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人啊,被认为是最聪明的,因为人懂父子之情,也懂君臣之道,这跟禽兽可不一样。古话说得好:“人生在世,三纲理应一致。” 所以说,君臣父子,道理都一样,父亲就得做父亲的样子,儿子就得做儿子的样子,君主就得做君主的样子,臣子就得做臣子的样子。君主就像天一样,天能仇恨吗?所以说,犯了错就该接受惩罚,危难关头要舍命效忠,尽心竭力地保持节操,不能遇到危险就苟且偷生。所以,听到他们事迹的人,都会感到慷慨激昂,即使过了千年,也没人不想做这样的臣子。这就是他们生前荣耀,死后哀悼,被后世尊崇的原因。
但是呢,有些人为了谋取官位和世袭的爵禄,去当别人的心腹,参与朝廷的谋划,身居要职,结果却干起了赵高那样的奸邪之事,享受着权势和宠爱,又干起了王莽那样的暴虐行径,成了天下人痛恨的对象,死后连狗都不吃他们的剩饭。即使他们被挫骨扬灰,罪行昭著,被砍头焚尸,罪责明明白白,虽然能惩罚过去的坏人,但不足以给后人深刻的教训。以前孔子写《春秋》,那些乱臣贼子就害怕了,孔子就是想让他们求名不成,反而让他们的罪行暴露无遗。现在我特意把他们的罪名写在前面,就是希望后来的君子们能明白我的意思。
宇文化及,是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儿子。这小子性格凶狠残暴,根本不遵守法律法规,特别喜欢骑着好马,拿着弹弓,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招摇过市,所以长安城的人都叫他“轻薄公子”。隋炀帝当太子的时候,宇文化及经常带着侍卫出入太子宫,出入太子寝宫。后来他升官加爵,做到太子仆。但他多次因为受贿被免职。可是太子特别宠信他,没多久他又官复原职了。后来,他的弟弟宇文化及还娶了南阳公主。 宇文化及因此更加骄横跋扈,在朝中跟大臣们说话,态度傲慢无礼,经常欺压别人。看见别人家漂亮的儿女、好狗、好马、珍贵的玩物,他都要想方设法地讨要过来。他还经常跟那些杀猪卖肉的小贩混在一起,从中谋取利益。
隋炀帝登基后,就封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这完全是因为看在老爸宇文述的面子上,宇文化及更加贪婪无耻了。大业年间,隋炀帝去榆林,宇文化及和弟弟宇文智及违反朝廷禁令,偷偷地跟突厥人做生意。隋炀帝勃然大怒,把他们关了几个月。后来押解到长安城外的青门外,隋炀帝本来想斩了他们再进城,但看到宇文化及解开衣服,披头散发的样子,念及南阳公主的面子,犹豫了很久才把他们放了,并且把宇文述也贬为奴隶。宇文述死后,隋炀帝又想起了宇文述的好处,于是又重用宇文化及,让他当了右屯卫将军,还让宇文智及做了将作少监。
那时候李密占据了洛口,隋炀帝害怕了,就留在淮河以南,不敢回长安。跟着皇帝的精锐部队里,关中人很多,他们长期在外地当兵,思乡心切。他们看到皇帝没有回关中的意思,就计划叛变回乡。当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这些精锐部队,驻扎在东城。他听说士兵们想叛变,还没确定是不是真的,就派校尉元武达暗中去打探情况。元武达了解了实情后,就参与了谋反计划。
他们和相熟的武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互相煽动,说:“现在听说皇上想在丹阳建宫殿,看来是不会回去了。我们这些精锐士兵没有一个不想回家的,大家都在私下里商量着逃跑。我想把这事告诉皇上,可是皇上脾气暴躁,最讨厌听到兵士逃跑的消息,我担心还没说就被杀了。现在知道而不说,以后事情败露,我们全家都要被灭族。进退都是死,怎么办呢?”裴虔通说:“皇上确实是这样,我真的很为你担心。”司马德戡对他们俩说:“我听说关中地区沦陷了,李孝常在华阴叛乱,皇上抓了他的两个弟弟,准备把他们都杀了。我们家人都还在关中,怎么能不担心呢!”裴虔通说:“我的儿女都长大了,我自己都自身难保,就怕哪天早上就被杀头,一点办法都没有。”司马德戡说:“我们都有同样的担忧,应该一起想办法。如果这些精锐士兵要逃跑,我们可以一起走。”裴虔通他们说:“您说的对,想活命,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他们互相勾结,又把消息告诉了内史舍人元敏、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人。他们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喝酒赌博,结为生死之交,关系非常亲密,说话毫无顾忌,经常在酒席上讨论叛变计划,大家都同意了。
