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昭王爽,字师仁,小字明达,是高祖的异母弟弟。周朝时期,他还小,在襁褓里的时候,就因为高祖的军功,被封为同安郡公。六岁的时候,高祖去世了,他被献皇后抚养长大,所以高祖在众多兄弟中特别宠爱他。十七岁的时候,他当上了内史上士。高祖执政后,任命他为大将军、秦州总管。还没等他上任,就又调任他为蒲州刺史,并晋升为柱国。高祖受禅登基后,立他为卫王。不久又调任他为雍州牧,兼任左右将军。没过多久,又升任右领军大将军,同时负责并州的军政事务。一年多后,他被晋升为上柱国,调任凉州总管。爽长得英俊潇洒,很有领导才能,治理地方也很有声望。
这一年,朝廷任命爽为行军元帅,率领七万步骑去防备突厥。他从平凉出发,没有遇到敌人就回来了。第二年,朝廷大举北伐,他又被任命为元帅。河间王弘、豆卢勣、窦荣定、高颎、虞庆则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路线进攻,都听从爽的指挥。爽亲自率领李充节等四位将军从朔州出发,在白道与沙钵略可汗遭遇,双方交战,大获全胜,俘虏了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马牛羊。沙钵略可汗身受重伤仓皇逃窜。高祖非常高兴,赏赐爽梁安县一千户的食邑。六年后,爽再次被任命为元帅,率领十五万步骑从合川出发。突厥军队吓得逃跑了。第二年,他被征召为纳言,高祖非常器重他。
没过多久,爽就病倒了,皇上派巫师薛荣宗去看他,薛荣宗说是有很多鬼怪在作祟。爽就让左右的人把鬼怪赶走。过了几天,真的有鬼怪来袭击薛荣宗,薛荣宗吓得跑下台阶摔死了。当天晚上,爽就去世了,享年二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尉、冀州刺史。他的儿子集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这集字,一开始被封为遂安王,后来又继承了卫王的爵位。到了隋炀帝当政的时候,对诸侯王的恩宠越来越少,猜忌也越来越重。集字心里又急又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找了个算命先生俞普明,搞了个什么祭祀祈福的活动。结果有人告密说集字在诅咒皇帝,负责刑法的官员巴结皇帝,故意把这事儿做大,上奏说集字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该死。
皇帝就让大臣们商量这事儿。杨素他们说:“集字暗地里搞那些旁门左道,用巫蛊之术诅咒皇上和亲人,还明目张胆地诅咒,一点都不觉得羞愧。他根本不讲人情道理,违背了祖宗的规矩,这是对君父的大不敬,根本不能饶恕,应该按照法律处罚!” 当时滕王纶和集字关系不错,皇帝有点不忍心重罚集字,就下了一道圣旨,说:“纶和集,就像附着在同一枝条上的花朵,关系如同父子一样亲密,朕给了他们高官厚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劳。他们本应该和国家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却暗中搞妖邪巫蛊,放纵邪恶。他们连最基本的君臣父子之义都没有了,对君主的爱戴和敬畏都抛到脑后,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更是毫无忠义之心。大臣们都认为应该严惩,朕看了奏章也心里难受。虽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恩情也要服从正义,但法律也要顾及皇族,礼法上也要讲究亲情。要彻底处罚他们,朕实在不忍心。”
所以,最后就取消了集字的王爵,把他贬为平民,发配到边远地区去了。后来天下大乱,集字就不知所踪了。
蔡王智积,是高祖弟弟——陈留郡公蔡整的儿子。他爹蔡整,在周明帝时期,因为跟着太祖打仗立了功,被封为陈留郡公。后来又当上了开府、车骑大将军。跟着武帝打平齐国的时候,到了并州,英勇作战,战死了。高祖当了丞相后,追封他为柱国、大司徒,还让他管着冀州、定州、瀛州、相州、怀州、卫州、赵州、贝州这八个州的刺史。高祖当了皇帝后,又追封他为蔡王,谥号景王。然后就让智积继承了蔡王的爵位。还封智积的弟弟智明为高阳郡公,智才为开封县公。没多久,又任命智积当了开府仪同三司,还让他当了同州刺史,那阵仗排场可大了。
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智积为人谨慎小心,出了名,高祖很欣赏他。智积在同州当刺史的时候,从来不嬉戏游玩打猎,处理完公务后,就端端正正地坐着读书,家里从不接待私人来访。他身边有侍读公孙尚仪,是山东的儒生;还有府里的幕僚杨君英、萧德言,都是有文化的人,智积经常请他们来一起读书。招待他们的东西也很简单,只有饼和水果,酒也只喝三杯。家里虽然有歌女,但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向太妃请示后才能表演,可见他生活多么简朴。以前高祖还是个没权没势的人时,景王和他关系不好,景王的母亲尉氏和高祖的皇后独孤皇后也不合,所以智积一直提心吊胆,总是很小心谨慎。高祖知道他的想法,也对他很同情。
有人劝智积多置办些产业,智积说:“以前平原君家财万贯,最后落得个家财散尽的下场,苦啊!我幸好没什么家产,干嘛还要费力去弄呢?”他生了五个儿子,只让他们读《论语》和《孝经》,也不让他们和外界的人来往。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智积说:“你不是了解我的人。”他的意思是怕儿子们有才能,反而会招来祸患。开皇二十年,智积被召回京城,没有再担任任何官职,就闭门在家,除了朝拜皇帝,轻易不出门。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滕王和卫王因为被别人陷害而获罪,高阳公智明也因为跟人交往不好而被夺了爵位,智明弟弟智积因此非常害怕。大业七年,智积被任命为弘农太守,他把政事都交给下属处理,自己清静地过日子。后来杨玄感造反,从东都带兵往西走,智积对属下说:“杨玄感听说朝廷大军快到了,想往西攻打关中。如果他成功了,那他的基础就稳固了。我们应该想办法拖住他,让他不能前进。不出十天,就能把他捉住。” 等杨玄感军队到了城下,智积就登上城墙痛骂他,杨玄感非常生气,下令攻城。城门被叛军烧了,智积就下令放火烧城墙,叛军进不来。过了几天,宇文述等人的援军到了,一起攻击,打败了叛军。
十二年,智积跟着皇帝去江都,得了重病。隋炀帝当时对自己的亲戚很冷淡,智积一直都觉得不安全,生病了也不叫医生。临死前,他对亲人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能保住脑袋,死后埋在地下就算万幸了。”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悲哀。他有个儿子叫智道玄。
史书上说:周朝重视宗室亲戚,汉朝把宗室比作国家的基石,内部和睦相处,对外安定百姓,这样才能根基稳固,皇室才能兴盛。国家安定的时候,大家一起享受快乐;国家危难的时候,大家一起分担危险,这是由来已久的道理。魏晋以后,很多朝代都没能做到这一点,不遵守祖宗的规矩,各怀私心。压制他们,他们的势力就和普通人一样;放纵他们,他们的权力就和皇帝一样,矫枉过正,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得失成败,前朝的史书上都有记载,我就不再详细讨论了。隋高祖的兄弟之间感情本来就不深厚,宫里的矛盾又无法调和。到了隋炀帝继位,情况更加恶化。所以滕王突然暴毙,大家都私下议论纷纷;蔡王将死的时候,反而觉得是件幸运的事。只有卫王因为受到献后的宠爱,所以待遇特别好,而其他的皇子们四处流亡,都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真是悲哀啊!给他们一些土地和封号,说是国家的基石,实际上却没有军队保护,生活和普通百姓一样。内外没有忧患,朝不保夕,遇到这么多困难,还能指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