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仲方,字不齐,是河北安平人。他爷爷崔孝芬做过北魏的荆州刺史,他爸爸崔宣猷做过北周的小司徒。仲方从小就喜欢读书,文武双全。十五岁的时候,北周太祖皇帝一眼就看中了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们一起学习。当时高祖也在里面,所以仲方跟高祖从小就关系很好,很熟络。
后来,崔仲方通过明经考试,当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事,接着升任记室,又升任司玉大夫,和斛斯徵、柳敏等人一起修订礼法。之后因为军功,被授予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的官职,被封为石城县男,食邑三百户。当时武帝暗中计划灭掉北齐,仲方献上了二十条计策,武帝非常惊讶。后来他又和少内史赵芬一起修订了各种规章制度。
接着,他跟随武帝攻打晋州,北齐的副将崔景嵩请求里应外合,仲方和段文振等人一起登上城墙接应,成功攻下了晋州,这件事记载在《段文振传》里。之后,他又被命令去劝降翼城等四个城池,也都成功了。他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爵位也升为范阳县侯。后来,他又作为行军长史跟随郯公王轨在吕梁擒获了陈将吴明彻,这其中有很多都是他的计策。
宣帝继位后,崔仲方被任命为少内史,奉命出使淮南,之后返回朝廷。正赶上皇帝驾崩,高祖做了丞相,他和仲方见面后,两人紧紧握手,非常高兴,仲方也完全归心于高祖了。当天晚上,仲方向高祖上奏了十八条建议,高祖都采纳了。他又看到大势所趋,暗中劝说高祖接受天命,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高祖受禅登基后,召见崔仲方和高颎商议关于年号和服饰颜色的事宜。仲方说:“晋朝是金德,北魏是水德,北周是木德。皇家以火德承继木德,符合天命。而且陛下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祥瑞出现,所以车服、旗帜、祭祀用的牲畜,都应该用红色。”他又劝说皇帝取消六官,建议沿用汉魏旧制。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崔仲方被提升为上开府,不久又转任司农少卿,爵位也升为安固县公。
皇帝命令他征发三万民夫,在朔方、灵武一带修筑长城,东到黄河,西到绥州,南到勃出岭,绵延七百里。第二年,皇帝又命令他征发十五万民夫,在朔方以东的边境险要地带修筑几十座城池,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丁父他老人家辞官了,本来以为就这样了。没想到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虢州刺史。上任后,他写奏章给朝廷,提出了关于攻打陈国的策略,奏章里写道:
……(此处应接原文内容,因为原文未提供,故无法翻译)……
臣我仔细查阅史料,发现晋朝太康元年,也就是庚子年,晋武帝灭了吴国。到现在开皇六年,丙午年,一共过去了三百七十年。《春秋宝乾图》上说:“王者三百年要一次大赦天下,重新制定法律。”今年正好三百年的整,可以说是时机成熟了。陈朝这帮草包,从丙子年开始造反,到现在的丙午年,子午相冲,阴阳相克,这可是个不吉利的征兆啊!
古时候史学家赵晔说过:“陈国是颛顼的后代,属水,所以会在鹑火星当令的年份灭亡。”他还说:“周武王打败商朝后,把胡公满封在了陈国。”到了鲁昭公九年,陈国发生灾难,有个叫裨灶的预言:“再过五个鹑火星当令的年份,陈国就要灭亡,楚国将会灭掉它。”楚国是祝融的后代,主管火,所以最终灭了陈国。陈国继承了舜的香火,舜又是颛顼的后代,虽然太岁运行方向是左,岁星运行方向是右,但只要是鹑火星当令的年份,陈国都会遭殃,戊午年,妫、虞两族的运气就到头了。虽然说法不同,但结果都一样。
咱们隋朝继承了五代王朝的统治,承蒙上天恩赐,拥有火德而称王,国号为隋,和楚国同属火德。楚国是主管火的,午是鹑火,未是鹑首,申是实沉,酉是大梁。这几个星宿正好对应周、秦、晋、赵几个国家的分界线。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出兵,就能得到天时的帮助。用现在的眼光看古代的事,陈国灭亡是毫无疑问的。我认为午、未、申、酉这几个星宿,都是数极之年。俗话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何况我们现在有圣明的君主,贤良的臣子,强大的军队,富饶的国家,百姓都一心向朝廷,人神都响应我们。陈国上面昏庸无能,下面民怨沸腾,根本就没有什么坚固的防御,军队也比不上九国联军。夏桀、商纣王都站不住脚,更何况这帮蛮夷之辈竟然敢跟天对抗!
