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公当年在阳城用土圭测量日影,来推算历法。这在《周礼·大司徒》里就有记载:“用土圭的方法,测量土的深度,校正日影的长度,来寻找地中(地理中心)。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这就是天地交合、四季转换的标志。万物繁荣安定,才能建立强大的王国。” 所以说,太阳是阳气之精,是天象最明显的体现。世间万物都依靠太阳的运行而生长消亡,寒暑变化也由它交替更迭。观察阴阳的升降,推测天地的高远,确定方位,制定时间,推算闰月,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古时候的方法比较简略,其精妙之处很难彻底弄明白,后世研究天文的学者们对这些方法的考证也各有不同。以前的学者们都说是:在夏至这天,在阳城竖立八尺高的表,它的日影长度与土圭测得的长度相同。《尚书考灵曜》里记载:“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冬至日影长一尺三寸。”《易通卦验》里说:“冬至那天,竖立八尺高的表,中午观察日影的长短,来占卜来年丰收与否。夏至日影长一尺四寸八分,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周髀算经》里记载:“成周地区的地中,夏至日影长一尺六寸,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五寸。”刘向的《鸿范传》里说:“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八分,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二分,日影长七尺三寸六分。”

后汉的《四分历》、魏晋的《景初历》、宋朝的《元嘉历》、还有祖冲之的大明历,都与《尚书考灵曜》的记载相同。汉朝、魏朝和宋朝的都城位置都不一样,但这四种历法,测量日影的结果却都一样。而且,那些天文书上记载的内容,恐怕很难完全作为依据。刘向关于春秋二分日影长度的记载,是直接用比例推算出来的,并非根据实际观测来确定的。

你看,测量日影的尺度虽然有个大概的范围,但即使是在同一地区,测量结果也会略有差异;即使是在南北不同的地区,日影长度却也未必有明显的区别。这大概是因为古代的术士们测量还不够精准,所以推算的结果才会有出入。现在我把这些繁杂的记载整理一下,放在这里。

梁朝天监年间,祖暅做了个八尺高的铜表,铜表下面连接着一块圭表。圭表上面挖了个沟,放水进去,用来保证水平。然后用它来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研究日晷。

到了北魏大同十年,太史令虞广又用九尺高的表测量了江左地区的日影。他测得夏至日影长一尺三寸二分,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七分;立夏、立秋时日影长二尺四寸五分;春分、秋分时日影长五尺三寸九分。陈朝时期,一直沿用梁朝的测量方法。北齐神武帝把洛阳的旧仪器搬到了邺城,一直到文宣帝去世,都没人再仔细验证过这些数据。

直到北周武平七年,干景礼才推荐刘孝孙和张孟宾给后主。刘孝孙和张孟宾建造了新的圭表来测量日影,想要验证节气的准确性。他们刚开始做,还没完工,北周就灭亡了。

周朝从天和年间开始,研究历法的官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他们也测量二至的日影,来检验历法的精确程度。隋朝高祖登基后,朝廷要重新制定历法。张胄玄精通天文测量,他说日影变长是祥瑞之兆。皇帝下令相关部门研究此事,但一直没有结论。

到了开皇十九年,袁充当了太史令,他想完成张胄玄以前没做完的事,于是上奏说:“隋朝建立以后,日影逐渐变长了。开皇元年冬至的日影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之后逐渐变短。到开皇十七年冬至,日影长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开皇四年在洛阳测量的冬至日影,长一丈二尺八寸八分。开皇二年夏至的日影长一尺四寸八分,之后也逐渐变短。到开皇十六年夏至,日影长一尺四寸五分。开皇十八年冬至,阴天无法测量。开皇元年、十七年、十八年夏至,也因为阴天无法测量。《周官》用土圭的方法测量日影,夏至日影长一尺五寸。郑玄说:‘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现在开皇十六年夏至的日影比以前短了五分,开皇十七年冬至的日影比以前短了三寸七分。太阳离北极近,日影就短,白天就长;太阳离北极远,日影就长,白天就短。运行内道时离北极近,运行外道时离北极远。《尧典》说:‘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根据昴星在黄昏出现的位置,可以知道尧时代仲冬时,太阳位于须女星宿十度。用历法推算,开皇年间冬至,太阳位于斗宿十一度,和尧时代一样,都离北极比较近。《元命包》说:‘日月出内道,琁玑得其常,天帝崇灵,圣王初功。’京房《别对》说:‘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代日行下道。’我们伟大的隋朝开国,上天感动了乾元,日影变短,白天变长,这可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祥瑞啊!”当时废黜的庶人勇,晋王广刚被立为太子,袁充奏报此事,正合时宜。

皇帝上朝时对百官说:“日影变长的吉兆,是上天的恩赐啊!现在太子刚刚即位,应该改元,就用日影变长的意思来作为新的年号吧!”于是把开皇二十一年改为了仁寿元年。此后,各种工程和赋税都加重了,原因就是因为日影变长。太子率领百官到宫门前祝贺。日影的长短变化无常,袁充等人却把它当成祥瑞,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话说,好多古书,比如《考灵曜》、《周髀算经》、《灵宪》还有郑玄注的《周官》,都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日影在地面上,每相隔千里,长度就会相差一寸。” 但是呢,这说法靠谱吗?咱们来看看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的事儿。当时派人去交州测量日影,夏至那天,测出来的影子长度是三寸二分。而何承天在遥远的阳城测得的夏至日影长度是一尺五寸。阳城到交州,路程大概一万里,影长却差了一尺八寸二分,也就是说,每六百里就差一寸。 还有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测量的日影,用八尺高的表测量,夏至日影长是一尺一寸七分多一点。 再看看北魏信都芳注《周髀四术》里记载的,永平元年(公元67年),也就是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洛阳测得的夏至日影长度是一尺五寸八分。公孙崇还召集了一帮官员一起观测,测出来的结果也一样。洛阳到金陵,南北距离大约千里,影长却差了四寸,也就是每二百五十里就差一寸。 你想啊,实际的路程肯定比直线距离要长,还要考虑山川起伏,道路弯弯绕绕的,误差肯定更大。所以说,那“千里差一寸”的说法,还真不一定准。你看这些测量结果,差距这么大,所以才要好好讨论一下。

