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啊,有个女国,就在葱岭南边,这个国家一直都是女人当国王。当时的女王姓苏毗,字末羯,当了二十年女王。她老公叫金聚,啥政事都不管。国内的男人就只会打仗。他们的首都建在山上,大概方圆五六里地,住着上万户人家呢。女王住着九层高的楼,身边伺候着几百个宫女,五天才上朝一次。还有一个副女王,一起处理国政。那里的风俗啊,特别尊崇女人,看不起男人,而且女人们还不吃醋。男女都喜欢在脸上涂颜色,一天能换好几次颜色。大家都披头散发,穿皮鞋,收税也没个准儿。那地方气候寒冷,主要靠打猎为生。盛产各种宝贝,比如玉石、朱砂、麝香、牦牛、好马,还有蜀马。尤其盐产量特多,经常卖到天竺去,赚的钱翻了好几倍呢!他们还经常跟天竺和党项打仗。女王死后,全国都要大规模地收钱,然后在女王的家族里选两个漂亮又有能力的姑娘,一个当女王,一个当副女王。要是贵族死了,就把他们的皮剥下来,用金粉跟骨肉混在一起装进瓶子里埋了,过一年后再把皮用铁器包起来再埋一次。他们信奉阿修罗神,还信奉树神,每年年初都要用人或猴子祭祀树神。祭祀完了,就进山祈祷,这时候会来一只像母雉鸡一样的鸟停在手上,剖开它的肚子看看,里面要是小米就代表丰收,要是沙石就代表会有灾难,这叫鸟卜。开皇六年,他们还派使者来朝贡过,后来就断了联系了。

另一个国家叫焉耆国,在白山南边七十里,汉朝时候就有了。国王姓龙,字突骑。首都方圆两里地,全国有九座城,能打的兵也就一千多。这个国家没啥规矩。他们信奉佛教,有点像婆罗门教。结婚的礼仪跟中原差不多。人死了就火化,守孝七天。男人都剪头发。焉耆国盛产鱼、盐、蒲苇。往东九百里是高昌,往西九百里是龟兹,都是沙漠戈壁。往东南两千二百里是瓜州。大业年间,他们也派使者进贡过东西。

龟兹国啊,就在白山南边一百七十里远的地方,是汉朝时候的老国家了。它国王姓白,字苏尼咥。都城是个正方形,边长六里。能打仗的士兵有好几千。那地方的风俗是:杀人要偿命的,抢劫的要砍掉一只胳膊,再剁掉一只脚。这风俗和焉耆国差不多。国王头上系着彩带,垂在脑后,坐着金狮子做的宝座。那地方稻子、粟米、大豆、小麦都很多,铜、铁、铅、鹿皮、地毯、铙沙、绿青、雌黄、胡粉、安息香、好马、肥牛也都很丰富。往东到焉耆九百里,往南到于阗一千四百里,往西到疏勒一千五百里,往西北到突厥牙六百多里,往东南到瓜州三千一百里。隋朝大业年间,龟兹国还派使者进贡土特产呢。

疏勒国,也在白山南边一百多里,也是汉朝时候的老国家。它国王的名字叫阿弥厥。这地方的人,手脚都是六指的。要是生下来的孩子不是六指,那就活不长。都城是个正方形,边长五里。国内还有十二个大城,几十个小城,能打仗的士兵有两千人。国王戴着金狮子做的帽子。那地方稻子、粟米、麻、小麦、铜、铁、锦缎、雌黄都很多,每年都要定期进贡给突厥。疏勒国南边是黄河,西边是葱岭山脉,往东到龟兹一千五百里,往西到汗国千里,往南到朱俱波八九百里,往东北到突厥牙一千多里,往东南到瓜州四千六百里。隋朝大业年间,疏勒国也派使者进贡土特产。

