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小名叫阿摐,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儿子,他妈是文献独孤皇后。杨广长得帅,从小就聪明,文帝和皇后特别喜欢他。在隋朝之前,因为杨坚的功劳,杨广被封为雁门郡公。隋朝开皇元年,他被立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那时候他才十三岁。后来又当了武卫大将军,升职为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的职位还保留着。文帝还让项城公宇文韶和安道公李彻当他的老师。杨广好学,擅长写文章,为人沉稳严肃,朝野上下都很看好他。

文帝偷偷找了个算命先生给儿子们看相,算命先生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将来非富贵不可言。”有一次,文帝去晋王府看他,发现乐器的弦都断了,到处都是灰尘,好像很久没用了,觉得他不好声色犬马,很满意。杨广也很会装,当时大家都说他仁孝。有一次打猎遇上雨,侍卫给他送来油布雨衣,他说:“士兵们都淋湿了,我却一个人穿雨衣,这算怎么回事!”就把雨衣让侍卫拿走了。开皇六年,杨广调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同年,他又被任命为雍州牧、内史令。开皇八年冬天,隋朝大举伐陈,杨广被任命为行军元帅。陈朝灭亡后,他抓住了陈朝的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这几个坏人,因为他们坏事做尽,危害百姓,杨广把他们砍头示众,以告慰江淮百姓。 之后,他封存了陈朝的府库,一点财物都没拿,天下人都称赞他贤明。 他被升为太尉,还赏赐了车子、马匹和高级官服,以及玄圭、白璧各一件。他又被任命为并州总管。

没过多久,江南的萧智慧等人造反,杨广被调到扬州当总管,镇守江都,每年回朝一次。文帝祭祀泰山的时候,杨广还担任武候大将军。第二年,他回封地去了。几年后,突厥入侵边境,他又被任命为行军元帅,从灵武出征,打退了突厥人。太子杨勇被废黜后,杨广被立为太子。当月,就要举行册立仪式了。文帝说:“我要效仿周成王,在镐京(今西安)处理政务。”命令杨广搬到镐京的大兴县居住。那天晚上,狂风大雪,地震山崩,很多民房倒塌,压死了上百人。仁寿初年,杨广奉命巡视东南地区。此后,文帝每年夏天都到仁寿宫避暑,总是让杨广监国。

公元604年7月,高祖杨坚驾崩了,杨广继承皇位,在仁寿宫即位当了皇帝。

8月份,把杨坚的梓宫(皇帝的棺材)送回京城。这时候,并州总管汉王杨谅造反了,皇帝下令让尚书左仆射杨素去平叛。

9月份的乙巳日,皇帝任命备身将军崔彭担任左领军大将军。11月份的乙未日,皇帝去洛阳视察。第二天,丙申日,他下令征调几十万民夫去挖壕沟,从龙门东边一直挖到长平、汲郡,再延伸到临清关,渡过黄河,到达浚仪、襄城,最后到达上洛,目的是设置关防,加强防御。

癸丑日,皇帝下了一道诏书,内容如下:

(此处应接上诏书内容,请提供诏书内容以便继续翻译)

乾道变化,阴阳消长,万物生长各有不同,这都是自然规律。如果天意不变,四季怎么变化?如果人事不变,怎么治理天下百姓?《易经》不是说了吗:“通其变,使民不倦”;“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我听说过,安居乐业才能促使社会变革。所以姬周两代,就像武王那样,殷商五次迁都,成就了汤王的基业。如果不顺应民意,顺应天时,成就功业就要看能否适应变化,爱民治国的君主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洛阳自古就是都城,位于王畿之内,是天地交合,阴阳调和的地方。它依托三条河流,凭借险要的地理位置,水陆交通便利,赋税也充足。汉高祖刘邦说过:“我走遍天下很多地方了,只有洛阳最让我满意。”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都很重视都城的选择,那些没有选择洛阳做都城的,都有他们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九州尚未统一,或者国库空虚,所以才没有在洛阳建都。