当时李孝质被关在宫里,由这些精锐士兵看守,内外消息都能传进去,他们的叛变计划进行得更加紧迫。有个叫赵行枢的人,是乐人的儿子,家产巨万,他先去告诉了智及。智及的部下杨士览,是宇文家的外甥,这两个人一起把情况告诉了智及。智及这个人一向狂妄放肆,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就和他们一起去找司马德戡,约定在三月十五日一起起兵叛乱,抢夺十二卫的战马,抢劫百姓的财物,然后一起回关中。智及说:“不,现在正是隋朝灭亡的时候,英雄豪杰都纷纷起义,一起叛变的人已经有几万人了,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干一番大事业,这是成就帝王霸业的好机会啊!”司马德戡同意了。赵行枢、薛良请求让化及当领导,约定好之后,才告诉了化及。化及这个人本来就胆小懦弱,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汗都流出来了,过了很久才平静下来。
公元617年三月一日,德戡想公开宣布起事,但担心人心不齐,于是又想了个诡计来鼓动大家。他跟许弘仁、张恺说:“你们俩是好医生,国家都派你们出来办事,你们说话,大家肯定信。你们去皇宫里,告诉那些明白事理的人,说皇上听说骁果军要造反,准备了很多毒酒,打算在宴会的时候把他们都毒死,只留下南方人。”弘仁他们把这话传了出去,骁果军的人听到后,都互相商量,造反的计划更加紧迫了。
德戡知道计策成功了,就用了十天的时间把老朋友们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自己的计划。大家一起跪下说:“都听将军的!”当天晚上,奉义主下令关闭城门,跟虔通一起,把所有城门都锁上。到了三更天,德戡在东城内集合军队,聚集了几万人,点燃火把,跟城外的人互相呼应。皇上听到动静,问怎么回事。虔通假装说:“草坊着火了,城外的人在帮忙救火,所以很吵。”城内城外联系不上,皇上也就信了。
孟秉和智及在城外聚集了上千人,劫持了候卫武贲冯普乐,一起分兵捉拿郭下街巷的人。到了五更天,德戡把军队交给虔通,换掉了所有城门的守卫。虔通就自己打开城门,带着几百骑兵,直奔成象殿,杀了将军独孤盛。武贲郎将元礼于是带兵冲进去,守卫的士兵都逃跑了。虔通带兵冲进左阁,跑到永巷,问:“皇上在哪儿?”一个宫女出来指着说:“在西阁。”虔通就过去抓了皇上。皇上对虔通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为什么造反?”虔通说:“我没有造反,只是将士们想回家,我带您回京城。”皇上说:“好吧,跟你回去。”虔通就带兵保护皇上。
天亮了,孟秉带着军队迎接化及。化及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吓得说不出话来,有人来拜见他,他只是低着头坐在马上,说“罪过”。当时士及在公主府,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智及派家僮庄桃树去公主府杀了他,桃树不忍心,把士及带到智及那里,过了很久才被释放。化及到了城门,德戡出来迎接,把他带进朝堂,封他为丞相。然后,德戡下令把皇上带到江都门给叛军看看,又把皇上带回宫里。德戡又派令狐行达在宫中杀了皇上,还抓了数十个跟他不合的朝臣和皇亲国戚,不论老少都杀了,只留下了秦孝王子浩,立他为皇帝。
十多天后,德戡抢走了江都人的船只,从水路往西逃。到了显福宫,宿公麦孟才、折冲郎将沈光等人想杀化及,反被化及杀了。化及于是占据了六宫,他的生活作风,跟隋炀帝一模一样。他每天在帐篷里南面坐着,有人来禀报事情,他都不说话。到了晚上,才收取奏章,跟奉义、方裕、良、恺等人一起商量决定。
走到徐州,水路不通了,他又抢了老百姓的车和牛,得到两千辆车,用来装载宫女和珍宝。武器装备都让士兵背着。路途遥远,士兵们都累坏了,开始怨声载道。德戡很失望,偷偷地对行枢说:“你害死我了。现在要平定天下,一定要依靠有才能的人,化及这个人很无能,你又在他身边,事情一定会失败,怎么办?”行枢说:“这事儿在我们手里,废了他很容易!”于是他们跟李本、宇文导师、尹正卿等人一起商量,用后军一万多兵马袭击化及,重新立德戡为主。弘仁知道了这件事,偷偷地告诉了化及,化及就把德戡和他的一伙十多人全部抓起来杀了。化及带兵向东郡进发,守将王轨打开城门投降了。
