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爸爸窦善,是周朝的太仆;他叔叔窦炽,在开皇年间当过太傅。窦荣定这个人啊,沉稳老练,很有领导才能,长得又高大威猛,留着漂亮的胡子,还擅长骑射。

魏文帝的时候,他当了千牛备身(皇帝的侍卫)。后来周太祖一眼就看中了他,觉得他是个奇才,就给他封了个平东将军的官职,还赐给他宜君县子的爵位,食邑三百户。有一次,跟着太祖跟齐国军队在北芒打仗,周军打得很吃力,窦荣定和汝南公宇文神庆带着两千精锐骑兵去冲击敌军,这才把齐军给打退了。因为这次立功,他被升为了上仪同。

之后,他又跟着武元皇帝去打突厥的木杆部落,顺便还攻打齐国的并州,皇上赏了他三百匹布。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了永富县公,食邑一千户,官职也升到了开府,还被任命为忠州刺史。后来,跟着武帝平定了齐国,又升了官,做了前将军、佽飞中大夫。他老婆呢,是高祖姐姐安成长公主。高祖年轻的时候就跟窦荣定关系特别好,感情很深厚,窦荣定也看出高祖将来能当皇帝,所以他们俩关系一直特别铁。

等高祖当了丞相,掌管宫中左右禁卫军,派他去镇守天台,负责宫门内外两箱兵器的守卫,经常住在皇宫里。尉迥叛乱刚平定的时候,朝廷很担心山东地区的情况,就派窦荣定去当洛州总管,镇守那里。前后皇上赏赐了他四千匹绢,还有一支西凉乐队。

话说高祖皇帝登基后,窦荣定来朝拜见。高祖皇帝看着满朝文武,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就讨厌轻浮的人,跟我性格相近的,只有窦荣定一人啊!” 皇帝高兴地赏赐给他三百匹马,八十户人家作为部曲,然后让他回去了。后来,窦荣定因为犯了点事被免职了。不过,因为他是长公主的亲戚,高祖皇帝很快又任命他做了右武候大将军。皇帝经常去他家做客,恩赐非常丰厚,甚至每天都让尚食局给他送一只羊,还有各种珍贵的食物。

因为窦荣定在辅助皇帝登基方面立下了功劳,皇帝又提拔他做了上柱国、宁州刺史。没过多久,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接着,他又被任命为秦州总管,皇帝还赏赐给他一套吴地的乐器。后来,突厥的沙钵略率兵入侵边境,皇帝任命窦荣定为行军元帅,统率九个总管,率领三万步骑兵从凉州出征。和突厥人在高越原交战,两军对峙不下。那地方缺水,士兵们非常口渴,甚至有人割马血来喝,死了好几千人。窦荣定仰天长叹,没想到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军队士气大振。

于是,窦荣定率军发起进攻,多次击败突厥军队,突厥人害怕了,请求和谈后就撤兵了。皇帝赏赐给他一万匹绢,晋升他为安丰郡公,增加封地一千六百户。还封他的儿子窦宪为安康郡公,赏赐给他五千匹绢。一年多后,窦荣定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不久又升任左武卫大将军。皇帝想让他做三公,可是窦荣定上书说:“我常常看到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梁冀、邓骘,他们都因为和皇帝关系亲近而位高权重,最后都因为骄奢淫逸而身败名裂。如果那些前辈们能够稍微谦虚一点,远离权力中心,推辞功名利禄,那么他们的家族就能长盛不衰,又怎么会家破人亡呢!我经常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心里非常害怕。” 皇帝听了他的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窦荣定前后得到的赏赐,数都数不清。开皇六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皇帝为他辍朝三天,让左卫大将军元旻负责他的丧事,并且赏赐给他三千匹绢。皇帝对侍臣说:“我一直想让窦荣定做三公,但他总是推辞,不肯接受。现在我想追赠他官职,又怕违背了他的意愿。”于是,皇帝追赠他为冀州刺史、陈国公,谥号为“懿”,他的儿子窦抗继承了他的爵位。