隋朝建立之初,我就想在怀州、洛阳建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念念不忘这件事,一想到这里,我就激动得哽咽。我继承皇位,统治万邦,一直谨遵祖训,不敢有丝毫懈怠。现在汉王谅叛逆,毒害山东,导致很多州县沦陷。这是因为关河距离遥远,军队支援不及时,再加上并州百姓迁徙到河南,才造成这种情况。周朝迁都殷商,就是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更何况南方边远地区,东夏殷商势力强大,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顺势而为,现在正是时候。百官大臣们都赞同我的意见。

但是成周的遗址已经荒废,无法再修建宫殿了。现在可以在伊洛之间营建东京,马上就要设置官职,分派任务,为百姓谋福利。宫殿的建造本意是为了方便人们居住,上梁下柱,能遮风挡雨就够了,高台广厦,并非一定要追求奢华。所以《尚书》说:“俭德之共,侈恶之大。”孔子也说过:“与其不逊也,宁俭。”难道一定要用华丽的宫殿才能称得上是宫殿吗?难道只有土阶茅屋才不是帝王之居吗?

所以,治理天下不是为了供养一个人,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定;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强盛。现在修建宫殿,一定要节俭,不要再出现雕墙峻宇的情况,我希望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简朴的生活。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符合我的意思。

十二月乙丑那天,皇帝任命来护儿当右骁卫大将军。戊辰这天,李景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周罗睺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 这都是官职的任命,听着就感觉官场变动挺大的。

大业元年正月初一,壬辰这天,天下大赦,改年号。皇帝立萧氏为皇后,把豫州改名叫溱州,洛州改名叫豫州,还取消了各州的总管府。丙申这天,晋王杨昭被立为太子。丁酉这天,宇文述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郭衍被任明为左武卫大将军,于仲文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己亥这天,豫章王杨暕被任命为豫州牧。戊申这天,皇帝派出了八个使者去各地巡查民情。

然后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古时候那些贤明的皇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爱护百姓。他们让百姓富裕起来,又对他们进行教育,家家户户都过得安安稳稳,所以社会风气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强大。我继承皇位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日夜忧心,就好像走在悬崖峭壁上一样。虽然我努力继承先祖的遗志,不敢有丝毫懈怠,但仔细想想,在施政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更何况,天下辽阔,百姓众多,我无法亲临各地,了解他们的疾苦。我常常担心那些隐蔽的冤屈得不到伸张,百姓的困难得不到解决,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影响到国家的和谐,天下所有问题最终都要由我来负责,所以,我常常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现在我刚开始执政,应该以宽容大度为原则。所以,我决定派遣使者到各地巡查民情,宣扬好的风俗习惯,选拔那些有才能但被埋没的人才,处理那些冤假错案。对那些孝顺父母、勤劳耕作的人,要给予奖励;对那些孤寡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要给予救济;对那些有节义的男女,要给予表彰;对那些高龄老人,要增加他们的养老金,并另外赐予粮食和布匹;对那些身患重病的人,要派人照顾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人照顾,但实际可能缺乏生活保障,所以要加强检查,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如果发现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都要把他们找出来,推荐他们到朝廷来。各州县要以礼相待,送他们上京。如果发现那些苛政暴政,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使者回来后要详细地向我汇报。

公元某年(己酉年),宇文弼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 二月,杨素升任尚书令,这可是当时最高的官职之一,相当于宰相。三月,皇帝下令让杨素、杨达和宇文恺这三位大佬负责修建东京城,并且把豫州郭下的人口迁过去居住,好把新城填满。

