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辩,字警略,是冯翊蒲城人。他祖上经商发家。在北魏时期,王辩曾捐献粮食支援军队,被授予假清河太守的官职。王辩年轻时就学习兵法,尤其擅长骑射,为人慷慨,很有抱负。

在北周时期,他凭借军功被任命为帅都督。隋朝开皇年间,他升迁为大都督;仁寿年间,又升迁为车骑将军。汉王谅造反的时候,他跟随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被赐爵武宁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后,他升任尚舍奉御。

后来,他跟随军队征讨吐谷浑,被授予朝请大夫的官职。几年后,他又升迁为鹰扬郎将。在辽东之战中,他因功被加授通议大夫,不久又升任武贲郎将。当时山东地区盗贼四起,上谷人魏刀儿自称“历山飞”,手下有十多万人,在燕赵地区烧杀抢掠。皇帝把王辩召到御榻前,询问平叛的策略。王辩分析了贼军的形势,皇帝很认同,说:“如果按照你的计策去做,贼寇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皇帝派遣三千步骑兵跟随王辩出征,结果大获全胜,皇帝还赏赐了他二百两黄金。

第二年,渤海贼帅高士达自称“东海公”,手下也有上万人马。皇帝再次命令王辩去讨伐,王辩多次击败了高士达的军队。皇帝当时在江都宫,听说后立刻派人召见王辩,见面后赏赐非常丰厚,又让他去信都经略。高士达再次与王辩交战,结果被击败,皇帝下诏书嘉奖王辩的功劳。当时,像郝孝德、孙宣雅、时季康、窦建德、魏刀儿等贼帅,各自占据地盘,兵力最多的有十万人,最少的也有几千人,他们都在河北地区烧杀抢掠。王辩率兵讨伐,战无不胜,让这些贼寇闻风丧胆。

后来,翟让在徐州、豫州一带作乱,王辩前去讨伐,多次击败了翟让的军队。翟让后来与李密一起占据洛口仓,王辩与王世充一起讨伐李密,双方在洛水对峙了一年多。王辩率领将士们攻破了李密的营垒,乘胜追击,攻破了外围的栅栏。李密的军队已经开始溃败,王辩率军乘胜要攻入城中,但王世充不知道,担心士兵疲惫,于是下令鸣金收兵,结果被李密的残兵乘机反扑。官军大溃,无法挽回败局。王辩跑到洛水边,桥已经被毁,无法渡河,只好涉水过河。走到河中央时,被溺水的人群冲撞,坠马落水。王辩当时穿着重甲,溃兵前后拥挤践踏,他根本无法再上马,最终溺水而死,时年五十六岁。三军将士都为他痛惜不已。

河南人斛斯万善,那可是个又勇猛又果断的人,跟王辩的名气不相上下。隋炀帝大业年间,他跟着卫玄去打杨玄感,仗仗都立功。等杨玄感逃跑了,斛斯万善就带着几个人追上了他,把杨玄感逼得走投无路,自杀了。 从此斛斯万善名声大噪,被任命为武贲郎将。

后来突厥的始毕可汗围攻雁门关,斛斯万善冲锋陷阵,打得突厥军队四处溃逃。每次敌人冲过来,他都第一个冲上去迎战,有时候甚至下马坐在地上,拉开强弓射杀敌人,射中的敌人个个都死了。 就这样,突厥人都不敢靠近城墙了,十几天后就撤兵了,这全靠斛斯万善的功劳啊! 之后他又多次平定叛乱,立下很多功劳,最后升到了将军。

那时候还有几个将军,鹿愿、范贵、冯孝慈,他们也都是将领,多次参加征战,也都名扬天下。但是他们的事迹大多都失传了,所以史书上没怎么记载。

史书上说:楚汉相争的时候,绛侯周勃、灌婴他们才能施展抱负;曹操和刘备争天下的时候,关羽、张飞才能扬名立万。所以说,成名要赶上天下初定的时候,建功立业要赶上国家动荡的时候,这攀附权贵、飞黄腾达的事,历来都有。 像圆通、护儿这些人,还有定和、铁杖这些人,都是当时的一代豪杰,却困于贫穷低贱。 他们年轻的时候默默无闻,谁又能知道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呢? 最终他们能够摆脱困境,飞黄腾达,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满足自己一生的心愿,这都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啊!

俱罗虽然被冤枉,但那不是他的错;王辩为国捐躯,他的忠心耿耿,真是为国尽忠。陈棱穿着丧服为他发丧,路上的人都感动得哭了,这义举,真是让人敬佩啊!孟才、钱杰、沈光这些人,他们知恩图报,危难时刻不忘故土,虽然没有建功立业,但他们的志向还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