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德戡,是扶风雍州人。他爹司马元谦,在北周当过都督。司马德戡从小就没了爹,靠杀猪养活自己。后来,有个叫粲的和尚,跟司马德戡他妈和氏关系不错,就帮忙照顾他,还教他读书识字,算账什么的。隋文帝开皇年间,司马德戡当上了个小官,慢慢升迁,最后当上了大都督。

他跟着杨素去打汉王谅,在内营当差,办事效率高,说话又利索,还特别会耍心眼,杨素很喜欢他。因为立功,他被封为仪同三司。大业三年,他当了鹰扬郎将,去辽东打仗,升了正议大夫,又当了武贲郎将。隋炀帝对他特别亲近。后来跟着隋炀帝到了江都,管着一万多精兵,驻扎在城里。

隋朝快完蛋的时候,司马德戡就带着他的兵打算造反,这事儿记载在《化及事中》。他们抓了隋炀帝,他和孟秉等人拥立宇文化及当丞相。宇文化及一开始封司马德戡为温国公,给他三千户的食邑,还让他当光禄大夫,继续统领他的军队。可宇文化及心里其实很忌惮他。

过了几天,宇文化及开始安排将领,分配士兵,表面上把司马德戡升为礼部尚书,实际上是把他手里的兵权给夺了。司马德戡心里很生气,把赏赐的东西都送给了智及,让智及帮他说话。到了徐州,他们下船上岸,宇文化及让司马德戡殿后。司马德戡就和赵行枢、李本、尹正卿、宇文导师等人密谋袭击宇文化及,还派人去联系孟海公,想让他从外面帮忙。

他们磨磨蹭蹭没动手,等着联络人的消息。结果许弘仁、张恺把这事儿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就派他弟弟宇文化及派他弟弟宇文士及假装打猎,去司马德戡的后军探查情况。司马德戡还不知道事情败露了,出营去拜见宇文化及,结果被抓了,他的同伙也被抓了。

宇文化及责备他说:“咱们一起出生入死,才平定了天下,现在事情成功了,我想和你一起享福,你为什么要造反呢?”司马德戡说:“我本来是想杀了昏君,结束他的暴政,拥立你,没想到你比他还过分,形势所迫,我实在没办法。”宇文化及没理他,让人把他带到营帐里,勒死了他,那年他三十九岁。

裴虔通,是河东人。一开始,隋炀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就重用他,后来一点点升官,做到监门校尉。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提拔以前身边的亲信,裴虔通被授予宣惠尉,之后又升迁为监门直阁。他多次跟随皇帝出征,最后官至通议大夫。他和司马德戡一起密谋造反,先打开了宫门,骑马冲到成象殿,杀了将军独孤盛,把皇帝抓到了西阁。宇文化及后来就封裴虔通为光禄大夫、莒国公。宇文化及带兵北上时,让他镇守徐州。宇文化及失败后,裴虔通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徐州总管,后来又升迁为辰州刺史,封长蛇男。没多久,因为参与隋朝的谋反被除名,流放到岭南地区,最后死在那里。

王充,字行满,本来是西域人。他祖上叫支颓(此处保留原文),后来搬到新丰居住。支颓死后,他的妻子年轻守寡,和仪同王粲私通,生下了王充。王粲后来把王充的母亲娶为小妾。王充的父亲收养了年幼的王充,王充跟着母亲嫁给了王粲。王粲很疼爱王充,就让他跟自己姓王,王充后来官至怀州和汴州的长史。王充这个人,长得凶神恶煞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虽然读过一些书,尤其喜欢兵法,还懂一些占卜算命之类的,但他从来不跟别人说。隋文帝开皇年间,他当上了左翊卫,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仪同,又担任兵部员外郎。他很擅长写奏章,对法律也很熟悉,但同时又很会玩弄文字,心里盘算着各种利害关系。如果有人反驳他,他就巧舌如簧地为自己辩解,说得头头是道,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理亏,却没有人能驳倒他,人们称他口才好,辩论能力强。到了隋炀帝时期,他升迁到江都郡丞。当时隋炀帝经常去江都,王充很会察言观色,拍马屁,逢迎皇帝,每次进宫汇报工作,皇帝都很满意。他还兼任江都宫监,负责修建宫殿池台,暗中进献各地珍奇宝物讨好皇帝,因此更加受到皇帝的宠信。

公元612年,隋朝已经开始乱套了,杨玄感这小子,表面上对皇帝很恭敬,实际上暗地里拉拢那些有本事的人,收买人心。江淮地区的人本来就比较强悍,加上当时盗贼四起,很多人犯了法,被抓起来关进监狱等着受罚。可这杨玄感呢,他却滥用职权把那些人给放了,以此来笼络人心,结交私人恩情。