皇帝还下了一道圣旨,大意是说: “我时刻想着治理国家,希望冤假错案都能得到解决,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是有些地方官只顾着巴结上司,为了升官发财,弄虚作假,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导致民怨沸腾,上访渠道又堵塞。所以,我决定修建东京,亲自去了解民情。 我准备巡视淮海地区,看看当地的风俗人情,也希望听到一些直言不讳的批评建议。但是,现在奏章太多,反而听不到基层的声音。我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啊!如果你们发现哪个州县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徇私枉法,妨碍老百姓生活的,都可以直接到朝廷来告状,我会认真处理,让天下没有冤案!” 同时,皇帝还在皂涧修建了显仁宫,收集全国各地的珍奇动植物,美化宫苑。他还下令把全国几万户富商大贾迁到东京去。 之后,又征调河南各郡一百多万人,开凿通济渠,把洛阳、谷水引到黄河,再从板渚引黄河水到淮河。 还派人去江南采伐木材,建造各种各样的船只,数量多达几万艘,规模相当浩大。

四月,大将军刘方打败了林邑国。五月,民部尚书韦冲去世。六月,天象出现了荧惑守心的情况,预示着不好的兆头。七月,朝廷规定,阵亡将士的家人可以免除十年赋税。 滕王和卫王因为犯了错,被剥夺爵位,发配边疆。 闰七月,杨素被任命为太子太师,安德王为太子太傅,河间王为太子太保,都是些重要的职位。 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

大家好,国家建设,教育得放在第一位,要改变风俗习惯,也必须从教育入手。但是,自从很久以前,那些正确的道理和美好的品德就逐渐失传了,修身养性的方法也越来越不为人知。汉朝虽然有过焚书坑儒的暴行,但儒家学说还是顽强地传承了下来;晋朝虽然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儒学也并没有完全消失。从那时起,国家一直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也时不时地兴办学校,表面上宣扬仁爱和礼仪,但大多流于形式,成了摆设。所以,那些身穿华丽官服的人,并非都是因为学问好而得到升迁;那些掌握权柄的人,也多半是靠关系而不是真才实学上位的。社会风气败坏,制度松弛,优秀的文化和道德都消失了,这都是因为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我继承了祖先的基业,想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打算尊师重道,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诚实守信,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提倡儒家教育。现在天下太平统一,文化制度也统一了,到处都能找到优秀的人才,全国各地肯定也有很多杰出的人才!所以,你们这些在家学习和已经入学的学生,如果你们有志向,热爱古代典籍,学习成绩优异,能够胜任国家大事,就应该积极表现出来,让大家知道你们的存在。我会根据你们的才能,破格提拔你们。如果你们专心研究经史子集,暂时不想做官,那我也会根据你们的学问水平和家庭背景,给予相应的俸禄。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朝廷上人才济济,指日可待!国子监等学校也要恢复以前的制度,认真教导学生,严格考核,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磨练。

八月壬寅这天,我乘坐龙舟巡视江都。任命郭衍为前军大将军,李景为后军大将军。五品以上文武官员乘坐楼船,九品以上官员乘坐黄蔑船。船只首尾相连,绵延二百多里。十月己丑这天,我下令赦免江淮以南地区。扬州免除赋税五年,旧总管辖区免除赋税三年。十一月己未这天,我任命崔仲方为礼部尚书。

公元605年正月初八(辛酉日),东京城建成了,皇上给参与建设的官员们都赏赐了东西。梁毗被任命为刑部尚书。正月十四(丁卯日),皇上派出了十个使者去各地巡视州县。二月初六(丙戌日),皇上命令尚书令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大将军宇文恺、内史侍郎虞世基、礼部侍郎许善心一起制定新的服装制度。这回可真是大动作,不仅要准备皇家的仪仗车队和各种规格的车辆,连文武百官的服装配饰都得重新规定。皇上平时的衣服,十二个玉饰的皮帽;文官的帽子和衣服,要配玉饰;五品以上官员可以坐犊车,有车盖;三公和亲王的车子要加装饰;武官戴便帽,穿裤子,三品以上官员可以配备瓟槊。就连最底层的胥吏,穿什么衣服都有规定,老百姓可不能穿军装!二月初八(戊戌日),朝廷又设立了都尉官职。

