,陈国的将领羊翔投降了我们,被任命为向导,官位做到上开府,品级还在罗睺之上。韩擒曾在朝堂上开玩笑地问罗睺:“你这么不懂变通,官位竟然在羊翔之下,难道不觉得羞愧吗?”罗睺回答说:“我以前在江南的时候,就久仰您的名声,认为您是天下少有的忠义之士。您今天说的话,实在不像一位忠诚之臣应该说的话。”韩擒顿时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那年冬天,罗睺被任命为豳州刺史,不久又调任泾州刺史,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没过多久,他又被重新起用,再次担任豳州刺史,并且在任上很有政绩。
话说十八岁那年,爆发了辽东之战,他被征召去当水军总管。从山东莱州出发,乘船奔赴平壤城,结果半路遇上大风,好多船都给吹散了,最后啥功劳也没立,灰溜溜地回来了。
十九岁那年,突厥达头可汗带兵来犯边关,他跟着杨素一起去打仗。突厥人马太多了,罗睺就对杨素说:“敌人阵型还没摆好,咱们趁现在打!”杨素同意了,就带着二十个轻骑兵,直接冲进了敌人的阵营。从申时打到酉时(下午三点到下午六点),短兵相接,好几轮激战,最后大获全胜! 他因此升官,当上了大将军。
仁寿元年,他被任命为东宫右虞候率,皇上还赐给他义宁郡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没多久,他又升任右卫率。隋炀帝登基后,他被授予右武候大将军的职位。后来汉王谅造反,皇上派他协助杨素平叛,战后他又升任上大将军。
那年冬天,皇上到洛阳去了。陈叔宝死了,罗睺请求去祭奠一下,皇上准了。他穿着孝服,把陈叔宝送到墓地安葬,等回来脱掉孝服后才上朝。皇上对他非常欣赏,当时的人都夸他很有礼貌。 那时候,汉王谅的残余势力还占据着晋州、绛州等三个州,没被平定。皇上就让罗睺负责绛州、晋州、吕州三州的军事,带兵去围剿他们。
结果,他在战场上被流矢射中了,壮烈牺牲,那年他六十四岁。 送他的灵柩回京,走了几里路,突然骡马都停下了,怎么鞭策也不动,还刮起了旋风,在灵柩周围打转。绛州长史郭雅赶紧跪下,对着灵柩祈祷说:“将军您是还恨那些小贼没平定吗?您放心,很快就会消灭他们,别留恋尘世了!” 说完,风停了,马也走了,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悲叹。
那年秋天七月,罗睺的儿子仲隐梦见他父亲说:“我明天要打仗了。” 与此同时,罗睺生前用的弓箭刀剑,竟然自己动了起来,就像有人拿着似的。 第二天,绛州城果然被攻破了。 朝廷追赠他为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号“壮”,还赏赐给他一千匹绢。他的儿子仲安,后来官至上开府。
周法尚,字德迈,是汝南安成人。他爷爷周灵起,做过梁朝的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州和桂州刺史;他爸爸周炅,做过定州刺史、平北将军。法尚从小就很有胆识,很有领导风范,喜欢读兵书。十八岁的时候,他做了陈朝始兴王手下的中兵参军,不久升任伏波将军。他父亲去世后,他接管了定州事务,统领着他父亲原来的军队。多次立下战功,后来升任使持节、贞毅将军、散骑常侍,兼任齐昌郡太守,被封为山阴县侯,食邑五千户。之后,他让他的哥哥周法僧接替他担任定州刺史。
法尚和长沙王陈叔坚关系不好,陈叔坚说他要造反。陈宣帝就抓了他的哥哥周法僧,并且派兵要捉拿法尚。法尚手下的将领都劝他投奔北周,但他犹豫不决。他的长史殷文则说:“乐毅当年之所以离开燕国,就是因为他犹豫了。现在情况就是这样,请您尽快做决定吧!”法尚于是投奔了北周。陈宣帝对他非常优待,任命他为开府、顺州刺史,封他为归义县公,食邑一千户。还赏赐他良马五匹,歌女五个,丝绸五百匹,以及金腰带。
陈朝大将樊猛渡江来讨伐他,法尚派部将韩明假装背叛他,跑去投奔陈军,对樊猛说:“法尚手下的士兵都不愿意归顺北周,私下都在议论,都想叛变回去。如果您的军队来了,他们肯定不会抵抗,一定会当场倒戈的!”樊猛信以为真,就率领大军迅速前进。法尚就假装害怕,躲在江边。樊猛摆开阵势挑战,法尚事先在江边暗藏轻便的小船,又在古村北面埋伏精兵,自己则张开旗帜,迎着水流抵抗。交战几次,假装败退上岸,往古村方向跑,樊猛丢下船追赶他,法尚又飞快地跑。跑了数里地,与村北的军队会合,又回过头来攻击樊猛。樊猛败退奔向船只,这时江边埋伏的小船冲出来抢夺他的船只,并且竖起了北周的旗帜。樊猛于是大败,只身逃脱,被俘虏了八千人。
