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意,河东人,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志气,二十岁出头就因为为人正直清廉而出了名。隋朝大业年间,他当上了鲁郡的司法小官,在当地以廉洁公正著称。郡守苏威曾经想杀一个犯人,陈孝意极力劝谏,说了好几次,苏威都不听。陈孝意干脆脱掉衣服,请求先把自己杀了。过了很久,苏威才改变主意,向陈孝意道歉,把他放了,并且越来越尊重他。后来苏威当了中央官员,就推荐陈孝意做了侍御史。

陈孝意后来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他守孝非常认真,甚至超过了礼仪的要求。这时候,竟然有一只白色的鹿经常在他家附近徘徊,人们都认为这是他孝顺的表现。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雁门郡丞。他在雁门郡生活俭朴,每天早晚都到父亲坟前祭拜,每次哭祭的时候,都痛哭得昏倒在地,头发都烧焦了,身子也瘦得像柴火一样,看到的人都很同情他。

那个时候,政治混乱,法律法规也执行得很差,很多地方官贪污腐败,陈孝意却更加坚持自己的清廉节操,揭发坏人,抓捕罪犯,办事雷厉风行,好像有神助一样,百姓们都称赞他。隋炀帝去江都的时候,马邑的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起兵造反。陈孝意带兵和武贲郎将王智辩一起讨伐刘武周,在下馆城和刘武周交战,结果战败了。

刘武周接着攻打附近的郡县,老百姓人心惶惶,都快要造反了。前任郡丞杨长仁、雁门县令王确等人,都是奸诈狡猾之辈,很多无赖都投靠他们,他们正密谋响应刘武周。陈孝意暗中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灭了他们的全家,郡里的人吓得不敢再有二心。

不久,刘武周带兵来攻打雁门,陈孝意坚决抵抗,每次都能取得胜利。但是,雁门城孤零零地被围困,外面没有援兵,陈孝意下定决心,誓死保卫城池。他多次派人去江都送信求援,但是路都被刘武周的军队封锁了,始终没有得到回音。陈孝意也知道朝廷肯定不会派兵来救,每天早晚都在朝堂的诏令库前跪下哭泣,他的悲伤感染了周围的人。

城池被围困了一百多天,粮食吃光了,最后,陈孝意被他的部下张伦杀害,雁门城被刘武周攻陷了。

京兆人张季珣他爹叫张祥,年轻的时候就被高祖皇帝看重了,后来还被提拔做了丞相的军事参谋。隋文帝开皇年间,张祥一路升迁,做到并州司马。到了隋炀帝仁寿年间,汉王杨谅造反,派大将刘建去攻打燕赵地区。刘建打到井陉,张祥带兵抵抗,刘建猛攻,还放火烧城墙底下。张祥看到百姓惊恐万分,城边正好有个西王母庙,他就登上城墙,对着庙拜了两拜,哭着喊:“老百姓犯了什么罪,要遭受这种火灾!神仙要是真的有灵,就赶紧降雨救救我们吧!”话刚说完,庙上就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火势立刻就灭了。士兵们都被他这种真诚感动,个个都听从指挥。城被围了一个多月,李雄的援军到了,叛军这才撤退。张祥因为立功被封为开府,后来又当过汝州刺史、灵武太守,最后在京城当都水监,死在了任上。

张季珣从小就豪迈慷慨,很有节操。隋朝大业年间,他当上了鹰击郎将,占据箕山作为据点,和洛口互相呼应。后来李密、翟让攻破了仓城,派人来招降他。张季珣对着李密破口大骂,李密气坏了,就派兵攻打他,连续几年都没能攻下来。当时李密手下有几十万人马围着他的城,张季珣四面受敌,手下只有几百人,但他意志坚定,誓死抵抗。三年过去了,军资耗尽,连柴火都找不到,只能拆房子烧,大家伙都住在地洞里,张季珣依然巡视安抚,没有一个人背叛他。最后粮草用尽,士兵们又累又病,无力抵抗,城池最终被攻破了。张季珣坐在官署里,脸色平静,李密派兵把他抓了起来。

一群贼兵拖着张季珣要他向李密下跪,张季珣说:“我虽然是败军之将,可我还是天子的臣子,怎么能向你们这些贼寇下跪!”李密被他的气概震住了,就放了他。翟让也跟着要钱,没要到,就把张季珣杀了,当时他才二十八岁。

他弟弟张仲琰,隋朝大业末年当上洛令。义军起事的时候,他带领官吏百姓守城,后来部下把他杀了投降了义军。张季珣另一个弟弟张琮,是千牛左右,在宇文化及造反的时候被害死了。张季珣一家向来忠贞刚烈,兄弟几个都为国捐躯,人们都称赞他们。

话说北海人松赟,性子刚烈,特别看重名义,在石门府当队正。隋炀帝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有个贼人叫杨厚,拉起一帮人造反,攻打北海县。松赟跟着郡里的兵去讨伐。他轻骑去侦察敌情,结果被杨厚抓住了。杨厚想利用松赟,让他对城里的人说,官兵已经被打败了,赶紧投降。松赟表面上答应了。

到了城下,他突然大喊:“我是松赟,是奉命侦察敌情,不小心被抓的,不是因为我打不过他们!官兵的大部队已经来了,马上就要到!贼兵人少势弱,很快就会被消灭,不用担心!”杨厚气急败坏,用刀砍他的嘴,把他拖走,一路拳打脚踢。松赟边被打边骂杨厚:“你这老贼,竟敢羞辱忠良之士,你这是自找死路!”话还没说完,杨厚就砍掉了他的腰。城里的人看见这一幕,没有不流泪捶胸顿足的,士气反而更加高涨了。北海城最终保住了。

隋炀帝派户曹郎郭子贱去讨伐杨厚,结果打败了杨厚。隋炀帝对松赟为国捐躯的行为非常惋惜和哀悼,上表朝廷为他请功。皇帝下旨褒奖他,追赠他朝散大夫、本郡通守的官职。史书上说:古人认为天下是最大的,个人就显得渺小了,活着当然很重要,但比起道义来,生命就轻如鸿毛了。所以,有的死比泰山还重,因为是为正义而死;有的生比鸿毛还轻,因为是苟且偷生。然而,死不能复生,生也只有一次,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失节操,这才是最难的。

杨谅、玄感、李密造反的规模已经形成,凶威正盛,皇甫诞、游元、冯慈明却在危急关头毫不畏惧,视死如归,可以说是勇敢地为了道义而献身了。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尧君素难道不知道大势已去,人力无法挽回吗?他们甘愿接受被杀害的命运,以维护忠贞的节操。虽然他们的功劳没有保全国家社稷,力量也无法拯救危局,但比起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他们的气节却能贯穿天地,直达九泉之下。须陀、善会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子翊、松赟则有舍生取义的壮举。国家混乱的时候还有忠臣,这真是千真万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