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奚长儒,字富仁,是代郡人。他爷爷达奚俟,做过北魏定州刺史;他爸爸达奚庆,官至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那可是相当高的官位了。长儒从小就很有节操,胆子也比一般人要大得多。十五岁的时候就继承了乐安公的爵位。

北魏大统年间,他开始担任奉车都尉。后来周太祖看中了他,觉得他为人正直,做事勤恳,就把他当心腹,提拔他做了大都督。他屡立战功,被授予辅国将军的称号,官职也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在平定蜀地的战役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能取得胜利。后来他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还增加了三百户的食邑。

天和年间,他被任命为渭南郡守,之后又升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跟随武帝平定齐国后,他升任上开府,爵位也晋升为成安郡公,食邑增加到一千二百户,还另外封他一个儿子为县公。宣政元年,他被任命为左前军勇猛中大夫。

有一次,他和乌丸轨一起在吕梁围困陈朝将领吴明彻。陈朝派骁将刘景率领七千精兵前来救援。乌丸轨命令长儒去阻击他们。长儒想了个妙计,他让人收集了几百个车轮,在上面绑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车轮一个挨一个地连在一起,用来阻挡敌军的船只。刘景的军队到了以后,船只被沉在水里的车轮挡住了,无法前进。长儒抓住机会,命令军队从水陆两路发起进攻,大败刘景的军队,俘虏了数千人。最后,吴明彻也被俘获了。因为这次的功劳,长儒被晋升为大将军。

不久,他又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到北方边境巡视。结果碰上了敌人,双方展开激战,长儒再次大获全胜。后来高祖当了丞相,王谦在蜀地起兵造反,沙州上柱国杨永安还煽动利州、兴州、武州、文州、沙州、龙州等六州响应王谦。朝廷命令长儒前去平叛,长儒顺利地击败了他们。王谦的两个儿子从京城逃回蜀地投奔他父亲,也被长儒抓获并斩首。高祖登基后,长儒被晋升为上大将军,封为蕲春郡公,食邑增加到二千五百户。

公元582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带着他弟弟叶护还有潘那可汗,一共十多万人马,南下抢劫。朝廷就派长儒当行军总管,带两千兵去打他们。

结果在周地碰上了,咱们人少敌众,军队里的人都吓坏了。可长儒一点都不慌,反而越战越勇,气势越来越足。 跟突厥人打得你冲我撞,兵败了又重新集合,边打边走,这样连续打了三天。五种兵器的武器都用光了,士兵们就赤手空拳跟敌人拼,手都打得见骨头了,杀了上万个敌人,突厥人才开始有点害怕,这才撤兵。长儒自己身上中了五处伤,其中两处伤得很重;他手下的士兵,死了伤的占了将近九成。

突厥本来想大肆抢掠秦州和陇州,结果碰上了长儒,士兵们个个奋勇作战,突厥人彻底泄气了。第二天,他们在战场上烧了死人的尸体,哭丧着脸走了。

皇上下了道圣旨,说:“突厥人太嚣张了,老是来犯边境,他们的军队多得像狗和羊一样,遍布山野。长儒你受命驻守北部边疆,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你手下兵力很少,却能以少胜多,日夜作战,四面迎敌,一共打了十四仗,每次都打赢了。坏蛋们都被杀死了,大部分都回不去了,刀锋所过之处,敌人的鬼魂都四处逃窜。如果不是你英勇善战,忠心为国,善于指挥,士兵们又肯卖命,怎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呢?考虑到你的功劳,应该好好奖励你,封你为柱国,剩下的功劳再分给你的一个儿子。那些战死的将士,都追赠官职三级,他们的子孙可以继承。” “突厥猖狂,辄犯边塞,犬羊之众,弥亘山原。而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所部之内,少将百倍,以昼通宵,四面抗敌,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凶徒就戮,过半不反,锋刃之余,亡魂窜迹。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言念勋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国,余勋回授一子。其战亡将士,皆赠官三转,子孙袭之。”

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宁州刺史,不久又调任鄜州刺史。母亲去世后,他辞去了官职。他为人非常孝顺,五天滴水未进,哀痛过度,几乎要耗尽生命,皇上对此非常赞赏。后来,他被起复为夏州总管,统领三州六镇的军队。匈奴人都害怕他,不敢侵犯边境。后来因为生病而免职。之后他又被任命为襄州总管,任职两年后,又调任兰州总管。高祖皇帝派遣凉州总管独孤罗、原州总管元褒、灵州总管贺若谊等人带兵防备匈奴,都听从他的节制。他率领军队越过祁连山,向西到达蒲类海,没有遇到敌人就凯旋而归。