我估计朝廷早就有了周全的计划,我只是随便说说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对朝廷有所帮助。现在只需要武昌以下,蕲州、和州、滁州、方州、吴州、海州等地增派精兵,秘密制定渡江作战计划。益州、信州、襄州、荆州、基州、郢州等地要赶紧造船,多摆出一些阵势,准备水战。蜀汉两江是长江上游,水路要道,必争之地。敌人虽然在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等地都驻扎了船只,但最终还是要聚集在汉口、峡口,在那里进行一场大的水战。如果敌人肯定上游有军队,会派精兵增援,那我们下游的将领就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渡江。如果敌人只是依托地势防守,那我们的上游水军就可以直接进攻。虽然陈国依仗九江五湖的天险,但如果没有德行,也守不住;虽然他们有江南三吴、百越的军队,但如果没有恩德,也无法自立。
皇上看完奏章后非常高兴,就把他提升为基州刺史,然后又把他召回朝廷。 仲方趁机当面提出了他的战略规划,皇上很欣赏,赏了他一件御赐的袍子和裤子,还有五百匹各种颜色的丝绸,并且提升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开府的官员才放他回去。后来,大规模讨伐陈朝的时候,任命仲方为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和秦王会合。陈朝平定后,因为一些事情被免职了。没过多久,他又官复原职。几年后,又升任会州总管。当时,一些羌族部落还没有归顺朝廷,皇上命令仲方去征讨他们,他和羌族打了三十多次仗,紫祖、四邻、望方、涉题、干碉、小铁围山、白男王、弱水等各个部落都被平定了。皇上赏赐给他一百三十个奴婢,三十斤黄金,以及大量的其他物品。
仁寿年间开始,他被任命为代州总管,在任几年后,又被召回朝廷。皇上驾崩后,汉王谅的余党占据吕州不肯投降,隋炀帝命令周罗睺去攻打,结果周罗睺中箭身亡了,于是隋炀帝就让仲方接替他统领军队,一个月左右就攻下了吕州。仲方被提升为大将军,拜为民部尚书,不久又转任礼部尚书。三年后,因为一些事情再次被免职。后来做了国子祭酒,又转任太常卿。朝廷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让他去上郡当太守。没过多久,因为母亲去世,他就辞去了官职。一年多以后,他又被任命为信都太守,上表请求退休,皇上恩准了他的请求。不久后,他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的儿子民寿,官做到定陶令。
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义的侄子。他爸爸于实,曾经担任周朝的大左辅,燕国公。仲文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特别爱看书,而且不知疲倦。他爸爸很惊讶地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的!”九岁那年,他在云阳宫见到了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很喜欢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处呢?”仲文回答说:“为了侍奉父亲,忠于君主,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忠孝而已。”太祖听了非常赞赏。后来,他跟着博士李祥学习《周易》和《三礼》,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大义。
