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那个家伙,自己称帝后,还跑到圆丘祭天,走路都走不稳当,一看就知道他活不长了。果然,没多久他就完蛋了。

梁元帝打败了侯景,又收拾了萧纪,就开始飘飘然,骄傲自满了。他性格又多疑,所以大臣们都离心离德。当了三年皇帝,就被西魏给灭了,最后还死得不明不白。

陈后主每次祭祀天地祖庙,都装病不去。有个叫章华的建宁令给他上奏章劝谏说:“您带着三个妃子去宫里,祭祀祖庙却装病不去,这可不是个敬畏神灵的做法!”陈后主一听就火了,把章华给杀了。他还经常拉上江总、孔范这些狐朋狗友在宫里吃喝玩乐,完全不顾尊卑,把他们叫做“狎客”,整天诗酒为乐,根本不管国家大事。秘书监傅縡给他上书劝谏说:“当皇帝的,应该恭敬地侍奉上天,爱护百姓,节制自己的欲望,远离奸邪小人,不图奢华享受,勤于政事,这样才能恩泽天下,福泽子孙。陛下您最近沉迷酒色,不敬畏天地祖庙,却讨好那些妖魔鬼怪。身边尽是些小人,宦官专权,您把正直的人当仇人,把百姓当草芥。后宫里绫罗绸缎堆积如山,马厩里粮食堆积如仓,百姓却流离失所,尸体遍野。上天震怒,百姓怨恨,众叛亲离。我担心东南的王气,就要因此而消失了!”陈后主根本不听,越来越骄奢淫逸,没多久,国家就灭亡了。

陈朝的司空侯安都,自以为自己有安定社稷的功劳,就越来越骄傲自大,每次参加宴会,酒喝多了,就盘腿坐在那里。他曾经对文帝说:“我哪比得上当临川王的时候啊?”他还霸占了华林园的水殿,和妻妾宾客在那里喝酒作乐,文帝非常讨厌他。最后,侯安都也被杀了。

东魏武定五年,北齐文襄帝还是世子的时候,高欢死了,他偷偷地没把消息公布,跑去邺城朝见魏帝。魏帝设宴款待他,文襄帝竟然在宴会上跳舞。等到他继位后,又跑去邺城朝见魏帝,在宴会上表现得懒散懈怠。有识之士一看就知道他活不长了。结果,他后来被盗贼害死了。

高欢当政的时候,司徒高昂去相府办事,刚走到门口,门卫拦住了他。高昂大怒,竟然拔弓射门卫,高欢居然没处罚他。结果没多久,他就让西魏给杀了。

北齐后主被周朝军队逼得紧,跑到邺城集合军队。斛律孝卿建议后主亲自慰劳将士,最好哭着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这样才能鼓舞士气。斛律孝卿还教了他怎么说,后主也同意了。结果,到了将士面前,他一句话也没说,反而涨红了脸哈哈大笑,旁边的人都跟着笑。将士们气愤地说:“连主帅都是这样,我们还拼什么命!” 就这样,大家都没了斗志,很快就被周军俘虏了。

隋炀帝自以为才华横溢,总是看不起天下英雄。他曾经对大臣说:“天下人是不是都觉得我是继承了祖宗的基业才拥有这四海江山呢?就算我和那些士大夫们公平竞争,我也一样能当皇帝!” 他觉得当世所有贤才都比不上他。《尚书》里说:“认为没有人比自己强的人,最终都会灭亡。” 炀帝自负轻敌,能不亡国吗?他还喜欢说吴地口音,最后死在了江都,这跟鲁襄公死在楚国宫殿里一样。

梁武帝天监七年七月开始下雨,一直下到十月才停。 《洪范五行传》里说:“阴气积聚太盛,就会导致水灾。” 当时武帝连续几年发动战争,这一年又大规模北伐,虽然军队打了些胜仗,但士兵疲惫不堪,百姓怨声载道,这正是阴气积聚的表现。