再次调任荆州总管,负责三十六州的军事。高祖皇帝对他说:“江陵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国家的南大门,现在把它交给你,我很放心。”一年多后,他在任上去世,谥号为“威”。他的儿子贺娄暠,在大业年间官至太仆少卿。

贺娄子干,字万寿,是北魏人。跟随魏朝南迁,世代居住在关中地区。他的祖父贺娄道成,曾任魏朝侍中、太子太傅;父亲贺娄景贤,曾任右卫大将军。贺娄子干年轻时就以骁勇善战闻名。周武帝时期,他从平民直接被任命为司水上士,被认为是军事人才。他多次升迁,最后担任小司水,因为勤劳勇敢而被封为思安县子,不久又授予使持节、仪同大将军的官职。大象年间,他担任领军器监,不久又调任秦州刺史,爵位晋升为伯。

尉迥叛乱的时候,贺娄子干和宇文司录一起跟随韦孝宽讨伐叛军。在怀州被叛军包围时,贺娄子干与宇文述等人一起击溃了叛军。高祖皇帝非常高兴,亲笔写信说:“逆贼尉迥,竟然敢率领乌合之众,来侵犯怀州。你奉命讨伐,及时平息叛乱,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欣慰,难以言表。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时机,就在今天,要好好建功立业,以不负朝廷的期望啊!”此后,每次作战他都冲锋在前,攻破邺城后,他和崔弘度一起追击尉迥,一直追到楼上。他被晋升为上开府,封为武川县公,食邑三千户,并以思安县伯的爵位另封他的儿子贺娄皎。

开皇元年,杨素升官了,当上了巨鹿郡公。同年,吐谷浑打劫凉州,杨素跟着元谐将军去打仗,立了大功,皇上还专门夸奖了他。皇上觉得边境不太平,就让杨素去凉州镇守。

第二年,突厥又来打兰州,杨素带兵去抵抗,一直打到可洛峐山,跟敌人碰上了。敌人兵强马壮,杨素就利用地势在河边扎营。敌人几天没水喝,人和马都累坏了,杨素抓住机会,狠狠地打败了他们。皇上高兴坏了,封杨素为上大将军,还念了一段话:“哎,好好听着朕的命令!你才能出众,志向坚定果敢,能当大将,功劳显著。过去几年边境不安宁,你多次在边境作战,拓地平乱,劳苦功高。所以朕重重赏赐你,给你加官进爵,去吧!好好珍惜这份荣华富贵,你可得小心谨慎啊!” 之后,杨素又当了营新都副监,接着又当了工部尚书。

同年,突厥又来犯边境,杨素跟着窦荣定将军去打仗。杨素另辟蹊径,打败了敌人,斩首一千多级,皇上很高兴,派人送去慰问和鼓励。杨素想回朝见皇上,皇上就让他快马加鞭地进京。

吐谷浑又来打边境,西边受了不少损失,皇上就派杨素去讨伐。杨素快马加鞭赶到河西,调集五个州的兵力,杀入吐谷浑境内,杀死了上万男女,二十天就凯旋而归。

皇上觉得陇西老是被打劫,很头疼。因为当地人没建村庄,皇上就让杨素命令老百姓修建堡垒,开垦田地,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杨素给皇上写了一封信说:“最近这些坏家伙老是来骚扰,彻底消灭他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皇上您别太担心。我现在在这里,我会见机行事,不能完全按照您的命令来。再说陇西、河右地区地广人稀,边境还不稳定,不能大规模开垦种地。我发现那些屯田的地方,收成少,花费多,白白浪费人力,还经常遭受袭击。那些远离驻军的屯田,建议都取消了。陇右地区的人民主要靠畜牧为生,如果再让他们屯田,就更不安宁了。我们只需要加强警戒,怎么能让人们聚集起来呢?建议在重要的道路上加强防守,只要驻军连成一片,烽火台互相照应,即使百姓分散居住,也不用担心。”皇上同意了他的意见。