咱们再来说说古代的计时工具——漏壶。黄帝时期就开始用漏壶来计时了,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明,用来划分昼夜。后来还专门设官职管理这个,在《周礼》里,这个官职叫“挈壶氏”。 他们的计时方法是,把一天分成一百刻,白天黑夜各占一半。冬至那天,白天四十刻,晚上六十刻;夏至那天,白天六十刻,晚上四十刻;春秋分的时候,白天黑夜各五十刻。日出前二刻半天就亮了,日落后二刻半天才天黑。 晚上要减去五刻,加到白天,这就是所谓的“昏旦”。漏壶的刻度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冬至到夏至之间,昼夜长短相差二十刻,每差一刻算作一箭。从冬至开始算,一共四十一箭。白天分成“朝、禺、中、晡、夕”五个时段,晚上分成甲、乙、丙、丁、戊五个时段,而“昏旦”则用星象来确定。每一箭都有它对应的刻数,用来安排人们的工作和作息。

汉朝建立以后,张苍沿用以前的制度,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疏忽。等到汉武帝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天文历法,调整漏刻来追赶天上的度数,但也没能完全弄清楚其中的道理。《鸿范传》里记载,汉武帝那时候用的方法是:“冬夏二至之间,一百八十余日,昼夜差二十刻。” 大概就是说,从二至之后,每九天昼夜的时间就增加或减少一刻。

到了汉哀帝时期,又改用昼夜一百二十刻的算法,没多久又废弃不用了。王莽篡位后,又重新采用这个方法。光武帝初期,也沿用每九天增减一刻的百刻法,把它编进《甲令》,叫做《常符漏品》。

一直到和帝永元十四年,霍融上奏说:“官方使用的历法,每九天增减一刻,和实际的天象不符。有时候误差甚至达到两刻半,还不如民间用的漏刻,能根据太阳在南北方的位置变化来调整昼夜长短。” 于是皇帝下令采用民间用的漏刻。这种漏刻是根据太阳每天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偏离北极点多少度来调整的,每偏离二度四分,就增减一刻。一共用四十八支箭来计时,一直用到魏晋时期,都没再改动。

宋朝的何承天通过观察月食发生的位置,以及太阳的影子长度,研究日影的变化,发现冬至日影比以前短了六度。他还通过测量冬至那天的日影长度,发现冬至比以前提前了四天。以前那些计时工具,春分白天长,秋分白天短,误差都超过半刻钟,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准确反映太阳运行规律造成的。所以何承天就打算改进计时方法,在春秋分的时候,白天和黑夜各用漏壶计时五十五刻。齐朝和梁朝初期,沿用这个方法没有改变。

到了梁武帝天监六年,梁武帝觉得一天一百刻,分配给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八刻还剩余一些,于是改用九十六刻,每个时辰正好八刻。到了梁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刻,这个数字是根据《尚书考灵曜》中“昼夜三十六顷”的说法,乘以三得来的。具体来说,冬至白天四十八刻,夜晚六十刻;夏至白天七十刻,夜晚三十八刻;春秋分白天六十刻,夜晚六十刻;而清晨和傍晚各三刻。 之前还让祖暅编写了《漏经》,里面都根据浑天说的黄道、太阳运行轨迹以及距离极点的远近来计算日行速度。陈文帝天嘉年间,又命令舍人朱史制造漏壶,还是沿用古代一百刻的计时方法。周朝、齐朝沿用魏朝的漏壶,晋朝、宋朝、梁朝的大同年间,也都用一百刻来划分昼夜。

隋朝初期,使用的是周朝尹公正和马显制造的《漏经》。到了隋文帝开皇十四年,鄜州司马袁充又献上了一种新的计时器——晷影漏刻。这种计时器用短小的影子和平衡的仪器,均匀地分布十二个时辰,通过观察日影指向的时辰刻度,来校正漏壶的计时。由于十二个时辰的刻度长短不一,所以不同时间,一刻钟的长度也不同。他根据二至二分的日影长度,制定了新的计时方法,具体如下:

冬至:日出在辰时正,日落申时正,白天四十刻,夜晚六十刻。子时、丑时、亥时各二刻,寅时、戌时各六刻,卯时、酉时各十三刻,辰时、申时各十四刻,巳时、未时各十刻,午时八刻。以上是十四天后调整日影长度的计算方法。

春秋分:日出卯时正,日落酉时正,昼夜各五十刻。

凌晨一点到两点之间是四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十五分钟),丑时(一点到三点)和亥时(九点到十一点)是七刻,寅时(三点到五点)和戌时(七点到九点)是九刻,卯时(五点到七点)和酉时(五点到七点)是十四刻,辰时(七点到九点)和申时(三点到五点)是九刻,巳时(九点到十一点)和未时(一点到三点)是七刻,午时(十一点到一点)是四刻。

上面是五日后调整日晷的刻度。

夏至那一天:太阳寅时正(早上三点)升起,戌时正(晚上九点)落下,白天是六十刻,晚上是四十刻。

十九天后,每刻加减一刻,再调整日晷刻度。 具体来说,子时(十一点到一点)是八刻,丑时(一点到三点)和亥时(九点到十一点)是十刻,寅时(三点到五点)和戌时(七点到九点)是十四刻,卯时(五点到七点)和酉时(五点到七点)是十三刻,辰时(七点到九点)和申时(三点到五点)是六刻,巳时(九点到十十一)和未时(一点到三点)是二刻,午时(十一点到一点)是二刻。

