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这个人,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他性格谨慎厚道,总是用真诚和宽容对待一切事情。隋文帝开皇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平乡县令,一个人骑着马就上任去了。
要是有人闹纠纷,他就耐心细致地跟他们讲道理,说明事情的轻重缓急,从来不严厉处罚,大家都会自己反省错误,然后就各自离开了。他领到的俸禄,都用来救济贫困的人。老百姓都被他这种好的品德感化了,互相鼓励,都说:“有了这样的好官,谁还敢做坏事呢!”
他在平乡县当了七年县令,当地风气大为好转,监狱里一个犯人都没有,打官司的也绝迹了,监狱里都长满了野草,院子都能用来打球了。他离任的时候,县里的官员百姓,不管职位高低,都在路上哭着送他,一直送了几百里路,队伍都没断过。
后来,他被调到临颍县当县令,依然是清正廉洁,政绩显著,被誉为天下第一。尚书左仆射高颎向皇帝汇报了他的事迹,皇帝召见了他,见到刘旷后,皇帝还慰劳他说:“天下县令那么多,你却能这么与众不同,真是太好了!”然后,皇帝又对身边的官员说:“如果不好好奖励他,怎么才能鼓励其他人呢!”于是,皇帝就下了一道特别优厚的诏书,提升刘旷为莒州刺史。
王伽,是河北章武人。隋文帝开皇年间末期,他在齐州做个小官,行参军,一开始也没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后来,齐州的州长派他押送七十多个犯人,其中包括李参,去京城。当时规定,流放的犯人要戴着枷锁押送。王伽走到荥阳的时候,看着这些犯人这么辛苦,心里很难过,就叫他们过来,跟他们说:“各位,你们犯了国法,败坏了社会风气,戴着枷锁受罪,这是你们应该承受的。可是现在还要你们自己扛着沉重的枷锁,长途跋涉,你们心里难道不觉愧疚吗?”那些犯人们都向他道谢。王伽说:“虽然你们犯了法,但戴着枷锁也确实很辛苦。我想帮你们把枷锁解开,等到了京城再集中起来,你们能保证按时到达吗?”犯人们都跪谢说:“我们一定不会误期!”于是王伽就给他们解开了枷锁,免去了押送的士兵,跟他们约定好:“某日必须到达京城,如果有人提前或延后,我将替你们承担责任。”然后就放他们走了。那些流放的犯人都很高兴,都按时到达了京城,没有一个人逃跑或违反约定。
皇上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惊讶,召见王伽询问详情,对他赞赏了好久。然后皇上把所有那些流放的犯人都召来,还让他们带着妻儿一起进宫,在皇宫里设宴款待,并且赦免了他们的罪行。皇上还下了一道诏书,诏书里写道:“天下所有的人,无论什么生灵,都有善恶是非之心。如果用真诚的态度去引导他们,用道理去开导他们,那么社会风气就会好转,人们都会向善。以前因为天下大乱,道德败坏,做官的没有慈爱之心,老百姓都怀着奸诈之心,所以官司不断,社会风气难以治理。我受命于天,要安抚百姓,想遵守圣人的教诲,用道德来感化百姓,日夜为此操劳。王伽深知我的心意,用真诚的心去引导那些犯人。李参等人受到感化,主动去自首。这说明天下百姓并非难以教化,只是官员们没有尽到引导和教育的责任,才导致他们犯了罪,没有机会改过自新。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能像王伽一样,所有的人都能像李参一样,那么刑罚就用不上了,这难道还远吗?”于是皇上提拔王伽做了雍州令,他在任上政绩显著,名声很好。
魏德深,老家是巨鹿。他爷爷魏冲,在周朝做过刑部大夫和建州刺史,后来家就搬到弘农了。他爸爸魏毗,当过郁林县令。魏德深一开始在文帝手下当个小官,后来做过冯翊县的书记佐、武阳县的司户书记佐,因为能力突出,升了贵乡县令。他当官清廉公正,不搞严刑峻法,也能把县治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候正好赶上跟辽东打仗,各种税收名目繁多,到处派人催收,把责任推给各郡县。当时朝廷纪律松弛,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只有魏德深管辖的贵乡县,情况却截然不同,物资供应充足,没有压榨百姓,该交的税款都能按时上缴,百姓安居乐业,这在当时算得上是模范县了。 当时盗贼四起,武阳地区的很多城池都被攻破了,只有贵乡县独善其身,安然无恙。
