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悼王静的事儿,字叫贤籀,是滕穆王瓒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他叔父嵩。他叔父嵩在周朝的时候,因为太祖的军功,被封为兴城公,可惜早早去世了。高祖登基后,追封他叔父为悼王,谥号宣王,然后王位就由静继承了。静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他的王国也就没了。
接下来说卫昭王爽,字师仁,小名叫明达,是高祖同父异母的弟弟。周朝的时候,他还小,还在襁褓里呢,就因为太祖的军功,被封为同安郡公。六岁的时候太祖死了,是献皇后把他养大的,所以高祖对这个弟弟特别宠爱,比其他兄弟都宠。十七岁的时候,他当上了内史上士。高祖执政后,就把他提拔为大将军,兼任秦州总管。还没等上任呢,又调任蒲州刺史,还升了官,成了柱国。高祖称帝后,立他为卫王。没多久,又调任雍州牧,兼任左右将军。接着又升任右领军大将军,同时兼管并州军务。一年多以后,又升为上柱国,调任凉州总管。爽长得帅,又有本事,治理地方也很有声望。
那一年,派爽当行军元帅,带兵七万去防备突厥。他出兵平凉,没遇到敌人就回来了。第二年,大规模北伐,他又当了元帅。河间王弘、豆卢勣、窦荣定、高颎、虞庆则等人分别带兵出征,都听爽指挥。爽亲自率领李充节等四位将军从朔州出发,在白道上遇到了沙钵略可汗,双方交战,大获全胜,俘虏了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马牛羊。沙钵略可汗受了重伤逃跑了。高祖非常高兴,赏赐爽梁安县一千户的食邑。六年后,爽再次担任元帅,带兵十五万出兵合川。突厥人逃跑了。第二年,他被征召为纳言。高祖对他非常器重。
没过多久,爽就病倒了,皇上派巫师薛荣宗去看他,说是有很多鬼在害他。爽就让手下人把鬼赶走。过了几天,真的有鬼东西来打薛荣宗,薛荣宗跑下台阶摔死了。当天晚上,爽就死了,那年他才二十五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尉、冀州刺史,他的儿子集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这集字,一开始被封为遂安王,后来又继承了卫王的爵位。到了隋炀帝当政的时候,对诸侯王的恩宠越来越少,猜忌也越来越重。集字心里又急又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找了个算命先生俞普明做法事,想求个平安。
结果呢,有人告密说集字在诅咒皇帝,负责审理案件的部门巴结皇帝,就故意把这事儿做大,说集字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该死。皇帝让大臣们讨论这事儿,杨素他们就说:“集字暗地里搞那些歪门邪道,还用巫蛊之术诅咒皇上和亲人,明目张胆地诅咒,一点都不觉得羞愧!他根本不把人伦道德放在眼里,他的行为违背了前朝的规矩,简直是国家的罪人,根本不应该被赦免,应该按照法律处罚!”