袁充这个人根本不懂浑天仪、黄道、赤道和天极的计算方法,他只是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更改旧有的章程,所以他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精确。

开皇十七年,张胄玄用北魏时期的浑天仪进行观测,发现春秋二分时,太阳并不是正午升起,而是偏东偏西一些。这和何承天先生的观测结果差不多,他们都测得太阳在卯时三刻五十五分升起,酉时四刻二十五分落下。白天是五十刻十一分,晚上是四十九刻四十分,昼夜相差四十刻的六十分之一。仁寿四年,刘焯上交了《皇极历》,里面详细计算了太阳运行速度的快慢,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日期,都精确地指出了盈亏。春秋分日的确定,距离冬至各是八十八天多一点,距离夏至各是九十三天多一点。二分日的昼夜时间都是五十刻。他又根据浑天仪和黄道,验证了冬至夜长五十九刻八十六分,白天四十刻一十四分;夏至白天五十九刻八十六分,晚上四十刻一十四分;冬夏二至之间,昼夜时间相差十九刻七十二分。张胄玄和刘焯计算的昼夜长短,并没有被实际采用。但是他们的方法和结论都记录在历法文献中,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他们的推算非常详细和准确。

大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耿询做了一个古式的欹器,用漏水的方法来注水,把它献给了隋炀帝。皇帝很喜欢,就命令耿询和宇文恺按照北魏道士李兰修道时用的上乘方法,制造了一种称水漏的计时器,用于随行携带。

他还制作了一种可以根据影子长度来划分时刻的箭上水方器,把它放在东都乾阳殿前的鼓楼下,专门用来记时。 耿询还做了一种可以骑在马上使用的漏刻,方便出行时查看时间。 他通过观测日晷和使用漏刻这两种方法来测量时间,这两种方法都是测定天地运行规律的根本工具。

日晷和漏刻的制作方法,在古代和现代差别很大,所以我把这些差别列出来,来补充之前的不足。 “揆日晷,下漏刻,此二者,测天地正仪象之本也。”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日晷和漏刻的意义。

北极星啊,还有钩陈六星,都在紫微宫里。北极星,就是北辰,那个最亮的星是天枢,是天的中心。天一直在转,日月星辰都在闪耀,就它不动。所以说“它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这些人,都认为北极星是天上的枢纽,是不会动的。祖暅用仪器观测,发现它其实也微动,大约还多出一度左右。北极星,那是太一神的座位。最亮的那颗星管月亮,是太子;第二亮的那颗管太阳,是皇帝;第三亮的那颗管五星,是皇子。这第二颗星,最红最亮。北极五星啊,地位最高。中间那颗星不亮,说明皇帝不用心;右边那颗星不亮,太子有危险。

钩陈,那是后宫,是天帝正妻的宫殿,也是天帝的座位。北边四颗星叫女御宫,象征着八十一妃嫔。钩陈星群里最中间那颗星,叫天皇太帝,它的神叫耀魄宝,掌管众神,掌握着所有神明的名单。围绕着北极星的四颗星叫四辅,是辅助北极星的,负责发布政令。天帝上面九颗星叫华盖,是给天帝的座位遮盖用的。再上面九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叫杠。华盖下面五颗星叫五帝内坐,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讲究次序。要是客星跑到紫微宫里来,大臣会有危险。华盖和杠旁边六颗星叫六甲,可以用来区分阴阳,推算节气,所以它们在皇帝旁边,负责发布政令,让人们知道时间。

北极星东边一颗星叫柱下史,负责记录过错,古代有左右史官,这就是它的象征。柱下史北边一颗星叫女史,地位比较低,负责传递信息。汉朝也有侍史这个官职。传舍九星在华盖上面,靠近银河,是宾客的住所,代表着胡人进入中原。客星在这儿停留,预示着奸邪的使者到来,也预示着胡人作乱。传舍南边银河里的五颗星叫造父,是驾车官员,也叫司马,或者伯乐。这颗星不亮,马匹就会很贵。西边银河里的九颗星像个钩子,叫钩星,这颗星动,地上就会地震。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右星的南边,是天帝的神,掌管战争,能预知吉凶。太一星,在天一星南边,离得很近,也是天帝的神,掌管十六个神,能预知风雨旱涝、战争饥荒、瘟疫灾害发生在哪个国家。

紫微垣有十五颗星,西边七颗,东边八颗,都在北斗星的北边。中间最大最亮的那颗叫紫微星,是天帝的座位,也是天子的住所,掌管着命令和度量衡。其他的星,比如长垣、天营、旗星,都是紫微垣的卫队,相当于天子的侍卫。要是宫殿里发生兵变,旗星就会直指方向,天子就会亲自带兵出征。

东垣下面五颗星叫天柱星,负责制定和宣扬政教,张贴法令的地方就在这儿。每逢初一十五,朝廷都会在天柱星的位置上悬挂禁令,让百官都知道。这跟《周礼》里规定在正月的第一天悬挂法令的规矩差不多。宫门内东南方向的五颗星叫尚书星,负责收集意见,日夜为天子出谋划策,就像龙一样,总是能及时地向天子报告情况。尚书星西边两颗星叫阴德星和阳德星,掌管着救济贫困和赈灾的事务。宫门左边内侧的两颗星叫大理星,负责审判案件。宫门外六颗星叫天床星,代表天子的寝宫,是天子休息的地方。西南角外面两颗星叫内厨星,掌管着后宫的饮食,负责皇后和太子的饮食起居。东北角外面六颗星叫天厨星,掌管着皇家的盛大宴席。

北斗七星,还有一颗辅星在太微垣的北边,是七政的枢纽,阴阳的根本。它运行在天空中,统领着四方,主宰着四季的更替和五行的平衡。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叫璇玑,后三颗星叫玉衡。北斗七星还象征着号令,也代表着天帝乘坐的车驾,体现了它的运动和变化。北斗七星,第一颗叫天枢,第二颗叫璇,第三颗叫玑,第四颗叫权,第五颗叫玉衡,第六颗叫开阳,第七颗叫摇光。前四颗为魁,后三颗为杓。古人认为,天枢代表天,璇代表地,玑代表人,权代表时间,玉衡代表音律,开阳代表律法,摇光代表星辰。

