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字玄德,是甘肃狄道人。他爸爸李蔚,在北周当过朔州、燕州、恒州三个州的刺史,还被封为襄武县公。李安长得好看,又擅长骑马射箭。北周天和年间,李安辞去平民身份,当上了右侍上士,继承了他父亲的襄武公爵位。没过多久,他又升任仪同、少师右上士。后来,高祖当了宰相,把李安招到身边做事,升他做了职方中大夫。高祖还把李安的弟弟李悊也提拔成了仪同。
李安的叔叔,时任梁州刺史的李璋,当时正在京城,和北周的赵王一起密谋害高祖,还拉拢李悊做内应。李悊跟李安说:“这事儿要是不说,就是不忠;说了,就是不义。丢了忠义,还怎么立身处世呢?”李安说:“高祖是咱们的父亲一样的人物,怎么能背叛他呢?”于是,李安偷偷地把这事儿告诉了高祖。后来赵王等人被处死,高祖要给李安升官加爵,赏赐他。李安赶紧叩头谢恩说:“兄弟俩没啥功劳,却得到这么大的赏赐,全家人都感激涕零,不知道怎么报答您。没想到我叔叔那么糊涂,被坏人蒙蔽,差点儿让我们家断子绝孙,这真是比吃苦菜还难受啊!您能保全我们全家,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怎么能因为我叔叔的事儿,还求您升官呢?”说着,李安趴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高祖被他的举动感动了,说:“为了你,我特意留下了李璋的性命。”于是下令只处罚李璋本人,高祖还为李安隐瞒了这件事,没对外声张。不久,高祖又任命李安为开府,并封他为赵郡公,李悊也升任仪同,被封为黄台县男。
隋文帝当上皇帝后,就给安氏兄弟俩安排了官职,安氏哥哥先是被任命为安内史侍郎,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左丞、黄门侍郎。打平陈朝的战争时,安氏哥哥被任命为杨素的副手,还兼任行军总管,率领蜀地的军队顺流而下。当时陈朝军队在白沙驻扎,安氏哥哥对各位将领说:“水战可不是我们北方人的强项。现在陈军依托险要地势停泊船只,肯定轻视我们,没有防备。咱们趁夜袭击他们,就能打败敌人!”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好。安氏哥哥率领先锋部队,大败陈军。
隋文帝很高兴,还专门下诏书褒奖他,诏书里写道:“陈贼自以为水战厉害,在险要的地方,更是认为官军不敢轻易进攻。你率领开府亲兵,夜间出动水军,打垮了敌军,活捉了许多俘虏,增强了我们军队的士气,打击了敌人的胆量,你完全完成了朕交给你的任务,朕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随后,安氏哥哥升任上大将军,被任命为郢州刺史。没几天,他又调任邓州刺史。安氏哥哥请求调回朝廷做内职,但隋文帝很重视他,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而是任命他为左领左右将军。没过多久,他又升迁为右领军大将军,再次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备身将军。安氏兄弟俩都掌管着禁卫军,皇帝对他们非常信任和器重。
八年后,突厥人入侵边境,安氏哥哥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跟随杨素去讨伐他们。安氏哥哥另辟蹊径,从长川出兵,正好遇到突厥人渡河,结果大获全胜。仁寿元年,安氏哥哥被任命为宁州刺史,安氏弟弟被任命为卫州刺史。安氏哥哥的儿子琼,安氏弟弟的儿子玮,他们从小就在宫里长大,一直到八九岁的时候才被允许回家。可见皇帝对他们有多么的看重。
高祖皇帝曾经说起他当宰相时候的事儿,想起李安兄弟俩为了国家大义灭了自己的亲戚,就下了一道圣旨说:“先王定下的规矩,是用大义来裁决亲情,为了君主大业,可以割舍亲情,这样才能弘扬高尚的节操,体现出至公无私的精神。以前周朝气数已尽,天命要降临到我们身上了,我刚开始执政,王业才刚刚建立,正赶上这个乱世,奸邪小人特别多。上大将军、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他叔父李璋暗中勾结宗族势力,煽动李安的儿子们,图谋不轨,祸乱就要爆发了。李安和他的弟弟,开府仪同三司、卫州刺史、黄台县男李悊,他们深明大义,忠心耿耿,把李璋的阴谋揭露了出来,罪犯也因此被抓获。我一直都很敬佩他们的忠诚,心里一直想重重地赏赐他们,只是因为这件事牵涉到他们的亲戚,我心里还有点犹豫,想让他们按照名教的规矩,有个合理的处置办法,所以一直拖延到现在。现在我仔细查阅了圣贤的典籍,参考了以前的历史,父子天性,孝道和忠义有时候也不能兼得,更何况叔侄之间的感情比父子轻得多,礼法上本来就有轻重之分,为了国家利益而忘记私情,这才是正理,应该记下他们的功劳,重重地赏赐他们。”
于是,皇帝就封李安和李悊两人为柱国,分别赐给他们绢五千匹,马一百匹,羊一千只。又把李悊提升为备身将军,晋封为顺阳郡公。李安对他的亲戚说:“虽然我们全家都保住了,但是我叔父却因此遭了祸,现在我接受了这份圣旨,心里悲痛愧疚,真是五味杂陈。”说着,他就哭了起来,悲伤得不能自已。他本来就患有水肿病,这下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死后被追谥为怀公,他的儿子李琼继承了他的爵位。李安的幼子李孝恭,最有名气。李悊后来因为犯了事被革职,发配到岭南,在路上病死了。
史书上说啊,宇文庆他们这些人,以前都跟杨坚关系很好,有些是老朋友,有些是早年就互相托付生死的那种交情。沾了点皇帝恩泽的光,跟着皇帝一起飞黄腾达,官位高,俸禄厚,把好处都留给了子孙后代,真是好啊! 宇文化皛从小在宫里长大,没受过什么正经教育,杨广特别宠他,根本不按规矩来,他能有什么出息呢?想想杨安、杨悊对杨坚,根本没把君臣之礼放在眼里,结果被杨坚杀掉了,这可是“大义灭亲”啊,跟咱们平时听到的那些故事完全不一样。虽然让人觉得悲哀,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说白了,宇文庆他们这些人,以前和杨坚关系密切,有些是老交情,有些是早年就互相信任,彼此托付的那种。他们沾了杨坚当皇帝的光,跟着一起升官发财,位高权重,子孙后代也跟着享福,真是让人羡慕啊!宇文化皛从小在宫里长大,没怎么受过教育,杨广又特别溺爱他,不按规矩办事,他能成什么气候?再看看杨安、杨悊兄弟俩对杨坚的态度,根本没把君臣关系放在心上,最后都被杨坚杀掉了,这可是真正的“大义灭亲”啊,跟我们平时听说的故事完全不一样。虽然这件事很悲惨,但又能改变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