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述,是京兆府霸城人。他爷爷王罴是北魏的太尉,他爸爸王庆远是北周的淮州刺史。王长述从小就仪表堂堂,八岁的时候,北周太祖皇帝看见了他,非常惊讶,说:“王家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光宗耀祖啊!” 他成年后先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封长安县伯。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舍人。
王长述很小就没了父亲,一直由爷爷王罴抚养长大。王罴去世后,王长述守丧期间非常尽心尽力,超过了礼仪的要求,朝廷还专门下诏表彰了他。守丧期满后,他继承了爷爷的爵位,被封为扶风郡公,食邑三千户。之后,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负责修撰起居注,并改封为龙门郡公。他跟随于谨平定江陵之战,立下战功,食邑又增加了五百户。北周禅位给隋朝后,他的食邑又增加了,总共达到了四千七百户。 随后他被任命为宾部大夫。
接着,他被外放担任晋州刺史,又调任玉壁总管长史。没多久,他又被授予司宪大夫的官职,之后出任广州刺史。他在广州为政期间,非常有威望和恩德,百姓和官员都很爱戴他,在任几年时间,归附他的蛮夷百姓多达三万多户。朝廷对他大加赞赏,就把他提升为大将军。后来,他又先后担任襄州和仁州总管,都做出了显著的政绩。
等到隋文帝杨坚当上丞相的时候,王长述被任命为信州总管。信州境内的夷族和獠族还有一些没有归顺,王长述就带兵平定了他们,官职也升为上大将军。益州王谦造反,派使者给王长述写信,王长述抓住了使者,把信呈递给了朝廷,并且还提出了讨伐王谦的策略。隋文帝非常高兴,前后赏赐了他五百两黄金,任命他为行军总管,率兵讨伐王谦。因为平定王谦的战功,王长述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
隋朝开皇年间,他又向朝廷献上了平定陈朝的计策,并积极修建战船,准备作为先锋部队。隋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多次赏赐慰劳他,还亲自写信说:“每次看到您的高见,我都非常赞赏,将来用兵的时候,一定要您当元帅!” 几年后,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去征讨南宁,还没到目的地,就在路上病死了。隋文帝非常惋惜,派使者去吊唁祭奠他,追赠他为上柱国、冀州刺史,谥号为“庄”。他的儿子王谟继承了他的爵位。王谟的弟弟王轨,在大业年间担任东郡通守。王长述的幼子王文楷,后来做了部郎。
李衍,字拔豆,是辽东襄平人。他爹李弼,是周朝的太师。李衍从小就练武,性格豪爽,很有才能。周太祖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千牛备身,封怀仁县公。后来又升任开府,改封普宁县公,接着又当上了义州刺史。
之后,他跟着韦孝宽去玉壁城镇守,多次和敌人打仗,敌人都很怕他。平定齐国之后,因为军功被提升为大将军,改封真乡郡公,被任命为左宫伯,还赏赐了三百匹丝绸、二十个奴婢,并且把他的儿子李仲威封为浮阳郡公。后来他又先后担任定州和鄜州刺史。
王谦造反的时候,高祖皇帝任命李衍为行军总管,跟着梁睿一起平定了叛乱。李衍因此升为上大将军,赏赐了两千匹绢。开皇元年,他又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去讨伐叛乱的蛮族,成功平叛。他被晋升为柱国,赏赐了两千匹帛,接着又兼任利州总管。第二年,突厥人入侵边境,他作为行军总管率领军队去讨伐,虽然没抓到敌人,但也安全回来了。之后,他调任介州刺史。
几年后,朝廷准备攻打江南,命令李衍在襄州一带建造战船。等到大规模讨伐陈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跟随秦王杨俊从襄阳出发。因为战功,他被赏赐了三千匹帛和六百石米,被任命为安州总管。他在安州当官期间,施政比较仁爱,一年多后,因为生病回京,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他的儿子李仲威继承了他的爵位。