当时滕王纶和集字关系不错,皇帝有点不忍心下狠手,就下了道旨意说:“纶和集,就像附着在同一枝条上的花朵,关系亲密如同父子,朕给了他们高官厚禄,可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的功劳。他们应该和国家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可他们却暗中搞妖邪的勾当,放纵邪恶。他们连最基本的君臣父子之义都不顾,亲情和敬意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关键时刻,一点儿都不顾念彼此的情谊。大臣们都这么说了,朕看了也心里难受。虽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该杀就得杀,但毕竟是皇族,礼法上也要考虑亲情啊。要真把他们杀了,朕心里也过不去这道坎儿。”
最后,皇帝就取消了集字的王爵,把他贬为平民,发配到边远地区去了。后来天下大乱,集字就不知所踪了。
蔡王智积,是高祖弟弟——陈留郡公何整的儿子。他爹何整,在周明帝时期,因为跟着太祖打仗立了功,被封为陈留郡公。后来又当上了开府、车骑大将军。跟着武帝打仗平定齐国,一直打到并州,英勇作战,战死了。等高祖当了丞相后,追封他为柱国、大司徒,还给了他冀州、定州、瀛州、相州、怀州、卫州、赵州、贝州八个州刺史的官职。高祖当皇帝后,又追封他为蔡王,谥号景王。然后让智积继承了蔡王的爵位。还封智积的弟弟智明为高阳郡公,智才为开封县公。没多久,就让智积当了开府仪同三司,又派他去同州当刺史,当时送他上任的仪仗队规模很大,很隆重。
过了不久,因为智积为人谨慎小心,出了名,高祖很欣赏他。智积在同州当刺史的时候,从不嬉戏游玩打猎,处理完政务后,就端端正正地坐着读书,从不私下会见外人。他身边有侍读公孙尚仪,是山东的儒生;还有府里的幕僚杨君英、萧德言,都是有文化的人,智积经常把他们请到身边。招待他们的东西也很简单,只有饼和水果,酒也只喝三杯。家里虽然有歌妓,但只有过年过节,才向太妃请示后才能表演,可见他生活多么简朴。以前高祖还是个平民的时候,景王(也就是他父亲)和高祖关系不好,景王的妻子尉氏和独孤皇后(高祖的妻子)关系也不好,所以智积一直都很担心害怕,总是很小心谨慎,处处谦卑自抑。高祖知道他的情况,对他也很同情。
有人劝智积多置办些产业,智积说:“以前平原君家财万贯,最后却落得个家财散尽的下场,苦啊!我幸好没什么家产,何必再费心去经营呢?”他有五个儿子,只让他们学习《论语》和《孝经》,也不让他们和外界的人交往。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智积回答说:“你不是了解我的人。”他的意思是怕儿子们有才能,反而会招来祸患。开皇二十年,他被召回京城,没有再担任任何官职,就闭门在家,除了朝拜皇帝,轻易不出门。
隋炀帝当了皇帝以后,滕王、卫王因为被别人诬陷而获罪,高阳公智明也因为和一些人来往而被剥夺了爵位,智积心里非常害怕。大业七年,他被任命为弘农太守,把政务都交给属下,自己过着清静的生活。后来杨玄感造反,从东都带兵往西进攻,智积对他的属下说:“杨玄感听说朝廷大军快到了,想往西攻打关中。如果他成功了,那他的基础就稳固了。我们应该想办法拖住他,让他不能前进。不出十天,就能把他抓住了。” 等到杨玄感军队到达城下,智积就登上城墙痛骂他,杨玄感非常生气,下令猛攻。城门被叛军烧着了,智积就下令放更大的火,阻止叛军进入。过了几天,宇文述等人的援军到了,一起进攻,打败了叛军。
大业十二年,智积跟随皇帝到江都,得了重病。当时隋炀帝对自己的亲戚疏远冷淡,智积一直都觉得不安,生病了也不叫医生。临死的时候,他对亲人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能保住脑袋,死后埋在地下就算万幸了。”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他有个儿子叫智道玄。
史书上说:周朝重视宗室亲戚,汉朝把宗室比作国家的盘石,内部和睦团结皇族,对外安定百姓,这样才能根基稳固,皇室才能兴盛。国家安定的时候,大家一起共享欢乐;国家危难的时候,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这是由来已久的道理。魏晋以后,很多朝代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不遵守祖宗的规矩,各怀私心。压制他们,他们的势力就和普通人一样;如果让他们放肆,他们的权力就和皇帝一样大。矫枉过正,这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得失成败,前代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我就不再详细分析了。隋高祖的兄弟之间感情本来就不深厚,后宫里的矛盾又让他们更加难以相处。到了隋炀帝继位,这种弊端更加严重。所以滕王暴毙,大家都私下议论纷纷;蔡王将死,自己还觉得是幸运的。只有卫王因为受到献后的宠爱,所以待遇特别优厚,而其他的皇子们,四处流亡,都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真是令人悲哀啊!他们被封为诸侯,被称为国家的盘石,却没有任何军队保护,生活和普通百姓一样。内外都没有安全感,朝不保夕,遇到困难,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