于阗国,首都位于葱岭北边两百多里。国王姓王,字卑示闭练。首都城池大概有八九里方圆。全国有五个大城,几十个小城,精兵几千人。老百姓信奉佛教,僧尼特别多,国王经常吃素念经。城南五十里有个赞摩寺,据说这是罗汉比丘比卢旃建造的,寺里的石头上还有辟支佛赤脚的痕迹。“赞摩寺,云是罗汉比丘比卢旃所造,石上有辟支佛徒跣之迹。” 于阗国西边五百里有个比摩寺,据说这是老子化胡成佛的地方。“于阗西五百里有比摩寺,云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 当地人没啥礼义廉耻,小偷强盗很多,放荡不羁。国王戴着锦帽,金鼠冠,王后戴金花。国王的头发不让人看见,当地人说,要是看见国王的头发,那年头肯定不好过。这地方麻、麦、粟、稻、水果都很多,园林遍布,山里还有很多美玉。往东到鄯善一千五百里,往南到女国三千 里,往西到朱俱波千里,往北到龟兹一千四百里,往东北到瓜州二千八百里。隋朝大业年间,于阗国经常派使者来进贡。

汗国,首都位于葱岭西边五百多里,古时候叫渠搜国。国王姓昭武,字阿利柒。首都城池大概四里见方。精兵也几千人。国王坐金羊做的椅子,王后戴金花。当地盛产朱砂、金子、铁。往东到疏勒千里,往西到苏封沙那国五百里,往西北到石国五百里,往东北到突厥牙帐两千多里,往东到瓜州五千五百里。隋朝大业年间,也派使者来进贡一些特产。

吐火罗国,首都位于葱岭西边五百里,和挹怛国混居在一起。首都城池大概两里见方。精兵十万人,个个都是练家子。当地人也信奉佛教。这地方有个奇特的习俗,兄弟几个共用一个老婆,轮流睡觉,谁轮到谁就挂衣服在门外做记号。“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 生下的孩子归老大。山里的洞穴里住着神马,每年人们把母马放到洞穴里去,就能生出好马驹。“其山穴中有神马,每岁牧牝马于穴所,必产名驹。” 往南到漕国一千七百里,往东到瓜州五千八百里。隋朝大业年间,他们也派使者来进贡。

挹怛国,在乌浒水的南边,大概两百多里地,是月氏的后代。他们能打的兵大概有五六千人,民风彪悍,善于作战。以前国家不太平,突厥派了个叫通设字诘强的人来当国王。他们的首都大概方圆十多里,寺庙和塔很多,都用金子装饰。他们还有个习俗,兄弟可以共用一个妻子,女人如果只有一个丈夫,就戴个单角帽子;如果丈夫的兄弟多,帽子的角就按人数增加。挹怛国距离曹国一千五百里,距离瓜州六千五百里。隋朝大业年间,他们还派使者来进贡呢。

米国,在纳密水的西边,以前是康居的地盘。他们没有国王,城主姓昭武,是康国王的旁支,字叫闭拙。首都方圆只有两里地,能打的兵也就几百人。米国距离康国一百里,距离苏对沙那国五百里,距离史国两百里,距离瓜州六千四百里。大业年间,他们也经常进贡。

史国,在独莫水的南边十里地,以前也是康居的地盘。他们的国王姓昭武,字逖遮,也是康国王的旁支。首都方圆两里地,能打的兵一千多人,风俗习惯跟康国差不多。史国距离康国二百四十里,距离吐火罗五百里,距离那色波国两百里,距离米国两百里,距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年间,他们也派使者来进贡了。

曹国,在纳密水的南边几里地,以前也是康居的地盘。这个国家没自己的国王,是康国王让他的儿子乌建来管的。首都方圆三里地,能打的兵一千多人。曹国有个很灵验的神,从西海以东的国家都来拜它。这个神有个金人像,金身宽五尺,高矮比例协调。每天都要用五峰骆驼、十匹马、一百只羊来祭祀,祭祀剩下的东西,上千人都吃不完。曹国距离康国一百里,距离何国一百五十里,距离瓜州六千六百里。大业年间,他们也派使者来进贡。