长大后,仲文为人洒脱,很有抱负,气质高雅超群,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名公子”。他最初在赵王手下做事,不久就升迁为安固太守。当时,任家和杜家各丢了一头牛,后来找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的,州郡官府很久都没办法解决。益州长史韩伯俊说:“于安固年轻时就聪明睿智,可以让他来判决。”仲文说:“这很容易解决。”于是他让两家把牛群都赶来,然后放开让两家认自己的牛。那头牛跑到任家的牛群里去了。然后,仲文暗中让人把任家的牛弄伤了,任家很惋惜,杜家却无动于衷。于是仲文责问杜家,杜家认罪离开了。
当时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的党羽,之前犯了罪被关进监狱,没人敢追究他。仲文到任后,彻底查清了这件事,最终结案。蜀地的人们都这么说:“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没过多久,仲文被朝廷征召,担任御正下大夫,被封为延寿郡公,食邑三千五百户。他多次跟随军队出征,屡立战功,最后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宣帝时期,他担任东郡太守。
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尉迥造反了,派将军檀让去收复河南地区。又派人去劝说杨仲文投降,但杨仲文拒绝了。尉迥很生气杨仲文不跟他一起造反,就派仪同宇文威去攻打他。杨仲文迎战,大败宇文威的军队,斩杀五百多敌人。因为这次战功,杨仲文被授予开府的官职。
尉迥又派他的将军宇文胄从石济渡河,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发,两路大军同时进攻杨仲文。敌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老百姓都吓坏了,郡里的赫连僧伽、敬子哲也率领军队响应尉迥。杨仲文估计自己守不住了,就丢下妻儿,带着六十多骑兵,打开城西门突围逃跑。被敌人追赶,边打边跑,跟随他的骑兵战死十七八个。杨仲文好不容易才逃脱,到达京城。尉迥随后杀死了杨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高祖见到杨仲文后,把他带进卧室,为他哭泣。赏赐他五百匹锦缎,二百两黄金,提升他为大将军,担任河南道行军总管,还给他配备了仪仗乐队,并派人快马加鞭赶到洛阳调兵,讨伐檀让。这时韦孝宽在永桥阻击尉迥,杨仲文去见韦孝宽商议作战计划。
当时总管宇文忻心里有点怀疑,就对杨仲文说:“你刚从京城来,你觉得朝廷的领导人是什么样的?尉迥确实不足为惧,但担心事情平定后,他们会不会暗中报复?”杨仲文害怕宇文忻会发生变故,就对他说:“丞相为人宽厚大度,见识广博,只要真心实意地辅佐他,他一定不会猜忌你。我在京城待了三天,看到丞相做了三件好事,由此看来,他并非寻常之人。”宇文忻问:“哪三件好事?”杨仲文说:“有个叫陈万敌的人,刚从叛军中投降,丞相就让他弟弟难敌去乡里招募士兵,一起讨伐叛军。这体现了丞相的大度。上士宋谦奉命查案,宋谦想借此机会另外追究其他罪名,丞相责备他说:‘已经落网的人自然可以追究,何必另外寻找罪名,以至于影响大局。’这体现了丞相不徇私情。丞相说起我的妻儿时,还忍不住流泪。这体现了丞相的仁慈。”宇文忻从那以后就安心了。
仲文带兵到了汴州东边的倪坞,碰上了迥的将领刘子昂、刘浴德等人,打败了他们。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地,檀让带着几万大军,仲文虽然兵力弱,却主动出击挑战。檀让把所有兵力都派出来抵抗,仲文假装往北撤退,让敌军有点得意忘形。这时,仲文派精兵从两翼包抄,大败檀让的军队,活捉了五千多人,斩首七百多颗。