陈朝太建十二年八月,下了很大的雨,一直不停。当时始兴王叔陵骄横跋扈,这是阴气盛强的征兆。第二年,宣帝死了,后主继位。叔陵在丧事期间刺杀后主,宫人救了后主,他才勉强逃过一劫。叔陵逃出宫殿,跑到东府作乱。后主命令萧摩诃去平乱,死了上千人。

东魏武定五年秋天,下了七十多天的大雨,这是元瑾、刘思逸谋杀后齐文襄帝的征兆。

北齐河清三年六月庚子日,下起了大雨,昼夜不停,一直下到甲辰日。 山东地区洪水泛滥,很多人饿死了。这一年,突厥入侵并州,少数民族作乱,这也是天象的反映。

北周天统三年十月,下了长时间的大雨。这是胡太后淫乱造成的。

北周武平七年七月,下了很大的雨,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当时骆提婆、韩长鸾等人当权,这是小人专政的报应。

后周建德三年七月,下了三旬(三十天)的连绵大雨。这时候,卫州刺史王直偷偷地策划叛乱。正好皇帝在云阳宫,王直就带着他的手下袭击肃章门,结果被尉迟运给打败了。那天雨也停了。

梁朝普通二年三月,下了一场大雪,平地积雪有三尺厚。《洪范五行传》里说:“平常的征兆是下雨,但如果雨下得特别厉害,那就是不寻常的。雨是阴气,而雪呢,是阴气更加聚集、更加厉害的表现。这些都是臣子不臣服、妾侍不顺从的预兆。”当时义州刺史文僧朗带着州城叛变了魏朝,这不就是“臣不臣”的应验吗?

大同三年七月,青州竟然下雪了,庄稼都受害了。那时候,交州刺史李贲起兵造反,自称皇帝,还设立了一套官制,朝廷派兵去打他,却没打赢。

十年十二月,又下了一场大雪,平地积雪有三尺厚。当时邵陵王纶、湘东王绎、武陵王纪这几个王爷,权力都跟皇帝差不多了,一个个都骄横跋扈,太子非常讨厌他们,可皇帝却管不住他们。老天爷都看出要出事了,皇帝还不知道。后来侯景造反,这些王爷们个个都带兵,表面上说是去勤王,实际上根本没想着救皇帝,反而互相残杀,最后国家就亡了。

东魏兴和二年五月,竟然下雪了!当时高欢当了宰相,他调集十多万士兵修建邺城,老百姓心里都怨声载道,这就是民怨的体现啊。

武定四年二月,下了一场大雪,冻死了很多人和牲畜,路上到处都是冻死的尸体。当时后齐政权实行暴政,步落稽就起兵造反,攻打了好几个州,死了很多人。

后齐河清二年二月,下了大雪还连着下了好几天雨,南北一千多里的地方,平地积雪好几尺厚,白天还下霜!那时候突厥木杆可汗和周朝军队一起打进了并州,杀死了无数官吏百姓,简直无法计数。

天统二年十一月,下大雪;三年正月,又下大雪,平地积雪两尺厚;武平三年正月,还下大雪!那段时间,冯淑妃和陆令萱把持朝政,阴气太盛了,所以老天爷才频频示警,雷雨也不正常。

陈朝太建元年七月,下了一场很大的雨,雷声震天!万安陵的华表被雷击了,慧日寺的佛塔也被雷劈了,瓦官寺重阁门下还有个女子被雷电击死了。 京房在《易飞候》里说过:“雷雨霹雳打到丘陵,那是因为违背了祖先的教诲;雷火杀人,那是因为君主听信谗言杀了正直的人。” 当时蔡景历这个人靠着奸邪的手段被重用,右仆射陆缮因为被人诬陷而被贬官,最后忧郁成疾死了。

