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普通二年三月,下了一场大雪,积雪厚达三尺!《洪范五行传》里说:“寻常的征兆是下雨,但如果雨雪过大,那就是不正常的现象了。雨是阴气,而雪更是阴气极度聚集的表现。这些都是臣子不忠、百姓不服的预兆。” 当时义州刺史文僧朗叛乱,这不正应了“臣不臣”的预兆吗?

大同三年七月,青州居然也下雪了,庄稼都受了灾。那时交州刺史李贲造反,还自称皇帝,设立百官,朝廷派兵去打,却没能拿下他。

十年十二月,又下了一场大雪,地上一片雪白,积雪厚达三尺。那时候邵陵王纶、湘东王绎、武陵王纪这几个王爷,权势都跟皇帝差不多了,个个骄横跋扈,太子非常讨厌他们,可皇帝却管不住。上天都显出异象了,皇帝还是不明白。后来侯景造反,这些王爷们各自拥兵自重,对外打着勤王救驾的旗号,实际上根本没想着救皇帝,反而互相残杀,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东魏兴和二年五月,居然也下雪了!当时高欢正在当宰相,他征发了十多万人去修建邺城,百姓怨声载道,这大概就是民怨的征兆吧。

武定四年二月,下了一场大雪,冻死了很多人和牲畜,路上到处都是冻死的尸体。当时后齐的统治很暴虐,步落稽就举兵造反,攻打了好几个州,死伤无数。

后齐河清二年二月,下了一场大雪,还一直下着雨,方圆几千里,积雪好几尺厚,白天还下着霜!当时突厥的木杆可汗跟周朝的军队一起攻打并州,杀死了无数官吏百姓,那场面简直惨不忍睹。

北齐天统二年十一月,下大雪;三年正月,又下大雪,积雪厚达两尺;武平三年正月,还下大雪!那段时间冯淑妃和陆令萱把持朝政,阴气盛极,所以老天爷才频频显现异象,雷雨也不正常。

陈朝太建元年七月,下了一场大雨,还发生了地震,万安陵的华表震坏了,慧日寺的佛塔也震坏了,瓦官寺重阁门下还压死了一个女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雷雨霹雳打在丘陵山岗上,这是因为君王违背了先人的遗训;用火杀人,这是因为君王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当时蔡景历因为奸邪被重用,右仆射陆缮因为被谗言陷害而被贬官,后来忧郁成疾而死。

公元577年三月,陈朝的武库发生地震。当时陈后主好大喜功,连续多年北伐,导致国力空虚,将士疲惫不堪。虽然攻克了淮南,又继续进攻彭城和汴州,但大臣毛喜极力劝谏,却没被采纳。结果吴明彻等军队全部覆没,淮南之地也丢了。武库是存放兵器的场所,它发生地震,上天好像在警告:应该停止战争,安抚百姓啊!可是皇帝不明白,又大规模兴兵。同年六月,太皇寺、庄严寺、重阳阁和鸿胪府都发生了地震。太皇寺和庄严寺是陈国崇奉佛教的场所,重阳阁是皇帝宴游的地方,鸿胪府是接待宾客的地方,这些地方都在同一年发生地震,上天好像在警告:国威已经衰败,不致力于修德,将来一定会依赖佛教和道教,沉迷于宴乐,抛弃礼仪,最终导致亡国。陈朝的君臣却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

到了陈后主当政的时候,各种灾异接连不断。他害怕了,竟然跑到太皇寺去当奴隶,祈求神灵保佑,却不管国家政事,沉迷酒色,抛弃礼法,不修缮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最终走向灭亡。

公元550年夏天,齐朝丞相段孝先家南门柱子发生地震。京房的《易传》里说:“地震震动到贵臣家门或屋子,三年内,奸臣必将被诛杀。”第二年,和士开就被处死了。

公元550年冬天,天上竟然下起了木冰雹。《洪范五行传》里说:“这是阴气盛极而凝滞的表现。木代表少阳,象征着贵臣。将有灾祸发生时,阴气会侵袭木,木先受寒,所以会下冰雹。木冰又叫介,介是兵器的象征。”当时司徒侯景控制着河南,高洋身体又不舒服,文襄帝害怕侯景造反,就把他召回,结果侯景借机起兵叛乱。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都被侯景俘虏并受辱,这正是贵臣将有灾祸的征兆。后来,左仆射慕容绍宗和侯景在涡阳交战,俘斩了五万敌军。