这个人啊,叫元景山,字叫珤岳,是河南洛阳人。他祖上是魏朝的安定王,他爹是宋朝的安王。这元景山从小就长得人模狗样,能力也超强。周闵帝在位的时候,他跟着大司马贺兰祥去打吐谷浑,立了大功,被封为抚军将军。后来啊,他跟着打了好多仗,一路升官,做到仪同三司,还被赐爵文昌县公,当上了亹川防主。 后来跟齐国人打仗,在北邙山那儿,他砍的人头特别多,皇上高兴,又给他升官,封他做建州刺史,还晋封为宋安郡公,给他三千户的封地。 等武帝平定齐国后,他每次打仗都立功,被封为大将军,又改封为平原郡公,给他两千户封地,还赏赐了一支乐队,六千匹布,二百五十个奴婢,还有几千头牛羊。

他后来当了亳州总管。那时候,亳州有个叫王回洛、张季真的人,带着一群亡命之徒,到处抢劫。之前的州官都拿他们没办法。元景山一到任,就追捕他们,王回洛、张季真跑去了江南。元景山抓到了他们几百个同伙,全杀了。他治理地方很严厉,小偷小摸的都没了,大家都说他治理得好。 陈国人张景遵,因为淮南地区归附陈国,结果被陈国的将领任蛮奴打败,好几个营地都被攻破了。元景山就带了谯州、颍州的兵去支援,任蛮奴一看,赶紧撤兵了。 后来他被征召当候正。宣帝继位后,他跟着上柱国韦孝宽去淮南平乱。郧州总管宇文亮想造反,带少量兵马偷袭韦孝宽。韦孝宽当时被逼得很紧,还没来得及列阵,就被宇文亮打得节节败退。元景山就带了三百骑兵冲上去,打败了宇文亮,还把宇文亮的人头砍下来送过去了。因为这个功劳,他又被任命为亳州总管。

前面说的是元景山,他有个弟弟叫元庆,长得也挺帅,性格温和,擅长写草书隶书。 一开始封他为永富郡公,后来官做到河东太守、卫尉卿。隋朝快完的时候,他被外放当南郡太守,结果被贼人害死了。元庆还有一个弟弟叫元璇,也擅长草书隶书,还懂音乐。他当过颍川、南郡、扶风三郡的太守。 至于元抗,他性格爽朗,很聪明,也很有主意。他父亲死后,皇帝对他更好,赏赐给他很多金银财宝,数额巨大。元抗做到定州刺史,还兼任幽州总管。隋炀帝即位后,汉王谅造反,有人说元抗跟汉王谅有勾结,所以元抗被罢官了,他的爵位由他弟弟元庆继承。

高祖当丞相的时候,尉迥带兵造反。荥州刺史宇文胄跟尉迥串通一气,偷偷地写信给景山,想拉拢他。景山抓住了宇文胄派来的使者,把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高兴,提拔景山做了上大将军。

后来司马消难攻打陈朝的郧州,陈朝派将军樊毅、马杰等人去救援。景山带了五百轻骑兵火速赶过去。樊毅他们害怕了,抢掠了老百姓就逃跑了。景山追击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在漳口跟樊毅打了一仗,两次交锋都打赢了。樊毅他们退守甑山镇。那些被司马消难攻占的城镇,景山都收复了。皇上任命他为安州总管,又晋升他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布。那段时间桐柏山上的蛮族聚众作乱,景山又把他们平定了。