三月初七(庚午日),皇上从江都出发了。在此之前,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云定兴就已经开始准备仪仗队了,他们让各地都送来羽毛。老百姓为了完成任务,上天下海地捕鸟抓兽,能用来做装饰的羽毛,几乎都被搜刮干净了。终于,仪仗队准备好了。四月初七(庚戌日),皇上从伊阙出发,浩浩荡荡的队伍,车马成千上万,进入东京城。四月初八(辛亥日),皇上在端门外大赦天下,免除了今年的赋税。四月十(癸丑日),杨文思被任命为民部尚书。五月初一(甲寅日),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李通因为犯了事被免职了。五月初二(乙卯日),皇上发布诏书说:“表彰先贤,祭祀先祖,是为了奖励有才能的人,弘扬他们的恩德。我时刻不忘前人的功绩,怀念他们的高尚品德,常常感叹他们已逝,心中充满怀念。自古以来,那些有功于国家、有益于百姓的贤人君子,都应该为他们建立祠堂,定期祭祀,他们的坟墓也不能被侵占。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章程,符合我的意思。”

六月初六(壬子日),杨素被任命为司徒,太子太师的职位也给他了;豫章王暕被晋封为齐王。七月初八(癸丑日),卫玄被任命为工部尚书。七月十五(庚申日),朝廷规定,官员升迁不能只看考核成绩,必须德才兼备才能提拔。七月十七(壬戌日),皇上提拔了二十七个在藩邸时就跟随自己的旧臣,分别给予他们不同的官职爵位。七月十九(甲戌日),皇太子昭不幸去世了。七月二十(乙亥日),柱国大将军、司徒、楚国公杨素也去世了。八月初八(辛卯日),皇孙倓被封为燕王,侗被封为越王,侑被封为代王。九月初二(乙丑日),秦孝王俊的儿子浩被立为秦王。十月初五(戊子日),段文振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十二月初七(庚寅日),皇上发布诏书说:“前代帝王,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建立国家,君民共同治理国家,礼仪尊崇君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复一年,帝王的陵墓也逐渐损毁,甚至被砍柴放牧的人侵占,墓地杂草丛生,墓碑也难以辨认。想到这些,我心中充满了悲伤。自古以来,帝王陵墓附近十户人家,可以免除杂役,负责看守陵墓。”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原文补充)正月初几,皇帝下令说:那些被流放到并州,结果又逃跑了的叛乱分子,抓到之后,就地正法! 这天晚上,天上出现了一颗长长的星星,从东方飞过,二十天才消失。 这个月,武阳郡报告说,黄河水变清了。

二月某日,天上出现了彗星,从奎宿扫过文昌宫,又经过大陵、五车、北河,最后进入太微宫,甚至扫过了皇帝的座位,一百多天才消失。 三月初几,皇帝的车驾回到了京城。 紧接着,大将军姚辩被任命为左屯卫将军。 然后,派羽骑尉朱宽出使流求国。 没过几天,河间王弘去世了。

四月某日,皇帝下诏书说:“古代的帝王都重视考察民情,体察民意,都是为了关心百姓,安定边远地区。自从那些蛮夷归顺之后,朕还没来得及亲自安抚他们,山东地区又经历了战乱,需要多加抚恤。现在朕打算安抚河北地区,巡视赵国和魏国。有关部门要按照规章制度办理。” 没几天,皇帝颁布新的律令,大赦天下,关内百姓免除三年赋税。 之后,又下令把州改成郡, 还对度量衡进行了改革,恢复古代的标准。 同时,把上柱国以下的官职都改成了大夫。 然后,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