老高当丞相的时候,司马消难造反,暗地里派皇上身边的段珣带兵,表面上说是去帮忙守城,其实是想夺城。法尚看穿了他的诡计,紧闭城门没让他进去,段珣就围困了法尚。当时情况紧急,士兵都分散在外面,法尚就带着五百个官兵和百姓守了二十天。外面没有援兵,法尚自知守不住了,就带着手下的人弃城逃跑。司马消难抓了他的母亲和弟弟,还有三百多家人质,带回陈国去了。
皇上登基后,任命法尚为巴州刺史,他在铁山打败了三鵶叛乱的蛮族,后来又跟着柱国王谊一起打败了陈国的军队。 后来升迁为衡州总管,管辖四个州的军事,还被封为谯郡公,食邑两千户。皇上到洛阳后,召见了他,赏赐了他金银财宝、酒器各一套,还有五百匹锦缎、十五匹好马、三百个奴婢,以及一支鼓乐队。法尚推辞,皇上说:“你对国家有大功,赏你鼓乐队,是想让你的乡亲们都知道朕对你的宠爱。” 最后还是接受了赏赐。一年多后,法尚又升任黄州总管。
皇上秘密下诏,让他去江南探听消息。 等到攻打陈国的战争开始,法尚作为行军总管,跟着秦孝王,率领三万水军从樊口出发。陈国的城州刺史熊门带兵出来抵抗,结果被法尚打败,还被俘虏了。 法尚升任鄂州刺史,不久又升任永州总管,平定了岭南地区,皇上又赏赐了他五百匹绢、五匹好马,还给他三千五百黄州兵做部下。 陈国的桂州刺史钱季卿、南康内史柳璇、西衡州刺史邓暠、阳山太守毛爽等等,都先后向法尚投降。
陈国的定州刺史吕子廓占据山洞造反,法尚带兵翻山越岭去攻打他。吕子廓的兵力一天天减少,最后带着一千多人逃到山里躲藏,他的部下把他杀了,然后投降了法尚。皇上又赏赐了法尚五百匹锦缎、五十个奴婢,还有银瓮、宝带和十匹好马。十年后,法尚又升任桂州总管,还担任岭南安抚大使。
好家伙,过了几年,他升官了,在朝廷当差,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皇上赏赐了他好多东西,三百匹彩缎,五百石米,还有五百匹绢,真是大手笔!
没过多久,桂州出了个叫李光仕的家伙,带兵造反了。皇上就派法尚和上柱国王世积一起去平叛。法尚火速赶到桂州,调集岭南的军队;世积从岳州出发,带上了岭北的兵马,两路大军在尹州会合。他们跟李光仕打了一仗,把李光仕的军队打跑了。 可是王世积的部队很多人得了瘴气,没办法继续前进,就停留在衡州。这时,法尚独自带兵追击李光仕。李光仕带着精兵强将守在白石洞,法尚却很厉害,抓住了李光仕的弟弟光略和光度,还抓获了他们一大批家眷。那些造反的人要是投降,法尚就给他们送回妻儿老小。十几天的时间,好几千人都投降了。
法尚摆开阵势,准备跟李光仕决战。他亲自带了一支精锐部队,偷偷摸摸地埋伏在树林里。两军刚一交战,法尚就带兵猛攻李光仕的营寨,营寨里的人吓得四处逃窜,李光仕的军队溃不成军,最后被法尚追上杀了。皇上又赏赐给他一百五十个奴婢,一百五十两黄金,一百五十斤白银,这赏赐真是太丰厚了!
仁寿年间,遂州的獠人又造反了,皇上再次任命法尚为行军总管去平叛,他又把叛乱平定了。 后来,巂州的乌蛮也造反了,攻破了州城。皇上命令法尚顺便去讨伐他们。法尚的军队快要到的时候,乌蛮人丢下州城逃进了山里,法尚追捕他们,却没抓到。于是,法尚派人去跟他们谈判,许给他们官职,假装撤兵,每天只走二十里路。 走了两天,法尚偷偷派人去侦察,发现乌蛮的首领们都回到营寨里,正在喝酒庆祝呢! 法尚立刻挑选了几千步兵和骑兵,发动奇袭,打败了乌蛮人,抓获了数千名首领和上万名男女。皇上又赏赐给他一百个奴婢,三百匹布匹,还有二十匹蜀马。 平叛凯旋后,法尚被任命为潞州的军事长官。
杨广当上皇帝后,先是被派去当云州刺史。三年后,又升任定襄太守,官职也升到了金紫光禄大夫。那时候皇帝去榆林,按照惯例大臣们得去行宫朝见。内史令元寿跟皇帝建议说:“汉武帝出塞打仗,旗帜能延伸千里。现在皇上在军营外面,可以分成二十四支军队,每天派出一支军队出发,军队之间相隔三十里,旗帜互相看得见,锣鼓声互相听得见,首尾相连,绵延千里,这也能显示出这次出兵的盛况啊!”