李衍的儿子李长雅,娶了高祖皇帝的女儿襄国公主,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成为河阳郡公。开皇初年,他被任命为将军、散骑常侍,后来又担任内史侍郎、河州刺史、检校秦州总管。
李衍的曾孙李密,有单独的记载。
伊娄谦,字彦恭,是个鲜卑人。他祖上是鲜卑族首领,后来跟着魏朝南迁。他爷爷是中部太守,他爸爸做过相州和隆州刺史。伊娄谦为人忠诚正直,很会说话。他在魏朝当过直阁将军。后来周朝取代了北魏,他官职一步步升迁,做到宣纳上士、使持节、车骑大将军。
周武帝打算攻打北齐,把他叫进宫里,很随意地问他:“我打算带兵打仗,你觉得应该先做什么?”伊娄谦回答说:“我这种小人物哪能知道什么大事,不过北齐那个政权是篡夺来的,行为蛮横无礼,沉迷于歌舞享乐,荒废朝政。他们厉害的将领斛律明月都死了,朝中到处都是互相倾轧,民心涣散,路上人人都在偷偷议论。如果现在出兵,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武帝哈哈大笑,就派伊娄谦和拓拔伟一起出使北齐,探探虚实。武帝随后就发兵了。
北齐皇帝知道周朝要打过来,就让他的仆射阳休之去质问伊娄谦:“你们周朝大热天的发兵,这是要去哪里?”伊娄谦回答说:“我从小到大,就没听说过夏天不能打仗。就算你们往西边多修几座白帝城,往东边多驻扎几万巴丘兵,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好奇怪的!”伊娄谦的参军高遵偷偷把情况告诉了北齐,结果伊娄谦被北齐扣留了。后来周武帝攻下了并州,就派人去慰问伊娄谦,说:“我发兵打仗,本来是想等你回来再行动的,没想到高遵居然叛变,坏了我的计划,这都是高遵的错!”然后周武帝把高遵交给伊娄谦,让他自己处置。
伊娄谦叩头请求赦免高遵,武帝说:“你可以让大家一起吐他一脸唾沫,让他知道羞耻!”伊娄谦跪着说:“高遵的罪过,可不是吐唾沫就能解决的。”武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没再说什么。伊娄谦后来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待高遵,对人宽厚仁慈,就是这样。后来,伊娄谦被封为济阳县伯,官职也一步步升迁,做到前驱中大夫。大象年间,他被封为侯爵,还被加封为开府。杨坚当了丞相后,任命他为亳州总管,不久又把他召回京城。
平定王谦的叛乱后,伊娄谦因为和叛贼同名而感到耻辱,所以就只用字号彦恭了。杨坚称帝后,任命伊娄谦为左武候将军,不久又升任大将军,并被封为公爵。几年后,他被外放到泽州做刺史,他为人清廉俭朴,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因为生病辞官,百姓都很舍不得他,送了他几百里路才散去。几年后,伊娄谦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岁,他的儿子伊杰继承了他的爵位。
田仁恭,字长贵,是平凉长城人。他老爸田弘,是北周的大司空。田仁恭为人宽厚仁慈,很有气度。在北周的时候,他考中明经,当上了掌式中士。后来因为他父亲的军功,被赐爵鹑阴子。大冢宰宇文护看中了他,让他当了中外兵曹。几年后,又因为他父亲的功劳,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之后又升迁为中外府掾。他跟着宇文护出征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被改封为襄武县公,食邑五百户。 跟着北周武帝平定齐国后,他又被加授上开府,进封淅阳郡公,食邑增加到二千户,还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到了宣帝时期,他又被晋爵为雁门郡公。
高祖(杨坚)当了丞相后,征召他当小司马,后来又升为大将军。跟着韦孝宽在相州打败了尉迟迥,被封为柱国。高祖杨坚称帝后,田仁恭又升为上柱国,被任命为太子太师,非常受皇帝器重。高祖杨坚还经常去他家做客,一起喝酒吃饭,非常高兴,赏赐也很多。后来奉命修建庙社,他又被晋爵为观国公,食邑加起来一共五千户。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一年多后,田仁恭去世了,享年四十七岁。死后被追赠司空,谥号敬。他的儿子田世师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次子田德懋,事迹记载在《孝义传》里。