元文都推举越王侗当皇帝,然后任命李密当大将军,让他去打王世充。李密派徐勣去守着黎阳的粮仓。王世充渡过黄河,想拿下黎阳县,还分兵去围攻徐勣。李密就在清淇河边扎营,跟徐勣约定用烽火传递消息。王世充每次攻打粮仓,李密就带兵去救援。王世充几次交战都吃亏,他的将军于弘达还被李密抓住了,送给了越王侗,最后被煮死了。
王世充没粮食了,就渡过永济渠,跟李密在童山决战,结果打输了,跑到汲郡去要粮食,还派人去东郡拷打老百姓逼他们交粮食。王轨看王世充太不是东西了,干脆把城池投降给了李密。王世充吓得不轻,从汲郡带兵想攻打北边的几个州。他手下的将领陈智略带着一万多岭南精兵,张童儿带着几千江东精兵,都叛逃投奔了李密。
王世充手里还剩两万人马,就往北逃到魏县。他的部下张恺等人跟他的将领陈伯谋划着要干掉他,结果事情败露了,被王世充杀了。王世充身边的心腹一个一个地没了,兵力也越来越少,兄弟几个也没什么好主意了,就整天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还叫来歌女跳舞唱歌。喝醉了以后,王世充埋怨尤智及说:“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全靠你出主意,硬是把我推上了这个位置。现在什么都做不成,兵马一天天散了,我背上了杀害主子的罪名,天下人都不会接受我。现在要灭我满门,难道不是你的错吗?”说着,抱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哭了起来。
尤智及生气地说:“打胜仗的时候,你什么赏赐都没有,现在要败了,就想把责任推到我头上?你为什么不干脆杀了我,好去投降建德王?”兄弟几个吵吵闹闹,根本不顾长幼尊卑,吵完又接着喝酒,天天如此。眼看着兵都跑光了,自己肯定要完蛋了,王世充叹口气说:“人总归是要死的,难道就不能当一天皇帝吗?”于是他毒死了自己的哥哥王浩,在魏县称帝,国号许,年号天寿,还任命了一堆官员。他攻打元宝藏在魏州,打了四十天都没打下来,反而自己被打败了,损失了一千多人。
然后他往东北方向跑到聊城,想拉拢海边的那些贼寇。这时候他派士及去济北要粮食。大唐派淮安王神通去安抚山东,顺便招降王世充。王世充不肯投降,神通就带兵围困他,十几天没打下来就撤兵了。窦建德带兵来攻打王世充。之前,齐州的贼帅王薄听说王世充有很多宝物,就假装投降。王世充信以为真,跟王薄一起守城。结果王薄把窦建德引进了城里,活捉了王世充,俘虏了他的所有兵马。先抓住了尤智及、元武达、孟秉、杨士览、许弘仁,都被杀了。
然后用囚车把王世充押解到河间,数落他杀害君主的罪行,他的两个儿子王承基、王承趾也被杀了,脑袋被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那里,在突厥的王庭示众。士及从济北回到长安。
智及这小子从小就调皮捣蛋,喜欢跟人打架,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斗鸡、放鹰遛狗,没个正形。他一开始靠他爹的功劳被封了个濮阳郡公。 这小子坏事做绝,简直是无恶不作。
他老婆长孙氏很嫉妒他,就把他那些坏事都告发了他爹。虽然她告发得比较隐晦,但长孙氏的父亲,也就是长孙无忌,非常生气,智及只要犯点小错,就少不了挨鞭子。他弟弟智士及仗着娶了公主,也看不起他。只有他弟弟智化及处处维护他,他爹好几次想杀了他,都是智化及给救下来的,所以兄弟俩关系还不错。
后来,智化及就劝智及派人偷偷去边境做买卖,私下倒腾东西。 结果事情败露了,按理说该杀头,但是长孙无忌只揭发了智及的罪行,却替智化及求情。皇帝就饶了他们兄弟俩。 长孙无忌临死前,还上书告发智及的凶残暴虐,说他迟早会祸害人家。
皇帝后来想起了长孙无忌的话,就给智及安排了个将作少监的职位。 后来发生在江都的那场谋反,就是智及策划的。 智化及当了丞相,还被封为左仆射,领十二卫大将军。 后来智化及更是胆大妄为,自立为齐王。 结果窦建德攻破聊城,把他抓住了,砍了脑袋,和他一起造反的十几个同伙也被杀头,暴尸示众。
司马德戡,是陕西扶风雍县人。他父亲元谦,在北周当过都督。司马德戡从小就没了父亲,靠杀猪维持生计。后来,有个叫粲的和尚跟司马德戡的母亲和氏关系不错,就收养了司马德戡,教他读书识字,还教他算账。隋文帝开皇年间,司马德戡当上了侍官,慢慢升迁,最后当上了大都督。
他跟着杨素去讨伐汉王谅,在内营担任左右职务。司马德戡办事效率高,口才又好,而且很会耍心眼,杨素很欣赏他。因为立功,他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大业三年,他当上了鹰扬郎将,参与讨伐辽东的战事,升任正议大夫,后来又升迁为武贲郎将。隋炀帝对他很亲近。
