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权,字世略,是彭城丰县人。他爷爷刘轨,做过齐国的罗州刺史。刘权年轻的时候就很有侠义之气,说话算数,为人仗义,即使是藏匿亡命之徒,官吏也不敢上门抓人。后来他改变了性子,努力学习,行为也循规蹈矩。他一开始当州里的主簿,在齐国当官,后来升迁为奉朝请、行台郎中。齐国灭亡后,周武帝任命他为假淮州刺史。隋文帝杨坚称帝后,任命他为车骑将军,负责统领乡兵。后来他跟随晋王杨广平定陈朝,因为战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还赏赐了他三千匹布。宋国公贺若弼对他非常敬重。开皇十二年,他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被封为宗城县公。当时江南刚刚平定,民心还不稳定,刘权用恩德和信用来安抚百姓,深得民心。
隋炀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卫尉卿,又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大业五年,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刘权率领军队从伊吾道出发,与吐谷浑军队遭遇,打败了他们。追击到青海,俘获了一千多俘虏,乘胜攻到了伏俟城。隋炀帝又命令刘权经过曼头、赤水,设立河源郡、积石镇,大力发展屯田,让他镇守西境。他在边疆待了五年,各部落都归附了,年年进贡,吐谷浑的残余势力逃到很远的地方,道路畅通无阻。之后他被征召回朝,任命为司农卿,又升为金紫光禄大夫。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南海太守。
他前往南海的途中,到了鄱阳,正好碰上当地盗贼起义,无法前进,朝廷就下令让他招募军队讨伐。刘权率领军队与盗贼相遇,但他没有选择战斗,而是先独自乘小船来到盗贼营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那些盗贼都被他感动了,纷纷投降。隋炀帝听说后,对他非常赞赏。到了南海之后,刘权做了很多政绩。几年后,又遇到盗贼多次来攻打郡城,很多豪强都愿意推举他当领袖,但他始终尽力坚守,抵御外敌。他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给他送信,说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时机不可错过,劝他起兵造反。刘权召集属下官员,当场斩杀了送信的人,根本没有起兵的打算,最终以死保卫朝廷。他死的时候,七十七岁。
他的儿子刘世彻性格豪放不羁,很受当时人们的赞赏。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刘世彻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忌惮他,多次被抓捕,最后被兖州的贼帅徐圆朗杀害了。
刘权的爸爸很厉害,他叫刘权为“子将”,长得好看,又有能力,做到鹰扬郎将这么高的官位。他儿子刘德威也很有名气。
史书上说:刘德威啊,确实很有能力,为人严谨敏捷,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关键时刻能当机立断,保卫了全城,真是勤劳又功劳大啊!杨谅造反的时候,史祥独自取得了胜利;盗贼骚扰的时候,刘德威三次打胜仗,这些都是当时有名,后世还流传的人和事。元寿上奏章的时候,是想维护名教,但是论功劳和战绩,还是比不上刘德威,给他追赠的官职,已经很高了,难道还不够好吗?文升在东都解了围,也算是有功劳,可是在西京当官,靠的是行贿得来的,真是太卑鄙了,太卑鄙了,根本不值得一提!
刘权是淮楚地区的老家族了,很早就出了名,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待在尉佗(今广东广州)地区,成功地抵挡住了叛乱分子的阴谋诡计,没有被诱惑,虽然没有响应朝廷的勤王号召,但也算得上是坚守节操的志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