石氏的说法是:第一颗星是正星,代表着阳德,是天子的象征;第二颗星是法星,代表着阴刑,是皇后的位置;第三颗星是令星,代表着祸害;第四颗星是伐星,代表着天理,惩罚不义之人;第五颗星是杀星,代表着中央,辅助四方,诛杀有罪之人;第六颗星是危星,掌管着天仓里的粮食;第七颗星是部星,也叫应星,掌管着军事。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颗星代表天,第二颗星代表地,第三颗星代表火,第四颗星代表水,第五颗星代表土,第六颗星代表木,第七颗星代表金。还有一种说法是:第一颗星代表秦国,第二颗星代表楚国,第三颗星代表梁国,第四颗星代表吴国,第五颗星代表赵国,第六颗星代表燕国,第七颗星代表齐国。

话说这天上的星星啊,可玄乎了!你看这北斗七星里的魁星,四颗星连在一起,那是贵人的牢狱,这就是天理啊!辅星呢,它就辅助着开阳星,一起让北斗星发挥作用。还有人说,这辅星啊,掌管着危难和正直,能纠正不正之风,说是丞相的象征也不为过。七政星(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要是明亮,国家就兴旺;要是不明,国家就要遭殃。北斗旁的星星多,国家就太平;北斗里的星星少,老百姓就怕上面的人,天下就会有很多官司。要是二十天都没星星,那可不得了。辅星亮而北斗不亮,那是臣强主弱;辅星不亮而北斗亮,那就是主强臣弱。杓(北斗星斗柄)南的三颗星和魁星的第一颗星,合称三公,负责宣扬教化,协调七政,调和阴阳。

再说说文昌星,六颗星排在北斗魁星前面,那是天上的六个府库,掌管着天道运转和各种计谋。这六颗星分别代表:第一颗是上将,统领大军,威风凛凛;第二颗是次将,相当于尚书,掌管左右;第三颗是贵相,相当于太常,掌管礼仪和文教;第四颗是司禄和司中,掌管赏赐和功绩;第五颗是司命和司怪,相当于太史,掌管吉凶祸福;第六颗是司寇,相当于大理寺,掌管司法。这第一颗星啊,离北斗魁星最近,位置最靠近内阶。要是这颗星明亮润泽,大小均匀,那就是天降祥瑞。

文昌星北面的六颗星叫内阶,那是天帝的宫殿。还有一个相星,在北斗星的南面。这相星啊,总领百官,掌管教化,辅助帝王,安定国家,处理各种事务,它要是明亮,就是吉兆。太阳守星在相星的西面,代表着大将大臣,掌管着戒备和军事。要是它不正常,就会发生战争。西北的四颗星叫势星,代表着受腐刑的人。天牢星,六颗星在北斗魁星的下面,是贵人的牢狱,掌管着过错和罪恶,用来约束暴虐淫乱的行为。

太微啊,就是天子的宫殿,五帝的座位,也是十二诸侯的府邸。它外面那些星星,代表着九卿。有人说,太微就像个秤,负责平衡。它也代表着天庭,负责处理法律条文,监督赏罚,星宿接受天命,众神考核节气,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南边那些星星中间的两颗,叫端门。东边一颗叫左执法,像廷尉;西边一颗叫右执法,像御史大夫。执法,就是弹劾坏人的意思。左执法东边是左掖门,右执法西边是右掖门。东边那四颗星,最南边的是上相,它北边东边是太阳门;第二颗是次相,它北边是中华东门;第三颗是次将,它北边是东太阴门;第四颗是上将。这四颗星合称四辅。西边那四颗星也一样:最南边的是上将,它北边西边是太阳门;第二颗是次将,它北边是中华西门;第三颗是次相,它北边是西太阴门;第四颗是上相。也是四辅。东西两边的星星如果光芒暗淡或摇晃,就代表诸侯要谋反天子了。执法星的位置移动,刑罚就会更严厉。月亮和五星如果犯了中宫,就会有刑罚。月亮和五星进入太微的轨道,就是吉兆。

西南角外面那三颗星叫明堂,是天子发布政令的宫殿。明堂西边那三颗星叫灵台,是观测台,主要用来观察天象,察看祥瑞,预测灾变。左执法东北边一颗星叫谒者,负责接待宾客。谒者东北边那三颗星叫三公内坐,是朝会的地方。三公北边那三颗星叫九卿内坐,负责处理各种事务。九卿西边那五颗星叫内五诸侯,在宫中侍奉天子,不回封地的。如果辟雍的祭祀仪式举行得顺利,太微宫里代表诸侯的星宿就会明亮。

太微宫里有一颗星叫黄帝坐,它包含着枢纽的含义。天子如果行动符合天意,停止符合地意,不偏不倚,那么太微宫里五帝的座位就会明亮。如果黄帝坐不明亮,人主就要寻找贤才辅佐,不然就会失去权力。也有人说,如果太微宫里五帝的座位暗淡、青黑,就预示着天子要亡国了。还有四颗星代表着四帝,它们围绕着黄帝坐。东方那颗星,是苍帝灵威仰的神;南方那颗星,是赤帝熛怒的神;西方那颗星,是白帝招距的神;北方那颗星,是黑帝叶光纪的神。

古人说,天上北极星附近,五帝的座位旁边有一颗星叫“太子”,代表着皇储。再旁边一颗星叫“从官”,是侍臣的意思。五帝座位东北方向还有一颗星叫“幸臣”。还有四颗星叫“屏”,在宫门内,靠近右执法,这“屏”啊,是用来遮蔽宫廷的。而“执法”这颗星主管弹劾,大臣们对君主恭敬,这颗星就会明亮润泽。