法尚不同意,他说:“不行啊,军队要是拉长到千里,中间还要翻山越岭的,万一发生意外情况,军队就会四分五裂。要是后方出了问题,前线根本不知道,路途又远,很难互相支援。虽然这是以前打仗的老规矩,但这其实是走向失败的道路啊!”皇帝不高兴了,问他:“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法尚说:“应该组成方形的军阵,四面都设有警戒,皇宫的六宫和百官的家眷都住在军阵中间。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当面迎敌,内部可以调动奇兵,外部可以猛烈反击,用车子组成防御工事,层层设防,这跟据城防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打胜仗了,可以派骑兵追击敌人;如果打败仗了,也可以在营地里坚守。我认为这是稳妥万全的策略。”皇帝说:“好!”于是就提升法尚为左武卫将军,还赏赐给他一匹好马和三百匹绢。
第二年,黔州的安夷人思多又造反了,他们杀了将军鹿愿,还把太守萧造给围住了。朝廷就派法尚和将军李景分别带兵去讨伐他们。法尚在清江打败了思多,斩杀了三千个敌人。 打完仗回来,他又去参加了讨伐吐谷浑的战争。法尚从松州另辟蹊径,追捕那些逃散的敌人,一直追到了青海。朝廷赏赐给他一百个奴婢,两百匹布,七十匹马。后来他被任命为敦煌太守,没多久又升任会宁太守。
在辽东打仗的时候,他率领水军从朝鲜方向进发。正赶上杨玄感造反,他和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人一起把叛军给平定了。因为立下大功,他被提升为右光禄大夫,朝廷赏赐给他九百匹布。 那个时候,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人也举兵造反,手下有十多万人,占据了长白山。法尚多次和他们作战,每次都能挫败他们的锐气。朝廷又赏赐给他一百个奴婢。
第二年,他又去沧海(指辽东地区)带兵。 结果在军中病得很重,他对长史崔君肃说:“我两次带兵来到沧海,都没能取得显著的战功,看来时机不凑巧,我快要离开人世了。我的一生抱负没能实现,真是命该如此啊!”说完这些话,他就去世了,那年他五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武卫大将军,谥号为僖。他留下了六个儿子,长子叫绍基,当过灵寿县令;最小的儿子叫绍范,名气最大。
李景,字道兴,是天水休官人。他老爸李超,曾经做过周州和戎州的刺史。李景长得高大威猛,力气比一般人强得多,留着漂亮的胡子,又勇猛又擅长射箭。在平定齐国的那场战役里,他表现非常出色,后来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因为在平定尉迥叛乱中立了大功,他又升官为开府,被封为平寇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开皇九年,他跟着王世积去打陈朝,攻破陈朝后,他又升为上开府,赏赐了六十个奴婢和一千五百匹布。后来,高智慧他们在江南造反,他又跟着杨素去平叛。他还单独平定了仓岭的叛乱,之后被任命为鄜州刺史。开皇十七年,辽东打仗,他是马军总管。回来后,他被安排在汉王手下做事。高祖皇帝很欣赏他的勇猛,还让他脱了衣服给他看,说:“你这样的相貌和才能,应该做到人臣最高的职位。”
后来,他又跟着史万岁去大斤山打突厥,他带兵抄了敌人的侧翼,大获全胜。之后,他和杨纪一起送义成公主去突厥,到了恒安,碰上了突厥来犯。当时代州总管韩洪被突厥打败了,李景就带领他手下的几百人去救援。他们激战了三天,杀死了很多突厥人,李景因此被赏赐了三千匹布,并被任命为韩州刺史。因为一些原因,他没去上任。仁寿年间,他被任命为代州总管。
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李景带兵抵抗。杨谅派刘暠来偷袭李景,双方在城东交战。李景登上城楼,射箭,箭箭命中,敌人纷纷倒下。他又挑选精兵强将去攻击敌人,几乎全歼了敌军。杨谅又派岚州刺史乔钟葵率领三万精兵来攻打。李景手下只有几千士兵,而且城池也不坚固,被敌人猛攻,城墙不断倒塌。李景一边战斗一边修筑城墙,士兵们都拼死抵抗,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他的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都很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足智多谋,擅长防守。李景知道这些将士都能用,于是把权力都交给这三个人,自己只在幕后掌控大局,时不时地去鼓励士兵。
一个月后,朔州总管杨义臣带兵来支援,双方一起进攻,大败了敌人。在此之前,李景府里的井里,井壁上长出了像莲花一样的花,还出现了龙,后来又变成了铁甲武士。城下还出现了一个身高几丈的神人,留下的脚印有四尺五寸长。李景问巫师,巫师说:“这是不祥之兆,它要吃人血。”李景大怒,把巫师赶了出去。十天后,敌人来了,死了几万人。李景后来被召回京城,被封为柱国,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赏赐了九千匹绢、一支乐队和许多珍宝。