跟着隋炀帝到了江都,司马德戡统领着一万名骁果军,驻扎在城内。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司马德戡就率领骁果军谋反了,具体情况记载在《化及事》里。他们抓到了隋炀帝,司马德戡和他的同伙孟秉等人拥立宇文化及为丞相。宇文化及首先封司马德戡为温国公,食邑三千户,还加封他为光禄大夫,让他继续统领原来的军队。宇文化及心里其实很忌惮他。
过了几天,宇文化及开始安排将领,分配士兵,他把司马德戡调任礼部尚书,表面上是升官,实际上是夺了他的兵权。司马德戡因此很生气,他把得到的赏赐都贿赂给了宇文化及的心腹智及,让智及为他说话。到了徐州,他们下船登陆,宇文化及让司马德戡殿后。司马德戡就和赵行枢、李本、尹正卿、宇文导师等人密谋袭击宇文化及,还派人去联系孟海公,想让他从外部支援。
他们迟迟没有动手,等着联络人的消息。结果,许弘仁、张恺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就派他弟弟宇文化及派他弟弟宇文士及假装打猎,来到司马德戡的后军。司马德戡不知道事情败露了,出营去拜见宇文化及,结果被抓了,他的同伙也被抓了。宇文化及责备他说:“咱们一起出生入死,平定了天下,现在事情成功了,我希望咱们一起享受荣华富贵,你为什么还要反叛呢?”
司马德戡说:“我本来是想杀死昏庸的皇帝,结束他的暴政,拥立你为帝,没想到你比他还糟糕,形势所迫,我不得不反。”宇文化及没说什么,下令把司马德戡押到军营里,勒死了他,那年他三十九岁。
裴虔通,是河东人。一开始,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就重用他,把他当心腹,慢慢地升官,做到监门校尉。杨广当了皇帝以后,提拔以前身边的亲信,给了裴虔通宣惠尉的官职,后来又升任监门直阁。他跟着皇帝多次出征打仗,最后做到通议大夫。他和司马德戡一起密谋造反,先打开了宫门,骑马冲到成象殿,杀了将军独孤盛,把皇帝杨广抓到了西阁。宇文化及后来就封裴虔通为光禄大夫、莒国公。宇文化及带兵北上时,让他镇守徐州。宇文化及失败后,裴虔通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徐州总管,后来又升任辰州刺史,封为长蛇男。没多久,因为参与隋朝的叛乱而被除名,流放到岭南地区,最后死在那里。
王充,字行满,本来是西域人。他爷爷支颓(此处保留原文),搬到新丰居住。支颓死后,他奶奶年轻守寡,和仪同王粲私通,生下了王充。王粲后来把王充的母亲娶为小妾。王充的父亲去世后,王充跟着母亲嫁给了王粲,王粲很疼爱他,让他跟自己姓王,官做到怀州和汴州的长史。王充这个人,长得凶神恶煞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虽然看过不少书,尤其喜欢兵法,还懂一些占卜算命之类的,但他从不轻易把这些本事告诉别人。开皇年间,他当了左翊卫,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仪同,又任兵部员外郎。他很擅长写奏章,对法律也很精通,但是他这个人很会玩弄文字,心里盘算着各种高低手段。要是有人反驳他,他就巧舌如簧,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理亏,却没人能驳倒他,大家都说他口才好,辩论能力强。杨广当皇帝的时候,王充一路升迁,做到江都郡丞。当时杨广经常去江都,王充很会察言观色,拍马屁,逢迎皇帝,每次给皇帝上奏,杨广都很高兴。他又兼任江都宫监,负责修建宫殿池台,还暗中进献各地珍奇宝物讨好皇帝,因此和杨广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公元612年,隋朝已经开始乱套了,杨素这个人啊,表面上对皇帝很恭敬,私底下却结交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人,收买人心。江淮地区的人本来就比较强悍,加上当时盗贼四起,很多人犯了法,进了监狱等着受罪。可杨素呢,就滥用职权把他们都放了,以此来拉拢人心,结交私人恩怨。