然后呢,东北方向还有十五颗星叫“郎位”,其中一颗叫“依乌”,代表着郎官的职位。周朝的元士,汉朝的光禄、中散、谏议、议郎、三署郎中,都属于这个职务。有人说,这和现在的尚书差不多。郎位主要负责保卫,这颗星明亮,说明大臣有威胁到皇帝的势力;也有人说,是外来势力要犯上作乱。如果这颗星不完整,那说明以后会有人死去,而且幸臣会被诛杀。如果客星进入郎位,那大臣就会造反。郎位北边还有一颗星叫“郎将”,主管军事装备,负责武备。还有一颗星叫“武贲”,在太微宫西边北面,下台南边,是骑兵将领的意思。

再来说说“常陈”七星,像个扫帚一样排列,在五帝座位北边,是天子宿卫武贲的象征,代表着强盛的军队。如果这七颗星摇动,天子就要亲自出征了;星光明亮,说明军队强大;星光微弱,说明军队衰弱。“三台”六星,两两排列,从文昌星开始,一直排到招摇星、太微宫。有人说,“三台”是天上的三座高台,代表着三公的职位,主管开导德政,宣扬符命。西边靠近文昌星的两颗星叫“上台”,主管寿命;中间两颗星叫“中台”,主管宗庙;东边两颗星叫“下台”,主管军队,用来彰显德政,抵御灾祸。也有人说,“三台”是天上的阶梯,太一神会沿着它上下行走。还有一种说法,把“三台”比作三层台阶:上层台阶,上面一颗星代表天子,下面一颗星代表皇后;中层台阶,上面一颗星代表诸侯和三公,下面一颗星代表卿大夫;下层台阶,上面一颗星代表士,下面一颗星代表庶民。这象征着阴阳调和,万物有序。如果这些星出现异常,就要根据它们所代表的含义来占卜吉凶。君臣和谐,这些星就会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最后,南边还有四颗星叫“内平”,代表着负责执法、审判的官员;“中台”北边有一颗星叫“大尊”,代表着皇亲国戚;下台南边一颗星叫“武贲”,代表着卫戍官员。

话说这天上啊,有颗星叫摄提,六颗星连成一片,正好在北斗七星的斗杓南边。这摄提星啊,掌管着建国的时间和吉凶的预兆。它就像个盾牌一样,护卫着帝王的座位,还代表着九卿(古代朝廷的九个高级官员)。摄提星明亮,三公(古代朝廷的三位最高官员)就得意洋洋;要是客星跑到摄提星附近,那圣人就得受制于人了。

西边有三颗星,叫周鼎,这星跟国家的兴亡有关。摄提星中间还有一颗大角星,那是天帝的座位,也是天上的栋梁,主管着国家大事。北边有三颗星叫帝席,代表着朝廷的宴会和饮酒。再往北看,有三颗星叫梗河,那是天上的长矛,也叫天锋,代表着胡人的军队。这梗河星要是变化了,就预示着会有战争或者丧事。梗河星要是消失了,哪个国家就要出兵打仗了。

梗河星的北边还有一颗星叫招摇,也叫矛楯,也代表着胡兵,跟梗河星差不多。招摇星和北斗七星的斗杓之间,有个地方叫天库。招摇星要是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就预示着国库充盈,是祥瑞之兆。如果招摇星、大角星、梗河星和北斗星都亮堂堂的,那胡人就会来中国朝贡。可要是招摇星很亮却不端正,胡人就不会来朝贡了。

招摇星的北边有两颗星叫玄戈,跟招摇星代表的意思差不多,有的说法说是代表北方的夷人。如果客星跑到玄戈星附近,胡人就会大败。北斗七星的斗杓东边有三颗星叫天枪,也叫天钺,是天上的武器,在紫微宫的左边,用来抵御灾难。天枪星的北边有三颗星叫女床,是后宫的象征,掌管着后宫的事务。女床星的北边有五颗星叫天棓,是天子出征时的先锋,代表着争斗、刑罚和隐藏的军队,也是用来抵御灾难的。天枪和天棓都是为了应对非常情况的。要是这天枪星和天棓星里少了一颗星,国家就要发生战乱了。

话说这天上啊,有个东七星,叫扶筐,就像个盛桑叶的筐子,主管着养蚕的事儿。还有七公七星,在招摇星的东边,是天上的象征,就像古代的三公那样,主管着国家大事。在它前面呢,是贯索九星,这可是个“贱人牢”,说白了就是监狱的意思,也叫连索、运营、天牢,主管着法律,镇压那些强暴的家伙。这牢房门口还有一颗星,就好像牢门似的,要是它开了,那就是好事。这九颗星都亮堂堂的,说明天下监狱里关的人可就多了。七星亮,是小赦;五星亮,是大赦。要是这些星动起来了,那就要用斧头砍柴了(指动荡),要是中间空了,那就得改朝换代了。《汉书》里说这有十五颗星呢。

接下来是天纪九星,在贯索星的东边,代表着九卿,也就是九个朝廷大臣。这九河主掌着万事万物的规律,负责处理各种纠纷。要是它亮,天下官司就多;要是不亮,那政事就乱了,国运衰败,要是彻底消失了,那可就要地震山崩了。再往东边看,是织女三星,是天上的仙女,主管着丝绸、珠宝等珍贵的东西。要是皇帝孝顺,神灵高兴,织女星就会闪闪发光,天下太平。要是大星怒角(指某种星象)出现,布匹就贵了。