李景,军事才能一般,但为人忠直,深得皇帝信任。他带兵打败了叛乱的蛮族向思多,皇上赏赐了他八十个奴婢。第二年,他又在青海打败了吐谷浑,升官为光禄大夫,皇上又赏赐了他六十个奴婢和两千匹绢。
五年后,皇帝西巡到天水,李景设宴款待了皇帝。皇帝高兴地说:“你,就是主人啊!” 还让他坐在齐王杨暕的上首。到了陇川宫,皇帝要举行大型狩猎,李景和左武卫大将军郭衍因为一些说不出口的原因,被人告了黑状。皇帝大怒,下令调查,最终李景因此被免职。一年多后,他又官复原职,参与选拔官员。
第二年,攻打高丽的武厉城,打胜仗了!皇上赐给他苑丘侯的爵位和一千段布匹。八年后,他出兵浑弥道;九年后,又出兵辽东。回师途中,李景殿后,高丽追兵杀到,被他打跑了。皇上赏赐了他三千段布匹,并晋升他为滑国公。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很多朝臣的子弟都参与了,只有李景独善其身。皇帝说:“你真是天生正直,是我的栋梁之才啊!”还赏赐给他美女。皇帝每次都直接叫李景“李大将军”,可见他对李景的器重。
十二年,皇帝让李景在北平准备辽东的军需物资,还赏赐给他一匹御马,名叫“师子”。这时,幽州贼人杨仲绪率领一万多人来攻打北平,李景指挥军队打败了他们,杀了杨仲绪。当时盗贼四起,道路不通,李景就招募兵士,以防万一。武贲郎将罗艺和李景有矛盾,就诬告李景要造反。皇帝派他儿子去安慰李景,说:“就算有人说你图谋宫殿,要占据京城,朕也不怀疑你!”后来,李景被高开道围困,孤城坚守,没有外援,一年多时间里,士兵因为脚肿而死的占了六七成,李景却一直安抚他们,没有一人叛变。辽东的军资大部分都在他手里,粮食布匹堆积如山,但李景一点也没有贪污。
等到皇帝在江都驾崩后,辽西太守邓暠带兵来救,李景就回到了柳城。后来,他准备回幽州,在路上遇到贼人,被杀害了。契丹、靺鞨都受过他的恩惠,听说后都痛哭流涕,幽州、燕地的人至今都为他惋惜。他有个儿子叫李世谟。
慕容三藏,是燕国人。他爸爸慕容绍宗,可是齐国的尚书左仆射兼东南道大行台,那是相当厉害的官儿!三藏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完全继承了他老爸的优点。
他在齐国当官,一开始是太尉府参军事,没多久就升了备身都督。武平年间刚开始那会儿,他继承了他爸爸的爵位,成了燕郡公,领着八百户人家呢!那一年,他打败了西魏的军队在孝水,又把陈国的军队打败在了寿阳,然后升官成了武卫将军。后来他又在河阳打败了西魏的军队,直接升成了武卫大将军。 之后他又升任右卫将军,还另外封了个范阳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户。
西魏的军队攻打邺城的时候,齐国的皇帝后主丢了城池往东边逃跑了,把邺城留给了慕容三藏他们几个守着。齐国的王公大臣都投降了,只有慕容三藏带着他的军队死守邺城抵抗西魏军。 等到齐国灭亡后,隋文帝召见了他,对他特别好,还下诏说:“慕容三藏父子忠心耿耿,名声远扬,应该给他更高的官职!”于是就封他做了开府仪同大将军。 同年,稽胡叛乱,隋文帝派他去平叛,他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开皇元年,他被任命为吴州刺史。九年后,奉命担任凉州道的黜陟大使。那一年,岭南的酋长王仲宣造反,包围了广州,朝廷派柱国、襄阳公韦洸担任行军总管,慕容三藏当副手。到了广州后,他们和叛军交战,韦洸被流矢射中,不幸战死了。 朝廷就让慕容三藏接替他,负责广州道行军军事。十年后,叛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广州城,慕容三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里粮食少了,箭也用完了,慕容三藏知道这样坚持不了多久,就带着精兵强将,趁着夜色突围,狠狠地打了一仗。叛军大败,广州城保住了。因为这次大胜,他被封为大将军,还赏赐了他一百个奴婢,以及很多金银财宝。
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廓州刺史。廓州在最西边,跟吐谷浑接壤,那些犯了罪的人都被流放到那里,很多流放的人都会逃跑。慕容三藏到任后,他招安抚慰流民,百姓都很爱戴他,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投奔他,官员百姓都称赞他。隋文帝听说他的政绩,多次询问他的情况。那一年,廓州的畜牧业发展得很好,还献上了醍醐,隋文帝赏赐了他一百匹布。十三年,廓州的连云山响了三次,说是万年之兆,朝廷下令在全国各地公布此事,还派人到山上祭祀。那天,天上出现了祥瑞的景象,山上的野鸡和兔子都跑到祭坛旁边,使者回来把这些都报告给了隋文帝,隋文帝非常高兴。
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叠州总管。党项羌族经常叛乱,慕容三藏很快就平定了叛乱,辖区内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安居乐业。仁寿元年,他被改封为河内县男。大业元年,他被任命为和州刺史。三年后,他升任淮南郡太守,他在各个地方都施行仁政。那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七年,他去世了。
唐三藏的弟子子遐,曾经担任澶州的县令。后来汉王造反,子遐却坚持不降,因为他忠心耿耿,所以名声远扬。