高祖当皇帝后,封景山为上柱国。第二年,大规模讨伐陈朝,任命景山为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韩延、吕哲从汉口出发。同时派上开府邓孝儒带领四千精兵攻打陈朝的甑山镇。陈朝派将军陆纶率领水军来救援,邓孝儒主动出击,打败了他们。陈朝的将领鲁达、陈纪在涢口驻守,景山又派兵把他们打跑了。陈朝人吓坏了,甑山、沌阳两镇的守将都丢下城池逃跑了。景山正准备渡过长江,这时陈宣帝死了,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景山威名远扬,敌人对他都很害怕。几年后,他因为犯了错被免职,在家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他梁州总管的官职,赏赐一千匹绢,谥号襄。他的儿子成寿继承了他的爵位。

成寿从小就擅长骑射,一开始在宫里当千牛备身。后来被封为上柱国世子,官拜仪同。之后又担任秦王库的真车骑。隋炀帝即位后,征召他担任左亲卫郎将。杨玄感造反的时候,他跟随刑部尚书卫玄去讨伐,因为立功被提升为正议大夫,并被任命为西平郡守。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他爷爷源怀和爸爸源纂,都做过魏国的陇西王。源雄从小就为人宽厚,长得也高大威猛。他在魏国一开始当秘书郎,后来升了征虏将军。后来他爸爸被高氏家族杀害了,源雄赶紧逃跑了,还改了名字,跑到长安去了。周武帝一眼就看中了他,赏了他陇西郡公的爵位。后来跟着周武帝打齐国,因为立了功,被授予开府的职位,还改封为朔方郡公,又当上了冀州刺史。当时突厥经常来犯边境,所以朝廷就调源雄去平州当刺史镇守边关。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徐州总管。

等到杨坚当了丞相,尉迥造反了。当时源雄的家人都在相州,尉迥偷偷地写信拉拢他,但是源雄坚决没理他。杨坚给源雄写信说:“你的家人都在邺城,虽然现在被隔开了,但叛军很快就会被消灭,到时候你们一家团聚很容易。从今天算起,最多也就一个月就能见面了,别着急,我会想办法的。徐州地区很重要,是东南的门户,离吴国很近,需要好好安抚。就靠你的才能和谋略,来处理边境事务,好好建功立业,不辜负朝廷的期望。”尉迥派他的将领毕义绪占领兰陵,席毗又攻陷了昌虑和下邑。源雄就派徐州刺史刘仁恩去打毕义绪,又派仪同刘弘、李琰去打席毗,最后都把他们平定了。

陈朝见中原乱成一锅粥,就派陈纪、萧摩诃、任蛮奴、周罗睺、樊毅等将领入侵长江以北地区,从江陵到寿阳,一路攻城略地,很多老百姓都响应他们。源雄就和吴州总管于顗、扬州总管贺若弼、黄州总管元景山等人一起把他们打跑了,收复了失地。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在当地造反,源雄派兵把他杀了。源雄升任上大将军,又当上了徐州总管。几年后,他又调到怀州当刺史,后来又升任朔州总管。只要突厥人来侵犯,源雄就抓住他们杀掉,突厥人都很怕他。

话说当年高祖伐陈,亲笔写信给朔方公,信里写道:“哎呀!你这位上大将军、朔方公啊,真是见识广博,明智果断,英勇威武!以前你在徐州牧守一方,正赶上敌寇作乱,你驻扎马邑,安抚北方各族。你的妙计化解了边境危机,你的宝剑平息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沙漠以北的百姓都蒙受你的恩泽,吕梁山一带的人民也都感激你的恩惠。如今,江淮地区小小的陈国竟然敢造反,我将要率领军队去平定东南,特命你为行军总管,快去吧!” 说完,就派秦王俊送他从信州出发。后来陈平因为立功被封为上柱国,他的儿子也被封为端氏县伯,陈平本人也被封为安化县伯,还赏赐了他五千段布,让他继续镇守朔州。两年后,他上表请求退休,回到京城,最终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岁。

他的儿子崇继承了爵位,官至仪同。隋朝大业年间,他从上党地区被调到京城,担任尚书虞部郎。后来天下大乱,他带兵去讨伐北海的叛贼,与敌人激战而死,死后被追赠为正议大夫。