哎,治理天下这么大的事,可不是光靠我一个人就能搞定的,帝王的功绩,也不是单靠某个人的计谋就能完成的。从古至今,那些明君贤后治理国家,哪个不是选拔贤能之士,广泛吸纳人才呢?周朝号称人才济济,汉朝也以得到人才而自豪,我一直想着学习前人的经验,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期盼。我每天一大早就在这皇宫里处理政务,盼望着能找到各方面的人才,好一起为国家发展出力。可是,唉,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少来投奔我,难道是那些人才像埋藏在地下的美玉一样,还没遇到能识别的能工巧匠?又或者像山中的美玉一样,难以开采出来?想到这些,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各位在朝为官的,就像我的手脚一样重要,治理国家就像渡过大河,大家就像船和桨一样,互相配合才能成功。你们怎么能只顾着享受荣华富贵,藏着掖着自己的才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呢?这可不是应该有的态度啊!祁大夫举荐人才,史书上都称赞他公正无私;而臧文仲因为蔽塞贤才,孔子都批评他窃取官位。从古代的例子来看,对人才的评价是有褒有贬的,我们应该积极推荐人才,来弥补我的不足。那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品德高尚的人,是国家的根本;那些品行端正的人,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有些人有节义,有些人品行高洁,他们都能激励世风,有益于社会风气。那些刚毅正直、执法不阿的;那些学识优良、文采出众的,都是国家栋梁之才,是国家的珍宝。有军事才能的,就让他们去抵御外敌;身体强壮的,就让他们去当军队里的精兵强将。即使只是一技之长,也应该录用,各种人才都要广泛选拔,不能有所遗漏。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目标并不遥远。

那些文武官员,五品以上级别的,应该按照规定,从十科举人中选拔。只要有一项才能突出,不必样样都精通。我会破格提拔他们,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合适的职位。那些已经担任九品以上官职的人,不在这次举荐的范围之内。

公元丙申年(公元666年),皇帝北上巡视。

公元丁酉年(公元667年),任命宇文弼担任礼部尚书。

公元戊戌年(公元668年),皇帝下令所有官署不得践踏庄稼,如果必须开辟道路,相关部门要计算被占土地的收成,然后从附近的粮仓补偿给农民,并且要尽量多给,表示优厚。

公元己亥年(公元669年),队伍到达赤岸泽。皇帝在那儿用太牢祭祀了已故太师李穆的墓地。

五月丁巳日(具体日期),突厥启民可汗派他的儿子拓特勤来朝见皇帝。

五月戊午日(具体日期),皇帝下令河北十多个郡的成年男子开凿太行山,打通一条直达并州的驰道。

五月丙寅日(具体日期),启民可汗又派了他的侄子毗黎伽特勤来朝见皇帝。

五月辛未日(具体日期),启民可汗派使者请求亲自入塞,迎接皇帝的车驾。皇帝没答应。

五月癸酉日(具体日期),一颗星在文昌上将星附近出现异常,群星都震动不安。

六月辛巳日(具体日期),皇帝在连谷打猎。

六月丁亥日(具体日期),皇帝下诏说:

哎,说起来祭祀祖先,表达孝心,这可是大事儿,建庙宇是最大的礼仪。可是啊,时代不同,说法也不一样,以前那些书啊典籍啊,有的被烧了,有的散失了,规矩也都不清楚了。所以到底该怎么祭祀,庙宇该怎么建,说法五花八门,没个准儿。

我呢,承接祖宗基业,一直想着要隆重地祭祀祖先。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大臣们,广泛征求了儒生们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咱们高祖文皇帝啊,那是受了上天的旨意,统一了全国,拯救了天下百姓,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局面,减轻了赋税徭役,让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国家也一片繁荣昌盛。

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那些蛮夷之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都臣服在他脚下,纷纷来朝贡。他文治武功,前无古人,那些以前不识礼仪的蛮族,也都乖乖地来朝拜了。国泰民安,年年丰收,祥瑞不断,真是盛世啊,用什么词来形容都不够贴切!

我还听说啊,德行高尚的人,他们的功德会流芳百世,治理有方的人,他们的礼仪也会非常隆重。你看周朝的文王武王,汉朝的高祖光武帝,他们的典章制度都非常完善,谥号也特别隆重,这不正说明了,要根据他们的功德来制定相应的礼仪吗?