东边还有四颗星叫渐台,就像临水的台子,主管着时间、乐律这些事儿。西边五颗星叫辇道,是帝王游乐的道路,汉朝的辇道连接着南北宫殿。在左右角星之间有两颗星,叫平道之官。平道星西边还有一颗星叫进贤,主管着朝廷大臣推荐人才的事儿。角星北边有两颗星叫天田,亢星北边六颗星叫亢池,亢代表着船,池代表着水,主管着迎接送别的活动。氐星北边一颗星叫天乳,主管着甘露的降下。房星中间一颗星叫岁星,守护着它,阴阳就能平衡。房星西边有两颗星南北排列,叫天福,主管着皇家的车马,就像《礼记》里说的巾车、公车一样,主管着祭祀活动。东咸星和西咸星各四颗,在房星、心星的北边,是日月五星运行的轨道。房星的门户,用来防止淫乱。星星亮则吉利,暗则凶险。月亮和五星犯了它,就会有阴谋诡计。东咸星和西咸星之间有三颗星南北排列,叫罚星,主管着赎罪纳金的事。还有一颗星叫键闭星,在房星东北,靠近钩钤星,主管着关隘。

天上的天市垣星群,由二十二颗星组成,位于房宿和心宿的东北方。它主管着权衡和聚集人群的事务,也有人称它为天旗庭,掌管着斩杀的权力。如果天市垣的星星明亮润泽,那么这一年就会丰收;如果星星稀疏暗淡,那这一年就会歉收。如果火星停留在天市垣,就会诛杀不忠的臣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火星和角宿一起停留在天市垣,那么就会发生臣子杀害君主的事件。如果彗星扫过天市垣,则意味着要迁都或改变市场位置。如果客星进入天市垣,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客星离开天市垣,则会有重要的官员去世。天市垣中间的六颗星靠近箕宿,被称为市楼和市府,主管着市场物价和度量衡。其中,阳性的星代表金钱,阴性的星代表珠宝玉器。如果这些星星出现异常变化,就根据它们各自主管的事物来进行占卜。天市垣北方的四颗星叫做天斛,主管着度量衡。天斛星的西北方向有两颗星,叫做列肆,主管着珠宝玉器的买卖。市门的左边有两颗星,叫做车肆,主管着众多商贾的聚集区。

天市垣中有一颗星叫做帝座,位于天市垣的中央,在候星的西边,象征着天庭。如果帝座星光亮润泽,则天子吉祥,政令畅通;如果帝座星暗淡微小,则是不祥之兆,会由地位高的人来承担后果。还有一颗星叫做候星,位于帝座的东北方,主管着观测阴阳变化。如果候星明亮巨大,则辅臣强盛,四夷臣服;如果候星细小微弱,则国家安定;如果候星消失,则君主失位;如果候星移动,则君主不安。天市垣中还有四颗星叫做宦者,位于帝座的西南方,象征着侍奉君主的刑余之人。如果宦者星暗淡,则吉利;如果宦者星明亮,则凶险,这并非常态,预示着宦官会有忧患。在宦者星的南方有五颗星叫做斗,主管着平量。如果斗星向上倾斜,则天下度量衡不统一;如果斗星向下倾斜,则五谷丰登。在帝座的东南方有两颗星叫做宗正,象征着宗室大夫。如果彗星停留在宗正星附近,或者宗正星失色,则宗正会有事情发生。如果客星在宗正星附近移动,则天子亲属会有变故;如果客星停留在宗正星,则贵人会死亡。天市垣中还有两颗星叫做宗星,位于候星的东方,象征着宗室和辅佐天子的血脉之臣。如果客星停留在宗星附近,则宗室内部不和。天市垣东北方还有两颗星,一颗叫做帛度,一颗叫做屠肆,分别主管着各自的事务。

天江四星位于尾宿的北边,主管着太阴。如果天江星不完整,则天下江河关隘道路不通;如果天江星明亮且摇动,则会有大水泛滥或大规模战争爆发;如果天江星参差不齐,则马匹价格上涨。如果火星停留在天江星,则会有新的君王建立;如果客星进入天江星,则河道会断绝。

话说天上啊,南斗星杓的西边有八颗星,叫天籥,管着关闭的事儿。南斗星的北边有六颗星,叫建星,也叫天旗,是天上的都城关卡。这建星啊,还管着谋划事情,像天上的战鼓和战马一样。南边两颗星是天上的仓库;中间两颗星是集市,也是兵器库;上面两颗星是旗杆。斗宿和建星之间,是三光大道。要是这些星星动荡不安,人间就会劳苦。要是月亮在这些星星周围出现光晕,就会有蛟龙出现,牛马也会得病。要是月亮和其它五颗星同时侵犯这些星星,大臣们就会互相倾轧,下属会图谋不轨;还会导致关隘道路不通,发生大水灾。东南边四颗星叫狗国,代表鲜卑、乌丸、沃沮这些少数民族。要是火星停留在狗国附近,外族就会发生变乱。要是金星逆行停留在狗国附近,狗国就会发生内乱。要是客星侵犯狗国,就会有大盗出现,甚至国王都会有危险。狗国北边两颗星叫天鸡,管着时间的变化。

天弁九星在建星北边,是主管市场官员的星宿,掌管着市场上的买卖和登记注册,可以知道市场上珍奇物品的情况。这些星星要是明亮,就是吉兆。要是彗星侵犯天弁,米价就会上涨,囚犯会起兵造反。河鼓三星和旗九星在牵牛星北边,是天上的战鼓,主管军队的战鼓和兵器库。也有人说这三星代表天子的三个将军:中间最大的一颗星是大将军,左边一颗是左将军,右边一颗是右将军。左边的星是南方的星,它负责守卫关隘,抵御外敌,预示着战争和征伐。旗星就是天鼓的旗帜,用来作为标志。左旗九星在鼓的左边。河鼓星要是端正明亮,颜色黄而有光泽,就预示着吉利;要是位置不正,就会有战争的忧虑。这星要是像马一样怒吼,马价就会上涨,一动荡就会发生战争;要是弯曲,将领就会失策,失去优势。旗星要是凶险,就会发生互相残杀的混乱。旗星的两端各有四颗星南北排列,叫天桴,桴就是鼓槌。要是这些星不明亮,就会导致计时失误。河鼓星和天桴星要是互相靠近,就都是用来击鼓的。

