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伏慧,字令和,是山西马邑鲜卑人。他爷爷乞伏周是魏国的银青光禄大夫,他爸爸乞伏纂是金紫光禄大夫,两人都曾是鲜卑部落的首领。乞伏慧从小就很有气概,为人正直,擅长骑射,喜欢养鹰猎犬。
北齐文襄帝时期,他当上了行台左丞,后来又升任荡寇将军,一步步升迁到右卫将军、太仆卿,最后被封为永宁县公,之后又晋封为宜民郡王。他哥哥乞伏贵和也因为军功被封王,兄弟俩都是王爷,那真是风光无限啊!
北周武帝灭了北齐后,乞伏慧被任命为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后来又担任佽飞右旅下大夫,接着又升任熊渠中大夫。杨坚当丞相的时候,乞伏慧跟着韦孝宽一起在武陟打败了尉惇,战战告捷,因此被授予大将军的职位,还赏赐了他八百匹绢。平定尉迥叛乱后,他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被封为西河郡公,食邑三千户,又赏赐了他两千三百匹绢。他曾经想把官爵让给哥哥,但朝廷没同意,当时很多人觉得他这样做很仗义。
杨坚称帝后,任命他为曹州刺史。曹州当地风俗不好,老百姓经常隐瞒人口和财产,户籍登记总是弄虚作假。乞伏慧到任后认真调查,结果查出来几万户漏报的人口。后来,他又被调到凉州做总管。当时突厥经常来骚扰,乞伏慧加强了边境警戒,派人四处侦察,突厥人很怕他,所以不敢轻易入侵。
一年多后,他又调任齐州刺史,又查出来几千户漏报的人口。之后,他又升任寿州总管。那一年,他又调任杞州刺史,干了几年后,又升任徐州总管。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上表请求退休,但朝廷没批准。不久,他又被调到荆州做总管,还兼管潭州、桂州和另外二十九州的军事。荆州当地人风气比较散漫,乞伏慧以身作则,倡导节俭朴素的风气,当地风气大为好转。据说,他还曾经看到有人用竹笼捕鱼,就用自己的钱把鱼买下来放生了,可见他心地多么善良!老百姓都非常敬佩他,把他的封地称为“西河公谷”。
后来他又调任秦州总管。隋炀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天水太守。大业五年,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因为天水郡靠近边境,百姓负担很重,又赶上隋炀帝西巡,因为道路没有修整好,献上的食物也不够丰盛,隋炀帝大怒,下令把他斩首。看到他头发都白了,才饶了他一命,把他革职为民。最后,他死在了家里。
张威,不知道是哪里人。他父亲张琛,是魏国的弘农太守。张威年轻的时候就长得英俊潇洒,很有抱负,擅长骑马射箭,力气也比一般人强得多。在周朝的时候,他多次跟随军队征战,官位做到柱国、京兆尹,被封为长寿县公,食邑一千户。
后来王谦造反,高祖皇帝任命张威为行军总管,跟随元帅梁睿去讨伐他。军队到达通谷的时候,王谦的守将李三王率领精兵把守,梁睿让张威当先锋。李三王一开始紧闭营门不出战,张威就让人大声辱骂他们,激怒他们出战。李三王果然出兵了,张威命令勇士们奋勇进攻,李三王的军队溃败,大部队随后跟进,结果擒斩了四千多人。
军队推进到开远,王谦的将领赵俨率领十万大军,连营三十里。张威凿山开辟道路,从西岭进攻赵俨的侧后方,赵俨于是溃败逃走。张威追击到成都,和王谦展开大战,张威担任中军主将。王谦被平定后,张威被提升为上柱国,被任命为泸州总管。高祖皇帝受禅登基后,张威先后担任幽州、洛州总管,改封为晋熙郡公。接着被任命为河北道行台仆射,后来督管晋王军府的事务。几年后,他被任命为青州总管,朝廷赏赐他八十万钱,五百石米,三百匹各种颜色的丝绸。