后来杨玄感造反了,江南的朱燮和管崇也跟着起兵响应,自称将军,手下竟然有十多万人!皇帝派大将吐万绪和鱼俱罗去讨伐,结果都没能拿下他们。这时杨玄感招募了江都一万多人,连续几次打败了叛军。每次打胜仗,他都把功劳归于手下士兵,缴获的物资也全部分给士兵,自己一点儿好处都不拿。所以大家都很愿意为他卖命,他手下也积累了大量的战功。

到了公元614年,齐郡有个贼头子叫孟让,从长白山带兵到处抢劫,打到了盱眙,手下也有十多万人。杨玄感用兵去抵抗,故意装出军队很弱的样子,在都梁山上设了五个营寨,跟孟让对峙,故意不打。等孟让放松警惕了,杨玄感突然出兵猛攻,狠狠地打败了孟让,乘胜追击,把孟让的军队全歼了,孟让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这一仗,杨玄感斩首一万人,缴获了大量的牛羊牲畜和军资。皇帝一看杨玄感这小子有当将领的才能,就开始派他带兵去讨伐那些小股盗贼,杨玄感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

但是,杨玄感这个人啊,其实很虚伪,装出一副很善良的样子,他很会装苦,很会做样子,就是为了博得好名声。公元615年,突厥人包围了皇帝在雁门关,杨玄感把江都所有的人都调集起来,准备去救援。到了军营里,他竟然故意弄脏自己的衣服,蓬头垢面,还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不脱盔甲,睡在地上。皇帝听说后,以为他是真心爱戴自己,更加信任他了。

十二年后,他升迁到江都当太守。那时候,有个叫厌次的人,假装谦虚,其实偷偷当了好几年的土匪,手下有十几万兵马,躲在豆子(地名)一带。他带兵去打,把厌次给抓了杀了,吓得其他土匪都老实了。后来他又去打卢明月,在南阳打败了他,斩首几万人,俘虏更是数不胜数。回到江都后,皇帝非常高兴,亲自端着酒杯敬他。

他知道皇帝喜欢美女,就说江淮地区有很多漂亮姑娘,还主动说愿意帮皇帝充实后宫,只是这些姑娘没机会进宫。皇帝一听更高兴了,就偷偷地派人去挑选那些长得漂亮、符合条件的姑娘,然后用国库的钱和本来要进京的物资当彩礼把她们娶进宫。这花的钱可多了去了,账面上就写着“圣旨另行支出”,具体花了多少根本没写。要是皇帝看中的姑娘,他就重重赏赐他;即使皇帝没看中的,他也给赏赐一些东西。后来,他用船把这些姑娘送到东京,结果路上土匪又出来抢劫,那些送姑娘的使者累死累活的,甚至还有十几个在淮河泗水一带船沉人亡的。有人想把这事捅出来,但他都给压下去了,还赶紧再找人送去。从那以后,他和皇帝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李密攻破了兴洛仓,眼看就要打到东都来了,朝廷的军队几次都打败了。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武牢投降了李密,皇帝非常生气,就派大兵去讨伐李密。皇帝下诏书,任命他为将军,在洛口抵挡李密。前后打了上百仗,双方各有胜负。后来,他带兵渡过洛水,逼近兴洛仓。李密和他交战,他打败了,掉进水里淹死的士兵有一万多人。当时天寒地冻下着大雪,士兵们过了河,衣服都湿透了,在路上冻死的又有几万人,等到了河阳,只剩下几千人了。他把自己关进监狱请罪,越王侗派人赦免了他,召他回都城。他把散失的士兵重新集合起来,又聚集了一万多人,驻扎在含嘉城里,不敢再出去了。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皇帝,窦建德就和太府卿元文都、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一起拥立杨侗当皇帝。杨侗封窦建德当了吏部尚书,还封他为郑国公。后来杨侗采纳了元文都和卢楚的建议,任命李密为太尉、尚书令,李密就向杨侗称臣了,然后又带兵去黎阳抵抗宇文化及,还派人来报捷。大家都挺高兴的,就窦建德一个人跟手下将领说:“元文都那些人,都是些只会写写算算的文官。我看啊,他们迟早得被李密抓住。再说,咱们军队跟李密打仗,杀了他不少父兄子弟,已经结下深仇大恨了,要是现在投降他,咱们这些人可就都没好日子过了!”他这么一说,就是想激怒大家。