说完了子遐,咱们再说说薛世雄。薛世雄,字世英,老家是河东汾阴,不过他祖上在关中定居。他父亲薛回,字道弘,在北周当官,做到泾州刺史。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封为舞阴郡公,还管着漕渠监,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家养老了。薛世雄小时候就与众不同,跟小伙伴们玩游戏的时候,总是自己在地上画城池,然后让大家扮演攻守双方,谁要是敢不听他的指挥,他就揍谁!孩子们都怕他,一个个都老老实实的。他爸爸看见了,觉得很惊奇,就对别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 十七岁那年,薛世雄就跟着周武帝打仗,平定了齐国,因为立了功,被封为帅都督。
隋文帝开皇年间,薛世雄屡立战功,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隋炀帝继位后,番禺的夷族和獠族联合造反,朝廷就派薛世雄去平叛,他成功平定了叛乱后,官职又升为右监门郎将。后来,他还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官至通议大夫。
薛世雄这个人啊,做事特别认真谨慎,每次打仗,不管在哪儿,都秋毫无犯,皇上特别欣赏他。皇上有一次跟大臣们闲聊,说:“我想提拔一个好人,不知道你们觉得谁合适?”大臣们都说:“我们哪能猜到您的心思啊!”皇上说:“我想提拔的是薛世雄。”大臣们都觉得挺好。皇上接着说:“世雄为人廉洁正直,很有古代名臣的风范。”于是马上就提拔他做了右翊卫将军。
一年多后,皇上任命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跟突厥启民可汗一起打伊吾。军队到了玉门关,启民可汗竟然违约,军队没来,世雄就孤军深入沙漠。伊吾人一开始以为隋军不可能来,都没做好准备,结果听说薛世雄的军队已经渡过沙漠了,吓坏了,赶紧求降,还送牛酒到军营来表示臣服。世雄就在汉朝旧伊吾城的东边修建了一座城,叫新伊吾,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和一千多士兵驻守,然后就回朝了。皇上非常高兴,又升了他的官,赐给他两千匹布。
辽东那场战役,薛世雄被任命为沃沮道军将,跟宇文述一起在平壤打败仗了。撤退到白石山的时候,被敌人重重包围,箭矢像雨一样从四面八方射过来。世雄用残兵败将组成方阵,挑选了两百名精锐骑兵先冲锋,敌人稍微后退了一下,他就乘胜追击,最终打败了敌人,安全撤回了。不过损失很大,最后被免职了。
第二年,皇上再次征讨辽东,任命薛世雄为右候卫将军,目标是蹋顿道。军队到达乌骨城的时候,杨玄感造反了,军队只好班师回朝。皇上到了柳城,任命薛世雄为东北道大使,兼任燕郡太守,镇守怀远。当时突厥经常来抢劫,边境各郡受了不少苦,皇上就下令让薛世雄带十二个郡的兵马巡逻边塞,然后回来。十年后,他又跟随皇上去了辽东,升任左御卫大将军,还兼任涿郡留守。
没过多久,李密攻打东都,中原地区很乱,皇上命令薛世雄率领幽州、蓟州的精兵去讨伐李密。军队到达河间,在郡城南边安营扎寨,河间各县都集结军队,依附薛世雄的大军,准备一起讨伐窦建德。窦建德把家眷都转移走了,自己挑选了几百精锐士兵,夜里偷袭薛世雄的营地。先攻击河间士兵,河间士兵溃败,逃进薛世雄的营地。当时浓雾弥漫,什么都看不清,军队无法列阵,都争先恐后地逃跑了,结果大败。薛世雄和几十个骑兵逃进了河间城,羞愧愤怒,得了病,回到涿郡,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他留下了四个儿子:万述、万淑、万钧、万彻,都以骁勇善战闻名。
王仁恭,字元实,是甘肃天水人。他爷爷王建是周朝凤州刺史,他爸爸王猛是鄯州刺史。王仁恭从小就性格刚毅,为人谨慎,擅长骑马射箭。年轻的时候,州里任命他当主簿,秦孝王把他招为记室,后来又升任长道令,再升迁为车骑将军。
他跟着杨素去灵武打突厥,立了功,被封为上开府,赏赐三千匹布。后来又当了骠骑将军,负责蜀王的军事。当时山里的獠人造反,蜀王让王仁恭去平叛,他打赢了,蜀王赏了他三百个奴婢。等到蜀王因为犯错被废黜,很多蜀王的属官都受到了牵连,但皇上觉得王仁恭为人正直,所以没追究他的责任。
隋炀帝继位后,汉王谅造反,王仁恭跟着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因为立功,他升为大将军,被任命为吕州刺史,赏赐了四千匹布和十个歌女。一年多后,他又调任卫州刺史,不久又改任汲郡太守,政绩显著,很受百姓爱戴。
后来朝廷召他回京,皇帝把他叫到宫里,慰劳鼓励他,又赏赐了他六百匹杂色丝绸和两匹好马。之后,他被调任信都太守,汲郡的百姓听说后,在路上拦住他的车马痛哭,好几天都送不走他,可见他的人缘有多好。
辽东战役时,王仁恭担任将领。等皇帝班师回朝,王仁恭殿后,路上遇到敌人,他把敌人打跑了。皇上升他为左光禄大夫,赏赐他六千匹绢和四十匹马。
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将领,负责扶余道方向的战事。皇帝对他说:“以前很多军队作战都不顺利,只有你带的一支军队打败了敌人。古人说,打败仗的将领不能谈勇敢,其他将领能担此重任吗?现在我把前军交给你,希望你能不负众望!” 皇帝又赏赐了他十匹好马和一百两黄金。
