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胄,是河南洛阳人,是魏昭成帝的六世孙。他爷爷是魏国的濮阳王,他爸爸是武陵王。元胄从小就英勇果敢,武艺高强,长得眉清目秀,还有一种让人不敢轻犯的气势。周朝的齐王宪见到他后很欣赏他,把他带在身边,经常带他去征战。后来官至大将军。
高祖刚被召进宫,要接受重任,首先叫来了元胄,然后又叫了陶澄,把他们当作心腹,经常让他们在内宫过夜。等到高祖当了丞相,每次带兵进宫,都带着弟弟元威一起侍卫左右。
周朝的赵王招知道高祖要搬迁周朝的祭祀用的鼎,于是就邀请高祖去他府上做客。赵王把高祖带进卧室,不让别人跟着,只有杨弘和元胄兄弟俩坐在门口。赵王对他的两个儿子员、贯说:“你们等会儿要端瓜上来,我趁机杀了他。”酒喝到兴头上,赵王想动手,用佩刀削瓜,边吃边看着高祖,准备对他下手。元胄赶紧说:“丞相府还有事,不能久留。”赵王呵斥他:“我和丞相说话,你算什么东西!”把他赶到一边去。元胄瞪大眼睛,怒气冲冲,拔出刀来护卫高祖。赵王问他叫什么名字,元胄如实相告。赵王说:“你不是以前在齐王手下做事的那个人吗?真是个壮士!”于是赐给他酒,说:“我哪有什么坏心思?你干嘛这么警惕?”赵王假装呕吐,想进里屋,元胄怕他耍花招,扶着他坐回座位上,这样反复几次。赵王说嗓子干,让元胄去厨房拿酒,元胄没动。这时滕王逌来了,高祖下台阶去迎接,元胄跟高祖耳语说:“情况不对劲,赶紧走!”高祖还没反应过来,说:“他没兵没马的,能怎么样?”元胄说:“兵马都是他家的,他只要先动手,大事就完了。我不怕死,死了也没用!”高祖又坐下了。元胄听到屋后有穿甲的声音,赶紧说:“丞相府还有急事,您怎么还在这儿?”然后扶着高祖下床,赶紧走了。赵王想追,元胄用身体挡住门,赵王出不去。高祖到了门口,元胄随后赶到。赵王气得不行,弹指之间都出血了。后来诛杀了赵王,赏赐元胄的东西多得数不清。
高祖皇帝禅位称帝后,提拔他当上柱国,封他为武陵郡公,食邑三千户。后来又升任左卫将军,没多久就升迁为右卫大将军。高祖皇帝很轻松地说:“保护我的安全,成就了这番基业,都是元胄的功劳啊!”过了几年,元胄被外派担任豫州刺史,后来又历任亳州、淅州刺史。当时突厥经常侵扰边境,朝廷因为元胄威名远播,就任命他为灵州总管,北方少数民族都很害怕他。后来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右卫大将军,皇帝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
记得有一次正月十五,皇帝和近臣们一起登高望远,当时元胄值班,皇帝就派人把他紧急召来。元胄到了以后,皇帝说:“你跟其他人一起登高,还不如在我身边更快乐呢!”然后设宴款待,大家玩得很开心。晋王杨广也经常去拜访他。房陵王被废黜的时候,元胄参与了其中的谋划。后来,皇帝正忙着处理东宫的事情,左卫大将军元旻苦苦劝谏,杨素却在背后中伤他。皇帝大怒,当场把元旻抓了起来。元胄当时正在值班,没有离开岗位,反而上奏说:“我之所以不下班,就是为了防备元旻。” 这番话反而激怒了皇帝,皇帝最终杀了元旻,并且赏赐元胄一千匹丝绸。
后来,蜀王杨秀犯了错,元胄因为和杨秀有来往,被革职免官。隋炀帝继位后,元胄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当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因为犯事被流放到岭南,将军丘和也因为罪责被罢官。元胄和丘和以前就认识,经常一起出去玩。有一次,元胄喝醉了酒,对丘和说:“上官政可是个厉害人物啊,现在把他流放到岭南,他会不会搞出什么大事情来?”然后拍着自己的肚子说:“要是像你这样的人,可不会轻易罢休啊!”丘和第二天就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结果元胄因此被处死。之后,上官政被任命为骁卫将军,丘和被任命为代州刺史。
史书上说啊,以前韩信要是没在垓下错过时机,项羽就不会灭亡;英布要是不搞淮南那出,汉朝的势力也不会那么强大。像他们俩这种立下大功的人,最后都因为怨恨被杀害了,更何况那些没啥功劳,还心里怀着造反心思的人呢?梁士彦、宇文忻,都是当时有名的勇士,赶上乱世,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谋略成名,结果却把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
赏赐的人累了,他们得赏赐的心却没完没了,非要步步高升,满足自己的欲望,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都是自己作的!王谊、元谐、王世积、虞庆则、元胄这些人,有的经历过艰难困苦,有的跟刘邦是老交情,可是等到安安稳稳享福的时候,就被慢慢冷落了,心里憋屈,还总爱显摆自己。虽然说刘邦这个人比较刻薄,但他们自己说话做事也挺招祸的啊?
想想看,刘邦创业时期那些元勋功臣,很少有能善终的,能配享太庙,名垂青史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建立王朝初期,事情都是权宜之计,大家本来就不是一条心,时间长了感情自然就淡薄了。比如那牵牛耕田的事儿,虽然他们有罪,但刘邦的做法也太不地道了,能不让人怨恨吗?刘邦总是用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他们治罪,他那多疑狠毒的心肠,真是太可怕了!想要他们子孙后代还能享福,那可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