何国,在纳密水的南边几里地,以前也是康居的地盘。他们的国王姓昭武,也是康国王的亲戚,字敦。首都方圆两里地,能打的兵一千人。他们的国王坐的是金羊做的宝座。何国距离曹国一百五十里,距离小安国三百里,距离瓜州六千七百五十里。大业年间,他们也派使者来进贡。

乌那曷国啊,它的首都就在乌浒水的西边,以前是安息国的领土。国王姓昭武,也是康国皇室的后代,字叫佛食。首都城池边长两里。精兵也就几百人。国王的座位是用金子做的羊形座椅。从乌那曷国往东北走四百里是安国,往西北走二百多里是穆国,往东走七千五百里就是瓜州。隋朝大业年间,乌那曷国还派使者来进贡过土特产呢。

穆国呢,它的首都也在乌浒河的西边,也是安息国的旧地盘,跟乌那曷国是邻居。国王也姓昭武,也是康国国王的后代,字叫阿滥密。首都城池边长三里,精兵有两千人。从穆国往东北走五百里是安国,往东走二百多里是乌那曷国,往西走四千多里是波斯国,往东走七千七百里是瓜州。隋朝大业年间,穆国也派使者来进贡过土特产。

话说波斯国,就在达曷河的西边,苏蔺城那个地方,也就是古代的条支。他们的国王叫库萨和。首都城大概十多里方圆。厉害的兵有二万多人,骑着大象打仗。这个国家没有死刑,犯了罪顶多就是砍手砍脚,没收家产,或者剃掉胡子,或者在脖子上系个牌子,以此来区别对待。三岁以上的人,都要交四文钱的税。他们还流行娶自己的姐妹为妻。人死了,就扔到山上去,家人要守孝一个月。国王戴着金花冠,坐在金狮子做的宝座上,还在胡子上涂金粉打扮自己,穿锦袍,再戴上璎珞。

这波斯国盛产好马、大驴、狮子、白象,还有大鸟蛋、珍珠、颇黎(一种宝石)、兽魄(一种宝石)、珊瑚、琉璃、玛瑙、水晶、瑟瑟(一种宝石)、呼洛羯(一种宝石)、吕腾(一种宝石)、火齐(一种宝石)、金刚石、金子、银子、一种叫钅俞石的石头、铜、镔铁(一种钢)、锡、锦缎、细布、氍毹(一种毛毯)、毾(一种毛皮)、护那(一种织物)、越诺布(一种织物)、檀木、金线织成的布料、赤麖皮(一种鹿皮)、朱砂、水银,以及薰陆香、郁金香、苏合香、青木香等等各种香料,还有胡椒、毕拨(一种香料)、蜂蜜、半蜜(一种糖)、千年枣、附子(一种药材)、诃黎勒(一种果实)、无食子(一种果实)、绿矾、雌黄等等。突厥打不过他们,只能对他们进行羁縻统治(一种松散的控制)。波斯国经常派使者进贡给中原王朝。

从波斯国往西走几百里就是海,往东走四千多里是穆国,往西北走四千五百里是拂菻(拜占庭帝国),往东走一万一千七百里是瓜州。隋炀帝派云骑尉李昱去跟波斯建交,后来又派使者跟着李昱一起进贡各种土特产。

漕国,位于葱岭的北边,汉朝的时候叫罽宾国。

哎,说的是漕国啊,就在葱岭北边,以前汉朝的时候叫罽宾国。

它的国王姓昭武,字顺达,是康国国王的亲戚。首都城墙周长四里地,厉害的士兵有一万多人呢。 这个国家法律很严厉,杀人或者偷盗都得死。不过,他们那边的风俗习惯挺奇怪的,特别迷信那些乱七八糟的神灵。