接着进攻梁郡,迥的守将刘子宽丢下城池逃跑了。仲文追击,俘虏斩杀了数千人,刘子宽只身逃脱。一开始,仲文在蓼堤的时候,很多将领都说:“咱们军队是从远道而来,人和马都疲惫不堪了,不宜决战。”仲文命令三军赶紧吃饭,然后列阵决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将领们都问他:“之前大家都说军队疲惫不堪不能作战,结果却取得了胜利,这是怎么回事啊?”仲文笑着说:“我的士兵都是山东人,擅长快速进攻,不适合持久战。趁着势头猛攻,所以才能取胜。”将领们都觉得这计策真是高明,自己没想到。
然后进攻曹州,抓住了迥任命的刺史李仲康和上仪同房劲。檀让带着剩下的军队驻扎在城武,另一个将领高士儒带着一万人驻扎在永昌。仲文就假装写信给州县,说:“大将军马上就要到了,你们赶紧多积攒粮食。”檀让以为仲文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就杀牛犒劳士兵。仲文知道他放松警惕了,就挑选精锐骑兵偷袭,一天就到了城武,攻下了城武。迥的将领席毗罗,带着十万大军驻扎在沛县,准备攻打徐州。他的家眷都在金乡。仲文派人假扮成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中午到金乡,要宣读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们。”金乡的人都信以为真,都很高兴。仲文挑选精兵,伪装成迥的旗帜,抄近路前进。徐善净看到仲文军队快到了,以为是檀让来了,就出来迎接。仲文抓住他,就拿下了金乡。很多将领劝他屠城,仲文说:“这座城是毗罗起兵的地方,应该宽待他们的家眷,这样他们的军队可能会自己投降。如果马上屠城,他们的希望就断绝了。”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于是席毗罗仗着人多势众来攻击官军,仲文背靠城池布阵,距离军队几里地的地方,在麻田中埋伏了兵力。两军刚一接触,伏兵就冲出来,一起喊叫,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毗罗的军队大败,仲文乘胜追击,敌人都跳进洙水里自杀了,洙水都被堵塞了。仲文抓住了檀让,用囚车押解到京城,河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人家里,被抓住后斩首,人头送到了京城。仲文在泗水边刻石记功,以表彰他的功绩。
我进京后,高祖皇帝把我叫到他寝宫里,摆宴款待,高兴极了。他赏赐给我上千匹各种颜色的丝绸,还有十个歌女,还封我为柱国、河南道大行台。当时高祖皇帝要禅让皇位,我没答应。没过多久,我的叔父太尉翼因为犯事被关进监狱,我也因为官吏的弹劾被关了起来。我在狱中写了一封奏章:
我听说春天万物生长,夏天万物茂盛,这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子女孝顺,臣子忠诚,这是人伦不变的道理。以前尉迥造反,各地都有人响应他。我当时驻守在边关要塞,位置极其重要,我常常吃胆汁睡在戈矛上,发誓要与叛军决一死战。尉迥当时悬赏要我的脑袋,许诺给我大将军的职位和万户的封地。我毫不顾忌妻儿老小,也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冒着枪林弹雨,冲破重围,我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先后战死沙场。我赤胆忠心,飞奔到京城来报效朝廷。
皇上您给了我高官厚禄,把军队交到我手里。当时河南盗贼四起,十分猖獗,我带领八千疲惫的士兵,平定了这些叛乱。我在梁郡打败了刘宽,在蓼堤打败了檀让,平定了曹州,收复了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除了亳州之围,消灭了徐州的叛军。我以少胜多,面对十万叛军,一战而胜,河南的叛军瞬间土崩瓦解。在那些叛军争夺天下,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候,我的二叔父翼先在幽州,统领燕赵地区,南边安抚叛乱的诸侯,北边抵御突厥的入侵,内外安抚,使当地免受战乱之苦。我的五叔父智在黑水驻守,与王谦为邻,阻止了蛮夷入侵,安定了蜀道。我的哥哥顗在淮南做牧守,打败了强敌,乘胜追击,把敌人的首级送到京城。王谦占据长江两岸,叛乱于三蜀。我的三叔父义在庙庭接受朝廷的任命,奉命讨伐叛军。我的外父、叔父、兄弟们,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有的承担着危险的任务,有的在朝廷侍卫。我们全家都忠心耿耿,希望能够为朝廷效力。
