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2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好多人都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皇帝您啊,太强势了,总爱兴师动众,把老百姓累坏了,光顾着修建城池,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大臣们都怨声载道。可您呢,心里又放不下权力,所以阳气太盛,失了平衡,阴气就沉下去,跟不上来。阳气太盛,自然就旱灾了。 皇上刚开始打仗的时候,攻打襄阳,打败了张冲、陈伯之,平定了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老百姓都累坏了。登基后,又跟北魏没完没了地打仗,这就是旱灾的原因啊。

公元557年春天,一直没下雨,到四月还是这样。之前周朝的军队抢掠了淮北地区,始兴王叔陵等将领打了败仗,淮北全丢给了周朝,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公元534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好几个州都大旱,好多人都逃荒去了。那一年,北齐神武帝跟西魏在沙苑打仗,输了,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48年冬天到春天,旱灾。之前西魏的军队攻入洛阳,神武帝亲自带兵在邙山跟西魏打了一场大仗,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59年夏天,大旱。之前皇上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了四百多里的长城,劳民伤财,这是旱灾的原因。

公元560年春天,旱灾。之前皇上调集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个豪华的建筑,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造成的旱灾。

公元562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都旱灾。那一年,皇上又动员百姓修建轵关,还碰上突厥二十万人马毁坏长城,袭击恒州。

公元570年春天,旱灾。当时皇上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大明宫。

公元584年以后,京城经常旱灾。当时皇上迁都龙首,修建宫殿,百姓劳累不堪,这是阳气过盛造成的旱灾。

公元614年,燕州、代州等边境地区旱灾。当时皇上调集一百多万人修建长城,还亲自去边境视察,百姓都失业了,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

公元618年,全国大旱,百姓逃荒。当时皇上调集全国军队,亲自去攻打高丽,军队冻饿交加,死了十之八九。公元623年,全国大旱。当时各郡县乡邑都派人修城墙,不论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役。

公元504年6月8日,梁武帝在重云殿上讲经,突然,一个叫志公的和尚跳起来又唱又跳,一会儿又悲伤地哭了起来,然后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这诗预言了梁朝的兴衰。梁武帝从天监年间到太清年间,一共三十多年,江淮地区一直太平无事。可是到了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诗中“五十里”应验了。太清元年八月十三日,侯景从悬瓠投降梁朝,悬瓠在丹阳北面,也就是诗中说的“子地”。梁武帝听信了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的投降,结果侯景造反,从戊辰年开始,到午年,梁武帝忧虑而死。十年后的四月八日,志公和尚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又写了一首诗:“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 侯景小名叫狗子,他最初从悬瓠投降,悬瓠就是古时候的汝南;巴陵南面有个地方叫三湘,正是侯景兵败的地方。

天监年间,茅山隐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预言了这场灾难:“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到了大同年间,朝廷大臣们只顾着谈玄学,不务正业。“夷甫”和“平叔”都是当时朝中有名的大臣。侯景造反后,竟然住进了昭阳殿。

大同年间,还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来侯景攻破丹阳,骑着白马,用的马缰绳是青丝做的。

陈朝建立初期,又出现了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小名叫黄班,他攻破建康的时候,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前后呼应。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地区特别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这首歌,歌词是:“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来晋朝打陈朝,军队就在桃叶山下扎营,韩擒虎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还到新林去引导北方的军队呢。

陈朝皇帝陈叔宝造了个齐云观,老百姓就唱起了歌来:“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齐云观还没建好呢,陈叔宝就被隋朝军队俘虏了。 这歌里说的“寇来无际畔”,可真是应验了!

陈叔宝在祯明年间,又作了一首新歌,歌词特别悲凉,还让宫里的美人学着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都把这歌当作预言,觉得陈朝不久就要完蛋了。

北齐神武帝刚把都城迁到邺城,那时候就有人唱童谣说:“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就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后来娶了神武帝的女儿。 邺城的宫殿还没建好,就赶上改朝换代了,就像童谣里说的“作窠犹未成”一样。 孝静帝没多久就死了,神武帝的女儿也就是文宣帝的母亲,后来嫁给了杨愔。 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就是被废黜的皇后。

武定年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的就是北齐的皇族, “澄”是文襄帝的名字。 五年后,神武帝死了,应了“摧折”;七年后,文襄帝被盗贼害死了,应了“澄灭”。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在人家屋壁上写了这么几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后来文宣帝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废帝只当了百来天皇帝就被废了,孝昭帝当了一年皇帝也死了,这不就应验了吗!