不久,敌人又来袭击岷州和洮州,杨素带兵赶去,敌人听到消息就跑了。

高祖皇帝让他的儿子李子干从小就学习边境事务,后来任命他为榆关总管,统领十镇的军队。一年多后,他又被提升为云州刺史,那些北方游牧民族都很怕他。几年后,突厥的雍虞闾派使者来投降,还献上了很多羊和马。朝廷就让李子干担任行军总管,前往西北迎接他们。回来后,李子干被任命为云州总管,朝廷还赏赐给他突厥进献的百匹马和千只羊,并写信给他:“自从你守卫北疆以来,边境一直都很平静,突厥送来的礼物,朕就赏赐给你了。”后来他母亲去世,李子干就辞去了官职。朝廷觉得榆关是重要的战略要地,非李子干不可,所以不久后又让他回去继续工作。十四年后,李子干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岁。高祖皇帝很悲伤,很长时间都感到惋惜,追赠给他一千匹绢、一千斛米麦,还追封他为怀州、魏州等四州刺史,谥号为“怀”。他的儿子李善柱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官至黔安太守。

李子干的哥哥李诠,也很有才能,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鄯州、纯州、深州三州刺史、北地太守、东安郡公。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他父亲史静,曾经做过周朝的沧州刺史。史万岁从小就英勇善战,擅长骑马射箭,身手敏捷,像飞一样快。他喜欢读兵书,还精通天文地理。十五岁那年,正赶上周朝和齐朝在芒山打仗,史万岁跟着父亲去参军。两军旗鼓相对的时候,史万岁就让身边的人赶紧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没过多久,周军就大败了,他父亲因此对他非常惊奇。到了隋武帝时期,史万岁从最低级的官职做起,做到侍伯上士。平定齐朝的战争中,他父亲战死了,史万岁因为是忠臣之后,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继承了太平县公的爵位。

尉迥叛乱的时候,史万岁跟着梁士彦去讨伐。军队驻扎在冯翊,看到一群大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让我射落那群雁子中间的第三只。”他射出去的箭,正好射中了那只雁,雁应声落地,全军将士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跟尉迥的军队交战时,他总是冲锋在前。在邺城之战中,官军稍稍后退,史万岁对身边的人说:“情况危急了,我必须冲上去打破敌人的阵脚!”于是他策马冲锋,杀死了几十个人,其他士兵也一起奋勇杀敌,官军士气大振。尉迥被平定后,史万岁因为战功被封为上大将军。

尔朱勣因为谋反被杀,皇上也牵扯其中,被革职,发配到敦煌当戍卒。 这日子可不好过啊!

皇上被贬到敦煌当兵,他的戍主,也就是上司,是个特别厉害的家伙,经常一个人骑着马深入突厥人的地盘,抢羊抢马,每次都大获全胜。那些突厥人,不管多少人,都不敢跟他硬碰硬。 这戍主牛气冲天,经常骂皇上,还骂得很难听。皇上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好发作,就自己说其实自己也挺能打的。

戍主一听,就笑了,说:“好啊,我看看你行不行!” 皇上要了弓箭和马,又去突厥那边转了一圈,带回来好多牛羊。这次,戍主终于对他刮目相看了,每次出征都带着皇上一起,深入突厥几百里,把突厥人吓得够呛,真是威风凛凛啊!

后来,窦荣定带兵打突厥,皇上跑到窦荣定的大营门口,请求亲自上阵杀敌。窦荣定早就听说过皇上的名号了,一见皇上,非常高兴。 他就派人跟突厥人说:“咱们士兵犯了什么错,非要杀他们?不如各派一个勇士出来决斗吧!” 突厥人同意了,派了一个骑兵出来挑战。

窦荣定就派皇上出战,皇上飞快地冲过去,一刀就把那突厥骑兵的头砍下来了,然后凯旋而归。突厥人吓坏了,不敢再打了,赶紧撤兵。 皇上因为这次立了大功,被封为上仪同,还当上了车骑将军。 后来平定陈朝的战争中,皇上又立了功,官职又升了,加上了开府的职位。

话说史万岁,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当时江南闹乱子,高智慧带头造反,朝廷派他跟着杨素去平叛。皇上亲自带了两千兵,从东阳另辟蹊径,翻山越海,打下了无数山寨。前后打了七百多仗,转战一千多里,整整十天都没消息,大家伙儿都以为他挂了。