公元552年,下了三天的木冰雹。之前,清河王岳被高归彦诬陷,这一年忧郁而死。

武平元年冬天,下着雨,树木都结了冰;第二年二月,树木又结了冰了。当时掌管朝政的是尚书令和士开。同年七月,太保、琅邪王萧俨假传圣旨杀了和士开。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尚书右仆射冯子琮也因为这件事被萧俨赐死。九月,萧俨自己也被害死了。

六年和七年,连续好几年春天和冬天都树木结冰。那一年周朝军队攻入晋阳,然后平定了邺都。北齐后主逃到了青州,朝中大臣死的死,散的散,被战火波及的州郡数都数不清。

梁朝中大通元年四月,下起了很大的冰雹。《洪范五行传》里说:“冰雹,是阴气侵犯阳气的征兆。”当时梁武帝经常把自己打扮成奴仆的样子,沉迷于佛教,完全被和尚们牵着鼻子走。

陈朝太建二年六月,下起了大冰雹;十年四月,又下起了大冰雹;十三年九月,又下了冰雹。当时始兴王陈叔陵骄横跋扈,暗中拉拢死士,图谋不轨,皇帝还特别宠信他,所以上天三次显现异象。皇帝却始终不明白。等到皇帝驾崩,陈叔陵果然造反作乱。

北齐后主娄昭君卧病在床,睡衣竟然无缘无故地自己飘了起来。不久之后她就死了。

北齐文宣帝晚年,穿着华丽的锦绣衣服,涂抹脂粉,经常穿胡人的衣服,微服私访到市井里去。脂粉是女人的装饰,男人打扮成女人,君主变成臣子的样子。等到他死了,太子继位后,又被废黜为济南王。而且,齐氏家族是从阴山来的,穿胡服,是想回到原来的服饰。锦绣不是帝王的正规服装,微服私访是平民百姓做的事,齐朝灭亡的预兆啊!

北齐后主喜欢让宫女用白色的粗布做成像妇女发髻一样的头饰,还喜欢用白色的车盖。这两种东西,都是丧葬时用的东西啊。后来,北齐后主果然被周武帝灭了,父子俩同时被杀害。

武平年间,北齐后主在宫苑里修建了一个“贫儿村”,自己穿着破烂的衣服在里面行乞,以此为乐。还经常让人穿上黑色的衣服,互相捆绑玩耍。后来,北齐后主果然被周朝打败,被俘虏到长安后死了;他的妃嫔们穷困潦倒,甚至靠卖蜡烛为生。

公元578年,周武帝穿戴着二十四旒的冕冠,出行时,车马、旗帜、鼓乐,所有东西都以二十四为单位。侍卫的服装是五种颜色混杂着红紫。他还下令全国的车子都用大木头做车轮,不用辐条。朝臣不能佩带绶带,妇女们要画黑眼妆,黄色的眉毛。更离谱的是,他还造了五顶像送葬用的帐篷,让五个皇后分别住在里面,帐篷前面摆放着宗庙祭祀用的器物,他自己亲自读祭文祭祀。他还把五个皇后都放在车上游街,自己带着左右侍卫步行跟随。更荒唐的是,他还把鸡倒挂在车上,还把碎瓦片也放在车上,听着它们发出的声音取乐。这些举动,简直就是妖邪之兆啊!没多久,周武帝就暴毙而亡,隋朝取而代之,周朝的法度也都被废除了。

隋文帝开皇年间,房陵王杨勇在东宫,还有宜阳公王世积家里,妇女们戴的头巾样式竟然和军队里的槊幡军旗一模一样。妇女代表阴,臣子代表阳,而妇女的服饰却和军旗一样,这预示着臣子会有兵祸啊!果然,杨勇后来被杀害,王世积也被处死了。

还是隋文帝开皇年间,有人上书说,这几年来,鸡叫的时候都不扇翅膀,好像腋下有什么东西挡着它,翅膀抬不起来。这说明朝廷里肘腋之臣(指在皇帝身边有权势的近臣)要造反了! 但这奏章没有被采纳。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鸡鸣不鼓翅,国有大害。”后来,很多大臣都被杀害,诸王被废黜,太子也被幽禁了。

隋炀帝大业年间,全国的鸡都经常在晚上叫。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鸡夜鸣,急令。”还说:“天黑了鸡叫,百姓会有灾难;人睡了鸡叫,会有战争;半夜鸡叫,会有流血事件。” 到了隋炀帝统治的中后期,国家大事很多,财政支出不足,于是隋炀帝就急着加重赋税,逼迫地方官吏,百姓们活不下去,纷纷揭竿而起,到处都是盗贼,战争不断,死尸遍野。

