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有个叫尹式的人,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年轻时就很有名气。仁寿年间,他做到汉王的记室,汉王非常器重他。后来汉王失败了,尹式就自杀了。他的族人正卿、彦卿也都很有才华,在世上名声显赫。
河间还有个人叫刘善经,知识广博,尤其擅长写作。他做过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等官职。他著有《酬德传》三十卷、《诸刘谱》三十卷、《四声指归》一卷,流传于世。
范阳人祖君彦,是齐朝尚书仆射孝徵的儿子。他长得矮小,说话也笨拙,但却很有才学。隋朝大业末年,他做到东平郡书佐。郡县被翟让攻陷,后来落入李密手中。李密非常礼待他,任命他为记室,军中的文书都出自他的手笔。李密失败后,祖君彦被王世充杀害了。
会稽人孔德绍,很有才华,官至景城县丞。窦建德称王后,任命他为中书令,专门负责起草文书。窦建德失败后,孔德绍被杀。
南阳人刘斌,也颇有文采,官至信都郡司功书佐。窦建德任命他为中书舍人。窦建德失败后,他又做了刘闼的中书侍郎,跟刘闼一起逃到突厥,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史书上说:魏文帝说过“古今文人,大多不注意细微的品行,很少能凭借名节而自立”,这话说得真对!像王胄、虞绰这些人,还有崔儦、孝逸之类,有的自负才气,忽略世事;有的虽然学问好,但命运不好,官位不高,心里郁闷,愤愤不平,志向飘忽不定,在世上傲视一切,轻视达官贵人。可见,行为乖张的人容易被遗弃,嫉恶如仇的人容易得罪人,这不仅仅是汉阳的赵壹、平原的祢衡这样的例子。所以,他们大多留下遗憾和后悔,很少能善终。然而,他们的学识广泛,文章华丽,如同邓林中的一枝,昆山上的一块美玉。隋朝统一全国,得到的人才很多,杰出的人才不过十几个。正玄兄弟三人就在其中,兄弟俩都才华横溢,这也很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