再说豆卢勣,字定东,是昌黎徒河人。他本姓慕容,是燕国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中山战役失败后,他投奔了魏国,北方人把归顺魏国的人称为“豆卢”,所以他就改姓豆卢了。他祖父苌是魏国柔玄镇的大将,父亲宁是柱国、太保。豆卢勣刚出生的时候,周太祖亲自去他家祝贺,正赶上刚刚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周太祖就给他取字叫“定东”。豆卢勣聪明颖悟,很有领导才能。年轻时,他在国子学学习,略通文墨。魏大统十二年,周太祖因为他是功臣之后,封他为义安县侯。周闵帝即位后,授予他稍伯下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并改封他为丹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到了周明帝时期,他担任左武伯中大夫。豆卢勣认为自己学问还不够深厚,请求辞去官职,到露门学习。皇帝很欣赏他,下令让他带着原来的官职去学习。没过多久,齐王宪把豆卢勣的妹妹娶为妃子,因此对豆卢勣更加恩宠。

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任命他当邛州刺史。还没等他上任呢,渭源的烧当羌族因为闹饥荒造反了。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很有才能和谋略,就把他调到渭州当刺史。他在渭州当官,政绩非常好,汉族人和少数民族都很拥戴他,他的恩德广被百姓,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祥瑞之兆。鸟鼠山,当地人叫它高武陇,渭河就发源于此。这座山崖壁陡峭,高不可攀,以前一直缺水,羌族人为此很苦恼。结果,他骑马走到那里,马蹄踩过的地方,突然就涌出了泉水! 还有白鸟飞到他办公的厅堂前,哺育幼鸟之后才飞走,更神奇的是,还出现了白色的狼。老百姓就编了首歌谣:“我们有丹阳郡的刺史,山上涌出了玉浆。拯救了我们汉羌百姓,神鸟也来飞翔。” 大家就管这泉水叫“玉浆泉”。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他因为过度悲伤,身体都垮了,守孝的时间也超过了礼制规定的期限。

天和二年,他被任命为邵州刺史,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后来他又被朝廷征召,担任天官府司会,还先后担任信州、夏州总管和相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他又回京城奔丧去了。宣帝大象二年,他被任命为利州总管,晋升为上大将军。一个月后,他又被封为柱国大将军。

高祖当了丞相,益州总管王谦造反了。他坚守城池,王谦派他的将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领十万大军来攻打他,他们堆土山,在城墙上凿了七十多个洞,还堵塞江水来灌城。当时他手下的士兵只有两千人左右,却日夜抵抗。打了四十多天,形势越来越危急。这时他采取了奇袭的战术,打败了敌人,斩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两千人。 正好梁睿的军队也快到了,叛军就赶紧撤兵了。高祖派开府赵仲卿慰劳他,还下诏书说:“你的见识和才能都非常优秀,气度也十分宏伟,你治理边疆地区,政绩显著,巴蜀地区发生兵变,敌人很快包围了你的城池,你既能坚守又能出击,大败了敌人。你的忠贞和英勇,功劳很大,特此任命你为持节上柱国,并赐予你的一个儿子中山县公的爵位。”

公元582年,突厥入侵边境,杨素被任命为北道行军元帅,负责抵御外敌。一年后,他升任夏州总管。皇上看重他家族显赫,战功卓著,对他非常器重。后来,汉王杨谅娶了杨素的女儿为妃子,皇上对杨素的恩宠更加深厚了。

公元587年,皇上下了道圣旨:“上柱国、楚国公杨素,在蜀地发生叛乱的时候,他坚决抵抗叛军,坚守城池,如同与敌国对抗一样。他的功劳很大,忠义之节令人敬佩,特赏赐他始州临津县一千户的土地和人口。”