十年三月,武库被雷击了。那时候皇帝特别喜欢打仗,连续好几年都往北打仗,搞得国库空虚,将士们都疲惫不堪。好不容易打下了淮南,又想着去攻打彭城和汴州,毛喜极力劝谏,可皇帝根本不听。结果吴明彻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淮南的地盘也丢了。武库是存放兵器的,它被雷击了,老天爷这是在警告啊,意思是应该收兵,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可是皇帝不明白,又开始大规模地打仗,这一年六月,太皇寺的佛塔、庄严寺的露槃、重阳阁的东楼、鸿胪府的大门,都被雷劈了!太皇寺和庄严寺是陈国崇奉佛教的地方,重阳阁是皇帝经常宴饮游乐的地方,鸿胪府是处理外交礼仪的地方,这些地方都在同一年被雷击,老天爷这是在警告啊,意思是说国家的威信已经丧失了,不注重修身养德,以后肯定要靠着佛道来苟延残喘,沉迷于享乐,放弃礼仪,最终导致亡国。陈朝的君臣们竟然一点都不明白。到了后主当政的时候,各种灾异接连不断,他害怕了,跑到太皇寺去做个奴仆,想求神保佑,却不管国家大事,沉迷酒色,抛弃礼法,不修缮与邻国的关系,最终导致了陈朝的灭亡。

齐武平元年夏天,丞相段孝先家南门的柱子被雷击了。京房在《易传》里说过:“雷电击中大臣家的大门或房屋,三年内奸臣就会被诛杀。” 第二年,和士开就被杀了。

东魏武定四年冬天,天上竟然下起了木冰。书上说:“这是阴气太盛,凝结不动造成的。木代表少阳,象征着朝廷的贵臣。如果贵臣将要出事,阴气就会侵犯木,木先受寒,所以才会下雨还下冰。木冰又叫‘介’,‘介’是兵器的意思,预示着将有战乱。” 当时司徒侯景控制着河南,正赶上皇帝身体不好,文襄帝担心侯景造反,就下令征召他。结果侯景真的举兵叛乱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都被侯景抓起来羞辱了一顿,这不就是贵臣将要出事的前兆吗?后来左仆射慕容绍宗跟侯景在涡阳打了一仗,俘虏斩杀了五万人。

后齐天保二年,下了三天的木冰。之前,清河王岳被高归彦诬陷,这一年忧郁而死。

武平元年冬天,也下了木冰;第二年二月,又下了木冰。那时候,录尚书事和士开独揽大权。同年七月,太保、琅邪王俨伪造诏书杀了他。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尚书右仆射冯子琮因为和王俨有牵连,也被赐死了。九月,王俨自己也死了。

六年、七年,连续好几年春冬两季都下木冰。那一年,周朝军队攻入晋阳,平定了邺都。后主逃到了青州,朝廷大臣死的死,散的散,很多州郡都被战火波及,数都数不清。

梁朝中大通元年四月,下起了大冰雹。书上说:“冰雹,是阴气侵犯阳气的征兆。” 那时候皇帝老是把自己打扮成奴仆的样子,迷信佛教,完全被和尚们牵着鼻子走。

陈朝太建二年六月,下起了大冰雹;十年四月,又下起了大冰雹;十三年九月,又下了冰雹。当时始兴王叔陵骄横跋扈,暗中拉拢死士,图谋不轨,皇帝还特别宠着他,所以老天爷三次显现异象示警。皇帝却始终不明白。等到皇帝死了,叔陵果然造反了。

后齐的娄太后卧病在床,睡衣竟然无缘无故地自己飘了起来。没过多久,她就死了。

文宣帝晚年,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还经常穿着胡服,微服私访,在市井里转悠。这“粉黛”啊,是妇女的装饰,阳为阴事,这皇帝打扮成臣子的样子,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结果,文宣帝死了以后,太子继承皇位,没多久就被废黜,成了济南王。再说这齐氏家族是从阴山来的,他穿胡服,是想回到原来的服饰,这可是齐国灭亡的预兆啊!皇帝穿锦绣华服,可不是什么正经事,微服私访穿布衣,这更像是齐国灭亡的翻版。