后来杨玄感造反,江南的朱燮和管崇也跟着起兵响应,自称将军,手下竟然有十多万人!皇上派了吐万绪、鱼俱罗去讨伐,结果都没成功。杨素就从江都招募了一万多人,几次战斗都打赢了。每次打胜仗,他都把功劳归于手下,缴获的战利品也全部分给士兵,自己一点儿好处都不拿。所以大家都抢着为他卖命,他手下能打仗的人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614年,齐郡有个贼头子叫孟让,他从长白山带兵到处抢劫,打到了盱眙,手下也十多万人。杨素带兵去抵抗,故意装出很弱的样子,在都梁山设了五个营寨,跟孟让对峙,就是不打。等孟让放松警惕了,杨素突然出兵猛攻,把孟让打得大败,乘胜追击,把孟让的军队全歼了,孟让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这一仗斩首一万人,牛羊牲畜、军资啥的,全都被杨素缴获了。皇上见杨素有将帅之才,就开始派他带兵去剿灭那些小股盗贼,杨素到哪,哪里的盗贼就被剿灭了。不过,他这个人啊,虚伪得很,装出一副很善良的样子,其实很会伪装自己,为了名声,他可以吃苦耐劳。
公元615年,突厥围困皇上在雁门关,杨素把江都所有的人都派去支援。在军营里,他蓬头垢面,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不脱盔甲,睡在地上。皇上听说后,觉得他很忠心,更加信任他了。
十二年后,他升迁到江都当了地方长官。那时候,有个叫厌次的人,假装谦虚,实际上做了好几年的土匪,手下竟然有十多万兵马,盘踞在豆子(地名)一带。他带兵去打,把厌次给杀了,吓得其他土匪都老实了。接着他又去打卢明月,在南阳打败了他,斩首几万人,俘虏更是数不胜数。 回到江都后,皇帝非常高兴,亲自端着酒杯赏赐他。
他知道皇帝喜欢美女,就说江淮地区有很多漂亮姑娘,还主动表示愿意帮皇帝充实后宫,只是这些姑娘没机会进宫。皇帝一听更高兴了,就偷偷地让他去挑选那些长得漂亮、符合标准的女子,还用国库的钱和本来要进京的贡品当聘礼。 这花费的钱财多得数不清,账面上就写着“奉旨另用”,具体花了多少根本没写。要是皇帝看中的,他就重重赏赐他;就算皇帝不喜欢的,他也给赏赐一些东西。后来,他让人用船把这些女子送到东京,结果路上土匪又出来作乱,负责押送的使者们非常辛苦,甚至有十多艘船在淮河泗水一带沉船,人也都淹死了。 有人想把这事儿捅出来,但他都给压下去了,还赶紧再找人送去。 从此以后,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后来李密攻陷了兴洛仓,兵临东都城下,朝廷军队几次都被打败了。光禄大夫裴仁基竟然在武牢投降了李密,皇帝非常生气,下令出兵讨伐李密。皇帝还专门派他当将军,在洛口抵挡李密。他们打了上百仗,胜负参半。 后来他带兵渡过洛水,逼近兴洛仓。李密和他交战,他战败了,有上万士兵落水淹死了。当时天寒地冻下着大雪,士兵们渡过河后,衣服都湿透了,在路上冻死的又有几万人,等到到达河阳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人了。 他把自己关进监狱请罪,越王侗派人赦免了他,并召他回都城。 他把逃散的士兵重新集合起来,又聚集了一万多人,驻扎在含嘉城里,再也不敢出去了。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皇帝,窦建德就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一起拥立杨侗当皇帝。杨侗封窦建德当了吏部尚书,还封他做郑国公。后来杨侗听信了元文都和卢楚的计策,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就向杨侗称臣了,然后又带兵去黎阳抵抗宇文化及,还派人来报捷。大家都挺高兴的,就窦建德一个人跟手下将领说:“元文都那帮人,就是些只会写写算算的文官。我看这情况,他们肯定会被李密抓起来的。再说咱们军队跟李密打仗,杀了他不少父兄子弟,这仇早就结下了,要是现在投降他,咱们以后都没好日子过了!”他这么一说,就是想激怒大家。
元文都知道了这事儿,吓得不轻,就和卢楚他们商量,想趁着窦建德进宫的时候,埋伏兵马把他杀了。他们已经约好了日子,结果将军段达把这事儿告诉了窦建德,说是他的女婿张志告诉他的。窦建德当夜就带兵包围了皇宫,将军费曜、田世阇带兵在东太阳门外跟窦建德的军队打了起来。费曜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就攻破城门冲进去了,皇甫无逸一个人骑着马逃跑了。窦建德抓住了卢楚,把他杀了。当时宫门还关着呢,窦建德让人敲门告诉杨侗说:“元文都他们想把皇帝交给李密,段达知道了告诉了我。我可不是造反,我是杀那些造反的人!”元文都听到动静后赶紧进宫,把杨侗护送到乾阳殿,带兵保护他。他还让将领们上城墙抵抗,结果打输了,元文都也被抓住了,然后也被杀了。杨侗就下令打开城门让窦建德进来,窦建德把守卫都换成了自己的人,然后才进去拜见杨侗,他对着杨侗磕头哭着说:“元文都他们太不像话了,想互相残杀,事态紧急,我才这么做的,我不敢背叛朝廷啊!”杨侗就跟他盟誓了。