漕国的国都城墙才四里长,军队也就一万多人,不过,他们那里的法律可严了,要是杀人或者偷东西,直接就判死刑!他们那儿的人还特别迷信,各种神神鬼鬼的都拜。

葱岭山上有个供奉顺天神的庙,那场面可豪华了,金银铜做的屋顶,地上铺的都是银子,每天去那儿祭拜的人都有上千个。庙前面还有一根鱼脊椎骨,中间有个洞,居然能骑马出入!国王戴着金鱼头做的帽子,坐在金马做的宝座上。

葱岭山上有个供奉顺天神的庙,那排场可大了去了!金银铜盖的屋顶,地上铺的都是银子!每天去拜神的人,少说也有上千!庙前还放着一根大鱼刺,中间居然有个洞,马都能骑着过去!国王戴着个金鱼脑袋做的帽子,坐在金马做的椅子上,那叫一个气派!

这地方盛产稻米、小米、豆子、小麦,还有大象、马、一种叫封牛的牲口,以及金子、银子、镔铁(一种钢铁)、地毯、朱砂、青黛,还有安息香、青木香等香料,石蜜、半蜜、黑盐、阿魏、没药、白附子等等。 往北到帆延城七百里,往东到刦国六百里,往东北到瓜州六千六百里。隋朝大业年间,他们还派使者来进贡各种特产呢。

漕国这地方,稻子、小米、豆子、麦子,应有尽有!大象、马、还有种叫“封牛”的牲口也很多。金银财宝就更不用说了,还有镔铁、地毯、朱砂、青黛,各种香料,比如安息香、青木香,还有石蜜、黑盐、阿魏、没药、白附子等等,应有尽有!从漕国往北走七百里到帆延,往东走六百里到刦国,往东北走六千六百里到瓜州。隋朝大业年间,他们还专门派人来进贡呢!

话说,附国啊,在蜀郡西北两千多里地,就是汉朝时候的西南夷地区。这地方有个嘉良夷,在附国的东边,他们自己管自己,风俗习惯跟附国差不多,就是语言有点不一样,没统一起来。他们人啊,都没姓氏。附国的国王叫宜缯。他们的国家南北长八百里,东南宽一千五百里,没城墙,就住在靠近河谷、依傍山崖的地方。他们这地方的人爱报仇,所以就垒石头建成“石巢”住,躲躲避祸害。“石巢”啊,高的能有十多丈,低的也有五六丈,每一层都有一丈高,用木头隔开。底座也就三四步宽,上面就两三步宽,看着像佛塔似的。下层开个小门,从里面往上走,晚上必须关起来,防贼。全国有两万多户人家,都听国王的。嘉良夷呢,就听酋帅的,犯了重罪要杀头,轻罪就罚一头牛。他们人个个身手敏捷,擅长击剑,穿着用漆皮做的盔甲,弓长六尺,弓弦是用竹子做的。他们还有个习俗,就是娶群母和嫂子,如果兄弟死了,哥哥也会娶弟媳。他们喜欢歌舞,用鼓和簧管乐器,还吹长笛。人死了,没有特别的丧服,就把尸体放在高床上,洗干净,穿上衣服,盖上漆皮盔甲,再盖上兽皮。儿孙不哭,穿着盔甲舞剑,喊着:“我爹是被鬼抓走的,我要报仇杀鬼!”其他的亲戚就哭三声就停了。女人哭,一定要用手捂着脸。死人家杀牛,亲戚朋友送猪酒,大家一起喝酒吃肉,然后埋葬。死后十年再举行大葬,大葬的时候要请来亲朋好友,杀马,少说也得杀几十匹。他们还会立祖先的神位来祭拜。他们戴的帽子是用皮做的,圆圆的像个钵盂,有的还戴面罩。衣服大多是毛皮和皮裘,鞋子是用整张牛脚皮做的靴子。脖子上戴着铁锁,手上戴着铁手镯。国王和酋帅,首饰都是金的,胸前挂个金花,直径有三寸。那地方地势高,气候凉爽,风大雨少,适合种小麦和青稞。山上出产金银,还有很多白雉。河里还有种好鱼,长四尺,鳞片很细。