开皇年间,掖庭宫里每晚都有人来骚扰宫女。宫里的管事把这事儿报给了皇帝。皇帝说:“宫门守卫那么严,人怎么进来的?肯定是妖精!”然后就警告宫女们说:“要是遇到它,就砍它!”后来,真的有像人一样的东西晚上爬上床,宫女拔刀砍它,好像砍到了一堆干骨头。那东西从床上掉下去跑了,宫女追着它,它就跑到池子里淹死了。第二天,皇帝下令把池子里的水抽干,捞出了一只尺把长的乌龟,龟壳上还有刀砍的痕迹。皇帝把乌龟杀了,这事儿才算完。这乌龟是水里住的,而且很灵,是阴谋诡计的象征,说是晋王在宫里阿谀奉承,想求子嗣的征兆。

陈朝祯明二年四月,无数的老鼠从蔡洲岸涌进石头城外的淮河,一直跑到青塘两岸。几天后,这些老鼠都死了,顺着水流冲到江里去了,靠近青祥的地方。京房的《易飞候》里说:“老鼠无缘无故地成群结队,不打洞不筑巢地聚集在一起,说明他们的君主快要死了。”没过多久,陈朝就亡国了。

陈朝天嘉六年秋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塌了,那地方靠近金沴木。当时皇帝大兴土木,修建显德殿等五座宫殿,号称壮丽无比,老百姓却因此失业,所以木头也失去了正常的特性。仪贤堂,意思是尊重贤能,崇尚长者。它无缘无故地塌了,上天好像在警告皇帝:你这么奢侈浪费,不会用贤能之士,要虚名有什么用?皇帝不听劝,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里好像有刀锯砍伐的声音,然后水殿就莫名其妙地倒塌了。七月,朱雀航也莫名其妙地沉没了。当时后主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却不重视宗庙祭祀。水殿是皇帝游乐的地方,朱雀航是国家的门户要道,它们无缘无故地坏了,上天好像在警告:宫殿毁了,道路断了。后主不听劝,最后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变成废墟了。

后齐的孝昭帝要杀杨愔,坐车去省里,进东门的时候,车上的幰竿莫名其妙地断了。皇帝很讨厌这件事,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的梁木突然剥落,露出了像人一样的形状,太守觉得很不吉利,就把剥落的地方削掉了,第二天又这样了。长广是皇帝原来的封地,梁木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不祥的预兆。那一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前往晋阳,先去北宫向胡太后辞行。结果到了宫门,她乘坐的七宝车莫名其妙地陷进了地里,连牛都陷到四蹄都看不见了。那一年,北齐灭亡了,皇后也被俘虏到了长安。这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祸从天降啊!

接下来,说说后周的事情。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地自己塌了。青色代表东方,也象征着皇太子。青城门突然倒塌,预示着当时的皇太子没有威仪和礼节,根本担当不起太子之位。可惜皇帝没明白这个预兆。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昏君,导致周朝走向衰败,这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修建府邸,新盖的寝宫,房梁莫名其妙地断了。当时皇上还没有立太子,天下人都认为杨暕最有资格继承皇位,朝中大臣都对他寄予厚望。结果他因此变得骄横放肆,还找算命先生算卦,搞那些厌胜之术。寝宫房梁无缘无故断裂,木头都失去了本性,这是奸谋的预兆啊!上天通过这种异象来警告他,可惜杨暕不明白,最终还是触怒了皇帝,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的话没人听,这就是不治理好国家的意思。它的罪过是僭越,惩罚是长期干旱,最终导致忧患。有时候会出现妖异的诗歌,有时候会有毛虫的灾害,有时候会有狗的祸患。所以会出现口舌之争,有吉利也有凶险的征兆。唯独木克金。”

梁武陵王萧纪僭越称帝,年号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不行啊!以前桓玄的年号是大亨,有识之士认为‘二月就完了’,结果桓玄果然在仲春失败。今天是天正,‘正’字可以解释为‘一止’,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他就失败了。