窦建德后来又派韦节等人去劝杨侗,让杨侗封他当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他还把自己的哥哥窦恽弄了个内史令的官职,住进了皇宫。
过了一会儿,李密打败了王世充的军队,凯旋而归。但是,他的精兵强将和战马损失惨重,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王世充想趁着李密虚弱的时候攻击他,但他担心手下士兵们不齐心,于是就装神弄鬼,说自己梦见周公了。
他在洛水边上建了一座祠堂,派巫师到处宣扬说周公托梦,要他赶紧讨伐李密,这样就能取得巨大功劳,否则军队都会染上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军队里有很多楚地人,楚人向来迷信妖魔鬼怪,所以王世充才用这种方法迷惑他们。士兵们一听,都请求出战。王世充挑选了精兵强将,一共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把营地迁到了洛水南边。李密的军队则驻扎在偃师北面的山上。
那时候李密刚刚在化及之战中取得胜利,有点轻敌,对王世充不够重视,所以没有设置防御工事。王世充趁夜色派了两百多骑兵偷偷潜入北山,埋伏在山谷里,命令士兵们喂饱马匹,自己也吃饱喝足。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渡过洛水,人马飞奔,天快亮的时候就到达了李密的营地附近。李密派兵迎战,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两军就交战了。王世充的伏兵从山上冲下来,迅速登上北原,居高临下,猛攻李密的营地。李密的营地顿时大乱,没有人能够抵挡,王世充的军队冲进营地放火。李密的军队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将领张童儿、陈智略都投降了。王世充攻下偃师。
一开始,王世充的哥哥王伟和儿子王玄应跟着王世充去东郡,后来被李密俘虏,关在城里。现在,王世充把他们都救出来了。他还抓到了李密的长史邴元真和妻子,司马郑虔象的母亲以及其他将领的子女,王世充对他们都很好,还让他们偷偷地去叫他们的父亲和兄弟来投降。王世充的军队到达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打开城门投降。李密只带了数十骑兵逃跑了,王世充收编了他的所有军队。从东海到长江以南的地区,都纷纷来投降他。王世充又让韦节劝说侗(指梁侗),封他为太尉,并为他设置官属,以尚书省作为他的府邸。不久,王世充自称郑王。他派大将高略率领军队攻打寿安,但没有成功就撤兵了。他又率领军队包围谷州,三天后又撤退了。第二年,他自称相国,接受了九锡的礼仪和物品,从此以后就不再朝拜梁侗了。
有个道士叫桓法嗣,自己说能解读预言图谶,跟王世充关系特别好,走得很近。法嗣就拿出一本《孔子闭房记》,上面画的是个男人拿着一根棍子赶羊。法嗣说:“‘羊’是隋朝的谐音啊,‘干’加上‘一’就是‘王’字,王在羊后面,这说明相国要代替隋朝当皇帝啊!” 他又拿出庄子的《人间世》和《德充符》这两篇文章。法嗣解释说:“上面一篇说‘世’,下面一篇说‘充’,这不就是相国您的名字吗?这说明您将得到人间的拥戴,应天命而成为天子啊!” 王世充一听,高兴坏了,说:“这是天命啊!” 他立刻给法嗣磕了两个响头,表示感谢,然后就封法嗣当了谏议大夫。
王世充还抓来各种各样的鸟,在布帛上写字系在鸟脖子上,说是天命,然后放飞这些鸟。有人射到这些鸟,把鸟献给王世充,王世充也给这些人官爵。后来,王世充把隋炀帝杨侗软禁在别的宫殿里,自己僭越称帝,年号开明,国号郑。大唐派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包围了他。王世充多次出兵反击,每次都打败仗,城外的各个城池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王世充被逼得走投无路,就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率领精锐部队前来救援。军队到了武牢,却被秦王打败了,窦建德也被俘虏,押到王世充的城下。王世充想冲出包围圈逃跑,但是手下的将领都没人响应他,他自己也知道没地方可逃了,于是就投降了。到了长安,却被仇人独孤修德给杀了。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他爹是周朝的朔州刺史。段达在周朝的时候,才三岁,就继承了襄垣县公的爵位。长大后,他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胡子,骑射都很厉害。