所以啊,咱们高祖文皇帝,应该另建庙宇,来彰显他伟大的功德,并且按照每月祭祀的制度来祭拜他,表达我们对他的敬仰之情。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选址建造,一定要符合规制。再说,地位不同,祭祀的规格也不同。天子七庙,这是古书上记载的,诸侯只有两庙,等级有高有低,所以庙宇多就代表着地位高。现在咱们可以参照古代帝王的礼仪来进行祭祀,为子孙后代留下榜样。

公元某年(戊子年),我到了榆林郡。第二年(丁酉年),启民可汗来朝拜皇帝了。再一年(己亥年),吐谷浑和高昌也派使者进贡宝物。

某天(甲辰日),皇上登上北楼,在黄河边上看渔民打鱼,还设宴款待百官。秋天的七月(辛亥日),启民可汗上奏章请求改变服饰,戴上汉人的冠帽。皇上就下令允许启民可汗可以不用行君臣之礼,他的地位还在诸侯王之上。

某天(甲寅日),皇上在郡城东边的大帐里设宴招待启民可汗和他的三千五百名部下,还演奏了各种精彩的乐曲,并赏赐了他们许多东西,赏赐的多少各有不同。 接着(丙子日),皇上却下令杀了光禄大夫贺若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和太常卿高颎,尚书左仆射苏威因为犯了错被免职。皇上还征调了上百万青壮年劳动力修筑长城,西起榆林,东到紫河,只用了十天就完工了,但死了十五六万人。

八月份(壬午日),皇帝的车驾离开了榆林。 (乙酉日),启民可汗精心布置营帐,打扫道路,迎接皇帝的车驾。皇帝到了他的营帐,启民可汗敬酒祝寿,皇帝宴请他,赏赐非常丰厚。皇上对高丽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国王,应该早点来朝见我。不然的话,我和启民可汗就要去巡视你们的土地了!”皇后也去了义城公主的营帐。 (己丑日),启民可汗回去了。 (癸巳日),皇帝的车驾进入了楼烦关。(壬寅日),到达太原。皇上下令修建晋阳宫。

九月份(己未日),到达济源。皇上去了御史大夫张衡家里做客,大家一起吃喝玩乐,非常开心。(己巳日),到达东都。(壬申日),皇上任命齐王暕为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癸酉日),皇上任命民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公元604年,正月初几,皇帝下令从河北各地征调一百多万男女,修建永济渠,把沁河的水引到黄河,南到黄河,北到涿郡。同月庚戌日,百官在允武殿举行射箭比赛。丁卯日,皇帝赏赐城里每户人家十石米。壬申日,任命太府卿元寿为内史令,鸿胪卿杨玄感为礼部尚书。癸酉日,任命工部尚书卫玄为右候卫大将军,大理卿长孙炽为民部尚书。

二月己卯日,皇帝派司朝谒者崔毅出使突厥,送去汗血宝马。三月辛酉日,任命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工部尚书。壬戌日,百济、倭国、赤土国、迦罗舍国都派使者进贡。乙丑日,皇帝亲临五原,顺便出塞巡视长城。丙寅日,皇帝派屯田主事常骏出使赤土国,送去罗刹(一种珍贵的物品)。四月丙午日,把离石的汾源、临泉和雁门郡的秀容合并设立楼烦郡。同时开始修建汾阳宫。癸丑日,任命河内太守张定和为左屯卫大将军。乙卯日,皇帝下诏说:

“突厥启民可汗率领他的部落,守护边关,遵守朝廷的法令,想要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多次来朝觐,并多次提出请求。他们居住在毡帐里,生活简陋,希望能够像我们一样住上房子。他们的诚心恳切,我很看重。应该在万寿戍修建城池和房屋,帐篷、床褥等物品,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他们,务必优厚一些,以表达我的心意。”

五月壬申日,蜀郡抓到一只三足乌,张掖抓到一只玄狐,各一只。七月辛巳日,征调二十多万丁男修筑长城,从榆谷往东修建。乙未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在曼头、赤水击败吐谷浑。八月辛酉日,皇帝亲自祭祀恒山,河北各郡守都聚集在那里。天下大赦。皇帝所经过的郡县,免除一年的赋税。九月辛未日,征调全国的鹰猎队伍都聚集到东京,来了上万多人。戊寅日,彗星出现在五车星附近,扫过文昌星,到达房宿后消失。辛巳日,皇帝下令免除修筑长城的人一年的赋税。

