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山,字珤岳,是河南洛阳人。他爷爷是魏安定王,他爸爸是宋安王。景山从小就很有领导才能,军事才能更是出类拔萃。
周闵帝时期,他跟着大司马贺兰祥去打吐谷浑,立了功,被封为抚军将军。后来多次参加征战,官职一步步升迁到仪同三司,被赐爵文昌县公,还被任命为亹川防主。之后,在北邙山和齐军作战,斩杀敌军很多,被加封开府,升任建州刺史,晋封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跟着武帝平定齐国,每次战斗都有功劳,被任命为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食邑二千户,还赏赐了一支乐队,六千匹丝绸,二百五十个奴婢,以及数千头牛羊。
他后来担任亳州总管。当时,州里有个叫王回洛和张季真的人,带着一群亡命之徒,经常抢劫。之前的州长都拿他们没办法。景山一到任,就立刻追捕他们,王回洛和张季真逃到了江南。景山抓获了他们的几百个同伙,全部斩首。他执法严明,盗贼销声匿迹,亳州在他的治理下一片太平。
陈国人张景遵因为淮南地区归附陈国,被陈国的将领任蛮奴攻击,好几个营地都被攻破了。景山调集谯州和颍州的军队前去救援,任蛮奴这才撤兵。后来,景山被征召为候正。宣帝继位后,他跟随上柱国韦孝宽去淮南平叛。郧州总管宇文亮图谋不轨,用轻兵偷袭韦孝宽。韦孝宽当时很被动,还没来得及列阵,就被宇文亮打得节节败退。景山率领三百铁骑出击,打败了宇文亮,斩了他的头,送回朝廷。因为这次战功,他被任命为亳州总管。
话说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尉迥带兵造反。荥州刺史宇文胄跟尉迥暗中勾结,偷偷地给景山写信,想拉拢他一起反。景山抓住了宇文胄派来的使者,把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高兴,立马把景山升为上大将军。
后来,司马消难攻打陈朝,陈朝派将军樊毅、马杰等人去救援。景山带着五百轻骑兵飞速赶去支援。樊毅他们一看景山来了,吓得赶紧抢掠老百姓的东西就逃跑了。景山紧追不舍,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在漳口跟樊毅打了一仗,两场战斗都赢了。樊毅他们退守甑山镇。之前被司马消难攻占的城镇,景山也都给收复了。 高祖赏赐了他安州总管的职位,又升他为柱国,前后赏赐了两千匹布。那阵子桐柏山上的蛮族也闹事,景山又把他们给平定了。
高祖当了皇帝以后,封景山为上柱国。第二年,大规模讨伐陈朝,任命景山为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韩延、吕哲从汉口出发。同时派上开府邓孝儒带着四千精兵去攻打陈朝的甑山镇。陈朝派将军陆纶率领水军来救援,邓孝儒迎头痛击,打败了他们。陈朝的将领鲁达、陈纪在涢口驻守,景山又派兵把他们打跑了。陈朝人吓坏了,甑山、沌阳两镇的守将都丢下城池逃跑了。景山正准备渡过长江,这时陈宣帝死了,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景山这次可是出了大风头,敌人对他都很害怕。过了几年,景山因为犯了点事被免职了,在家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他梁州总管的职位,赏赐一千匹绢,谥号襄。他的儿子成寿继承了他的爵位。
成寿从小就擅长骑射,一开始担任千牛备身。后来被封为上柱国世子,被任命为仪同。之后又担任秦王库真车骑。隋炀帝继位后,征召他担任左亲卫郎将。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成寿跟着刑部尚书卫玄去平叛,因为立功被升为正议大夫,被任命为西平郡太守。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他爷爷源怀和爸爸源纂,都做过魏国的陇西王。源雄从小就为人宽厚,长得也高大威猛。他在魏国一开始当秘书郎,没多久就升了征虏将军。后来他父亲被高氏家族杀害了,源雄赶紧逃走,改了名字,跑到长安去了。周太祖一眼就看中了他,赏了他陇西郡公的爵位。后来跟着周武帝打齐国,因为立了功,被授予开府的职位,又改封为朔方郡公,还当上了冀州刺史。当时突厥经常来骚扰边境,所以朝廷就调源雄去平州当刺史镇守边关。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徐州总管。
高祖当上丞相的时候,尉迥造反了。当时源雄的家人都在相州,尉迥偷偷地写信拉拢他,但是源雄一点都没动心。高祖还给他写信说:“你的家人都在邺城,虽然现在分开了,但叛军很快就会被消灭,到时候你们很容易就能团聚。从今天算起,最多也就一个月就能见面了,别着急,我会尽快安排的,别因为这事儿影响心情。徐州地区很重要,地处东南,紧挨着吴国,需要好好安抚。我特别看重你的才能,把边境防务交给你,好好建功立业,不负我的期望啊!”尉迥派他的将领毕义绪占领了兰陵,席毗又攻陷了昌虑和下邑。源雄就派徐州刺史刘仁恩去打毕义绪,又派仪同刘弘、李琰去打席毗,最后都把他们平定了。