我希望陛下能够体谅我的冤屈,施以恩泽,追念我过去为朝廷立下的功劳,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功劳,也希望陛下能够看到。这样,即使我如同寒灰一样,也能复燃;即使我如同枯骨一样,也能重生。我斗胆将这些情况禀告陛下。
皇上看完我的奏章后,下令释放了我叔父翼和我。
没过多久,朝廷就下令让仲文带兵驻扎在白狼塞,以防备匈奴。
第二年,他被任命为行军元帅,统领十二个总管去打匈奴。他出征到边远地区,遇到匈奴军队就打了过去,斩首一千多级,缴获的牲畜更是数不胜数。然后,他们从金河出发,走白道,派遣总管辛明瑾、元滂、贺兰志、吕楚、段谐等人率领两万人马从盛乐道出发,前往那颉山。到达护军川北,与匈奴军队遭遇,匈奴可汗看到仲文军容整肃,竟然没打就跑了。仲文率领五千精锐骑兵,翻山追击,但没追上就回来了。
皇上觉得朝廷的文书事务太繁杂,官吏中坏人太多,就让仲文去查办清理一下朝廷内部的事务。仲文查出来的坏事可真不少,皇上很欣赏他的明智果断,重重地赏了他。皇上一直担心军队的运输供应跟不上,仲文就建议疏通渭水,开凿漕渠。皇上同意了,并让仲文负责这件事。
等到讨伐陈朝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领水军从章山出发,经汉口进军。陈朝郢州刺史荀法尚、鲁山城主诞法澄、邓沙弥等人纷纷请求投降,秦王李俊都让仲文带兵接收了他们。后来,高智慧等人又在江南作乱,他又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去讨伐他们。当时三军缺粮,米价飞涨,仲文私自低价卖出军粮,结果被革职了。
第二年,他又恢复了官职爵位,带兵驻扎在马邑,以防备匈奴。没过多久,他就解职了。
晋王看中李仲文有当将军的本事,一直很器重他,后来就奏请皇上,让李仲文去督促晋王军务。后来突厥人入侵边境,晋王当了元帅,让李仲文指挥前军,结果大获全胜。仁寿年间,李仲文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隋炀帝登基后,李仲文升任右翊卫大将军,参与文武官员的选拔。 跟着皇帝去讨伐吐谷浑,又升了光禄大夫,皇帝对他特别信任。
辽东战役时,李仲文率领军队走乐浪道。军队驻扎在乌骨城,李仲文把几千匹瘦弱的马和驴子放在军队的后面。然后率领大军向东挺进,高丽军队偷袭他们的后勤辎重,李仲文回军反击,大败高丽军。到达鸭绿水的时候,高丽将军乙支文德假装投降,来到李仲文的营地。李仲文事先接到密旨,如果遇到高丽王或乙支文德,一定要抓住他们。这时,乙支文德来了,李仲文正要抓他,当时担任慰抚使的尚书右丞刘士龙极力阻止,李仲文就放过了乙支文德。
后来李仲文后悔了,派人骗乙支文德说:“还有人议论这件事,你可以再过来。”乙支文德没理他,就渡河走了。李仲文挑选骑兵渡河追击,每次战斗都打败了敌人。乙支文德给李仲文写诗一首:“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李仲文写信回复了他,乙支文德烧毁营寨逃跑了。这时宇文述因为粮草用尽想撤退,李仲文建议用精锐部队追击乙支文德,这样还能立功。宇文述坚决反对,李仲文生气地说:“将军你率领十万大军,却不能打败一个小小的敌人,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再说,我这次出征,本来就没啥功劳了。”宇文述大声问:“你怎么知道没功劳?”李仲文说:“当年周亚夫当将军的时候,皇上看到他的军队军容不变。这说明军队上下齐心协力,所以才能功成名就。现在大家各怀心思,怎么能打胜仗!”