后齐文宣帝时期,太子高殷要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为他制作冠帽上的字。邢子才写的是“正道”二字。皇帝说:“‘正’就是停止的意思。我的儿子要完蛋了?”邢子才请求更改,皇帝不同意,说:“天意如此!”然后转头对常山王高演说:“时机到了就由你掌握,千万别杀人。”等到皇帝去世,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黜了他自己当了皇帝,高殷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的时候,宰相和士开跟皇帝说:“从古至今的帝王,最终都化为尘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受快乐,一天的快乐胜过千年,不要白费力气去勤俭节约啊!”皇帝很高兴听了他这话,更加沉迷于享乐。和士开先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引导皇帝,自己又专权乱政,最后被御史中丞给杀了。

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吓得够呛,侍中韩长鸾就劝他说:“就算丢了河南,还能当个龟兹国的国王呢!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人生能有几十年,就图个痛快,别瞎操心!”皇帝听了很高兴,于是更加沉迷酒色,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多久,就被周朝灭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有人把“隆化”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降死”,结果他真的投降周朝后就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皇帝萧岿把“宣政”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宇文亡日”。那年六月,周武帝就死了。

宣帝在太子的时候,不遵守法度,武帝经常打他。等他当上皇帝后,摸着身上的伤疤骂道:“你死得太晚了!”他还改元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天子冢”。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的老百姓互相说:“‘运’字,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我们的国君是不是要被军队打跑了?”后来萧琮去京城,被扣留没回来,他叔父萧岩还煽动老百姓造反,梁国就这样灭亡了。

隋文帝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太子叫杨勇,晋王叫杨英,秦王叫杨俊,蜀王叫杨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是单个士兵的称呼;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才叫‘英’,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中的佼佼者才叫‘俊’。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好名字,不是帝王的吉利名字啊!”皇帝没理会。当时人们说杨姓的人很多都姓嬴,有人就对皇帝说:“杨英反了,就会变成嬴氏的灾难。”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把杨英改了名字。后来杨勇、杨俊、杨秀都被废黜了,杨广当了皇帝,最终丢了江山,最终应验了杨氏的灾难。

杨广当上皇帝,改年号为大业。有识之士都觉得不妙,说:“大业”这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结果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是民不聊生,惨不忍睹的景象。

杨广经常很轻松地跟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要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我更受不了。至于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点,但最终也不会真的听他们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都会设置专门的谏言渠道,甚至立个“谤木”让人们随意书写批评意见,生怕忠言到不了自己耳边。这样才能让天下太平,福泽子孙。而杨广却讨厌直言进谏的人,打击那些敢于劝谏的大臣,他能长久吗?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梁朝天监元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很多人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皇帝如果刚愎自用,兴兵打仗,过度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大臣们怨声载道,皇帝心里虽然知道不对,但又放不下权力,这样阳气就会过盛失衡,阴气就会衰弱。阳气过盛,就会导致旱灾。”当初杨广起兵襄阳,打败张冲、陈伯之,平定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百姓都疲惫不堪了。他当皇帝后,又不断跟北魏打仗,所以才导致旱灾。

陈朝太建十二年春天,一直到四月都没下雨。之前周朝军队袭击淮北,始兴王叔陵等军队战败,淮北地区都落入周朝手中,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东魏天平四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地大旱,很多人流离失所。那一年,齐神武帝跟西魏在沙苑打仗,战败,死了好几万人。

东魏武定二年冬天到春天旱灾不断。之前西魏军队攻入洛阳,神武帝亲自率军在邙山跟西魏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后齐天保九年夏天,大旱。之前大规模动用军队修筑了四百多里的长城,这是劳民伤财导致的旱灾。

乾明元年春天,旱灾。之前动用几十万士兵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座豪华的宫殿,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公元562年四月,山西、河北一带西部五个州遭遇了大旱。那一年,政府征发民夫修建轵关。突厥二十万大军破坏长城,入侵恒州,真是内忧外患。

公元570年春天,又旱了。朝廷这次大规模征发民夫,修建大明宫,老百姓苦不堪言。

从公元584年开始,京城地区频繁干旱。为了应对,朝廷把都城迁到龙首山,修建宫殿,百姓劳累不堪,这都是天灾人祸啊,真是应了那句“亢阳之应”。

公元608年,燕国和代国以及边境地区很多郡县都闹旱灾。朝廷征发一百多万民夫修筑长城,皇帝还亲自巡视边塞,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公元612年,全国大旱,百姓四处逃荒。朝廷又征发全国军队,皇帝御驾亲征高丽,结果军队冻饿交加,死了将近九成的人。公元617年,全国再次大旱。各郡县乡镇都派人筑城,男女老少,不论年龄大小,都被征去服役,真是民不聊生。