张威在青州的时候,比较注重发展自己的产业,派家奴到民间去卖萝卜,他的家奴因此欺压百姓。皇帝对此非常生气,严厉谴责了他,把他罢官回家。后来,皇帝去泰山祭祀,途径洛阳,皇帝对张威说:“自从朕取得天下以来,每次都委以重任于你,可以说是掏心掏肺了。你为什么不好好修养名声品德,只顾着追求利益?这不仅辜负了朕的一片赤诚,也败坏了你的名声。”皇帝又问张威:“你平时拿着的朝笏现在在哪里?”张威叩头谢罪说:“臣犯了罪,违反了法度,没有脸面再拿着它,已经把它藏在家里了。”皇帝说:“拿来吧。”张威第二天把朝笏献给皇帝,皇帝说:“你虽然没有遵守法度,但功劳确实很大,朕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现在我把朝笏还给你。”于是,皇帝重新任命张威为洛州刺史,后来又封他为睆城郡公。不久,他又被调任相州刺史,最后在任上去世。他的儿子张植,在大业年间,官至武贲郎将。
和洪,是汝南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武力超群,特别勇猛。
周武帝时期,他多次跟随皇帝出征打仗,凭借战功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当时,龙州的蛮族首领任公忻、李国立等人聚集人马造反,刺史独孤善没办法控制住局面。朝廷商量后,觉得和洪很有军事才能,就派他代替独孤善担任龙州刺史。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就抓住了任公忻和李国立,把他们都斩首示众,其余的叛乱分子也都平定了。
后来,和洪跟随皇帝攻打河阴,他奋勇作战,攻破了河阴的西门。皇帝非常赞赏他,赏赐了他大量的布匹,足足有千段。接着,他又跟随皇帝平定了齐国,被晋升为上仪同,被赐封北平侯的爵位,食邑八百户,还被任命为左勋曹下大夫。在柱国王轨平定吴明彻的时候,和洪也立下了功劳,因此官职进一步提升为开府,然后又升迁为折冲中大夫。
尉迥在相州造反,朝廷任命和洪为行军总管,让他跟随韦孝宽去讨伐尉迥。军队到达河阳的时候,尉迥派兵包围了怀州,和洪和总管宇文述等人一起把尉迥的军队打跑了。他还又在武陟打败了尉迥的部将尉惇。等到平定相州之后,因为和洪在每次战斗中都立下了大功,所以被封为柱国,封为广武郡公,食邑二千户。前后加起来,他得到的赏赐有上万段布匹,五十个奴婢,一百斤金子,一百斤银子,以及一百匹牛马。
当时,东夏刚刚平定,民心还不稳定,高祖皇帝因为和洪威名远播,就让他负责冀州的事务,他做得很好,深得民心。过了几年,朝廷召他回朝,让他担任漕渠总管监,后来又升任泗州刺史。正赶上突厥入侵边境,朝廷任命和洪为北道行军总管,去打击突厥人。他把突厥人打退,一直打到沙漠地带才返回。后来,他又升任徐州总管,最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侯莫陈颖,字遵道,是代郡人。跟着魏国南迁,他家世代都是高级将领。他父亲侯莫陈崇,在魏朝和周朝之间,担任过很多重要的官职,最后做到大司空。侯莫陈颖从小就有大将之风,气质出众,很受同辈人敬佩。魏朝大统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军功,他被封为广平侯,后来又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
周武帝时期,他跟着滕王萧逌去讨伐龙泉、文城起义的胡人,他和柱国豆卢勣分别带兵从不同的路进攻。侯莫陈颖率军深入五百多里,攻破了敌人的三个营垒。之前,那些胡人叛乱,经常抢掠边境百姓,把他们抓去做奴婢。这时候朝廷下令,如果哪个胡人敢藏匿良民,就杀了他,没收他的妻儿财产。有人说有些胡人被藏在某个村子里,豆卢勣想把那个村子的人全部杀掉,侯莫陈颖劝他说:“将军在外领兵,有些命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那些胡人并非都真心反叛,只是被逼无奈才造反的。咱们大军压境,带头造反的人会害怕,那些被迫跟着造反的人会想投降。现在我们应该先安抚他们,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直接杀掉他们,只会让他们更加惊恐,事情会变得更麻烦。不如把他们的头领叫来,把那些藏匿的百姓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来投降,这样所有胡人都能安定下来。”豆卢勣听从了他的建议。那些胡人很感动,纷纷来投降,北方边境因此安定下来。