当初,皇帝认为李仲文有计谋,让其他军队都听他的调遣,所以李仲文这么说。因此,宇文述等人不得不听从他的建议,继续前进。到达萨水的时候,宇文述因为士兵士气低落而撤退,军队最终战败。皇帝责怪属下官员,众将都把责任推到李仲文身上。皇帝大怒,释放了其他将领,却只抓了李仲文。李仲文忧愤成疾,病情严重才被释放,最后死在家里,享年六十八岁。他写了《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有九个儿子,其中钦明最有名。
杨顗,字元武,个子高大,足足有八尺,长得也俊美,眉清目秀。北周大冢宰宇文护一眼就看中了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没多久,因为杨顗他爹的功劳,杨顗被封为新野郡公,食邑三千户。后来又升任大都督,接着又升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之后,杨顗屡立军功,被授予上开府的职位,先后担任左、右宫伯,以及郢州刺史。大象年间,他作为水军总管,跟随韦孝宽一起在淮南地区作战。杨顗率领开府元绍贵、上仪同毛猛等人,率领水师从颍口进入淮河。陈朝的防主潘深丢下营寨逃跑了,杨顗随后和韦孝宽一起攻克了寿阳。之后又率军包围硖石,守将许约害怕了,投降了,杨顗于是被任命为东广州刺史。
尉迥叛乱的时候,当时总管赵文表和杨顗关系不好,杨顗想除掉他。于是杨顗就躺在卧房里,假装得了重病,对左右的人说:“我看到有两三个人走到我面前,就会非常害怕,想砍他们,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有宾客来探望,杨顗都让他们离开。杨顗装病越来越严重,赵文表前去探望,杨顗让下人把赵文表拦在大门外,只让赵文表一个人进来。杨顗突然跳起来,拔刀砍死了赵文表,然后高喊:“赵文表和尉迥勾结谋反,所以我杀了他!”他手下的士兵没人敢动。当时高祖因为尉迥叛乱还没平定,担心杨顗会再次制造边患,于是就慰劳鼓励他,并任命他为吴州总管。陈朝将领钱茂和率领几千人袭击江阳,杨顗迎击,把他们打跑了。陈朝又派将领陈纪、周罗睺、燕合儿等人袭击杨顗,杨顗抵抗住了,把他们击退了,朝廷赏赐了他几百匹锦缎。
高祖受禅后,赵文表的弟弟到朝廷上告状,说他哥哥没有罪。皇帝下令调查此事,太傅窦炽等人认为杨顗应该处死。但是皇帝考虑到杨家世代有功,就特别赦免了他,只是把他降职为开府。后来杨顗继承了燕国公的爵位,食邑一万六千户。不久因为生病就辞官了。开皇七年,被任命为泽州刺史。几年后,他免去了职务,在家中去世。他的儿子杨世虔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这位玺,字伯符。他爹,也就是玺的父亲,在周朝当官,官职做到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那是相当厉害!他爷爷,也就是玺的高祖,当过丞相。后来尉迥造反,派人去诱降玺的父亲,想拉他下水。结果玺他爹直接把来人给绑了,送去了长安,他爷爷高祖可高兴坏了。等他爷爷当了皇帝,玺他爹上朝,皇帝居然亲自下榻迎接,俩人握着手聊了好久,特别开心。没几天,就给他爹封了太尉。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多后,玺他爹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谥为穆公。
玺从小就很有本事,也很有担当。他在周朝做官,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右侍上士。没多久就升了仪同,然后又领右羽林,再后来当上了少胥附。到了武帝当政的时候,他跟着齐王宪在洛阳打败了齐国的军队,立了大功,被封为丰宁县子,食邑五百户。接着又跟着皇帝平定了齐国,官职升为开府,还被改封为黎阳县公,食邑增加到一千二百户,还被授予职方中大夫的官职。等宣帝继位后,他又升任右勋曹中大夫,之后又领右忠义。他爷爷当丞相的时候,又给他加了开府的职位。他爷爷当了皇帝后,玺被晋升为大将军,还被任命为汴州刺史,政绩斐然,名声很好。皇帝听说后很高兴,还专门下诏表扬他,赏赐他一百匹丝绸。后来他又被加封为大将军,爵位也升了郡公。之后又调任邵州刺史,在邵州做了好几年,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他被任命为江陵总管,结果邵州百姓张愿等人,几十个人一起上书朝廷,请求皇帝把玺留下来。皇帝看了之后,感慨了好久,最后还是下令让他回邵州,邵州的老百姓都高兴坏了,纷纷出来庆祝。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洛州刺史和熊州刺史,在任期间都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后来因为生病,被朝廷召回京城。在仁寿年间,他在家去世了,死后被追谥为静公。他留下一个儿子,叫志本。