武平元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一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杀掉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了,反倒被和士开诬陷害死了。

话说两年后,小孩儿们就开始唱童谣了:“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们唱完之后,还一起拍手说:“杀了他!”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砍了头。 同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这童谣也应验了,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也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外放,做了西兖州刺史。

到了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有人唱起了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母子俩行为不正经,还干预朝政,大家都很担心。 这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童谣预言了齐朝的灭亡,就像黄花将要凋谢一样。

邺城里还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打进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这指的是静帝,他是隋朝皇帝的侄子,他退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的舅舅们却个个都很厉害。

周宣帝有一次半夜里跟宫女手挽着手跳舞唱歌,还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呢,他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

到了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去并州,宴请秦孝王和王子相。 高祖皇帝还即兴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结果第二年王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死了。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他从京城出发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两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里的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诗句,自己还哭得泪流满面,连伺候他的宫人都跟着唉声叹气。 之后,隋炀帝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而他也在三月被杀,真是应验了诗中的“遭个春”啊!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他还梦见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在丹阳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来。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后来,李密因为牵涉到杨玄感谋反的事,被官府抓了起来,逃跑了。他暗中拉拢了一批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之后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指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宇文化及也自称皇帝,后来也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句是说,当时人们对这些事都感到震惊和疑惑。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的时候,竟然有两只狸猫在屋梁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后来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萧纶带兵去救援台城。走到钟山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这大概也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吧!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给杀了。

梁武帝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总是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没多久,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伤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初年,有只狐狸跑到皇帝的床底下去了,怎么抓都抓不到。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50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然后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又有一只豹子跑到铜爵台上去了。《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入城邑,甚至跑到朝廷大道、官府门口,是大祸的预兆,君主会死。”这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战败,高欢也病死了。

公元552年,后齐的时候,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室里,君主就会死。”庙社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只好逃跑了。

后齐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有很多狼吃人。《洪范五行传》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是兵灾的象征。狼又像狗,预示着狗祸。”《易传》也说:“君主如果无道,灾害就会降临百姓,躲到深山里才能保全性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当时皇帝重用小人,自己也贪暴残忍,残害百姓,这应验了狼吃人的预兆。不久后,后齐就被周军灭掉了,这也应了狼是兵灾的象征。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很奇怪就去查看,发现是狐狸搞的鬼,后来这种现象蔓延到了并州和邺城。这和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预兆一样。这一年,南安王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造反。

公元557年,后齐天保四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的征兆。狗和人交配是狗祸的预兆。”狗祸,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不到百姓。

后主当政的时候,竟然给狗封官,母狗还有夫人的称号,还给狗配兵养着,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软床细被。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给狗,这是狗祸的征兆啊!老天爷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后主不明白,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公元561年,后周保定三年,有条狗生了个小狗,腰以下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洪范五行传》说:“狗是猛兽,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和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造反。狗的身体后半部分分开,就是这个预兆啊!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成群结队地跑到野外,样子都变得跟狼似的,还咬人!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才结束。《五行传》里说:“狗嘛,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跑丢了主人,这是臣子不效忠的预兆啊。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毛是白的,这是要打仗的征兆!” 之后皇帝穷兵黩武,没完没了地搞劳役,老天爷好像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那些看家护院的臣子要造反了!皇帝不听劝,结果又开始修长城,接着又搞西域、辽东那些事,天下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出了事,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反了他。

梁大同二年,地里长出来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好像是个好兆头。孙盛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征兆。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花了巨额钱财,眼看就要修好了,结果又塌了好多次。百姓都厌倦了徭役,路上到处都是怨声载道。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里长出好多毛,白的黑的都有,四五寸长,这好像也是个好兆头。当时正在北方修长城,国内又修建三台,百姓都苦于劳役。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毛雨,雨点像头发丝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易飞候》里说:“天上掉毛,国家要大饥荒。”那阵子关中大旱,粮食价格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好像也是个好兆头。岱山是皇帝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它自己出来了,这是要改朝换代的征兆。后来齐国灭亡了,地盘被周朝占领,高祖接受了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焚柴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字迹:“齐亡走。”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觉得这是祥瑞,满朝文武都来祝贺。结果周朝军队打进来了,后主果然丢下邺城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滏阳之间下了十多块陨石。《洪范五行传》里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君主会有危险。”七年后,皇帝死了。

开皇末年,高祖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石头变成了玉。刘向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啊!”到了大业末年,盗贼都敢称王称帝了。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子立千年”几个字。满朝文武都高兴坏了,纷纷庆祝。但一些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说:“千年万岁,这都是死后才有的说法啊!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灾祸很快就要来了!”果然,第二年隋炀帝就被杀了。

梁武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竟然自己动了起来!这可是木头克金的征兆啊!石头动,预示着要迁移。上天好像在警告:这陵墓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会被别人搬走。后来,梁朝果然亡国了。

后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跳了起来,还互相碰撞。有个叫眭孟的人认为,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预示着皇帝身边的亲信要叛变。后来,周朝军队东征,皇帝身边的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兄弟、韩建业等人,果然都叛逃到周朝去了。

梁武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两只辟邪到建陵。左边那只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只独角的辟邪,刚要出发,在车上就连续跳跃了三次,把车辕都震断了!赶紧换了辆车,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跳了三次!每次跳跃,车上的人都吓得腾空而起,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这又是木头克金的征兆!刘向说过:“失去民心,命令无法执行,言语不被采纳,这是因为金气紊乱。”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变,这是要出大事的预兆啊!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整天和大臣们念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无法执行,言语不被采纳,这就是后果!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了一尊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取上面的金子。结果这石像在路上自己跳下车,摔了两次!后来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壁上,绳子居然都被它挣断了!当时周帝刚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战争不断,百姓疲惫不堪,这正是失去民心的征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