十月丙午日,皇帝下诏说:“我们的先师孔子,圣德高尚,天赋异禀,遵循文武之道,应天命而生,是位圣王,然而,人们对他的赞叹却已经超过了一千年,他的盛德也未能流传百代。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功绩,应该给予他更高的荣誉。可以册封孔子的后代为绍圣侯。有关部门应该寻找他的后代,并将结果上报。”辛亥日,皇帝下诏说:“过去,周王下车,首先封赏了唐尧虞舜的后代,汉朝皇帝继承帝位后,也封赏了殷商和周朝的后代。这些都是为了表彰先祖的功德,效法前代的典范。我继承了大业,学习古代的教诲,想要有所作为,效法先朝的典章制度。周朝兼并了夏朝和殷朝,文治武功都达到了顶峰;汉朝统一了天下,文化和交通都得到了发展;魏晋时期,文化也比较繁荣。因此,也应该为他们立后,以延续他们的香火。有关部门应该寻找他们的后代,并将结果上报。”乙卯日,颁布新法令于天下。

公元586年正月,皇帝下令把东京改名为东都。没过多久,他又下令全国平均分配土地。然后,皇帝从东都回京。接着,他又发布命令,禁止民间制造铁叉、钩子之类的兵器。各地的太守每年都要秘密地向上面汇报当地的情况。

二月,皇帝途径阌乡。他下令祭祀古代帝王的陵墓和开皇年间功臣的墓地。他还规定,魏朝和北周的官员不能再享受世袭官职的待遇。这时,赤土国派使者前来进贡。皇帝的车驾到达京师。他还在武德殿宴请了四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并赏赐了他们一些东西,赏赐的多少各有不同。

后来,皇帝在崇德殿西院待着,心情不太好,就对身边的人说:“这是先帝住过的地方,住在这里,总是想起先帝,心里很不舒服,应该在这个院子的西边再建一座宫殿。” 之后,他又下令允许父母跟随儿子到任职的地方。

三月,皇帝开始西巡河右地区。有人报告说,武功县有个叫史永遵的男子和他的叔伯兄弟一起生活。皇帝很高兴,赏赐了他一百匹布、两百石米,还在他家门口立碑表彰他。皇帝还去扶风县视察了他以前的家。

四月,皇帝在陇西大规模狩猎。高昌、吐谷浑、伊吾三国都派使者前来朝贡。皇帝的车驾到了狄道,党项羌人前来进贡。皇帝到了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达西平,在那里检阅军队。

五月,皇帝在拔延山大规模狩猎,狩猎的范围达两千里。之后,他进入长宁谷,翻越星岭,在金山的山顶宴请群臣。梁浩亹的马失蹄,桥塌了,皇帝下令斩杀朝散大夫黄亘和九个负责工程的官员。吐谷浑王率领军队占据袁川,皇帝命令内史元寿在金山驻军,兵部尚书段文振在雪山驻军,太仆卿杨义臣在琵琶峡驻军,将军张寿在泥岭驻军,四面围攻吐谷浑。吐谷浑王伏允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派他的一个亲王假扮成伏允,躲在车我真山。皇帝下令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去捉拿伏允。张定和挺身而出,结果被贼人杀害。他的副将柳武建打败了敌人,斩首数百级。最后,吐谷浑的仙头王被围困,率领十多万人投降。

六月,皇帝派左光禄大夫梁默、右翊卫将军李琼等人追捕吐谷浑王,结果他们都战死了。皇帝经过大斗拔谷,山路很险峻,队伍只能排成一列前进。路上还遇到了风雪,很多官员走散了,很多士兵被冻死。皇帝的车驾到达张掖。皇帝下令选拔人才,要选拔那些学识渊博、武艺高强、勤政廉洁、刚正不阿的人。