元文都知道了这事儿,吓得不轻,就跟卢楚他们商量着,想找个机会接近窦建德,然后埋伏兵士把他杀了。他们计划好日子了,结果将军段达把这事儿告诉了窦建德,说是他的女婿张志告诉他的。窦建德当天晚上就带兵包围了皇宫,将军费曜、田世阇带兵在东太阳门外跟窦建德的军队打了起来。费曜的军队打败了,窦建德就攻破城门冲进去了,皇甫无逸一个人骑着马逃跑了。卢楚被抓住了,然后被杀了。当时宫门还没打开,窦建德就让人敲门告诉杨侗说:“元文都他们想抓住皇帝投降李密,段达知道了这事儿告诉我。我可不是造反,我只是在杀那些造反的人!”

元文都听到变故后就进宫了,把杨侗护送到乾阳殿,带兵保护他。他还命令将领们登上城墙抵抗,结果军队打败了,元文都也被抓住了,然后也被杀了。杨侗就下令打开城门让窦建德进来,窦建德把守卫都换成了自己的人,然后才进去拜见杨侗,他跪下哭着说:“元文都他们太不像话了,竟然密谋要杀害我,事情紧急,所以我才这么做的,我绝对没有背叛国家!”杨侗就跟他盟誓。窦建德后来又派韦节他们去劝说杨侗,让杨侗封他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他还把自己的哥哥窦恽安排做了内史令,住进了皇宫。

没过多久,李密打败了王世充的军队,凯旋而归。但是,他的精兵强将和战马损失惨重,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王世充想趁李密虚弱的时候攻击他,但担心手下人不同意,于是就编造了一个鬼神的故事。他说自己梦见周公,然后在洛水边上建了一座祠堂,派巫师到处宣扬说周公要仆射(指王世充自己)赶紧讨伐李密,这样就能获得巨大功劳,否则军队都会染上瘟疫而死。王世充的军队里有很多楚地人,他们迷信鬼神,所以王世充就用这种说法来迷惑他们。结果,大家都请求出战。

王世充挑选了精兵强将,一共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把营地迁到了洛水南边。李密的军队在偃师北面的山上。当时李密刚刚在化及之战中取得胜利,有点轻敌,没有设防。王世充趁夜色派了两百多骑兵悄悄潜入北山,埋伏在山谷里,命令士兵喂饱马匹,自己也吃点东西休息一下。然后,他们趁夜渡过洛水,人马飞奔,天亮时就到达了李密军营附近。李密派兵迎战,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势,两军就交战了。王世充的伏兵从山上冲下来,偷偷地登上北原,居高临下,猛攻李密营地。李密营中大乱,没有人能够抵抗,王世充的军队冲进营地放火。李密军队大惊失色,溃不成军,将领张童儿、陈智略都投降了。王世充攻下偃师。

一开始,王世充的哥哥王伟和儿子王玄应跟着王世充去东郡,后来被李密俘虏,关在城里。现在,王世充把他们都救出来了。他还抓到了李密的长史邴元真和妻子、司马郑虔象的母亲以及其他将领的子弟,王世充都善待他们,让他们偷偷地去叫他们的父亲或兄弟来投降。王世充的军队到达洛口,邴元真、郑虔象等人打开城门投降。李密只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王世充收编了他的所有军队。从东海到长江以南的地区,都纷纷来归顺他。王世充又让韦节去劝说侗(指隋炀帝杨侗),让他拜王世充为太尉,并设置官署,以尚书省作为他的府邸。不久,王世充自称郑王。他派将领高略率领军队攻打寿安,结果没有成功就撤兵了。他又率领军队包围谷州,三天后就撤退了。第二年,他自称相国,接受了九锡的全部物品,从此以后就不再朝拜杨侗了。

有个道士叫桓法嗣,自己说能解读预言图谶,跟王世充走得很近,很受宠信。法嗣就拿出一本《孔子闭房记》,指着画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根棍子赶羊的图说:“‘羊’是隋朝的姓,‘干’加一笔就是‘王’字,这个男人在羊后面赶羊,这说明相国(王世充)要代替隋朝当皇帝啊!”