后主特别喜欢让宫女用白色的越地粗布做成像发髻一样的头饰,还用白色的车盖。这两种东西,都是丧葬用的啊!果然,后主被周武帝灭了,父子俩一起被杀害了。

武平年间,后主在宫苑里建了个“贫儿村”,自己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里面装穷人要饭,以此为乐。他还让很多人穿黑衣,互相捆绑起来,玩耍。结果,后主被周朝打败了,被俘虏到长安,死在那里;他的妃子们生活困苦,甚至要靠卖蜡烛为生。

后周大象元年,皇帝的冕服上装饰了二十四颗旒珠,车马、旗帜、鼓乐,所有东西都以二十四为单位。侍卫的服装,五颜六色,还掺杂着红紫色。他下令全国的车子都用大木头做车轮,不用辐条。朝臣不能佩带玉饰,妇女都要画黑色眼妆,黄色的眉毛。他还造了像送葬用的帐篷,让五个皇后分别住在里面,帐篷前面摆放着宗庙祭祀用的器物,皇帝亲自读祭文祭祀。他还让五辆辂车载着皇后,自己带着侍卫步行跟随。更离谱的是,他还把鸡倒挂在车上,还把碎瓦片扔在车上,看它们发出什么声音,以此为乐。这些都是妖邪的举动啊!没多久,皇帝就暴毙了,政权落入隋朝手中,周朝的法度,都被隋朝改掉了。

开皇年间,房陵王勇和宜阳公王世积家里,妇女们戴的头巾,样式跟槊幡军旗一模一样。妇女代表阴,臣子也一样,而她们戴着军旗样式的头巾,这预示着臣子将有兵祸啊!果然,房陵王勇后来被杀害了,王世积也被处死了。

开皇年间,有人上书,说这几年来,鸡叫的时候翅膀都不扇,好像腋下有什么东西妨碍着它,羽毛抬不起来,这肘腋之臣,将要发生变故了。皇上没理会这奏章。《易飞候》里说:“鸡鸣不鼓翅,国有大害。”后来,很多大臣都被杀害了,很多诸王被废黜,太子也被幽禁了。

大业初年,全国各地鸡叫声很多,而且都在晚上叫。有个叫京房的,他根据《易飞候》这本书说:“鸡在晚上叫,预示着会有紧急命令下达。”他还说:“傍晚鸡叫,百姓会有灾难;晚上人静的时候鸡叫,会有战争;半夜鸡叫,会有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结果呢,到了隋朝中期以后,国家大事多,钱不够用,隋炀帝就下达紧急命令,加重赋税,逼着地方官吏完成任务,老百姓日子没法过了,纷纷揭竿而起当土匪,战争不断,到处都是死人。

开皇年间,皇宫的掖庭里,每天晚上都有东西来骚扰宫女。宫里的管事就报告了隋文帝。隋文帝说:“宫门守卫森严,它是怎么进来的?肯定是妖精!” 然后就告诫宫女们说:“要是遇到它,就砍它!” 后来,真有东西像人一样,晚上爬上床,宫女就拔刀砍它,好像砍到了枯骨。那东西从床上掉下去跑了,宫女追着它,它就跑进池塘里淹死了。第二天,隋文帝让人把池塘的水抽干,捞出了一只大乌龟,有一尺多长,龟壳上还有刀痕。 隋文帝下令杀了那只乌龟,之后这种事就再也没发生过。 据说乌龟是水里的灵物,象征着阴谋诡计,这应验了晋王在宫里阿谀奉承,想求子嗣的事情。

陈祯明二年四月,无数的老鼠从蔡洲岸边涌进石头淮,一直跑到青塘两岸。过了几天,这些老鼠都死了,顺着水流漂到江里去了,在青祥附近。京房在《易飞候》里说:“老鼠无缘无故地成群结队,不打洞穴而聚集在一起,预示着统治者要死了。” 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陈天嘉六年秋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塌了,这仪贤堂靠近金沴木。当时陈后主大兴土木,修建了显德殿等五个宫殿,号称壮丽无比,老百姓却因此失业,所以木头都失去了原来的性质。仪贤堂嘛,是尊老敬贤的意思,它无缘无故塌了,上天好像在警告陈后主:你这么奢侈,不会用贤能之士,要虚名有个屁用!陈后主没听懂,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里老是听到像刀锯砍伐的声音,结果水殿无缘无故地倒塌了。七月,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没了。当时陈后主大修园林,却不重视宗庙祭祀。水殿是用来游乐的地方,朱雀航是国家的门户,它们无缘无故地毁坏,上天好像在警告陈后主:宫殿毁了,道路也断了。陈后主还是没听懂,最后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变成废墟了。