王仁恭率军前进,到达新城,遇到几万敌军依城列阵,王仁恭率领一千名精锐骑兵冲锋陷阵,打败了敌人。敌人退守城内,王仁恭四面围攻。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派使者到军营慰问,并赏赐了很多珍宝。王仁恭被升为光禄大夫,赏赐五千匹绢。
正赶上杨玄感造反,杨玄感的侄子,武贲郎将杨仲伯也参与了叛乱,王仁恭因此被免职。不久,突厥多次入侵,皇帝考虑到王仁恭是老将,屡立战功,就恢复了他的官职,让他担任马邑太守。
那一年,始毕可汗率领几万骑兵来侵犯马邑,又派两个特勤率兵从南面进攻。当时郡里的兵力不到三千人,王仁恭挑选精兵强将主动出击,打败了敌人。那两个特勤的军队也溃败了,王仁恭乘胜追击,斩获数千级敌首,并斩杀了那两个特勤。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三千匹绢。
后来突厥又入侵定襄,王仁恭率领四千兵马出击,斩杀了一千多敌人,缴获大量牲畜而归。
这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饿,道路不通,王仁恭改变了以往的作风,开始收受贿赂,而且不敢轻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他的部下校尉刘武周与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败露,就打算造反。他到处宣扬说:“父老乡亲们都冻饿而死,尸体堆满了沟壑,而王府君却紧闭粮仓不救济百姓,这算怎么回事!” 以此激怒众人,百姓对王仁恭颇有怨言。
后来,王仁恭正在厅堂办公,刘武周率领几十个手下闯进来,杀死了他,当时他六十岁。刘武周于是打开粮仓赈济百姓,郡内的人都响应他,他自称天子,设立百官,然后攻打附近的郡县。
权武,字武挵,是天水人。他爷爷权超,是北魏秦州刺史。他爸爸权袭庆,是北周开府,曾经跟着武元皇帝在并州跟齐国的军队打仗,结果被敌人重重包围。权袭庆拼死抵抗,箭射光了,就和敌人短兵相接,杀死了很多敌人,刀矛都断了,他干脆脱掉头盔扔在地上,对着敌人大骂:“你们怎么不来砍我的脑袋!” 敌人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权武因为是忠臣之后,一开始就被任命为开府,继承了齐郡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二百户。权武年轻的时候就果敢强悍,力气非常大,穿着全身盔甲都能骑上马。据说他曾经一头栽进井里,还没到井底就又跳出来了,可见他的身手多么敏捷。他跟着王谦打仗,攻破了齐国的龙等五座城池,因此增加了八百户食邑。平定齐国的时候,他攻陷了邵州,又另外攻下了六座城池,因为战功又增加了三百户食邑。
宣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劲捷左旅上大夫,后来升任上开府。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就把他放在身边。高祖登基后,又增加了他的食邑五百户。六年后,他被任命为淅州刺史。讨伐陈国的战争中,他担任行军总管,跟随晋王出兵六合,回来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他在豫州做了几年刺史,因为是开国功臣,被提升为大将军,兼任潭州总管。那一年,桂州人李世贤造反,权武作为行军总管,和武候大将军虞庆则一起平定了叛乱。可是虞庆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杀,权武的功劳却没被记上,他又回到了州里。
权武经常铸造金腰带送给岭南的酋长们,那些酋长们也回赠他宝物,权武都收下了,所以他就变得非常富有。后来权武晚年才生了一个儿子,一次和亲朋好友聚会喝酒,酒喝多了,竟然擅自赦免了他管辖区域监狱里的囚犯。权武经常说南越地区偏远,治理要入乡随俗,一切从方便出发,不必拘泥于律法,还经常说现在的法律太严苛了,做官太难了。皇上命令有关部门调查他的事情,结果都查实了。皇上大怒,下令把他斩首。权武在狱中上书,说他父亲为了武元皇帝战死沙场,以此请求皇上开恩。结果皇上把他革职为民。
仁寿年间,他又被任命为大将军,封邑和以前一样。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隋炀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后来因为犯了事被免职,被任命为桂州刺史。不久又调任始安太守。过了很久,他又被征召,任命为右屯卫大将军,不久又因为犯事被革职。最后死在家里。他有一个儿子叫权弘。
吐万绪,字长绪,是代郡鲜卑人。他爸爸叫吐通,做过周朝郢州刺史。长绪从小就很有军事才能,在周朝的时候,一开始当抚军将军,后来继承了元寿县公的爵位。他多次参加征战,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大将军、少司武。
高祖皇帝受禅登基后,任命他为襄州总管,并且晋封为谷城郡公,食邑两千五百户。没多久,他又调任青州总管,在当地治理得还算不错。一年多以后,突厥人入侵边境,朝廷因为长绪有威望和军事才能,就把他调到朔州当总管,北方少数民族都很怕他。后来高祖皇帝暗地里想吞并陈朝,就调长绪到徐州当总管,让他准备军备。等到大军渡过长江,长绪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和西河公纥豆陵、洪景一起在长江北岸驻扎军队。陈朝灭亡后,他又被任命为夏州总管。