离珠五星,在须女北,须女之藏府也,女子之星也。 这离珠五颗星啊,在须女星的北边,是须女星的宫殿,也是代表女性的星星。

星非故,后宫乱。客星犯之,后宫凶。 要是这星星本身没啥问题,后宫就乱套了;要是客星来犯,后宫更是要出大事。

虚北二星曰司命,北二星曰司禄,又北二星曰司危,又北二星曰司非。司命主举过行罚,灭不祥。司禄增年延德,故在六宗北。犯司危,主骄佚亡下。司非以法多就私。 虚宿北边两颗星叫司命,再北边两颗叫司禄,再北边两颗叫司危,再北边两颗叫司非。司命星掌管着赏罚,能消除灾祸;司禄星能增加寿命和福德,所以它在六宗星的北边;犯了司危星,就会骄奢淫逸,最终走向衰败;司非星呢,总是徇私枉法。

瓠瓜五星,在离珠北,主阴谋,主后宫,主果食。明则岁熟,微则岁恶,后失势。非其故,则山摇,谷多水。旁五星曰败瓜,主种。 瓠瓜五颗星在离珠星的北边,它掌管着阴谋诡计,也跟后宫和果蔬收成有关。要是这星星亮,那年景就好,粮食丰收;要是它暗淡,年景就不好,后宫还会失势。要是它没啥问题,却突然异常,那山会摇,河谷里水会暴涨。旁边那五颗星叫败瓜,管的是农作物的种植。

天津九星,梁,所以度神通四方也。一星不备,津关道不通。星明动则兵起如流沙,死人乱麻。微而参差,则马贵若死。星亡,若从河水为害,或曰水贼称王也。 天津九星,像座桥梁一样,能沟通四方。要是其中一颗星不正常,交通就会中断。要是这些星又亮又动,就会爆发战争,死伤无数,乱成一团;要是这些星暗淡无光,参差不齐,那马匹就会大量死亡。要是天津九星消失了,就会有水患,或者说水贼会称王。

东近河边七星曰车府,主车之官也。车府东南五星曰人星,主静众庶,柔远能迩。一曰卧星,主防淫。其南三星内析,东南四星曰杵臼,主给军粮。客星入之,兵起,天下聚米。 在河边东面有七颗星叫车府,掌管着车马和官员;车府东南五颗星叫人星,能安抚百姓,使远方的人归顺;也有人说它叫卧星,掌管着防范淫乱之事。再往南的三颗星叫内析,东南的四颗星叫杵臼,掌管着军队的粮草供应。要是客星进入这些星宿,就会爆发战争,全国的粮食都会被征集起来。

天津北四星如衡状,曰奚仲,古车正也。 天津星的北边有四颗星,形状像个秤,叫奚仲,是古代主管车马的官员。

话说天上二十二颗星叫腾蛇,在营室星的北边。这腾蛇星啊,掌管着水里的虫子。要是这星星特别亮,那就不好啦,说明要出事儿;要是有客星跑到它旁边来,那准要发大水,庄稼也收成不好。

再来说说王良五星,它们在奎宿的北边,位于银河之中,代表着天子出行时负责驾车和御马的官员。其中四颗星叫天驷,就是四匹天马;旁边还有一颗星叫王良,也叫天马。如果这王良星动了,就预示着要策马奔腾,到处都是车马;也有人说这王良星是天桥,掌管着风雨和水道,所以有时也用来占卜桥梁的吉凶。要是这星的位置变了,那就意味着会有战争,也可能预示着马生病了。如果客星跑到它旁边来,那桥就过不去了。

王良星前面还有一颗星,叫策,是王良驾车的马鞭,代表着天子的车夫,就在王良星旁边。如果这颗策星跑到马后面去了,那就叫策马,预示着到处都是车马。

接下来是阁道六星,在王良星前面,像一条飞行的道路,从紫微宫一直延伸到银河,是神仙们乘坐的道路。有人说阁道星掌管着路途,是天子去别宫的道路;也有人说阁道星可以抵御灾难,消除罪咎;还有人说它是王良的旗帜,或者紫微宫的旗帜,是用来标示方向的,最好别动;因为旗星啊,是军队用的。

阁道星南边还有一颗星,叫傅路,是一条旁侧的道路,是阁道坏了之后可以用来替代的道路。有人说它是太仆,掌管着风雨,也代表着跟随天子出行的意思。

最后,东壁星的北边还有十颗星,叫天厩,是管理马匹的官署,就像我们现在的驿站一样,负责传递命令,设置驿站,马不停蹄地奔跑,形容它们跑得又快又急,跟计时器赛跑似的。

天上的天将军星,一共十二颗,在娄宿的北边,掌管着军队的事。中间那颗最大的星,是天上的大将军;周围那些小的星星,就是他的士兵和官员。如果大将军星光芒动荡,就要打仗了,大将军要出征;如果小星星暗淡无光,那说明战争就要爆发了。南边一颗星叫军南门,掌管着军队进出的情况。

太陵星,一共八颗,在胃宿的北边。陵,就是坟墓的意思。太陵星像卷着舌头的嘴,叫做积京,掌管着大的丧事。如果积京星中间的星星消失了,那就意味着诸侯国要办丧事,老百姓会得很多病,还会发生战争,粮食会大量囤积起来;如果积京星中间的星星光芒微弱,粮食就会散失。如果这颗星的光芒稳定,就预示着会有土木工程兴建。太陵星中间那颗星叫积尸,如果它光芒明亮,就意味着死人会像山一样多。