陈国见中原战乱不断,就派陈纪、萧摩诃、任蛮奴、周罗睺、樊毅等将领入侵长江以北地区,从江陵一直打到寿阳,很多老百姓都响应他们,好多城镇都被攻陷了。源雄就和吴州总管于顗、扬州总管贺若弼、黄州总管元景山等人一起把陈国的军队打跑了,收复了失地。东潼州刺史曹孝达也造反了,源雄派兵把他杀了。源雄升任上大将军,继续担任徐州总管。几年后,他又调任怀州刺史,不久又升为朔州总管。突厥人要是来抢劫,源雄就抓捕斩杀他们,突厥人都很怕他。
话说高祖皇帝攻打陈国的时候,下了一道圣旨,原文是:“于戏!唯尔上大将军、朔方公雄,识悟明允,风神果毅。往牧徐方,时逢寇逆,建旟马邑,安抚北蕃。嘉谋绝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韝之望。沙漠以北,俱荷威恩,吕梁之间,罔不怀惠。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往钦哉!”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哎,我的上大将军,朔方的大英雄!您聪明睿智,英勇果敢,之前在徐州牧守,正赶上敌寇作乱,您在马邑竖起军旗,安抚了北方的少数民族。您的妙计杜绝了边境外敌的威胁,您的宝剑平息了边境百姓的恐惧。北方沙漠以北的地区,都蒙受您的恩泽;吕梁山一带,也都感受到您的恩惠。可是,江淮地区小小的陈国,却起了反叛之心,现在我要派您率领军队,平定东南,所以任命您为行军总管,去吧!
这之后,这位将军就跟着秦王从信州出发了。打下陈国后,因为功劳被提升为上柱国,儿子也因此被封为端氏县伯,他自己被封为安化县伯,还赏赐了五千匹布,继续镇守朔州。过了两年,他上表请求退休,朝廷召他回京,最后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岁。他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官做到仪同三司。到了隋朝大业年间,他从上党地区被调到京城,担任尚书虞部郎。后来天下大乱,他带兵去讨伐北海的叛贼,和贼寇激战而死,死后被追赠为正议大夫。
豆卢勣,字定东,是昌黎徒河人。他本姓慕容,是燕国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中山战役失败后,他投奔了北魏。北方人把归顺魏朝的人称为“豆卢”,所以他就改姓豆卢了。他爷爷豆卢苌是北魏柔玄镇的大将,他父亲豆卢宁是柱国大将军、太保。豆卢勣刚出生的时候,周太祖亲自去他家祝贺,正赶上刚刚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周太祖就给他取字叫“定东”。豆卢勣聪明有才干,很有领导才能。年轻的时候,他在国子学学习,略通文墨。北魏大统十二年,周太祖因为他是功臣之后,封他为义安县侯。周闵帝即位后,授予他少伯下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又改封他为丹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到了周明帝时期,他担任左武伯中大夫。豆卢勣认为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请求辞官去太学学习。皇帝很欣赏他,就准许他带职学习。没过多久,齐王宇文宪把豆卢勣的妹妹娶为妃子,所以皇帝对豆卢勣更加恩宠。
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任命他当邛州刺史。还没等他上任呢,渭源的烧当羌族因为闹饥荒造反了。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很有才能,很有谋略,所以就把他调到渭州当刺史。他在渭州当官,施行了很多惠民政策,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很高兴,服服帖帖的,他的恩德遍及各地,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祥瑞之兆。鸟鼠山,当地人叫它高武陇,渭水就发源于此。这座山崖壁陡峭,高耸入云,以前一直缺水,羌族人民很受苦。结果,他一到那里,马蹄踩过的地方,突然就涌出了泉水!还有白鸟飞到他办公的厅堂前,喂奶之后才飞走,又出现过白色的狼。老百姓就编了歌谣来赞扬他:“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大家就管这泉水叫玉浆泉。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他悲伤过度,服丧的时间也超过了礼制规定的时间。