因为山路难行,通讯中断,史万岁没办法,就把信写进竹筒里,扔水里漂。有人捡到,把信送给了杨素。杨素一听,高兴坏了,赶紧把这事儿报给皇上。皇上听了,啧啧称奇,赏了他家十万钱,还把他升官为左领军将军。

早些时候,南宁的蛮夷爨玩投降了,被封为昆州刺史,结果没多久又反了。皇上就派史万岁当行军总管,带兵去打他。史万岁从蜻蛉川出发,经过弄冻、小勃弄、大勃弄,一直打到南中。那些贼寇在要害地方扎营,都被史万岁各个击破。

走了几百里路,看见了诸葛亮的纪功碑,碑背上刻着:“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史万岁直接让人把碑推倒了,继续前进。他过了西二河,进入渠滥川,走了上千里的路,打败了三十多个部落,俘虏了两万多人。那些蛮夷吓得够呛,赶紧派人来投降,还献上了拇指大的明珠。史万岁就在那儿刻碑颂扬隋朝的功德。

史万岁派人快马加鞭地向皇上报捷,请求回朝觐见,皇上也准了。可这爨玩心里坏得很,不想去京城,就偷偷贿赂史万岁金银财宝。史万岁收了贿赂,就回师了。蜀王当时在益州,知道了这事儿,派人来索要贿赂。史万岁一听,赶紧把收到的金银财宝都扔江里了,啥也没找到。

因为立了大功,史万岁被封为柱国。晋王杨广对他非常敬重,把他当朋友一样对待,皇上也看重他的才能,让他督管晋王府的军事。

第二年,爨玩又造反了。蜀王杨秀告状说史万岁收了贿赂,纵容贼寇,造成边患,没有大臣的操守。皇上就下令彻查此事,结果查实了,罪该万死。皇上数落他:“你收了钱放走了贼寇,白白耗费了那么多兵马!朕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为将士们操心,你还是个社稷臣吗?”

史万岁说:“我留下爨玩,是怕州里出乱子,想留他镇守。我回到泸水时,圣旨才到,所以没去京城,真的没收贿赂!”皇上觉得史万岁在狡辩,大怒道:“朕把你当好人,你官高禄重,却成了卖国贼!”皇上转头对官员说:“明天就把他斩了!”

史万岁吓得赶紧认罪,磕头求饶。左仆射高颎、左卫大将军元旻等人赶紧求情:“史万岁智勇双全,每次带兵打仗,都冲锋在前,而且善于安抚将士,将士们都愿意为他卖命,就算古代名将也比不上他!”皇上心里稍微缓和了一些,就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当老百姓。

过了一年多,他又恢复了官职爵位,被任命为河州刺史,又当了行军总管,负责防备突厥。

开皇年间后期,突厥达头可汗带兵侵犯边境,皇上命令晋王杨广和杨素从灵武道出兵,汉王杨谅和史万岁从马邑道出兵。史万岁率领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人出塞,到达大斤山,与突厥军队遭遇。达头派人问:“隋朝的将军是谁?”侦察兵回答:“是史万岁。”突厥又问:“他是不是敦煌的戍边士兵?”侦察兵说:“是的。”达头听到后,害怕了,就带兵撤退了。史万岁率军追击,追了一百多里才追上,大败突厥军,斩杀数千人,把他们一直追到沙漠深处几百里,突厥军队溃逃而回。

杨素嫉妒史万岁的功劳,就诬陷史万岁说:“突厥本来就投降了,一开始并没有来侵犯,只是来边境上放牧而已。”皇上因此就压下了史万岁的战功。史万岁多次上书陈述情况,皇上始终没有明白真相。这时,皇上刚从仁寿宫回京,正废除太子,打击太子一党。皇上问史万岁在哪里,史万岁当时就在朝堂上,杨素看见皇上生气,就说:“史万岁去拜见太子了。”以此激怒皇上。