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他爷爷段寿,是魏朝的沧州刺史;他爸爸段威,是周朝的洮州、河州、甘州、渭州四州刺史。段文振从小就力大无比,胆子也特大,性格刚正不阿,而且很明白事理。他一开始是宇文护的心腹,宇文护知道他是个能干的人。所以就提拔他做了中外府兵曹。
后来,武帝攻打北齐的海昌王尉相贵,尉相贵当时在晋州,他的手下侯子钦、崔景嵩在城里接应。段文振拿着长矛,第一个冲上城墙,他和崔仲方等人一起,率先攻上了城。段文振跟着崔景嵩到了尉相贵那里,拔出佩刀威胁他,尉相贵吓得不敢动,城池就这样被攻下了。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一千匹布。接着,他又攻下了文侯、华谷、高壁三座城池,这些战功都离不开他的勇猛。
等到攻打并州的时候,他带兵攻破了东门,冲进城里,北齐的安德王延宗害怕了,只好投降。因为之前的战功,朝廷本来要给他更高的官职,但是因为有人陷害他,他受到了处罚,后来被任命为上仪同,被封为襄国县公,食邑一千户。攻下邺都后,他又被赏赐了两千匹锦缎。之后,他又跟随滕王逌去打稽胡,打败了他们。他还做过相州别驾、扬州总管长史。后来进入朝廷,担任天官都上士,跟随韦孝宽去淮南地区平叛。
话说尉迥造反的时候,文振他老娘、老婆孩子都在邺城呢。尉迥派人去哄骗文振,想把他拉拢过去,但文振压根没理,直接投奔了高祖。高祖很欣赏他,就让他当了丞相的属官,还让他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
后来,司马消难跑了投奔陈朝,高祖就让文振去淮南地区稳定局势。回来后,高祖又提拔他做了卫尉少卿,还兼任内史侍郎。没多久,他又跟着达奚震去打叛乱的蛮族,打赢了,还被封了个开府的官职。一年多后,他又升了鸿胪卿。
卫王爽北上打突厥,带文振当长史,结果因为军功记录造假,文振被免职了。后来,他被任命为石州和河州刺史,政绩很好,深受百姓爱戴,之后又升任兰州总管,还被封为龙岗县公。
突厥又来犯边境,文振作为行军总管带兵把他们打得大败,一直追到居延塞才回来。过了九年,朝廷大举讨伐陈朝,文振被任命为元帅秦王手下的司马,还兼任行军总管。陈朝灭亡后,他又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司马,后来又调到并州当总管司马,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去了官职。
没过多久,朝廷又让他回去上班,但他坚决不肯。几年后,他被任命为云州总管,后来又做了太仆卿。到了十九年,突厥又来犯边境,文振作为行军总管迎战,在沃野跟达头可汗遭遇,又把他们打败了。
文振跟王世积以前关系不错,文振北征的时候,王世积还送了他骆驼和马匹。结果文振回来后,王世积因为犯了罪被杀了,文振因为跟王世积有来往,之前的功劳也没算。第二年,文振带兵去灵州防备突厥,没遇到敌人就回来了。
后来,越巂的蛮族造反,文振又去平叛,打赢了,朝廷赏了他二百个奴婢。仁寿年间,嘉州的獠族也造反了,文振又带兵去讨伐。结果军队在山谷里被敌人袭击,前后都被堵住了,互相救援不了,军队被打败了。但文振重新集结散兵,出其不意地反击,最终还是打赢了。
文振为人刚正不阿,从不阿谀奉承。当初,他的军队驻扎在益州的时候,去拜见蜀王杨秀,态度不太恭敬,杨秀心里很不高兴。这次战败后,杨秀就上奏弹劾文振。右仆射苏威跟文振也有矛盾,也趁机诬陷他,结果文振被罢官免职。
后来,杨秀被废黜了,文振上书申诉,高祖皇帝安慰了他,又任命他为大将军,不久后又让他做了灵州总管。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就让杨文振当了兵部尚书,对他特别好,待遇很高。后来去打吐谷浑,杨文振负责督促军队在雪山上驻扎,营地绵延三百多里,东边连接杨义臣的军队,西边连接张寿的军队,一起把吐谷浑的首领围困在覆袁川。因为这次战功,杨文振升官了,当上了右光禄大夫。
