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棱,字长威,是庐江襄安人。他爷爷陈硕靠打渔为生。他爸爸陈岘年轻时就骁勇善战,给章大宝当过幕僚。章大宝造反后,陈岘被任命为谯州刺史。陈朝灭亡后,陈岘就回家赋闲了。后来,高智慧、汪文进在江南起兵造反,庐江的豪杰们也纷纷响应,因为陈岘以前是他们的将领,大家推举他当领袖。陈岘想拒绝,陈棱劝他说:“大家已经造反了,拒绝他们,祸患也会落到我们头上。不如先假装答应他们,再另想办法。”陈岘听从了他的建议。

这时候,柱国李彻的军队到了当涂,陈岘偷偷派陈棱去见李彻,请求内应。李彻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任命陈棱为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他为谯郡公,食邑一千户,还下令李彻好好接待他。李彻的军队还没到,他们的计划就泄露了,陈岘被同伙杀害,陈棱侥幸逃脱。皇上念在他父亲的功劳上,任命他为开府,不久又让他统领乡兵。隋炀帝即位后,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大业三年,又任命他为武贲郎将。

三年后,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周率领一万多东阳兵,从义安出发,乘船出海,去攻打流求国,一个月后到达。流求人第一次看到船舰,以为是商船,纷纷到军营里来做买卖。陈棱率领军队上岸,派张镇周当先锋。流求国王欢斯渴剌兜派兵抵抗,张镇周多次打败他们。陈棱进军到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兵抵抗,陈棱又打败了他,斩杀了老模。那天雾雨迷蒙,将士们都很害怕,陈棱杀了白马祭祀海神。之后天气转晴,陈棱把军队分成五路,直逼流求都城。渴剌兜率领几千人来抵抗,陈棱又派张镇周当先锋,把他们打跑了。陈棱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他们的营寨,渴剌兜背靠营寨列阵。陈棱集中兵力攻击,从辰时打到未时,激战不止。渴剌兜见军队疲惫,就退入营寨。陈棱于是填平壕沟,攻破了营寨,斩杀了渴剌兜,俘获了他的儿子岛槌,俘虏男女数千人回国。

隋炀帝非常高兴,提升陈棱为右光禄大夫,武贲郎将的职位不变,张镇周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辽东之战时,陈棱因为在宫中侍卫有功,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第二年,隋炀帝再次征讨辽东,陈棱被任命为东莱留守。杨玄感造反的时候,陈棱率领一万多人平定了黎阳,斩杀了杨玄感任命的刺史元务本。不久,他又奉诏在江南建造战船。到达彭城后,贼帅孟让率领十万大军,占据都梁宫,以淮河为屏障,坚守不出。陈棱偷偷从下游渡过淮河,到达江都,率兵袭击孟让,打败了他。因为立下战功,陈棱被提升为光禄大夫,被封为信安侯。

后来,隋炀帝来到江都宫,不久李子通占据海陵,左才相掠夺淮北,杜伏威屯兵六合,各自拥有几万大军。隋炀帝派陈棱率领宿卫兵去征讨他们,屡屡取得胜利,陈棱被提升为右御卫将军。他又渡过清江,攻打宣城的叛军。不久,隋炀帝被杀,宇文化及率军北上,召陈棱守卫江都。陈棱集合军队,穿着白衣素服,为隋炀帝发丧,按照礼仪规格安葬在吴公台下,他拄着拐杖送葬,悲痛之情感染了所有送葬的人,人们都称赞他忠义。后来,陈棱被李子通打败,逃到杜伏威那里,杜伏威忌妒他,不久就杀了他。

王辩,字警略,是冯翊蒲城人。他家祖上经商发家致富。在北魏的时候,他曾捐献粮食支援军队,被授予假清河太守的官职。王辩年轻时就学习兵法,尤其擅长骑射,为人慷慨,胸怀大志。

在北周时期,他凭借军功被任命为统帅都督。隋朝开皇年间,他升迁为大都督。仁寿年间,他又升迁为车骑将军。汉王谅造反的时候,他跟随杨素一起平定了叛乱,被赐爵武宁县男,食邑三百户。三年后,他又升迁为尚舍奉御。