天和二年,他被任命为邵州刺史,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后来他又被朝廷征召,担任天官府司会,先后担任信州、夏州总管、相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他又回到京城奔丧。宣帝大象二年,他被任命为利州总管,升为上大将军。一个月后,他又被封为柱国。
高祖当了丞相的时候,益州总管王谦造反了。他坚守城池,死守不出。王谦派他的将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领十万大军来攻打他,堆起土山,在城墙上挖了七十多个洞,还堵塞江水来灌城。当时他手下的士兵只有两千多人,白天黑夜地抵抗敌人。打了四十多天,形势越来越危急。这时,他突然采取了奇袭战术,打败了敌人,斩杀了数千人,俘虏了两千人。恰好梁睿的军队也快到了,叛军因此就撤退了。高祖派开府赵仲卿去慰劳他,还下诏书说:“你的见识和才能都很优秀,气度也十分恢弘,在边疆地区治理地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巴蜀地区发生叛乱,敌人突然包围了你,你既能坚守城池,又能主动出击,大败了敌人。你的忠贞节操和英勇的谋略,功劳很大,特此任命你为持节上柱国,并赐予你的一个儿子中山县公的爵位。”
公元582年,突厥入侵边境,杨素被任命为北道行军元帅,负责边防。一年后,他升任夏州总管。皇上因为他家族显赫,功劳显著,非常器重他。后来,汉王杨谅迎娶了杨素的女儿为妃,皇上对杨素的恩宠更加深厚。
公元587年,皇上下了道圣旨:“上柱国、楚国公杨素,在蜀地叛乱的时候,他率兵平叛,坚守城池,就像一个独立的国家一样抵御敌人。他的功劳很大,节操高尚,特赏赐他始州临津县一千户的土地。”公元590年,杨素因病被召回京城,皇上命令诸位皇子都去杨素府上探望,还派了内侍不断地去询问他的病情,路上络绎不绝。同年,杨素去世,享年五十五岁。皇上很长时间都为他感到惋惜,特别赐予厚葬,并由鸿胪寺负责丧事,谥号为“襄”。他的儿子杨贤继承了爵位,官至显州刺史、大理少卿、武贲郎将。杨素还有个弟弟叫杨毓。
话说这位叫李毓的人,从小就很有志气,是个有骨气的人。汉王杨谅被派去并州当刺史,因为李毓是杨谅妃子的哥哥,所以李毓就在杨谅的王府里当了个主簿。后来跟着赵仲卿将军去北方打突厥,立了功,被封了个仪同三司的官职。
等到杨广当了皇帝,就把他哥哥杨谅叫回朝中。杨谅听信了王頍的计策,竟然起兵造反了。李毓苦口婆心地劝他,但杨谅根本不听。李毓就对弟弟李懿说:“我一个人骑着马回京城,肯定能保住性命。这只是为了我自己,可不是为了国家。现在先假装跟着他,再想办法。”李毓的哥哥李贤,当时是显州刺史,他跟皇帝说:“我弟弟李毓向来很有节操,绝对不会参与叛乱,只是被逼无奈,没办法反抗。请让我去参军,跟弟弟里应外合,杨谅不足为惧!”皇帝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李贤偷偷派家人带着皇帝的命令去找李毓,一起商量对策。
杨谅带着军队出城,准备去介州,就让李毓和总管朱涛留守城池。李毓对朱涛说:“汉王造反,很快就要失败了,我怎么能坐以待毙,辜负国家和家人呢!我们应该一起出兵抵抗他!”朱涛吓了一跳,说:“王爷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们,你怎么能这么说!”说着就生气地走了。李毓追上去把他杀了。当时杨谅的司马皇甫诞因为劝谏杨谅被关了起来,李毓就把皇甫诞救了出来,和皇甫诞、宿勤武、宇文永昌、成端、长孙恺、元世雅、皇甫文颢等人一起商议,关闭城门抵抗杨谅。
事情还没完全定下来,就有人向杨谅告密了,杨谅就带兵来攻打。李毓看到杨谅来了,就骗他的士兵说:“那是敌人的军队!”杨谅攻打城南门,李毓派稽胡人守城墙,稽胡人认不出杨谅,就向他射箭,箭雨一样落下来。杨谅又攻打西门,守城的都是并州人,他们都认识杨谅,就打开了城门迎接他。李毓最终被杀害,那年他才二十八岁。等到杨谅被平定后,杨广下诏说:“要表彰李毓的名节,按照国家的规定,给予最高的荣誉。李毓深明大义,不顾亲戚关系,冒着极大的危险,首先想出了好计策,为了国家放弃了生命。应该追封他更高的官职,给予优厚的待遇。追赠他大将军的官位,封他为正义县公,赏赐绢帛二千匹,谥号为愍。”
儿子想继承父亲的爵位,于是去拜见皇帝,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大业初期,新法令颁布,五等爵位同时被废除。没过多久,皇帝又下诏说:“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杨毓,在危急关头能够坚守岗位,舍生取义,殉国捐躯,他的行为成为典范,将永远铭记在心。为了表彰他的贤德,他的功勋理应被祭祀,特地追封他为雍丘愍侯。”于是,杨愿又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大业末年,他被授予千牛左右的职位。