公元506年6月8日,梁武帝在重云殿讲经,有个叫志公的和尚突然跳起来唱歌跳舞,一会儿又悲伤地哭泣起来,然后吟诵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梁朝从天监年间到普通年间,三十多年来,长江以北地区都很太平。直到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诗中说的“五十里”应验了。太清元年八月十三日,侯景从悬瓠来投降。悬瓠在丹阳北面,属于“子地”。梁武帝听信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侯景的叛乱,始于戊辰年,到午年,梁武帝忧虑过度而死。

十年后的公元516年4月8日,志公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又作了一首诗:“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侯景小名叫狗子,最初是从悬瓠投降的,悬瓠就是古代的汝南。巴陵以南有个地方叫三湘,正是侯景兵败的地方。

话说南朝天监年间,茅山道士陶弘景就写过一首五言诗,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当时朝中大臣们都热衷于清谈玄学,诗中提到的“夷甫”、“平叔”都是当时的名臣。谁能想到后来侯景造反,竟然占据了昭阳殿!

大同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 后来侯景攻破丹阳,果然是骑着白马,马上的缰绳是用青丝做的。这童谣应验了!

到了陈朝初期,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了。韩擒虎,原名擒虎,“黄班”指的就是他。他攻破建康时,也确实骑着青骢马,而且来去的时间也跟童谣里说的冬末春初相符。

陈朝的时候,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王献之的《桃叶》词:“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来晋王攻打陈朝,在桃叶山下安营扎寨。韩擒虎渡江后,大将任蛮奴在新林迎接北方的军队,这跟词中“渡江”的意象也暗合。

陈后主建造齐云观,老百姓就唱起了歌谣:“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齐云观还没建好,陈朝就被隋朝军队攻破了,陈后主被俘虏。

祯明年间,陈后主创作了一首新歌,歌词非常悲伤,他还让宫里的妃子们学习演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预示着陈朝的灭亡。

北齐神武帝刚迁都到邺城的时候,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指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后来神武帝的女儿嫁给了他。邺城的宫殿还没建好,就发生了禅让,这就像童谣里说的“作窠犹未成”。孝静帝不久就死了,神武帝的女儿后来成了太原长公主,又嫁给了杨愔。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新妇子”指的就是被废黜的皇后。

话说北齐武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这“高竿”指的是齐姓的权贵,“澄”指的是文襄王高澄。结果呢,五年后,皇帝高洋死了,应验了“高竿摧折”;七年后,高澄被刺客杀害,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你看,这童谣还真准!

接着,到了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在人家墙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这意思就是说,当皇帝十年还算可以,当一百天就着急了,当一年就换人了。 还真应验了:文宣帝高洋在位十年就死了,废帝高殷只当了百来天就被废了,孝昭帝高演在位一年也死了。

武平元年,又出现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这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暗杀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反倒被和士开告发,给杀了。

到了武平二年,童谣又来了:“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唱完这童谣,还一起拍手说:“杀却!”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首。 这一年,还有另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被杀,十一月赵彦深被外放到西兖州当刺史,这童谣也应验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太后母子专权,干预朝政,大家都很苦恼。 穆太后小名叫黄花,后来北齐灭亡了,这“黄花势欲落”也应验了。

在邺城,还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攻入邺城了。

周朝初期,又出现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北齐后主高纬是隋朝的表外甥,他禅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的舅舅们却势力强大。

周宣帝,半夜里跟宫女手挽着手跳舞唱歌,还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呢,他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

开皇十年,皇上到并州视察,宴请秦孝王和他的儿子子相。皇上还即兴创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这诗写得挺有感触的,没想到第二年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去世了。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从京城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大醉,又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 他让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句诗,自己还哭得泪流满襟,在场的侍卫也都跟着唉声叹气。后来,隋炀帝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得挺悲凉的, 三月他就被杀了,应了诗里“遭个春”的预言。 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 他还梦见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开始在丹阳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 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死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后来李密因为参与杨玄感叛乱被官府抓了,他在路上逃跑了, 偷偷地拉拢了一帮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后来又把军队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这童谣说的是李密啊。“谁道许”,大概是对李密造反成功与否的疑问吧,结果李密也没成功,宇文化及自称许国,后来也被灭了。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的时候,看见两只狸猫在窗台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 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支援台城。 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一只冬眠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 这大概也是一种不好的预兆吧,像是毛虫一样,预示着灾祸。 萧纶后来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杀了。