齐孝昭帝要杀杨愔,坐着车去上朝,进东门的时候,轿子的竿子莫名其妙地断了。皇帝对此非常生气,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梁柱竟然像人一样剥落了,太守觉得不吉利就让人把它削掉了,可第二天又这样了。长广是皇帝原来的封地,木头自己发生变化,这是不祥的预兆啊!那一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去晋阳,先到北宫去向胡太后辞行。到了宫内门,她乘坐的七宝车莫名其妙地陷进地里,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北齐灭亡了,皇后也被俘虏到了长安。

后周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地塌了。青色是东方的颜色,象征着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当时太子没有威仪和礼节,青城门无缘无故地塌了,这是太子不胜任的征兆。皇帝没明白过来,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暴君。周朝的灭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建房子,新盖的寝宫,房梁无缘无故地断了。当时皇上没有太子,天下人都认为杨暕应该继位,朝中大臣都盼着他呢,他因此变得骄横放肆,还找算命先生算命,还搞那些厌胜之术。寝宫房梁无缘无故地断了,木头失去了本性,这是奸谋的征兆啊!上天通过这种异象来警告他,但他没醒悟,后来果然被皇帝处罚了。

《洪范五行传》说:“说了他不听,这就叫不治理。它的罪过是僭越,它的惩罚是持续的旱灾,它的最终结果是忧患。有时候会有妖邪的诗歌出现,有时候会有毛虫之类的虫灾,有时候会有犬祸。所以会有口舌之疾,会有白色的祥瑞或不祥的征兆。只有木气克制金气。”

梁武陵王僭越称帝,年号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不行啊!以前桓玄的年号是大亨,有识之士认为‘二月就完了’,而桓玄的失败,确实在仲春。今天是天正,‘正’字的解释是‘一止’,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就失败了。

北齐文宣帝要给太子高殷行冠礼,下令让邢子才为他取字。邢子才取名为“正道”。文宣帝说:“‘正’字,就是一个‘止’字啊,我的儿子难道要止步不前吗?”邢子才想改,但皇帝不允许,说:“这是天意!”然后文宣帝又转头对常山王高演说:“要是时机到了,就由你掌握大权,但千万别杀人啊!”结果文宣帝死后,太子高殷继位,常山王高演果然废黜了高殷自立为帝,高殷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时期,左仆射和士开对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化为尘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受快乐,一天的快乐胜过千年,别白费力气勤俭节约了!”武成帝很高兴,更加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和士开不仅教唆皇帝走上邪路,自己还专权擅政,最终被御史中丞杀掉了。

到了北齐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高纬非常忧虑。侍中韩长鸾劝他说:“就算丢了河南,还可以做龟兹国的国君嘛!淮南现在丢了,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人生能有多少时间,就图个快乐吧,别总忧心忡忡的!”高纬很高兴,于是更加沉迷酒色,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北齐就被周朝灭掉了。

武平七年,北齐后主高纬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高恒,改元为隆化。当时的人们把“隆化”两字拆开组合,读作“降死”。结果高纬果然投降周朝,不久就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皇帝萧岿把“宣政”两字拆开组合,读作“宇文亡日”。那年六月,周武帝果然去世了。

北周宣帝在东宫时,不遵守法度,武帝经常鞭打他。等到他即位后,摸着身上的伤疤大骂:“你死得太晚了!”他还改元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字拆开组合,读作“天子冢”。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的百姓互相说:“‘运’字,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我们的国君难道要被军队赶跑吗?”后来萧琮去京城朝见,被扣押没有回来,他的叔父萧岩又率领百姓叛乱,梁国最终被灭掉了。