杨通,是杨勣的哥哥,另一个名字叫杨会,为人宽厚,很有气度。在周朝的时候,因为他父亲的功劳,被赐封为临贞县侯,食邑一千户。不久被授予大都督的官职,很快又升迁为仪同三司。当时的大冢宰宇文护看重他的才能,让他统领亲信军队,并改封他为沃野县公,食邑四千七百户。后来又加开府的称号,历任武贲中大夫、北徐州刺史。等到高祖当上丞相的时候,尉迥造反,派他手下莒州刺史乌丸尼率领军队来攻打。杨通反击,打败了他们。皇帝赏赐他布帛八百匹,并晋升他为大将军。开皇初年,他又被晋升为南陈郡公。不久被征召入朝,以原官职负责宿卫。一年多后,被外派担任定州刺史。后来又调任相州刺史。他娶了高祖的妹妹昌乐长公主为妻,从此受到皇帝的恩宠越来越隆重。之后又升迁为夏州总管、洪州总管。他在各个岗位上都以宽厚仁慈著称。开皇十七年,他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谥号为安。他有一个儿子叫杨宽。
贺若谊,字道机,是河南洛阳人。他爷爷贺若伏连,做过魏朝的云州刺史;他爸爸贺若统,当过右卫将军。贺若谊为人刚强果断,很有才能。在魏朝的时候,因为他父亲的功劳,被赐爵位,是容城县男。后来一步步升迁,当上了直阁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
周太祖占据了关中地区,把他招到身边做事。有一次,周太祖派他去杏城,当时茹茹族部落内部出现矛盾,一部分人驻扎在黄河以北。贺若谊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们归顺周朝,结果一万多户人家投降了。周太祖对他非常欣赏,赏赐了他百两金银。后来,北齐派他们的舍人杨畅去和茹茹族联络感情,周太祖担心他们联合起来,成为边境的威胁,就派贺若谊去跟茹茹族交涉。贺若谊用重金利诱,茹茹族相信了他,于是和周朝联合起来,还把杨畅抓了起来交给贺若谊。周太祖很高兴,就封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略阳公府长史。
周闵帝继位后,任命贺若谊为司射大夫,改封霸城县子,后来又升任左宫伯,不久又加开府。此后,他先后担任灵州、邵州刺史,原州、信州总管,各个岗位都干得很出色。他的哥哥贺若敦,曾担任金州总管,后来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杀害。这件事让贺若谊受到了牵连,被免去了官职。
等到武帝亲政,掌握了大权,又召回贺若谊,让他担任熊州刺史。平定北齐的战争中,贺若谊率领军队从函谷关出兵,首先占领了洛阳,随即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并被封为建威县侯。北齐的范阳王高绍义逃到了突厥,贺若谊带兵追击,在马邑与高绍义交战,最终活捉了高绍义。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提升为大将军。高祖当了丞相后,任命贺若谊为亳州总管,让他迅速前往赴任。他一边在西边阻止司马消难,一边在东边抵抗尉迥。后来,申州刺史李慧造反,贺若谊讨伐了他,因此被晋爵为范阳郡公,并被授予上大将军的职位。
开皇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右武候将军。后来河间王弘去北方征讨突厥,他被任命为副元帅。战争结束后,他又升职为左武候大将军。不过后来因为犯了点事儿,被免职了。过了一年多,他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没多久又调任敷州刺史,还被封为海陵郡公,接着又调任泾州刺史。那时候突厥经常骚扰边境,朝廷看重他以前的名声,就把他任命为灵州刺史,还升他为柱国大将军。他那时候年纪大了,但是身体依然很硬朗,还能穿着重铠骑上马,突厥人都很怕他。过了几年,他上表请求退休,皇上恩准了。他家里很有钱,在郊外建了一座别墅,种了很多果树。经常邀请朋友来做客,还有歌舞表演,大家一起玩儿。最后他是在家里去世的,享年七十七岁。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大儿子叫协,做到骠骑将军;协的弟弟祥,是奉车都尉;祥的弟弟叫与,是车骑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弼,还有单独的传记记载。
史书上说:于义、窦荣定这些人,有的和南阳的权贵有姻亲关系,有的和丰邑的旧相识有交往,赶上了好时候,都得到了重用。他们凭借战功安定了国家,凭借功劳获得了丰厚的赏赐,保住了自己的官位,也让子孙后代受益。他们像不断添柴的火堆一样,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真是厉害啊!豆卢毓在危急关头,为国捐躯;阴世师在国家衰败的时候,依然忠心耿耿。如果那些死去的忠臣烈士有知觉的话,也能对得起君主和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