当时还有任城郡公王景、鲜虞县公谢庆恩,都官至上柱国;大义公辛遵和他的弟弟辛韶,也都官至柱国。高祖杨坚因为他们都是辅佐他建立功业的功臣,特别地尊崇他们,对他们和田仁恭一样亲近礼遇。不过,关于他们具体的事迹,现在都已经记载遗失了。
元亨,字德良,又叫孝才,是河南洛阳人。他爹叫季海,做过魏国的司徒和冯翊王。碰上周齐分裂那会儿,他爹就到长安当官去了。元亨那时候才几岁,跟妈妈李氏留在洛阳。齐神武帝因为元亨他爹在关西,就把他给软禁了。他妈是魏国司空李冲的女儿,一向很有主意,就装作冻饿得不行的样子,说要去荥阳讨口饭吃。齐国人觉得荥阳离关西还远着呢,一个老太婆带着个孩子,也没多想,就答应了。李氏暗地里托付给当地一个很有势力的人李长寿,带着元亨和八个孤侄子,偷偷摸摸地走小路,终于到了长安。周太祖见到他们非常高兴,觉得元亨是功臣的儿子,对他特别优待。
元亨十二岁的时候,魏恭帝还在储宫,就和元亨成了好朋友。元亨被授予千牛备身官职。大统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继承了冯翊王的爵位,食邑一千户。授爵那天,他激动得哭个不停。没多久,他又升迁为通直散骑常侍,后来又当过武卫将军、勋州刺史,还被封为平凉王。周闵帝禅位后,他的爵位降为公。周明帝、周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陇州刺史、御正大夫、小司马。到了周宣帝时期,他又当上了洛州刺史。
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尉迟迥造反,洛阳的梁康、邢流水等人也举兵响应尉迟迥。十天不到,他们的队伍就发展到上万人。洛州治中王文舒暗地里和梁康勾结,想害元亨。元亨暗中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从关中调来两千兵,把王文舒抓起来杀了,然后带兵去攻击梁康和邢流水,把他们都打败了。高祖登基后,召元亨来当太常卿,还增加了七百户的食邑。没多久,他又被派去卫州当刺史,官职升为大将军。卫州民风比较粗犷,元亨凭借自己的威严,把卫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在那里做了八年,当地风气大为好转。后来因为年老多病,他上表请求退休,州里官员都到朝廷上表,请求让他在卫州休养,皇上为此感叹了好久。那一年,元亨病情严重,再次请求回京,皇上还派使者送去医药,询问他的病情,一路相送。一年后,元亨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为宣。
杜整,字皇育,是长安杜陵人。他爷爷杜盛,做过魏国的直阁将军和颍川太守;他爸爸杜辟,当过渭州刺史。杜整从小就很有风度,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悲伤过度,瘦得只剩下骨头,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名声远扬。长大后,他骁勇善战,力气很大,还喜欢读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北魏大统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继承了武乡侯的爵位。北周太祖把他当作心腹。后来,他又侍奉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深受器重。没多久就当上了都督。
北周明帝时期,杜整被任命为内侍上士,之后不断升迁,做到仪同三司,然后被任命为武州刺史。他跟随北周武帝平定齐国后,又加封仪同,晋升为平原县公,食邑一千户,之后回到朝廷担任勋曹中大夫。隋文帝杨坚当丞相的时候,杜整升迁为开府。隋文帝登基后,又加封他为开府,晋升为长广郡公,随后又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他担任这个职务好几年,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后来又复职。