后来皇帝去江都玩,就让杨文振负责江都郡的政务。杨文振想起高祖皇帝以前曾经接纳突厥启民可汗到塞内居住,还把公主嫁给他,赏赐的东西多得堆积如山;到了大业年间,对启民可汗的恩赏更加丰厚。杨文振认为启民可汗狼子野心,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于是上书给皇帝说:“我听说古代的治国方略是,远交近攻,不要让外族扰乱中原。周宣王对外击退戎狄,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这些都是长远的谋略,我们不能忘记。现在国家接纳启民可汗,给他提供粮食和武器,还给他土地和便利。依我看,这样做很不稳妥。为什么呢?因为夷狄的本性,没有亲情观念,只知道贪婪,弱的时候就来投靠你,强大了就反过来咬你一口,这是他们的天性。我学识浅薄,见识有限,但是我听说晋朝的刘曜,梁朝的侯景,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大家都知道。依我看,启民可汗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我的建议是,趁现在赶紧把他们送回塞外去。然后在边境设置烽火台,加强边防,务必严加防范,这才是万世长存的良策啊!”
当时有个叫斛斯政的兵曹郎,专管军事,杨文振知道斛斯政这个人能力不行,靠不住,不能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所以多次向皇帝提出来,但是皇帝都没听他的。
话说,这位将军在辽东作战的时候,被任命为左候卫大将军,奉命从南苏道出征。结果在路上病得很重,上书给皇帝,说:“我这个人能力平平,很幸运赶上了盛世,被皇上破格提拔,职位比同僚高得多。可是我的才能根本不够格,已经享受了太多的恩宠,想到国家的恩情,日夜都睡不着觉。我一直想尽力报答朝廷,哪怕像狗一样叫几声也好,可是我疏忽了保养身体,病就越来越重了。心里充满了愧疚,眼看就要归西了,死不瞑目啊!冒昧地跟您汇报一下我的想法。现在辽东那些小丑还没受到严惩,远征的六路大军,您还亲自劳师动众。可是那些蛮夷狡诈多端,一定要防备他们,他们嘴上说着投降,心里却想着叛变,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诡计,千万别轻易相信他们。现在雨水刚下过,不能耽误时间,希望您下令军队,立刻出发,水陆并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样平壤孤城就能拿下。如果能彻底消灭他们的主力,其他的城池自然会不战而降。如果不能及时平定,万一遇到秋雨,那就会非常困难,粮草也会耗尽,前面有强大的敌人,后面还有靺鞨人骚扰,犹豫不决,可不是什么好办法啊!”
几天后,这位将军就死在了军中。皇帝看了他的奏章,悲叹了好久,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号为襄,还赏赐给他一千匹布,两千石粮食,并以隆重的仪式将他送葬。他留下了十个儿子。
大儿子叫诠,官做到武牙郎将。二儿子叫纶,年轻时就以侠义闻名。文振的弟弟文操,在大业年间当上了武贲郎将,为人非常刚强严厉。皇帝让他督促秘书省的学士们学习。当时那些学士们大多比较儒雅,文操就经常鞭打他们,前后加起来大概有一千多次,当时很多人批评他。
史书上说:仲方既有文才又有武略,而且很有谋略,他提出的攻打陈国的策略,确实非常深远,他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可不是空话!仲文博览群书,自认为很有才能,尉迥叛乱时,他立下了功劳,从此以后,他多次被提拔重用。辽东之战的失败,确实是军队损失惨重,这就像大树将要倒塌,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将士们。文振年轻时就以胆识过人而受到重视,始终保持着大丈夫的志向,经常直言进谏,屡次被认为是忠诚正直的。他能得到高官厚禄,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