高昌王麹伯雅前来朝贡,伊吾吐屯设等献上了西域数千里土地。皇帝非常高兴,下令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个郡。皇帝在观风行殿设宴款待高昌王和吐屯设,还有三十多个蛮夷国家的使者参加了宴会。皇帝下令大赦天下,开皇年间被流放的人全部赦免,只有晋阳的叛乱分子不在赦免之列。陇右各郡免税一年,皇帝经过的地方免税两年。

七月,皇帝在青海湖中放养马匹,想得到龙种,但没有成功。九月,皇帝回到长安。十月,皇帝下令优待老年人,七十岁以上,有病不能工作的,就赏赐他们布帛,送他们回老家。七品以上官员,发给粮饷,让他们安度晚年。十一月,皇帝到东都去。

公元606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来了几十个贼人,一个个都穿着素白的帽子和细麻布衣服,还烧香、拿花,自称是弥勒佛,从建国门进城。守门的卫兵都给他们磕头。然后,他们抢了卫兵的武器,准备造反。齐王杨暕正好碰上,把他们全杀了。之后,京城里大搜捕,牵连到了一千多户人家。

正月十四,在端门街搞了个大型角抵表演,全国各地稀奇古怪的技艺都来了,整整一个月才结束。皇帝好几次微服私访去看热闹。正月十六,倭国派使者进贡。二月初八,武贲郎将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州去打流求,把流求打败了,俘虏了一万七千多人,皇上把俘虏赏赐给了百官。二月十日,皇帝下诏书说:“当初建立国家,打江山多不容易啊,多亏了各位大臣同心协力,才得以成就大业,现在天下太平了,该好好赏赐有功之臣了。从今以后,只有立了大功的人才能被封爵,而且爵位还可以世袭。” 然后,把安德王杨雄改封为观王,河间王子杨庆改封为郇王。二月十四日,皇帝把魏、齐、周、陈四个国家的乐师都征调到太常寺去。

三月初十,皇帝去了江都宫。三月十一,皇帝任命鸿胪卿史祥为左骁卫大将军。四月十四,皇帝在江淮以南宴请当地父老乡亲,还发了赏赐,每个人发的都不一样。六月初八,室韦和赤土都派使者进贡。六月九日,雁门有个贼帅叫尉文通,带着三千人马,躲在莫壁谷里。皇帝派鹰扬将军杨伯泉去打,把他打败了。六月十一日,皇帝下令江都太守的级别和京兆尹一样高。十月初七,刑部尚书梁毗死了。十月九日,民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长孙炽死了。十二月初六,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牛弘死了。十二月八日,朱崖人王万昌造反,皇帝派陇西太守韩洪去平叛。

公元667年正月初一,郭衍死了。这郭衍啊,官职可大了,左武卫大将军、光禄大夫、真定侯,响当当的人物。

二月,皇帝在钓台摆宴席,就在扬子江边上,请了一大帮官员,赏赐了一堆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天,百济还派人来进贡了。之后,皇帝从江都坐龙舟,一路进通济渠,最后到了涿郡。皇帝还下了一道圣旨,说:“治理国家要七德,首先要安抚百姓;政治要六本,要靠教化来兴盛。高丽和高句丽不守规矩,想教训教训他们,虽然要打仗,但也要先安抚地方。我现在去涿郡看看老百姓过得好不好。河北、山西、山东那些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封他们做太守;八十岁的,封县令。”

三月,姚辩也死了,也是个大官,右光禄大夫、左屯卫大将军。四月,皇帝到了涿郡的临朔宫。五月,樊子盖升官了,当上了民部尚书。秋天,发大水了!山东河南三十多个郡都被淹了,好多老百姓都穷得卖身当奴婢了。十月,底柱山塌了,河水倒流几十里。然后,吐万绪当上了左屯卫大将军。十二月,突厥的处罗多利可汗来朝贡了,皇帝高兴坏了,隆重接待了他。

那时候,去辽东打仗的士兵和运送军需的民夫,路上挤满了人,日夜不停,苦得很,苦到很多人开始当强盗了。皇帝下令让都尉、鹰扬和各郡县一起抓捕这些强盗,抓到就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