开皇六年,突厥入侵边境,朝廷下令派卫王杨爽统领军队北伐,任命杜整为行军总管兼元帅长史。他们到达合川,却没遇到敌人就回师了。杜整秘密向朝廷献上攻打陈国的策略,隋文帝很欣赏,于是任命他为行军总管镇守襄阳。没多久他就病死了,那年五十五岁。隋文帝听说后非常悲伤,赏赐给他四百匹布,四百石米,谥号为“襄”。他的儿子杜楷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开府。
杜整的弟弟杜肃,从小也志向远大,很有操守。隋朝开皇初期,他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北地太守。
李彻,字广达,是朔方岩绿人。他老爸李和,在开皇年间当过柱国大将军。李彻为人刚强果断,很有本事,长得也高大威猛,武艺高强。大丞相宇文护看中了他,把他当心腹,后来升他当殿中司马,一步步升到奉车都尉。宇文护觉得李彻为人谨慎厚道,很有才能,对他特别好。宇文护的儿子中山公宇文训当了蒲州刺史,宇文护就让李彻跟着他去,还是原来的官职。没多久,李彻就升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周武帝时期,李彻跟着太子去西边打吐谷浑,立了功,被封为同昌县男,食邑三百户。后来又跟着武帝攻打晋州。武帝班师回朝后,李彻和齐王宇文宪驻扎在鸡栖原。北齐皇帝高纬带大军杀来,宇文宪带兵往西撤,躲避敌人的锋芒。高纬派他的猛将贺兰豹子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宇文宪,两军在晋州城北打了一仗。宇文宪的军队战败,李彻和杨素、宇文庆等人拼死抵抗,才保住了宇文宪的军队。后来又跟着武帝在汾水北面打败了齐军,乘胜追击,攻下高壁,拿下晋阳,在冀州俘虏了高湝,李彻在这些战役中都立下了大功。
因为之前的功劳,李彻被加封为开府,又另外被封为蔡阳县公,食邑一千户。宣帝即位后,李彻跟着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淮南平定后,他被任命为淮州刺史,安抚刚刚归顺的人民,做得非常出色,大家都非常喜欢他。隋文帝杨坚称帝后,李彻又加封为开府,调任云州刺史。一年多后,被征召回朝,担任左武卫将军。
后来晋王杨广被封到并州,朝廷精挑细选文武双全的人才做他的幕僚。皇上觉得李彻是老臣,多次带兵打仗,经验丰富,就让他统领晋王府的军事,还把他升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侍臣说:“要是有文才像王子师那样,武功像李广达那样的人就好了!”皇上对李彻的器重可见一斑。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又来犯边了,皇上命令卫王爽当元帅,带兵去打他,还让彻当长史。军队在白道上碰上了突厥人,行军总管李充就跟卫王爽说:“你看啊,从周朝、齐朝开始,就和战国时期一样,咱们中原地区力量分散,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了。每次突厥入侵,咱们将领都只想着保全自己,没人敢拼死一战。所以突厥赢的多,输的少,他们也就越来越看不起咱们的军队。现在沙钵略把全国的兵都集中起来了,占据着险要的地形,他肯定轻敌,不会防备咱们,咱们派精兵偷袭,肯定能打赢!”卫王爽听了李充的建议,觉得可行。其他将领大多觉得这个主意太冒险了,只有彻坚决支持这个计划,还主动请缨要跟着一起去。于是,卫王爽和李充就带着五千精兵,出其不意地袭击了突厥军,大获全胜!沙钵略连金甲都来不及脱,就躲到草丛里逃跑了。因为这次的战功,彻被加封为大将军。沙钵略被彻底打怕了,乖乖地来朝贡称臣了。
没过多久,沙钵略又被阿拔可汗欺负了,赶紧上书请求大隋朝廷救援。皇上就让彻当行军总管,带一万精兵去支援他。阿拔可汗一听大隋军队来了,吓得赶紧逃跑了。军队凯旋回朝后,彻继续担任行军总管,驻扎在平凉,防备突厥人的入侵,还被封为安道郡公。开皇十年,他又升官了,当上了柱国。后来晋王杨广去淮海当总管,彻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为德广郡公,没多久又改封为城阳郡公。之后,突厥又来犯边了,彻再次担任行军总管,带兵把他们打败了。