侯莫陈颖后来升任司武,加封振威中大夫。隋文帝当上丞相的时候,任命他为昌州刺史。后来隋文帝登基,侯莫陈颖没有去赴任,反而被加封开府,晋爵为升平郡公。不久又被任命为延州刺史。几年后,又调任陈州刺史。平定陈朝的战争中,他作为行军总管跟随秦王杨俊从鲁山道出兵。陈朝将领荀法尚、陈纪投降后,侯莫陈颖和行军总管段文振渡过长江,接收了刚投降的陈朝军队。接着,他被任命为饶州刺史,还没等上任,就被调到瀛州做刺史,在那里他做了很多惠民的好事。在瀛州任职几年后,因为和秦王杨俊来往密切,被免职。百姓们送他,个个都哭着送别,大家还一起立碑,歌颂他的清廉品德。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汾州检校,不久又担任邢州刺史。
仁寿年间,吏部尚书牛弘奉命巡视山东,他把侯莫陈颖评为第一。隋文帝很高兴,下诏书嘉奖了他。当时朝廷觉得岭南的刺史和县令大多贪污腐败,蛮夷百姓怨声载道,经常发生叛乱,于是精挑细选清廉的官员去安抚他们,所以朝廷征召侯莫陈颖进京。侯莫陈颖进京面圣,隋文帝和他谈论生平往事,两人谈笑风生。几天后,侯莫陈颖被提升为大将军,任命为桂州总管,统领十七州的军事,隋文帝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然后让他去赴任。侯莫陈颖到任后,非常重视恩德和信用,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很高兴,很多山区和边远地区的人纷纷前来归附。
隋炀帝即位后,侯莫陈颖的哥哥梁国公侯莫陈芮因为犯事被流放到边疆,朝廷担心侯莫陈颖会不安分,把他召回京城。几年后,他被任命为恒山太守。那一年,岭南和闽越地区有很多地方不服从朝廷管辖,隋炀帝想起侯莫陈颖以前在桂州做官时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信任,于是再次任命他为南海太守。四年后,侯莫陈颖在任上去世,谥号为“定”。他的儿子侯莫陈虔会,也很有名。
史书上这么说:杜彦东在夏、南边当兵,立了不少战功,后来镇守朔方,北方胡人都不敢轻举妄动。高劢临死的时候,志气还那么高昂,痛恨那些奸邪小人,留下了很多好名声。尔朱敞从小就有非凡的才能,最终却能安守本分,他把快要倒塌的基业重新建立起来,这不是仁智之举吗!周摇因为为人实在可靠而得到赏识,独孤信因为体恤百姓而名声远扬,乞伏慧能把国家让了出来,侯莫陈家族治理的地方都很好,这些人,有的懂得如何治理百姓,有的践行仁义之道,都值得称赞。慧能因为帐篷简陋而被贬官,但他从年轻时就进入朝堂,经历了三代王朝,最终都享受着俸禄,而且活到寿终正寝,这大概是因为他为人坦率,从不矫揉造作的缘故吧。
说白了,就是说杜彦东在南方和夏朝(指夏州)地区打仗,打了好多胜仗,后来被派去朔方当老大,那地方就太平了,胡人都不敢闹事了。高劢死的时候,那气势,杠杠的!他痛恨坏人,死后名声也很好。尔朱敞这孩子从小就聪明绝顶,但他最后却能安分守己,把快要垮掉的摊子又给撑起来了,这得多有智慧和仁德啊!周摇因为为人实在,所以得到重用;独孤信因为对百姓好,名声特别好;乞伏慧能竟然把国家都让出去了;侯莫陈家族管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这些人,有的会管人,有的讲仁义,总之,都很厉害。慧能因为帐篷太简陋而被贬官,但他从年轻时就在朝廷里混,经历了三代皇帝,最后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且活得长寿,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为人真诚,从不虚伪做作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