文帝给他的几个儿子起的名字分别是:皇太子叫勇,晋王叫英,秦王叫俊,蜀王叫秀。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有人上书说:“‘勇’啊,顶多算个厉害的个人,‘英’是千人中的佼佼者,‘俊’是万人中的佼佼者。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夸赞说法,不适合当皇帝的名字。”皇帝当时没在意。那时候,姓杨的人很多都跟嬴姓有关系,有人就进谏说:“杨英,反过来念就是嬴殃(灾祸)啊!”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给改了名字。后来,勇、俊、秀这几个儿子都被废了,杨广当了皇帝,最后丢了江山,应了“杨氏之殃”的预言。

炀帝当了皇帝,改年号为大业。有识之士都觉得不好,说:“‘大业’这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是战火和灾荒。

炀帝经常很轻松地跟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我。要是那些地位高、名望大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我更受不了。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一些,但最终也不会真的听他们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还会专门设立可以让人直言进谏的场所,甚至立下可以让人书写批评意见的木牌,为谏言者提供方便,生怕忠诚的劝谏听不到。这样一来,恩泽遍及天下,福泽流传后代。而这位皇帝却讨厌直言,打击谏官,他能长久吗?最后,他果然被杀害了。

梁朝天监元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很多人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君主如果过度使用阳刚之气,兴兵动众,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臣民怨声载道,而君主内心又不能克制,就会导致阳气过盛失衡,阴气衰弱,阳气过盛就会导致旱灾。”当初,皇帝起兵襄阳,打败张冲,击败陈伯之,平定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百姓都疲惫不堪了,等他当了皇帝后,又不断跟魏国打仗,这都是旱灾的原因。

陈朝太建十二年春天,一直到四月都没下雨。在此之前,周朝军队洗劫了淮北地区,始兴王叔陵等军队战败,淮北地区都落入周朝手中,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公元537年,东魏的时候,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好几个地方大旱,好多人都逃荒去了。 这年,高欢(齐神武帝)跟西魏在沙苑打仗,输了,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48年到549年冬天到春天,又是大旱。之前西魏的军队打进了洛阳,高欢亲自带兵在邙山跟他们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52年夏天,又大旱。之前刚派了好多兵去修建了四百多里的长城,把老百姓累坏了。

公元556年春天,旱灾。之前呢,派了好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个超级豪华的台子,穷奢极欲,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这是老天爷在警告啊!

公元557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大旱。这年,又派兵去修建轵关。结果突厥二十万大军把长城给拆了,还去抢劫恒州。

公元561年春天,旱灾。当时大规模动用民力,修建大明宫。

公元584年以后,首都长安经常干旱。当时迁都到龙首山,修建宫殿,老百姓累得够呛,又是老天爷的警告!

公元608年,燕州、代州和边境上的几个郡县大旱。当时派了上百万人去修长城,皇帝还亲自去视察边防,老百姓没活干,路上饿死冻死的人到处都是。

公元612年,全国大旱,老百姓四处逃荒。当时皇帝征调全国的军队,亲自去打高丽,结果军队冻饿死了大半,死了十之八九的人。公元617年,全国又大旱。当时所有的州县乡镇,都派人去修城墙,不管男女老少,都得去干活。

公元504年6月8日,梁武帝在重云殿讲经,一个叫志公的和尚突然跳起舞来,唱歌奏乐,一会儿又悲伤地哭泣起来,然后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梁武帝从天监年间到太清年间,三十多年国泰民安,江淮地区一片平静。可是到了太清二年,台城失守,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这正应验了诗中“五十里”的预言。太清元年八月十三日,侯景从悬瓠来投降,悬瓠在丹阳北面,也就是诗中说的“子地”。梁武帝听信了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侯景的叛乱,始于戊辰年,到午年,梁武帝忧虑过度而死。十年后的四月八日,志公和尚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又写了一首诗:“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侯景小名叫狗子,最初是从悬瓠投降的,悬瓠就是古代的汝南;巴陵南面有个地方叫三湘,正是侯景兵败的地方。