公元589年,杨素因病被召回京城。皇上命令各位皇子都去杨素府上探望,还派了内侍不断地去询问他的病情,络绎不绝。同年,杨素去世,享年五十五岁。皇上很长时间都为他的去世感到惋惜,特别赐予了丰厚的丧葬费用,并派鸿胪寺官员负责他的丧事,追谥为襄公。他的儿子杨贤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显州刺史、大理少卿、武贲郎将。杨素还有个弟弟叫杨毓。

话说这位毓先生,从小就很有志气,是个有节操的人。汉王谅被派去并州当刺史,因为毓先生是汉王谅妻子的哥哥,所以被安排在王府里做主簿。后来跟着赵仲卿将军去北方打突厥,立了功,被封为仪同三司。

等到高祖皇帝驾崩,炀帝继位,把汉王谅召回京城。汉王谅听信了谘议大夫王頍的计策,举兵造反。毓先生苦苦劝谏,但汉王谅根本不听。于是毓先生跟弟弟懿说:“我一个人骑马回京城,或许能保住性命。但这只是为了自己,可不是为了国家啊!现在先假装顺从,再想办法。”毓先生的哥哥,时任显州刺史的贤,向皇帝说:“我弟弟毓一向很有节操,肯定不会参与叛乱,只是被逼无奈,没办法成功反抗。请让我带兵去,跟弟弟里应外合,汉王谅不足为虑!”皇帝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贤暗中派家人带着皇帝的命令去见毓先生,一起商量对策。

汉王谅出城,准备去介州,留下毓先生和总管朱涛镇守城池。毓先生对朱涛说:“汉王造反,很快就会失败,我怎么可能坐等被杀,辜负国家和家族呢!我们应该带兵抵抗他!”朱涛吓了一跳,说:“大王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们,你怎么能这么说!”说完拂袖而去。毓先生追上去把他杀了。当时汉王谅的司马皇甫诞因为劝谏被囚禁,毓先生就把皇甫诞救了出来,和皇甫诞、开府盘石侯宿勤武、开府宇文永昌、仪同成端、长孙恺、车骑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颢等人一起,闭城抵抗汉王谅。

还没等局势稳定下来,就有人向汉王谅告密。汉王谅突然袭击。毓先生看到汉王谅来了,就骗他的士兵说:“那是敌军!”汉王谅攻打城南门,毓先生当时派稽胡人守城墙,稽胡人认不出汉王谅,对着他乱射,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汉王谅又攻打西门,守城的都是并州人,都认识汉王谅,于是开门迎接他。毓先生最终被杀害,那年他才二十八岁。

等到汉王谅的叛乱平定后,炀帝下诏说:“为了表彰他显赫的名节,符合国家的常规,给予他应有的荣誉,推崇他的典范。毓先生深明大义,不顾及姻亲关系,冒着极大的危险,首先献计抵抗叛乱,放弃归顺叛军,为国捐躯,应该给予他优厚的待遇。追赠他大将军的职位,封他为正义县公,赐予他两千匹丝绸,谥号为愍。”

我儿子愿意继承我的爵位,后来被任命为仪同三司。大业初期,新法令颁布,五等爵位同时被废除。没过多久,皇帝又下诏说:“故大将军、正义愍公杨毓,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为国家树立了典范,功绩永垂不朽。他的后代贤能,德行高尚,理应被祭祀,特追封他为雍丘愍侯。”于是,我儿子继续继承我的爵位。大业末年,他又被授予千牛左右的职位。

我弟弟通,字平东,还有一个名字叫会。他为人宽厚,很有才能。在周朝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功劳,被赐封为临贞县侯,食邑一千户。接着被任命为大都督,不久又升迁为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看重他的才能,让他统领亲信部队,并改封他为沃野县公,食邑四千七百户。后来又加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先后担任武贲中大夫、北徐州刺史。等到高祖当了丞相,尉迥造反,派他手下莒州刺史乌丸尼率兵来攻打。我弟弟通反击,打败了他们。皇帝赏赐了他八百匹绢,并晋升他为大将军。开皇初期,他又被晋封为南陈郡公。不久被征召回朝,以原官职掌管宿卫。一年多后,他又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后来又调任相州刺史。他娶了高祖的妹妹昌乐长公主为妻,从此受到皇帝的恩宠日隆。之后又升迁为夏州总管、洪州总管。他在各个岗位上都以宽厚仁惠著称。十七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谥号为安。他留下一个儿子叫宽。