高祖当了丞相,让他当大都督,统领自己信任的军队,经常带着他左右。高祖当皇帝后,段达做了左直斋,后来一步步升迁到车骑将军,还兼任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人造反的时候,段达率领一万兵马,平定了定方、滁州两地,皇上赏了他一千匹绢,还把他升为仪同。他又在宣州打败了汪文进等人,被加封为开府,赏赐了他五十个奴婢和四千匹绢。仁寿年间,他是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年,因为以前在皇宫当差的关系,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他参加了征讨吐谷浑的战争,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
皇上征讨辽东,老百姓被征发劳役,苦不堪言。平原人祁孝德、清河人张金称等人聚集起很多人当了土匪,攻占城池,地方官吏根本抵挡不住。皇上派段达去打他们,结果好几次都被张金称他们打败了,损失惨重。那些土匪看不起他,叫他“段姥”。后来,他用了鄃县县令杨善会的计策,再次和土匪作战,才取得了胜利。回到京城后,因为公事被免职。
第二年,皇上又征讨辽东,留下段达镇守涿郡。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高阳人魏刀儿聚集了十多万人,自称“历山飞”,在燕赵地区烧杀抢掠。段达率领涿郡的守军郭绚一起打败了他。当时盗贼很多,官军作战激烈,段达没能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谨慎地防守,囤积粮草,很少取得战果,当时的人都说他胆小怕事。
大业十二年,皇上去了江都宫,让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洛口,派兵进攻洛阳城下,段达和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领禁军出城迎战。他立了一些功劳,被升为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击败后,李密又进兵占据北芒,打到上春门,段达和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带兵抵抗。段达看到敌人,没摆开阵势就跑了,被李密抓住机会,军队大败,韦津战死。从此,李密的势力越来越大。
皇上在江都去世后,段达和元文都等人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兼任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人计划诛杀王世充,段达暗中告诉了王世充,并在暗中帮助他。事情败露后,越王杨侗把元文都交给王世充,王世充非常感激段达,特别尊重他。打败李密后,段达等人劝说越王杨侗给王世充加九锡,暗示他禅让。王世充称帝后,任命段达为司徒。东都平定后,段达因为这件事被杀,他的妻子儿女也被没收了财产。
史官说:那些本来资质平庸的人,却因为蒙受了皇恩,世代受其荫泽;而像王充那样才能低微的人,却因为赶上了好时候,都得到了提拔重用,享受的待遇甚至超过了老臣。等到国家衰败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尽忠报国,反而趁机谋取私利,图谋篡权夺位。他们带领着那些不法之徒,成为了动乱的根源,彻底破坏了国家根本,甚至撕毁官服,砸碎朝冠。有的亲自带兵造反,有的则暗中下毒害人,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所以,那些凶狠残暴的贼寇,一个接一个地被诛杀;那些卑鄙丑恶之徒,也接二连三地被剿灭。这既告慰了忠义之士,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唉,做臣子的,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