天监年间,茅山隐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预言了这场灾难:“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到了大同年间,朝廷的官员们只顾着谈玄理,不理政事。“夷甫”和“平叔”都是当时的朝中大臣。侯景叛乱后,竟然住进了昭阳殿。

大同年间,民间还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来侯景攻破丹阳,骑着白马,马的缰绳是用青丝做的。

陈朝建立初期,又出现了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后来陈霸先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小名叫黄班,攻破建康时,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前后呼应。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到处都在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歌当时可流行了。 后来晋朝打陈朝,就在桃叶山下扎营,韩擒虎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还带路呢,帮助北军顺利推进。

陈朝皇帝陈叔宝建了个齐云观,结果老百姓唱起了歌来嘲讽他:“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齐云观还没建好呢,隋朝大军就打来了,陈叔宝也被俘虏了。 这歌可真是应验了!

陈叔宝在位的时候,祯明年间,他还作了一首新歌,歌词特别悲凉,还让宫里的美人学着唱。 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是不祥的预兆,认为陈朝快要完蛋了。 这歌也应验了,没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北齐神武帝高欢刚把都城迁到邺城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后来娶了高欢的女儿。 邺城宫殿还没建好,高欢就篡位了,这就像青雀子还没筑好窝就被赶走了。 魏孝静帝没多久就死了,高欢的女儿文宣皇后后来嫁给了杨愔。 当时高欢的妻子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 “新妇子”指的就是被废黜的皇后。

武定年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北齐的皇族姓高,“澄”是文襄帝高澄的名字。 五年后,神武帝高欢死了,应验了“高竿摧折”。 七年后,文襄帝高澄被刺客杀害了,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在一个屋子的墙壁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北齐文宣帝在位十年就死了,废帝高殷只当了百多天皇帝就被废黜,孝昭帝高演在位一年也死了,这童谣还真就应验了!

武平元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一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暗杀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了,反倒被和士开诬陷而被杀死了。 这童谣也应验了!

话说,过了两年,小孩儿们就开始唱童谣了:“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们唱完之后,还一起拍着手说:“杀了他!”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了头。 同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这童谣说的是,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也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任命为西兖州刺史。

到了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流行起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和她儿子,行为不正经,还干预朝政,弄得大家都很苦恼。 这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童谣预言了齐朝的灭亡,就像黄花快要凋谢一样。

邺城里还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打进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这说的是北齐后主高纬,他是北齐皇帝高洋的外甥,他禅位之后就死了,而他那些舅舅们却都很有势力。

周宣帝呢,有一次半夜里跟宫女手挽着手跳舞唱歌,还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呢,他当皇帝才三年就死了。

到了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去并州,宴请秦孝王和他的儿子子相。 高祖皇帝还即兴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结果呢,第二年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死了。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他从京城出发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两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里的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诗句,自己哭得泪流满襟,连伺候他的宫人都跟着唉声叹气。 之后,炀帝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他同年三月就被杀了,真是应验了“遭个春”这句诗啊!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他还梦见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下令在丹阳修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来。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死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后来李密因为牵涉到杨玄感谋反的事,被官府抓了起来,他在路上逃跑了,偷偷地拉拢了一批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之后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这说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宇文化及也自称皇帝,结果很快就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谁道许”啊,其实就是人们当时惊疑不定的说法。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竟然有两只狸猫在屋梁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萧纶带兵去救援台城。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骑的马。这真是“毛虫之孽”啊!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给杀了。

梁武帝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总在宫殿下面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不久之后,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伤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初年,有只狐狸跑进了皇帝的床底下,抓也抓不住。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48年九月,有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当场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豹子又跑到铜爵台去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城,甚至跑到朝廷大道、官府门口,是大祸的预兆,君主会死。” 这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高欢也病死了。

公元550年,后齐国的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室,君主会死。”庙社,那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啊。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仓皇逃窜。