贺若谊,字道机,是河南洛阳人。他爷爷贺若伏连,是北魏云州刺史;他爸爸贺若统,是右卫将军。贺若谊为人刚强果断,很有谋略。在北魏的时候,因为他父亲的功劳,被封为容城县男。后来,他步步高升,做到直阁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这些官职。

周太祖掌握了关中地区后,把他招到身边做事。有一次,周太祖派他去杏城,当时茹茹族部落内部出现矛盾,一部分人驻扎在黄河以北。贺若谊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们归顺周朝,结果一万多户人家投降了。周太祖对他非常欣赏,赏赐了他金银百两。后来,北齐派他们的舍人杨畅去和茹茹族联络感情,周太祖担心他们联合起来,成为边境威胁,于是又派贺若谊去会见茹茹族。贺若谊用重金利诱,茹茹族相信了他,于是和周朝联合起来,并且把杨畅交给了贺若谊。周太祖很高兴,提拔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略阳公府长史。

周闵帝继位后,任命贺若谊为司射大夫,改封霸城县子,后来又升任左宫伯,不久又加封开府。之后,他又先后担任灵州、邵州刺史,原州、信州总管,在这些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他哥哥贺若敦,曾经担任金州总管,后来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杀害。这件事让贺若谊受到了牵连,被免去了官职。

等到武帝亲政后,又召回贺若谊,让他担任熊州刺史。平定北齐的战争中,贺若谊率领军队从函谷关出兵,首先占领了洛阳,随即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并被封为建威县侯。北齐的范阳王高绍义逃到突厥,贺若谊带兵追击,在马邑与高绍义交战,最终活捉了高绍义。因为这次战功,贺若谊被提升为大将军。后来,高祖当了丞相,任命贺若谊为亳州总管,让他迅速赶赴任地。他一面阻止司马消难西进,一面抵挡尉迥东侵。申州刺史李慧叛乱,贺若谊前去讨伐,平定叛乱后,他被晋爵为范阳郡公,授予上大将军的职位。

开皇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右武候将军。后来河间王弘去北方征讨突厥,他被任命为副元帅。打完仗回来,他又升职了,当上了左武候大将军。不过后来因为犯了点事被免职了。过了一年多,他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没多久又调到敷州当刺史,还被封为海陵郡公,之后又调到泾州当刺史。

那时候突厥经常骚扰边境,朝廷看重他以前的名声,就让他去灵州当刺史,还升了他的官位,让他当上了柱国大将军。他那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身体依然很硬朗,还能穿着重铠骑上马,突厥人都很怕他。过了几年,他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也批准了。他家里很有钱,在郊外建了一座别墅,种了很多果树。经常邀请朋友来做客,还有歌舞表演,大家一起玩乐。最后他是在家里去世的,享年七十七岁。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的大儿子叫协,做到骠骑将军;协的弟弟叫祥,官做到奉车都尉;祥的弟弟叫与,做到车骑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叫弼,还有单独的记载。

史书上说:于义、窦荣定这些人,有的和南阳的权贵有姻亲关系,有的和丰邑的旧相识有交情,赶上了好时候,都得到了重用。他们凭借战功安定了国家,因为功劳而得到丰厚的赏赐,保住了自己的官位,也让子孙后代受益。他们像不断添柴的火堆一样,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真是厉害啊!豆卢毓在危难之际,为国捐躯;阴世师在国家遭遇危难时,也始终忠心耿耿。如果那些死去的忠臣义士有知觉的话,也足以对得起君主和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