第二段:总而言之,附国和嘉良夷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民风彪悍,生活习俗也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他们独特的“石巢”建筑,以及丧葬习俗都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生死观的独特理解。 他们虽无姓氏,社会组织却也井然有序,国王和酋帅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区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从他们的服饰、武器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个善于狩猎和战斗的民族,同时又保留着一些原始的部落习俗。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却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公元608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四年,那个叫“其王”的国王派了素福他们八个人来长安朝见皇帝。

第二年,他又派他的学生宜林带着嘉良夷族六十个人来进贡。他们想献上好马,但是因为路太险峻,走不通,所以请求隋炀帝开辟一条山路,方便以后进贡。可是隋炀帝觉得太麻烦,让人费力,就没答应。

嘉良夷族那里有一条河,宽六七十丈;附国那里也有一条河,宽一百多丈,这两条河都往南流,当地人用兽皮做成船来渡河。

附国南边有个叫薄缘夷的部落,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嘉良夷族差不多。附国的西边有个女国。附国的东北方向连绵起伏的山脉,绵延几千里,一直延伸到党项地区。山里到处都有羌族部落,比如大左封、小左封、昔卫、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春桑、利豆、迷桑、婢药、大硖、白兰、叱利摸徒、那鄂、当迷、渠步、桑悟、千碉等等,这些部落都居住在深山峡谷里,没有一个强大的首领统领他们。他们的风俗习惯跟党项人差不多,有的臣服于吐谷浑,有的依附于附国。隋炀帝大业年间,这些羌族部落都来过长安朝贡。为了管理这些地方,隋朝在西南边境设立了几个总管府,进行远程管辖。

史书上说啊,自古以来,要开拓边疆,跟遥远的国家通商往来,那必须得有个胸怀宽广的皇帝,还得有几个肯干大事的臣子。张骞当年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班超后来又投笔从戎,继续西域事业,他们或用珍宝结交,或用武力震慑,不惜牺牲生命,只为完成国家的大业,这都是因为皇帝重视开拓边疆,臣子们才愿意赴汤蹈火。所以说,上面的人喜欢什么,下面的人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去做。

隋炀帝那可是出了名的铺张浪费,比秦汉两朝还要厉害,裴矩就献上了《西域图记》来迎合他的心思。所以,隋炀帝就亲自跑到玉门关外面,设立了伊吾、且末这些地方,结果关中地区一直到沙漠边缘,都人心惶惶,苦不堪言。要是北方游牧民族没来骚扰,东边打仗又取得了胜利,那隋炀帝肯定还要加固轮台的军营,修筑乌垒的城池,还要想方设法弄来大秦的珍珠,条支的鸟蛋,来回运输,那国家得累成什么样啊!

古代那些明智的帝王,他们的国家疆域不过方圆五千里,他们一心只想让中原安定,根本不去管那些偏远蛮荒之地。难道他们的威望不够强大,恩德不够广被吗?不是的,他们只是不想让边疆的蛮夷劳累中原百姓,不想因为那些没用的事情而损害国家利益。所以你看,秦朝在岭南驻军,汉朝在边境作战,不是饿殍遍野,就是人口锐减一半。隋朝自认为强大,结果在青海也吃了大亏。这些都是因为皇帝自己走错了路,所以老百姓才遭殃。

要是隋炀帝能认真想想这件事的利弊,拒绝那些请求设立都护府的建议,把千里马送回去,不要那些白狼的贡品,那么那些西边的少数民族,即使不来进贡,就算没有辽东的战役胜利,又怎么会导致江都的惨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