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绰是河东人,为人正直刚毅。一开始在周朝的天官府做个小吏,因为做事认真负责,被提拔到夏官府做下士。后来因为办事能力强,被一步步升迁到内史中士。他父亲去世时,他悲痛欲绝,守孝期间表现得非常孝顺,世人都称赞他的孝心。守孝期满后,他又担任掌教中士。高祖当上丞相后,知道赵绰为人清正廉洁,就把他招来当录事参军。不久后,他又升迁为掌朝大夫,跟着当时的大将宇文晖去讨伐叛乱的蛮族,因为立下战功被封为仪同,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高祖称帝后,任命他为大理丞。赵绰处理案件公正公平,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后来升任大理正。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尚书都官侍郎,不久后又转任刑部侍郎。他审理梁士彦等人的案件,因为办案出色,又得到皇帝的赏赐。
每次赵绰上奏判决结果时,总是态度严肃认真,皇帝很欣赏他,对他越来越信任。有一次,皇帝觉得盗贼猖獗,想严惩不贷。赵绰却劝谏说:“陛下您施行的是尧舜的仁政,应该多一些宽容。况且法律是天下最大的信用,怎么能轻易违背呢!”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还对他说:“如果你以后有什么想法,就多提出来。”于是,赵绰升任大理少卿。后来,陈朝的将军萧摩诃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造反,萧摩诃应该因为连坐而受罚。皇帝说:“萧世略年纪轻轻,不到二十岁,他能做什么?他只是因为是名将之子,被人逼迫罢了。”于是想赦免萧摩诃。赵绰坚决反对,皇帝也拿他没办法,想让赵绰离开,然后赦免萧摩诃,还命令赵绰退朝回家吃饭。赵绰说:“臣奏报的案件还没判决,不敢离开朝廷。”皇帝说:“大理寺就替朕赦免萧摩诃吧!”于是命令左右官员释放萧摩诃。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当时民间认为这预示着升官,皇帝却认为这是妖术,想把他斩首。赵绰说:“按照法律,他不该死,臣不敢奉诏。”皇帝非常生气,对赵绰说:“你怜惜辛亶,却不怜惜你自己吗?”于是命令左仆射高颎把赵绰斩首。赵绰说:“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到了朝堂上,他脱掉衣服准备受斩,皇帝派人问他:“你到底怎么说?”赵绰回答说:“执法一心,不敢惜死。”皇帝拂袖而去,很久以后才下令释放了他。第二天,皇帝向赵绰道歉,并鼓励他,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当时皇帝禁止使用劣质钱币,有两个人在集市上用劣质钱币换取好钱币,武候把他们抓起来报告给皇帝,皇帝下令把他们全部斩首。赵绰进谏说:“这些人应该杖责,杀死他们不合法。”皇帝说:“这与你无关。”赵绰说:“陛下您不认为臣愚笨无知,才把我放在法司,您想随意杀人,怎么能说与我无关呢?”皇帝说:“撼动大树不动的人,应该退后。”赵绰回答说:“臣希望感动您的圣心,何必在意撼动大树!”皇帝又说:“喝汤太烫,就放下它。天子的威严,你想挑战吗?”赵绰拜倒在地,更加坚持,不肯退让。皇帝最终进宫去了。治书侍御史柳彧也上奏章强烈劝谏,皇帝这才罢休。
皇帝因为赵绰正直诚实,经常把他召进宫中,有时皇帝和皇后同榻而卧,也会叫赵绰坐下,一起评论朝政得失。前后赏赐无数。后来,赵绰官至开府,皇帝还追赠他父亲为蔡州刺史。当时河东的薛胄是大理卿,两人都以公正闻名。但是薛胄断案比较注重人情,而赵绰严格遵守法律,两人都称职。皇帝经常对赵绰说:“我对你可谓是毫无保留,只是你的相貌不适合当大官啊!”仁寿年间,赵绰去世,享年六十三岁。皇帝为他流泪,还派使者吊唁,并由鸿胪寺负责他的丧事。他有二子,名叫元方、元袭。
