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他爷爷赵隗,是魏国的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他爸爸赵寿,是周朝的顺政太守。赵才年轻的时候就骁勇善战,骑射技术一流,不过性格粗暴,不懂得礼仪规矩。周朝的时候,他当了个舆正上士。隋高祖杨坚称帝后,赵才因为屡立军功,官职一路升迁,做到上仪同三司。他后来侍奉晋王杨广,晋王当了太子后,又任命他为右虞候率。杨广当皇帝后,赵才升任左备身骠骑,后来又升任右骁卫将军。因为是杨广当太子时的旧臣,皇帝对赵才越来越亲近信任,赵才也兢兢业业,工作表现出色。一年多后,他又升任右候卫将军。
后来隋炀帝征讨吐谷浑,任命赵才为行军总管,率领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人,从合河道出兵,与吐谷浑军队遭遇,大获全胜。因为这次战功,赵才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辽东战役时,他又两次率军从碣石道出征。回朝后,被任命为左候卫将军,不久又升任右候卫大将军。那时候,只要皇帝出巡,赵才总是担任斥候,严厉查处违规行为,从不徇私枉法。路上要是碰到达官贵人的家眷违反禁令,赵才就会破口大骂,毫不留情。他得罪了不少人,虽然大家觉得他太不客气,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为人正直,也没办法拿他怎么样。
隋炀帝在位十年的时候,到汾阳宫巡幸,留下赵才留守东都洛阳。十二年,皇帝在洛阳,准备前往江都。赵才看到天下民不聊生,担心国家要出大事,觉得自己深受皇恩,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于是进谏说:“现在百姓疲惫不堪,国库空虚,盗贼四起,法令失效。希望陛下返回京城,安定百姓,臣虽然愚昧无能,但也敢用死来请求陛下!”皇帝大怒,把赵才交给官吏处理。过了十几天,皇帝气消了一些,就把他放了。隋炀帝还是去了江都,并且对赵才更加亲近。可是江都粮草告罄,将士们军心涣散,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人劝说皇帝去丹阳。皇帝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赵才极力主张回京,而虞世基则极力主张渡江。皇帝沉默不语,赵才和虞世基争吵着离开了。
宇文化及弑君的时候,赵才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骁果席德方拿着伪造的诏书追捕他。赵才听到诏书后就出来了,席德方命令手下逮捕他,带到宇文化及面前。宇文化及对赵才说:“今天的事情,只能这样了,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赵才一言不发。宇文化及见赵才不说话,想要杀了他,三天后才把他放了。赵才依然担任原来的官职,郁郁不得志。有一次,赵才和宇文化及一起饮酒,他主动劝宇文化及的同谋十八人,包括杨士览等人喝酒。宇文化及同意了。赵才端起酒杯说:“十八个人,只能干这一次,不要再干第二次了。”其他人都不说话。走到聊城的时候,赵才生病了。不久,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赵才又被俘虏。他心里非常不服气,几天后就死了,享年七十三岁。
仁寿年间和大业年间,有两个人,一个叫兰兴浴,一个叫贺兰蕃,都是武候将军。他们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怕权贵,都因为尽职尽责而名声远扬。
史书上记载说:罗睺、法尚、李景、世雄、慕容三藏这些人,都凭借着骁勇善战的本事,在国家有战事的时候立下功劳,从而获得富贵,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仁恭这个人,刚开始在汲郡做官,因为清廉能干而升官发财,后来到了马邑,却因为贪婪吝啬而最终身败名裂,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真是可惜啊!吐万绪和董纯,都因为当年立下战功而获得高官厚禄。吐万绪因为请求停止战争而受到责备,董纯则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杀害。
大业年间后期,盗贼遍地,根本无法彻底剿灭!残酷的刑罚肆意妄为,人们根本无力反抗!赵才虽然为人粗鲁,不懂得礼仪,但是志向高洁,为人正直,坚决抵制世基的建议,可以说是毫不苟同啊!权武这个人平时行为不检点,不遵守法律法规,最终被罢免,受尽耻辱,这是他咎由自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