晋王杨广在当藩王的时候,就和长绪关系很好,后来杨广当了太子,就让长绪当左虞候率。隋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当时镇守并州,隋炀帝担心杨谅造反,就派长绪去担任晋州和绛州刺史,并且给他加急文书让他快马加鞭赶路。长绪还没出关,杨谅就已经派兵占据了蒲坂,切断了黄河上的桥梁,长绪进不去。于是朝廷下令让长绪率兵协助杨素去攻打杨谅,结果打败了杨谅,长绪被封为左武候将军。
大业年间初期,长绪升任光禄卿。后来贺若弼因为遭到别人的诬陷,朝廷就让长绪作证,长绪证明贺若弼是无罪的,结果他自己反而被免官了。一年多以后,他又被任命为东平太守。没过多久,隋炀帝去江都,路过东平,长绪在路边迎接。隋炀帝让他登上龙舟,长绪就趁机向皇帝陈述以前的事情。隋炀帝很高兴,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守的职位不变。
辽东战役的时候,长绪请求担任先锋,隋炀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左屯卫大将军,率领几万骑兵和步兵前往盖马道。战役结束后,他留在了怀远镇守,官职升为左光禄大夫。当时刘元进在江南起兵造反,攻打润州,隋炀帝就派长绪去讨伐。长绪率领军队到达杨子津,刘元进正准备从茅浦渡江,长绪就率兵打败了他。
长绪渡过长江后,背靠着水建起营寨。第二天早上,刘元进来进攻,又被长绪打败了,刘元进解除了润州之围逃走了。长绪进兵驻扎在曲阿,刘元进又筑起营寨抵抗。长绪主动挑衅,刘元进出战,阵型还没摆好,长绪就率领骑兵冲杀过去,叛军溃败,跳进江里淹死的人有好几万。刘元进趁夜逃走,回到他的老巢。伪仆射朱燮、管崇等人驻扎在毗陵,连营一百多里。长绪乘胜追击,又打败了他们,叛军退守黄山。长绪率军包围了黄山,叛军被逼无奈请求投降,刘元进、朱燮勉强逃脱。长绪在战斗中斩杀了管崇和陆顗等将领五千多人,俘获了他们的子女三万多人,送到了江都宫。他还解除了会稽之围。
刘元进又占据了建安,隋炀帝命令长绪去讨伐,长绪说士兵们疲惫不堪,请求等到来年春天再出兵。隋炀帝不高兴,暗中让人寻找长绪的罪过,有关部门奏报说长绪胆怯懦弱,违抗圣旨,于是就把长绪免职为平民,发配到建安戍守。不久后,朝廷又下诏征召长绪前往行在所,长绪心中郁郁不得志,回到永嘉后,病发身亡。
董纯,字德厚,是甘肃成纪人。他爷爷董和,是魏国的太子左卫率;他爸爸董升,是周朝的柱国大将军。董纯从小就力气大,擅长骑射。在周朝当官,做过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被封为固始县男,食邑二百户。他跟着武帝平定了齐国,因为立功被封为仪同,晋爵为大兴县侯,食邑增加到八百户。隋文帝杨坚称帝后,董纯又晋爵为汉曲县公,一路升迁到骠骑将军。后来因为军功,又升任上开府。隋朝快结束的时候,因为董纯以前立下的功劳,被提拔为左卫将军,不久又改封为顺政县公。
汉王谅在并州造反,朝廷任命董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着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因为这次立功,董纯被封为柱国,晋爵为郡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之后又升任左备身将军,皇帝还赏赐他十个歌女和五千匹丝绸。几年后,董纯又升任左骁卫将军,兼任彭城留守。齐王杨暕犯了错,董纯因为和齐王来往密切而被皇帝责问:“你从一个小官做到现在这么大的官,怎么就和我的儿子勾结,想离间我们父子关系呢?”董纯说:“我本来出身卑微,蒙受皇上您的恩宠提拔,先帝看重我办事谨慎小心,对我的恩宠超过了限度,您又重用我,让我做到将军的位置。我只想用我剩下的时间报答国家的恩情。我几次去拜见齐王,是因为先帝和皇后以前住在仁寿宫的时候,经常把元德太子和齐王抱在膝盖上,对我说:‘你好好看着这两个孩子,别忘了我的话。’我奉先帝的旨意,每次休息的时候出入宫廷,都会去看看两位王子。我确实不敢忘记先帝的嘱咐。当时您也在先帝身边。”皇帝脸色缓和了,说:“原来是这样。”于是就放过了董纯。
过了几天,董纯被外放为汶山太守。一年多后,突厥入侵边境,朝廷因为董纯是老将,就把他调到榆林做太守。只要突厥人入侵边境,董纯就立刻出兵击退他们。这时,彭城地区的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人,率领几万大军,占据悬薄山,在徐州、兖州一带烧杀抢掠。皇帝命令董纯去讨伐他们。董纯一开始闭营不出战,贼军多次挑衅,董纯都不出战,贼军以为董纯胆怯,没有防备,就大肆抢掠。董纯挑选精锐部队,在昌虑与贼军决战,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堆成京观。贼军将领魏骐驎率领一万多人占据单父,董纯又前去攻击,再次将其击败。后来皇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担任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率领几千人,抢掠怀仁县,逃到沂水,占据五不及山。董纯率领精兵追击,在战场上活捉了彭孝才,将他车裂处死,其余的贼寇也都四散逃亡。