裴肃,字神封,是河东闻喜人。他爸爸裴侠,是周朝的民部大夫。裴肃年轻的时候就为人正直,有担当,跟安定人梁毗关系很好,是好朋友。
他做了周朝的官,一开始是给事中,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御正下大夫。后来跟着韦孝宽去淮南打仗。隋文帝当了丞相,裴肃听说后感叹说:“武帝凭借雄才大略平定了天下,坟墓的土还没干,就一下子改朝换代了,这是天意吗?”隋文帝听说后很不高兴,所以裴肃就被打发回家了。
开皇五年,裴肃被任命为膳部侍郎。两年后,升迁为朔州总管长史,后来又调任贝州长史,在这些地方都干得很出色,很有口碑。
仁寿年间,裴肃看到太子杨勇、蜀王杨秀、左仆射高颎都被废黜了,就写信给皇帝说:“我听说侍奉君主,该说的就要说,不该隐瞒,我心里想的,不敢不奏报给您。我私下里觉得高颎是天生的优秀人才,是开国元勋,陛下对他的恩宠已经很优厚了。但是,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会有人挑剔他的毛病,那些盯着别人缺点的人,数都数不清!希望陛下能看重他的大功,忘记他小的过错。我还听说,古代圣明的皇帝,都是教导而不是杀戮,陛下仁慈到了极点,超过了以前的圣君。两位庶人(杨勇、杨秀)犯错已经很久了,难道就没有悔改之心吗?希望陛下能发挥君父的慈爱,顾及天性人伦,分别给他们封个小国,观察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能改过自新,逐步改进,如果还是不悔改,再贬斥也不晚。现在自新之路完全断绝了,悔恨之心也看不到了,这难道不让人悲伤吗!”
信送到了,皇上对杨素说:“裴肃为我家的事操心,这真是至诚啊!”于是把裴肃召回朝廷。太子杨勇听说后,对左庶子张衡说:“让我自新,想让我怎么样?”张衡说:“看裴肃的意思,是想让您像吴国的太伯、汉朝的东海王那样。”太子杨勇非常不高兴。
不久,裴肃到了京城,在含章殿见了皇帝,皇帝对裴肃说:“我贵为天子,拥有四海,后宫受宠的,也不过几个人,从杨勇以下,都是同母兄弟,并非因为憎恨或喜爱,才轻易废立他们。”然后,皇帝又说杨勇已经不可挽回了。说完就把裴肃打发走了。没过多久,文帝就去世了。
杨广即位后,裴肃很久都没得到任用,一直闭门不出。后来,当权者觉得岭南地区偏远荒凉,就暗中奉承圣意,任命裴肃为永平郡丞,他深得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的爱戴。一年多后,裴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当地少数民族非常怀念他,在鄣江边为他立了庙。他有个儿子叫裴尚贤。
史书上说啊,猛兽待在山林里,周围的草木就不会被人采摘;正直的大臣在朝廷上,奸邪之辈就会被挫败。这都是因为他们一心为公,正义凛然,这不仅关系到朝廷纲纪的兴衰,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啊!晋王和蜀王,都是皇帝的宝贝儿子,仗着皇帝的宠爱,胡作非为,根本不遵守法令,想让他们恭恭敬敬的,那可太难了!
元岩和王韶,担任宰相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敬畏他们,没人敢胡作非为,他们那种敢于直言的作风,真是值得称赞啊!房陵的张行本,杨素那里的梁毗,他们都敢于直言进谏,刚正不阿的气概,想想就让人敬佩。赵绰担任大理寺卿的时候,监狱里没有冤假错案;柳彧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奸邪之辈都老实了。那些不怕权势的人,梁毗就是其中一个,而张行本和柳彧也和他差不多。裴肃平时不上朝,也不参加宴会,他忠诚慷慨,敢于冒犯皇权,所以说那些妇人担忧周朝的灭亡,少女悲伤太子的夭折,可不是空穴来风啊!这就像以前记载的阎纂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