后来,他跟随军队征讨吐谷浑,被授予朝请大夫的官职。几年后,他又升迁为鹰扬郎将。在辽东作战时,因功被加封为通议大夫,不久又升迁为武贲郎将。

这时,山东地区盗贼四起,上谷人魏刀儿自称“历山飞”,手下有十多万人,四处劫掠燕赵地区。皇帝把王辩召到身边,在御榻上询问平叛的策略。王辩分析了贼军的形势,皇帝很认同,说:“要是按照你的计策去做,这些贼寇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皇帝派兵三千,由王辩指挥,结果很快击败了魏刀儿,皇帝还赏赐了他二百两黄金。

第二年,渤海贼帅高士达自称“东海公”,手下也有上万人。皇帝再次命令王辩去讨伐,王辩多次挫败了高士达的锐气。皇帝当时在江都宫,听说后立刻派人召见王辩,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又让他去信都经略。高士达再次与王辩作战,结果被击败,皇帝还下诏书褒奖了王辩的功劳。

当时,像郝孝德、孙宣雅、时季康、窦建德、魏刀儿这些贼帅,各自占据地盘,兵力多则十万,少则几千,都在河北地区烧杀抢掠。王辩带兵讨伐他们,战无不胜,让这些贼寇非常害怕。后来,翟让在徐州、豫州一带作乱,王辩前去征讨,多次击败了翟让的军队。

翟让后来和李密一起占据洛口仓,王辩和王世充一起讨伐李密,双方在洛水对峙了一年多。王辩率领将士们攻破了李密的营垒,乘胜追击,攻破了外围的营栅。李密的军队已经开始溃败,王辩的军队乘胜要攻入城内,但是王世充不知道情况,担心士兵疲惫,于是下令鸣金收兵,结果被李密的残兵乘机反扑。官军大溃,无法挽回。

王辩逃到洛水边,桥已经被破坏了,无法渡河,于是他下水涉河,走到河中央的时候,被湍急的水流冲倒落马。王辩当时穿着重甲,溃败的士兵拥挤在一起,他无法再爬上马,最终溺水而死,享年五十六岁。三军将士都为他感到痛惜。

河南人斛斯万善,那可是个又勇猛又果敢的主儿,跟王辩的名气差不多大。隋朝大业年间,他跟着卫玄去打杨玄感,仗仗都立功。等杨玄感败逃的时候,斛斯万善带着几个骑兵追上了他,把杨玄感逼得走投无路,自杀了。 从此斛斯万善名声大噪,被封为武贲郎将。

后来突厥围困雁门关,斛斯万善冲锋陷阵,打得突厥溃不成军。 每次敌人冲过来,他都第一个冲上去迎战。有时候干脆下马坐在地上,拉开强弓射杀敌人,射一个死一个。 就这样,突厥军队都不敢靠近城墙,十多天后灰溜溜地撤兵了,这全是斛斯万善的功劳! 之后他又多次平定盗匪,一路升官加爵,最后当上了将军。

那时候还有几个将军,鹿愿、范贵、冯孝慈,他们也都是有名的将领,多次参加征战,也都名扬天下。 但是他们的事迹大多都失传了,所以史书上也没怎么记载他们。

史书上说啊:楚汉相争的时候,绛侯周勃、灌婴他们可是出了大力;曹操刘备争天下的时候,关羽张飞他们也因此名扬天下。 所以说,成名要赶上乱世初年,建功立业要赶上天下动荡的时候,这攀龙附凤的事,历来都有啊! 像圆通、护儿这些人,还有定和、铁杖这些家伙,都是当时的一代壮士,可他们都困于贫穷低贱。 他们年轻时默默无闻,谁知道他们心里藏着什么雄心壮志呢? 最后他们能从泥泞中崛起,飞黄腾达,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满足自己一生的抱负,这可不是光靠自己就能做到的,还得赶上好时候才行!

俱罗虽然被冤枉,但那也不是他的错;王辩为国捐躯,对抗强敌,他的忠心耿耿,真是令人敬佩!陈棱穿着素服为王辩发丧,哀伤之情感染了所有路过的人,这义气,真是让人感动!孟才、钱杰、沈光这些人,他们感恩图报,危难时刻不忘故主,虽然没建什么大功,但他们的忠义之心,也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