左仆射高颎得罪了皇上,因为彻平时跟高颎关系很好,所以也受到了牵连,皇上不再重用他了。后来,彻还因为抱怨了几句,被皇上知道了,皇上把他召进宫,在内宫设宴款待他,还和他聊起了往事,结果彻竟然被毒死了。大业年间,他的妻子宇文氏被他的孽子安远诬告诅咒皇上,被处死了。
崔彭,字子彭,是河北安平人。他爷爷崔楷,是北魏殷州刺史;他爸爸崔谦,是北周荆州总管。崔彭从小就没了父亲,但他非常孝顺母亲,名声远扬。他性格刚毅,很有军事才能,擅长骑马射箭,而且还精通《周官》和《尚书》,能理解其中的大义。
北周武帝时期,崔彭当上了侍伯上士,后来一步步升迁到门正上士。等到杨坚(高祖)当了丞相,周朝的陈王纯被派去镇守齐州,杨坚担心陈王纯会造反,就派崔彭带着两名骑兵去把陈王纯押回朝廷。崔彭还没到齐州三十里,就假装生病,停在驿站,派人告诉陈王纯:“天子有诏书给您,崔彭病得很厉害,走不动路了,请您来驿站看看他。”陈王纯怀疑有诈,就带了很多骑兵来到崔彭住的地方。崔彭从驿站出来迎接他,看到陈王纯脸色有异,担心他不会乖乖就范,于是又骗陈王纯说:“大王最好避开其他人,咱们私下谈谈。”陈王纯于是让他的骑兵都散开,崔彭又说:“我要宣读圣旨,大王请下马。”陈王纯就赶紧下马,崔彭立刻对他的骑兵说:“陈王不服从圣旨,把他拿下!”骑兵们立刻把陈王纯抓起来绑上了。崔彭大声宣布:“陈王犯了罪,圣旨要他回朝,你们谁也不许乱动!”陈王纯的随从们都吓傻了,赶紧离开了。
杨坚看到后非常高兴,任命崔彭为上仪同。杨坚当皇帝后,又提拔崔彭为监门郎将,兼任右卫长史,还封他为安阳县男。几年后,崔彭又升任车骑将军,不久又升任骠骑将军,一直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他为人谨慎小心,在宫廷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每次皇帝上朝,他都端坐在那里一整天,从没有一丝懈怠,皇帝非常赏识他。皇帝经常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朕可以安心睡觉。” 还有一次,皇帝问崔彭:“你的骑射技术确实出类拔萃,你平时也学习吗?”崔彭回答说:“我从小就喜欢《周礼》和《尚书》,每逢休息的时候,我都不敢放下学习。”皇帝说:“那你给我讲讲吧。”崔彭就讲了君臣之间应该谨慎小心的道理,皇帝很认同,旁观的人都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后来,皇帝又让崔彭担任开府,并升任为备身将军。
唐太宗那会儿,曾经在武德殿宴请突厥达头可汗的使者。宴席上,突然有只鸽子在屋梁上叫。皇上当时就下令让崔彭射它,崔彭一箭射中!皇上高兴坏了,赏了他一万钱。
使者回突厥后,达头可汗又派人来唐朝说:“能不能让崔将军来我们这儿见一面?”皇上说:“肯定是崔彭的箭术名扬突厥,所以他们才来求见。”于是就派崔彭去了。到了突厥,可汗召集了几十个善于射箭的人,在野外扔下肉来引诱老鹰,让那些善射的人去射,结果大多没射中。然后,可汗又请崔彭射箭,崔彭几箭齐发,箭箭都正中靶心,应弦而落!突厥人互相看看,个个都叹服不已。可汗把崔彭留了百多天都不放他走,最后唐朝送了很多丝绸锦缎才把他赎回来。
仁寿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崔彭被封为安阳县公,食邑二千户。隋炀帝登基后,崔彭升任左领军大将军。一次隋炀帝去洛阳,崔彭负责押后军。当时汉王谅刚被平定,他的残余势力还在山东各地聚集,隋炀帝就让崔彭率领几万大军去山东平叛,还让他兼任慈州刺史。因为崔彭为人清廉,隋炀帝赏赐了他五百匹绢。没过多久,崔彭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隋炀帝还派人去吊唁,追赠他大将军的称号,谥号为“肃”。他的儿子宝德继承了他的爵位。
史书上说:像王长述这些人,有的统领一方,有的在禁军中任职,都做出了显著的功绩,最终都凭借功劳名声而告终,这是他们应得的。伊娄谦心胸开阔,不记恨过去的仇怨,请求赦免高遵的罪过,这体现了他国士的风范!崔彭在宫廷里巡逻警戒,威严不可侵犯,他抵御外敌入侵的重任,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