他又拿来庄子的《人间世》和《德充符》这两篇文章,法嗣解释说:“上篇讲‘世’,下篇讲‘充’,这正好就是相国的名字啊!这说明相国将得到天下的拥戴,应天命成为天子!”王世充一听,高兴坏了,说:“这是天命啊!” 他立刻给法嗣磕了两个响头表示感谢,然后就封法嗣当了谏议大夫。

王世充还抓来各种各样的鸟,在布条上写字系在鸟脖子上,说是奉天命,然后把这些鸟放飞。有人射到这些鸟拿来献给他,王世充也给这些人官爵。后来,王世充把隋炀帝杨侗软禁在别的宫殿里,自己篡夺了皇位,改年号为开明,国号郑。大唐派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包围了他。王世充多次出兵抵抗,每次都打败仗,城外的各个城池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

王世充被逼到了绝境,就派人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带精兵来救援,军队到了武牢,却被秦王打败了,窦建德也被俘虏押到王世充的城下。王世充想带着军队突围逃跑,但是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响应他的,他自己也知道逃到哪里都没地方躲藏,于是就投降了。到了长安以后,被他的仇人独孤修德杀死了。

段达,是武威姑臧人。他爹是周朝的朔州刺史。段达小时候,才三岁就在周朝继承了襄垣县公的爵位。长大后,他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胡须,骑射都很厉害。

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就让段达当大都督,带着自己最信任的兵,经常带着他左右。高祖当皇帝后,段达做了左直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车骑将军,还兼任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他们造反的时候,段达带了一万兵马,打下了定方、滁州两地,皇上赏了他一千匹绢,还把他升为仪同。他又在宣州打败了汪文进等人,升任开府,赏赐了他五十个奴婢和四千匹绢。仁寿年间,他当了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年间,因为以前在皇宫当差的关系,他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后来去打吐谷浑,又升为金紫光禄大夫。

皇上征讨辽东,老百姓被累坏了,平原的祁孝德、清河的张金称等人就聚集起人马当了土匪,攻破了不少城池,地方官根本挡不住。皇上就派段达去打他们,结果好几次都被张金称他们打败了,损失惨重。那些土匪都看不起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段姥”。后来他用了鄃县县令杨善会的计策,才终于打赢了。回到京城后,因为公事被免职了。

第二年,皇上又征讨辽东,留下段达镇守涿郡。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左翊卫将军。高阳的魏刀儿聚集了十多万人马,自称“历山飞”,在燕赵地区烧杀抢掠。段达带着涿郡的守军郭绚一起打败了他。当时盗贼很多,官兵打仗也打得很惨烈,段达没能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是稳扎稳打,囤积粮草,没怎么打胜仗,当时大家都说他胆小怕事。

大业十二年,皇上去了江都宫,让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占据了洛口,派兵来攻打东都城下,段达和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带兵出城抵抗,还立了一些功劳,升任左骁卫大将军。王充被李密打败后,李密又进兵北芒,打到了上春门,段达和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带兵抵抗。段达看到贼兵就跑了,李密乘机追击,军队大溃,韦津战死。从此贼势越来越强。

皇上在江都死了以后,段达和元文都等人拥立越王杨侗为帝,段达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人想杀王充,段达暗中告诉了王充,还给他当内应。事情败露后,越王杨侗把元文都交给王充,王充很感激段达,对他特别尊重。打败李密后,段达等人劝越王给王充九锡,暗示他称帝。王充称帝后,任命段达为司徒。东都平定后,段达因为这件事被杀,妻儿家产都被抄没。

史官说啊,那些本来资质平庸、能力低下的人,竟然忘恩负义,世代累积罪过。而像王充那样见识短浅、器量狭小的人,却因为赶上了好时候,都受到了重用提拔,待遇甚至超过了老臣。等到国家快要崩溃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尽心竭力报效国家,反而乘机作乱,图谋篡权夺位。他们带领着一帮不务正业的家伙,成为动乱的根源,彻底破坏了国家的根本,甚至撕毁官服,砸碎冠冕。有的亲自带兵造反,有的直接下毒暗害,罪行之深重如同指鹿为马,行为之恶劣如同吃人脚趾,天地都容不下他们,人神都共同愤慨。所以,那些凶狠残暴的贼头贼脑一个接一个地被杀,那些阴险狡诈的坏蛋也接二连三地被诛灭,这才平息了忠义之士的怒火,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训。哎,做臣子的,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这段史官的记载啊,说的是那些没啥本事,却靠着运气得到重用的人,结果忘恩负义,还祸害了好几代人。王充那种格局小的人,也因为赶上好时候,被提拔得比老臣还高。国家要完蛋的时候,这些人不仅不拼命救国,反而抓住机会搞事,想篡权夺位。他们带着一群坏蛋,成了乱世的罪魁祸首,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甚至还撕官服砸帽子。有的直接带兵造反,有的直接下毒,坏事做绝,简直是无法无天,人神共愤!所以,这些坏蛋一个接一个被杀,大快人心,也给后人敲响了警钟。唉,做臣子的,真的要引以为戒啊!真的要引以为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