后齐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狼很多,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是兵灾的象征。狼又像狗,预示着狗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君主要是无道,灾祸就会降临百姓,躲到深山里才能保全性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 当时的皇帝重用小人,自己也贪暴残忍,残害百姓,这正是狼吃人的应验。后来果然被周军灭了,这也应了兵灾的预兆。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小孩的脚印,还堆土筑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奇怪,仔细查探,原来是狐狸精搞的鬼,后来这股妖气蔓延到了并州、邺城。这跟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一样。这一年,南安王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地区造反。

公元557年,邺城和顿丘同时出现狗和女人交配的情况。《洪范五行传》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的征兆。狗和人交配预示着狗祸。”狗祸,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的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没惠及百姓。

后主当政的时候,竟然给狗封官,母狗还有夫人的封号,还配给士兵伺候,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软床细被。老天爷真是瞎了眼,把爵位给狗,这更应了狗祸的预兆。老天爷的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们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啊。后主不明白这个道理,结果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公元560年,有条狗生了小狗,但是腰部以下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跟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叛乱。狗的身体后半部分分裂,正是这个预兆的应验。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一群一群地在野外乱跑,样子都变得跟狼似的,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书上说:“狗嘛,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跑丢了主人,这说明臣子们不听话了。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毛是白的,这是要打仗的征兆啊!”后来皇帝穷兵黩武,没完没了地搞劳役,老天爷好像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那些看家护院的臣子们要造反了!可皇帝不听,非要修长城,接着又搞西域、辽东那些事儿,天下人都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出了事,连身边的侍卫都反了他。

梁大同二年,地里长出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孙盛觉得这是百姓太辛苦的征兆。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浮山堰,花了巨额钱财,眼看着就要修好了,又几次垮塌了,百姓们都厌烦了徭役,路上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里长出好多毛,白的黑的都有,四五寸长,这好像也是吉兆。那时候正忙着修长城,宫里又修建三台,老百姓累得要死。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雨,雨里全是毛,像头发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上说:“天上掉毛,国家要大饥荒。”那会儿关中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上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东西,它自己出来了,说明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地盘归了周朝,高祖接受了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都是祭祀太山应验的事儿。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面青石壁上,出现“齐亡走”三个字。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觉得这是吉兆,满朝文武都来祝贺。结果周朝军队打进来了,后主果然丢下邺城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滏阳之间,天上掉下十多块石头。《洪范五行传》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国君会有危险。”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末年,高祖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就变成了玉。刘向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了。”到了大业末年,到处都是盗贼,都敢称王称帝了。

隋朝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天子立千年”。朝中大臣一片欢腾,都来祝贺。但是,一些有识之士却对此表示担忧,说:“‘千年万岁’是死后才有的说法,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祸患很快就要来了。”果然,第二年隋炀帝就被杀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竟然自己动了!这可是木头克金的征兆啊!石头动,预示着要迁移。上天好像在警告:这陵墓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会被别人搬走。后来,梁朝果然亡国了。

再来说说后齐河清四年发生的事儿,宫殿里的石头自己跳起来,两块石头互相碰撞。眭孟(suī mèng)分析说,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预示着皇帝身边亲近的人要反叛。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他的兄弟、韩建业等人,果然都叛变投降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两尊辟邪到建陵。左边那尊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尊独角的辟邪,刚要出发,在车上就连续跳跃了三次,结果把车辕都震断了!换了辆车继续走,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连续跳跃了三次!每次跳跃,车上的所有人都被震得腾空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这又是木克金的征兆啊!刘向说过:“失去了民心,命令无法执行,话语不被采纳,这是因为扰乱了金气。”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造反的征兆啊!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君臣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无法执行,话语不被采纳,这就是后果!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了一尊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掉上面的金子。结果在路上,石像自己跳下车,摔在地上,两次都是这样。后来,他们用粗绳子把石像绑在车壁上,绳子还是断了,石像又掉了下来。那时,皇帝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不停地征战,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失去了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