郡丞元宝藏奉命追捕盗贼,每次打仗都打输,武器装备都用光了,就强征民夫,动不动就用军法处置,这样反复几次。其他县城修建防御工事,都把人集中到官府,官员们互相推诿责任,日夜喧嚣,还是修不好。魏德深呢,就问大家各自需要什么,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官府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他只约束县里的官员,要求修建的防御工事不要比其他县好,免得百姓太辛苦。但大家都积极努力,贵乡县的防御工事总是做得最好。
后来魏德深调到馆陶县当县令,贵乡县的官员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感叹惋惜,哭得泣不成声。魏德深要走的时候,全城百姓都来送他,哭声震天动地,一直送到很远。到了馆陶县,全县老百姓都把他当亲爹一样看待。有个流氓地痞,叫赵君实,跟郡丞元宝藏关系很好,之前的县令没有一个不受他摆布的。魏德深到任后,赵君实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那些逃亡的人,都纷纷回来,就像赶集一样热闹。贵乡的父老乡亲不顾艰难险阻,跑到京城请求朝廷留下魏德深,皇上也同意了。
馆陶县的老百姓又到郡里告状,说贵乡县的奏章是假的。郡里没办法裁决。正好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人来了,两县都去向使者告状,使者最后判决支持贵乡县。贵乡县的官员百姓载歌载舞,互相庆贺。馆陶县的老百姓却痛哭流涕,好几百户人家因此搬走了。元宝藏非常嫉妒魏德深的才能。后来越王侗向郡里征兵,元宝藏就让魏德深带一千人去东都。不久,元宝藏投降了李密。魏德深带的兵都是武阳人,他们家乡被李密占领了,魏德深想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就走出城门,朝着家乡方向痛哭,然后返回。有人劝他说:“李密的军队就在金墉城附近,离这儿只有二十多里。你要是想回去,谁也拦不住你,干嘛这么为难自己?”那些士兵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县令一起来的,不忍心丢下他不管,哪会在乎路途遥远呢!”魏德深就是这样得到百姓爱戴的。后来,魏德深在与敌军作战时战死沙场,贵乡和馆陶的百姓至今都怀念他。
话说当时有个栎阳县令,是渤海人高世衡;萧县令是彭城人刘高;城皋县令是弘农人刘炽,这三位官儿都很有恩德。到了隋朝大业年间快完蛋的时候,好多做官的都贪污腐败,可这高世衡、刘高和刘炽却清廉正直,比以前更厉害了!他们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监狱里一个犯人都没有,老百姓都夸他们好。
史书上这么说:古人说,善于治水的人,会引导它流淌平稳;善于教化百姓的人,会安抚他们使他们安定。水流平稳了,就不会冲坏堤坝;百姓安居乐业了,就不会触犯法律。所以说,要改变风俗,移风易俗,光靠严厉的刑罚可不行,还得靠那些清正廉洁的好官才行啊!高世衡他们这些人,心里都装着正道,真诚地对待百姓,所以他们管辖的地方都变得很好,他们离开后,百姓都非常想念他们。至于景茂遏制邪恶,宣扬善良;公义体恤百姓疾苦;刘旷教化他管辖的地区;德深深受百姓爱戴,这些人的功德,就连信臣、杜诗、郑浑、朱邑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好官也比不上!《诗经》里说:“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这话一点也不假!
可惜啊!恭懿(指恭懿皇后)虽然处处表现得很好,多次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也原谅了她以前犯的错,但她最后还是流亡在道路上,真是令人惋惜!还有柳俭辞官后,家里穷得养不起老婆孩子;赵轨任期满了,就用简单的清水饯别,这多清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