皇上信以为真,下令召见史万岁。当时史万岁所率领的将士们,有数百人在朝堂上喊冤。史万岁对他们说:“我今天要为你们向皇上据理力争,事情一定会解决的!”史万岁见到皇上后,就说将士们立了功却受到朝廷压制,语气非常激动,惹怒了皇上。皇上大怒,下令左右侍卫杀了他。之后皇上后悔了,但追悔莫及,就下诏书谴责史万岁,诏书说:“柱国、太平公史万岁,朕提拔重用你,每次都让你统领军队。以前南宁发生叛乱,命令你出兵讨伐,昆州刺史爨玩心怀不轨,祸害百姓。朕已经下达了明确的命令,让你率军回朝,你却收受大量金银,违抗命令滞留,导致爨玩最终叛乱,又费了很大的兵力才平定。按照律法,你应该处以极刑,念在你以往有功,饶你一命,没过多久又让你复职。最近再次让你统领军队,讨伐边境少数民族。突厥达头可汗率领他的军队想要抵抗,但看到你们的军威,就逃跑了,没费一兵一卒,敌人就溃败了。这样的胜利,是国家的大事,朕想要嘉奖你的功劳,再给你加赏。但是,你和张定和在战报中却谎称与敌人正面交战,没有如实禀报,你反复无常,欺骗国家。如果一个人忠诚正直,心里没有欺骗,那就是良将,像你史万岁这样欺骗邀功的,就是国贼,朝廷的法律不能废除,不能再饶恕你。”史万岁死后,天下百姓,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没有不为他感到冤枉惋惜的。

话说这位万岁将军,可不是那种事事亲力亲为、管这管那的类型。他手下士兵,想干嘛就干嘛,晚上也不用轮流值夜,可神奇的是,敌人愣是不敢来犯。一到战场上,他又能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妥妥的良将啊!而且,他儿子怀义也很优秀呢!

刘方,长安人,性格刚毅果决,胆识过人。他先在北周当个小官,后来凭借军功升了官。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刘方跟着韦孝宽在相州打败了尉迥,因此被封为开府,还被赐了个河阴县侯的爵位,食邑八百户。高祖当了皇帝后,又给他升了爵位。开皇三年,他又跟着卫王爽在白道打败了突厥,官至大将军。后来,他先后担任甘州、瓜州刺史,但一直没啥名气。

直到仁寿年间,交州的土著李佛子造反了,占据了越王旧城,还派他侄子李大权占据龙编城,另一个将领李普鼎占据乌延城。当时杨素说刘方很有军事才能,皇帝就派刘方去当交州道行军总管,还让度支侍郎敬德亮当他的长史,带了二十七营人马出发。刘方军纪严明,军容整肃,谁要是违反军令,立马就砍头。但他为人仁慈,爱护士兵,谁要是生病了,他都会亲自照顾。他的长史敬德亮在尹州病重,走不动了,就留在州里休息。刘方临走时,看到敬德亮病得这么重,难过得哭得稀里哗啦的,连路人都被感动了。你看,他既有威严,又很仁慈,难怪大家都说他是良将。

到了都隆岭,遇到两千多名敌人来袭击官军,刘方派宋纂、何贵、严愿等营主把他们打败了。然后,大军逼近李佛子,先派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造反的下场。李佛子害怕了,就投降了,被押送到了京城。那些比较顽固的家伙,刘方担心他们以后还会作乱,就把他们都杀了。

话说,朝廷派大军总管韦云起去林邑打仗,还任命尚书右丞李纲当他的副手,一起负责那边的军事行动。韦云起先派钦州刺史宁长真、驩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带步兵骑兵从越常出发,自己则率领大将军张愻、司马李纲坐船从比景那边赶过去。 这期间,高祖皇帝驾崩了,杨广即位,改元大业,到了大业元年正月,大军终于到达了海口。

林邑王梵志派兵在险要的地方设防,韦云起带兵打过去,把他们打跑了。军队到了阇黎江,敌人占据南岸建起了栅栏。韦云起就摆开阵势,擂鼓击金,把敌人吓得溃不成军。过了江,走了三十里,敌人又来了,骑着大象,从四面八方围攻过来。韦云起就下令用弩箭射大象,大象中箭受伤,转身乱踩自己的队伍,我军乘机猛攻,敌人逃回栅栏,结果栅栏也被攻破了,俘虏和杀死的敌人数不胜数,足有上万。

接着,军队渡过区粟,走了六里,又碰到了敌人,每次战斗都抓到了俘虏。一直打到到达大缘江,敌人又依险设栅,结果又被韦云起打败了。然后,军队直接经过马援的铜柱,往南走了八天,终于到达了林邑的都城。林邑王梵志见大势已去,丢下城池逃到海里去了。韦云起他们抓到了林邑的庙里供奉的金人,还把宫殿都给毁了,刻石记下了这次的功劳,然后就回师了。