天船星,九颗星,在太陵星的北边,位于银河之中。其中一颗叫舟星,掌管着渡口,负责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也掌管着水旱灾害。如果舟星不在汉水的区域,那么渡口和河流就会不通畅。天船星中间的四颗星,如果光芒均匀明亮,天下就会太平;如果光芒不均,就会发生战争或瘟疫。客星(彗星)出入天船星,预示着会有大的水灾和战争。天船星中间那颗星叫积水,专门用来预测水灾。

昴宿西边有两颗星叫天街,是日月星辰运行的通道,掌管着关隘和桥梁内外的情况。天街西边还有一颗星叫月。卷舌星,六颗星,在北边,掌管着人们的言论,可以用来判断有没有人诽谤和陷害他人。如果卷舌星的形状弯曲,是吉利的征兆;如果形状笔直且光芒动荡,天下就会有口舌之争。卷舌星中间那颗星叫天谗,掌管着巫师和医生。

五车星,五颗星;三柱星,九颗星,都在毕宿的北边。五车星,是五帝的车驾和住所,五帝就坐在上面,掌管着天子的五种军队,也掌管着五谷的丰歉。西北边最大的星叫天库,掌管着太白星,也掌管着秦国。东北边那颗星叫狱,掌管着辰星,也掌管着燕国和赵国。东边那颗星叫天仓,掌管着岁星,也掌管着鲁国和卫国。东南边那颗星叫司空,掌管着填星,也掌管着楚国。西南边那颗星叫卿星,掌管着荧惑星,也掌管着魏国。这五颗星如果发生变化,都要根据它们所掌管的国家来占卜吉凶。三柱星,一颗叫三泉,一颗叫休,一颗叫旗。五车星如果光芒均匀明亮,大小形状稳定不变,那就预示着太平。天子如果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那么五车星和三柱星就会光芒均匀明亮。五车星中间还有五颗星,叫做天潢。天潢星南边有三颗星,叫做咸池,是鱼池的意思。如果日月五星进入天潢星,就会发生战争,道路不通,天下大乱,朝代更迭。咸池星光芒明亮,会有龙坠落而死,猛兽和狼会伤害人,也预示着战争的爆发。

话说这天上啊,有很多星星,它们都管着人间的事儿。你看,五车星南边那六颗星叫“诸王”,能看出诸侯国的兴衰成败。西边五颗星叫“厉石”,要是金星之类的客星跑到这儿来守着,那就预示着要打仗了。北边八颗星叫“八谷”,管着五谷丰登的事儿,要是有颗星没了,那就意味着要歉收了。

然后呢,天关星,就在五车星南边,也叫天门,太阳月亮都从这儿走,它管着边境的事儿,还管着开闭。要是芒角星这儿有异象,那也预示着要打仗。要是五颗星都跑到这儿来守着,那可不得了,好多达官贵人都会死。

东井星前面那四颗星叫“司怪”,专门管着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还有鸟兽草木的异常情况。要是明君看到了这些异常现象,就会赶紧修德积福,以防灾祸。司怪星西北边九颗星叫“坐旗”,象征着君臣的位次。坐旗星西边四颗星叫“天高”,代表着高高的台榭,能看到远方的景象。天高星西边那颗星叫“天河”,负责观察山林里发生的妖魔鬼怪的事儿。

南河三星和北河三星,夹在东井星的旁边。“天高”星啊,也被认为是天的阙门,管着关隘桥梁。南河星,又叫南戍、南宫、阳门、越门、权星,主火;北河星,又叫北戍、北宫、阴门、胡门、衡星,主水。日月五星的运行轨道就在这两河之间。这两河要是动荡不安,那中国就要发生战乱了。南河三星又叫阙丘,代表着宫门外的景象。

东井星北边有五颗星叫“五诸侯”,它们负责监督、警戒,防止意外发生。它们还管着阴阳调和,观察得失,甚至还代表着皇帝的心思。这五颗星分别代表着帝师、帝友、三公、博士、太史,这五个人经常帮助皇帝拿主意。要是这五颗星明亮又滋润,天下就会太平;要是它们黯淡无光,那灾祸就要来了。五诸侯星南边三颗星叫“天樽”,管着饮食的供应。积薪星,在积水星东边,负责厨房的供应。水位星,在东井星东边,管着水利。要是客星跑到水位星或者火位星附近,那就会发生水灾,江河泛滥。

好家伙,这说的是轩辕十七星啊,它在北斗七星的北边。轩辕,那就是黄帝的神,黄龙的化身!这星宿啊,代表着后宫的主位和文武百官。其中,一颗叫东陵,也叫权星,掌管着雷雨;最南边那颗大星是皇后;再往北一颗是妃子;接下来那颗是将军;其他的星星,都是妃嫔之类的。南边比较小的那颗星是女官;左边那颗星代表少民,是少后家族的象征;右边那颗星代表大民,是太后家族的象征。这些星啊,最好是颜色发黄,小巧而明亮。

轩辕星右边的角上,南边有三颗星,叫酒旗,是酒官的旗帜,掌管着宴会和饮食。如果五颗星都守在酒旗旁边,那天下就要大摆宴席了,会有酒肉财物赏赐给诸侯和宗室。酒旗南边还有两颗星,叫天相,那是丞相的象征。轩辕星西边有四颗星,叫爟(zhào),爟是烽火的爟,代表边境的警报。

爟的北边还有四颗星,叫内平。少微四颗星在太微的西边,那是士大夫的位次,也叫处士,是天子的副手,或者说是博士官,也有人说是掌管宫门卫戍的。具体来说,最南边那颗是处士,第二颗是议士,第三颗是博士,第四颗是大夫。如果这四颗星又大又黄,说明贤士辈出啊!要是月亮和五星同时犯冲或者守护少微,那皇后和处士就要倒霉了,丞相也要换人了。南边还有四颗星,叫长垣,掌管着疆域和胡人。要是火星进入长垣,胡人就要入侵中原;要是金星进入长垣,九卿就要搞阴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