当时百姓思乱,盗贼越来越多,虽然董纯多次作战获胜,但各地盗贼仍然蜂起。有人诬告董纯胆怯懦弱,不能平定叛乱,皇帝大怒,派人把董纯押解到东都。官员们见皇帝非常生气,就顺应圣意判处董纯死罪,董纯最终被杀害。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他爷爷赵隗,是魏国的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他爸爸赵寿,是周朝的顺政太守。赵才年轻的时候就骁勇善战,骑射技术一流,性格粗犷强悍,不太讲究礼仪。周朝的时候,他当过舆正上士。隋高祖杨坚称帝后,赵才因为屡立军功,官职一路升迁,做到上仪同三司。他后来侍奉晋王杨广,晋王当上太子后,赵才被任命为右虞候率。杨广当上皇帝(隋炀帝)后,赵才升任左备身骠骑,后来又升任右骁卫将军。因为赵才以前是皇帝的藩邸旧臣,隋炀帝对他越来越亲近,赵才也兢兢业业,工作表现出色。一年多后,他又升任右候卫将军。
隋炀帝征讨吐谷浑的时候,任命赵才为行军总管,率领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人,从合河道出发,与吐谷浑军队遭遇,打败了他们。因为这次战功,赵才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后来在辽东作战,他又两次从碣石道出征。回朝后,被任命为左候卫将军,不久又升任右候卫大将军。当时,隋炀帝每次出行巡幸,赵才总是担任斥候,严厉查处违法乱纪的行为,从不徇私枉法。路上遇到达官贵人的家眷违反禁令,赵才就会毫不客气地大声斥责,甚至连带牵连到其他人。虽然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太不客气了,但是因为他秉公执法,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十年的时候,隋炀帝到汾阳宫巡幸,留下赵才留守东都。十二年,隋炀帝在洛阳,准备前往江都。赵才看到天下民不聊生,担心国家要出大乱子,又觉得皇帝对自己的恩情很深,不能坐视国家灭亡,于是就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不堪,国库空虚,盗贼四起,法令失效。希望陛下能返回京城,安定百姓,臣虽然愚笨,但也敢用死来请求陛下。”隋炀帝大怒,把赵才交给下属官员处理。过了十天,隋炀帝气消了一些,就下令释放了他。隋炀帝还是去了江都,对赵才更加亲近。
到了江都,粮食吃完了,将士们也离心离德,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人多次劝说隋炀帝去丹阳。隋炀帝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赵才极力主张回京,而虞世基则极力主张渡江。隋炀帝沉默不语,赵才和虞世基争吵着离开了。宇文化及弑君的时候,赵才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骁果席德方拿着伪造的诏书追捕他。赵才听到诏书后就出来了,席德方命令手下抓住他,带到宇文化及面前。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只能这样了,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赵才一言不发。宇文化及因为赵才不说话,想要杀了他,三天后才放了他。赵才仍然担任原来的官职,郁郁不得志。
赵才曾经在宇文化及的宴会上,请求劝酒宇文化及的同谋十八人,包括杨士览等人,宇文化及同意了。赵才端起酒杯说:“这十八个人,只能一起干一杯,不要再让他们单独喝酒了。”其他人一言不发。走到聊城的时候,赵才生病了。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又被俘虏了。他心里非常不服气,几天后就死了,享年七十三岁。
隋朝仁寿年间和大业年间,有两个叫兰兴浴和贺兰蕃的将军,都是武候将军,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敢于对抗权贵,大家都觉得他们称职,名声很好。
史书上说:罗睺、法尚、李景、世雄、慕容三藏这几个人,凭借着骁勇善战的本事,在国家有战事的时候立下功劳,从而获得富贵,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仁恭这个人,刚开始在汲郡做官,因为清廉能干而升官,后来到了马邑,却因为贪婪吝啬而败亡,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真是可惜啊!吐万绪和董纯,都因为当年立下功劳而得到高官厚禄。万绪因为请求停止战争而受到责备,董纯则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杀害。
大业年间后期,盗贼遍地,根本无法治理!残暴的刑罚到处施用,人们根本无力反抗!赵才这个人虽然没有仪表堂堂,但是志向高洁,刚正不阿,坚决拒绝了世基的建议,可以说是从不苟且附和啊!权武这个人平时行为不检点,不遵守法律法规,最终被罢免并受辱,这是他咎由自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