这次远征,士兵们很多都脚肿了,死了十四五分之一。韦云起在回程的路上生病死了,皇帝杨广非常伤心惋惜,就下诏说:“韦云起认真执行朝廷的战略,恭敬地执行讨伐的任务,他面对冰冻的急流勇往直前,把危险当作平地一样看待。他锐利的锋芒直指敌人要害,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消灭了敌人,摧毁了敌人的巢穴,没有让士兵们重复劳累,彻底平定了海外的叛乱。他为国家尽忠职守,功劳很大,应该追赠他上柱国、卢国公的爵位。” 他的儿子韦通仁继承了他的爵位。

开皇年间,有冯昱、王厓、李充、杨武通、陈永贵、房兆这几位边疆将领,当时都非常有名。冯昱和王厓,史书上没记载他们具体是哪里人。冯昱很有计谋,武艺高强。隋文帝刚当丞相的时候,就派他当行军总管,跟王谊、李威等人一起平定了叛乱的蛮族,之后被封为柱国。开皇初年,他又被任命为行军总管,驻扎在乙弗泊,防备突厥。结果突厥几万骑兵突然袭击,冯昱奋力抵抗好几天,但敌众我寡,最终战败,损失了几千人,不过也杀了不少突厥兵。后来他在边疆驻守了好几年,每次作战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冯昱勇敢善于射箭,隋文帝觉得他很有将帅之才,经常让他当行军总管驻守江南,抵御陈朝的入侵。他屡立战功,让陈朝的人都很害怕他。在攻打陈朝和讨伐高智慧叛乱的战争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官至柱国、白水郡公。李充是陇西成纪人,年轻时就豪迈慷慨,很有战略眼光。开皇年间,他多次担任行军总管,打击突厥,屡立战功,官至上柱国、武阳郡公,还被任命为朔州总管,威名远扬,让突厥人闻风丧胆。后来有人诬陷他谋反,把他召回京城,隋文帝很生气。李充性格一向刚烈,最终忧愤而死。

杨武通是弘农华阴人,性格果敢刚烈,擅长骑马射箭。他多次担任行军总管,讨伐西南的夷族,屡立战功,被封为白水郡公,还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当时党项羌族经常骚扰边境,朝廷因为杨武通威名远播,就让他先后担任岷州、兰州总管来镇压他们。后来他和周法尚一起讨伐嘉州叛乱的獠族,周法尚的军队一开始打得很不利,杨武通就率领几千人,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杨武通于是下令停止前进,把战车绑在树上,出其不意地多次攻击敌人,打败了他们。敌人知道他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兵,就倾巢而出。杨武通转战数百里,被敌人包围,四面都被堵死了。杨武通轻骑突围,结果马失前蹄,被敌人抓住,杀害并吃掉了。

陈永贵是陇右胡人,本来姓白,因为勇猛而闻名。隋文帝非常喜欢他,多次让他担任行军总管镇守边疆,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单骑冲入敌阵。他官至柱国、兰州、利州总管,被封为北陈郡公。房兆是代人,本来姓屋引氏,性格刚毅,很有军事才能。他多次担任行军总管打击突厥,凭借战功官至柱国、徐州总管。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史书上说啊,长儒他们这些将军,从年轻时就投身军旅,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曾率领军队,立下了保家卫国的赫赫战功。长儒呢,曾经只带着两千步兵,就对抗十万敌军,打光了箭矢,依然英勇奋战,真是太厉害了!子干将军西边渡过青海,北边到达边塞,那些胡人吓得不敢轻举妄动,边境也因此平静无事,这也很值得称赞。万岁将军,他智勇双全,善于安抚士兵,大家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军队也从不疲惫。他北边击退了匈奴,南边平定了夷族和獠族,军队所到之处,都让边疆的敌人闻风丧胆。可是后来因为论功行赏的时候,他直言不讳,得罪了权贵,结果被奸人陷害,含冤而死,真是令人惋惜啊,他身上有着像李广将军一样的侠义之风。

刘方将军,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成功平定了林邑,从而安定了南海,边境上的蛮族都对他心服口服。这些将军们,都有着超越常人的雄心壮志,他们身处要职,肩负重任,虽然他们的功绩比不上马援在南方平叛的威名,也比不上赵充国在西羌的赫赫战功,但论功绩、论战功,他们也都是一时之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