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都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没多久,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年间,突然有狐狸跑进皇宫,跑到床底下去了,抓也抓不住。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狸跑到君主的宫室里,这个国家就待不长久了。”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东魏武定三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人们把它杀了。五年八月,豹子又跑到铜爵台上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闯进城里,甚至跑到朝廷大路上,跑到官府门口,那可是大祸临头啊,国君要完蛋了!”那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皇帝高欢也病死了。

后齐武平二年,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宫里,国君就要完蛋了。”庙社啊,那是祖宗的神灵居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高湛逃跑了。

武平年间后期,并州、肆州等地狼很多,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狼又像狗,预示着将有狗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国君要是不行,灾祸就要降临到百姓身上,躲到深山里才能保住性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当时皇帝用尽小人,自己也贪婪暴虐,残害百姓,狼吃人的预言应验了。没多久,后齐就被周军灭掉了,这正是战争的征兆啊!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很奇怪,仔细查探,原来是狐狸精搞的鬼,后来这种怪事还蔓延到了并州、邺城。这和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很相似。那一年,南安王高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地区造反。

后齐天保四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里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的征兆。狗和人交配,是狗祸的征兆。”狗祸,是阳气过盛,失德亡国的征兆。当时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不到百姓。

后主当政的时候,竟然封狗为开府仪同三司,母狗还有夫人、郡君的封号,还给它们配备军队供养,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柔软的床铺。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封给狗,这正是狗祸的征兆啊!老天爷的意思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啊!后主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后周保定三年,生了一窝狗崽子,其中一只狗崽子屁股后面分成了两半,长着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长着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跟侯伏、侯龙恩等人,心里怀着二心,图谋不轨。那狗屁股分成两半,这就是预兆啊!

大业元年,雁门关的百姓家里的狗,很多都离开了主人,成群结队地跑到野外去了,样子也变得像狼一样,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 《五行传》里说:“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狗都离开主人了,这是臣子不效忠的预兆。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又是白色的,这是将要发生战争的征兆。”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不停地劳役百姓。上天好像在警告他:别再劳民伤财了,那些负责看守护卫的臣子们要造反作乱了!皇帝不听劝,竟然还发动了修筑长城的工程。接着又打起了西域和辽东,天下怨声载道,最后爆发了江都之变,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参与了叛乱。

梁大同二年,地里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接近祥瑞的征兆。孙盛认为这是百姓劳累过度造成的异象。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耗费巨大,眼看就要完工了,却又屡次决堤。百姓们厌倦了徭役,路上到处都是哀叹声。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长出了很多毛,有白的也有黑的,长四五寸,这也很接近祥瑞的征兆。当时正在北方修筑长城,国内又兴建三台,百姓们饱受劳役之苦。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起了毛毛雨,像头发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掉毛,国家就要大饥荒。”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上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也很接近祥瑞的征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祭祀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物品,现在自己出来了,这是将要改朝换代的预兆。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归属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上焚香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旁,出现一行字:“齐亡走”。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认为这是吉兆,百官都来祝贺。后来周朝军队打进齐国,后主果然放弃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和滏阳之间,天上掉下来十多块石头。书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说明当权者会有危险啊!” 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高祖皇帝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变成了玉。古人说:“玉是极其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重,这是要变天了啊!” 到了隋朝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到处都是造反的,都自称皇帝。

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出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天子能统治千年!” 大臣们都高兴地庆祝。但有识之士却担忧地说:“千年万岁,那是死后才有的说法啊!现在就说能统治千年,灾难很快就要来了!” 第二年,皇帝就被杀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动了。木克金,这石头动,预示着要搬家啊!上天好像在警告:这陵墓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要被别人搬走了!后来果然,梁朝灭亡了。

北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起来,互相碰撞。有人说,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是身边亲近的人要叛变的预兆。后来,周朝军队东征,皇帝的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他的兄弟、韩建业这些人,都叛变了,投奔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两尊辟邪到建陵。左边那尊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尊独角的辟邪,刚上路,就在车上跳了三次,车辕都断了。换了辆车继续走,离陵墓还有两里地,它又跳了三次!每次它一跳,车上的人都吓得腾空而起,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木克金,古人说:“丢了民心,命令没人听,说话没人信,这是金气紊乱啊!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变天了!” 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没人听,说话没人信,这就是后果啊!后来果然爆发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一座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下上面的金子。结果石像在路上自己跳到地上,两次都是这样。后来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上,绳子又断了。当时皇帝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战争不断,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丢了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