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玄,字文升,是河南洛阳人。他爷爷卫悦是魏国的司农卿,他爸爸卫剽做过侍中和左武卫大将军。卫玄从小就有见识和才能。周武帝还在当藩王的时候,就把他招到身边当记室。后来,他升迁为给事上士,继承了兴势公的爵位,食邑四千户,又转任宣纳下大夫。周武帝亲政后,任命他为益州总管长史,还赏赐给他一条镶嵌着万颗钉子的宝带。之后,他逐步升迁,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太府中大夫,负责管理内史事务,还兼任京兆尹,当时人们都说他能力很强。到了宣帝时期,因为触犯了皇帝的旨意,他被免了官。
隋文帝当上丞相后,让他去熊州处理政务。后来和州的蛮族造反,卫玄被任命为行军总管,成功平定了叛乱。隋文帝称帝后,卫玄被提升为淮州总管,晋封为同轨郡公,但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免官。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岚州刺史。正赶上修筑长城的工程,朝廷命令卫玄负责监督。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朔州总管。后来,他做了卫尉少卿。仁寿年间,山区的獠人作乱,他被派去担任资州刺史,负责平定叛乱。卫玄到任后,獠人正围攻大牢镇。卫玄只带了一匹马就去了獠人营地,对他们说:“我是刺史,奉皇帝的命令来安抚你们,不要害怕!”那些土匪都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卫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些头目被他说服了,就撤兵了。前后有十多万人归顺朝廷。隋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两千匹绢,并任命他为遂州总管,负责剑南地区的安抚工作。
隋炀帝登基后,再次征召卫玄担任卫尉卿。那些夷族和獠族都很舍不得他,送别的人绵延数百里。卫玄对他们说:“皇帝有旨召我回去,不能久留了。”于是和他们告别,夷獠们都哭着送别他。一年多后,他升迁为工部尚书。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魏郡太守,仍然兼任尚书。皇帝对他说:“魏郡是著名的城市,又是重要的战略要地,百姓中有很多奸邪之徒,所以才让你去那里。魏郡离京城不算远,你应该经常回来,向朝廷汇报政事。”皇帝赏赐给他五百匹绢,然后让他上任。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右候卫大将军,兼管左候卫事务。大业八年,他升任刑部尚书。辽东战役时,他被任命为右御卫大将军,率领军队增援地道。当时很多军队都打了败仗,只有卫玄率领的军队完整地撤了回来。他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九年,皇帝亲征辽东,让卫玄和代王杨侑留守京城,任命他为京兆内史,仍然兼任尚书。皇帝授权他可以便宜行事,并命令代王以师长的礼仪对待他。
杨玄感造反,包围了东都洛阳。卫文升带了七万步骑兵去救援。到了华阴,他把杨素的坟掘开了,烧了他的尸骨,夷平了他的墓地,以此来激励士兵们,表明自己誓死抵抗的决心。
过了潼关后,有人担心崤山和函谷关会有埋伏,建议沿着黄河东下,直接去河阳,从背后攻击敌人。卫文升说:“依我看,这计策不是小孩子能想出来的。”于是,他下令军队继续前进。顺利通过函谷关后,正如他预料的那样,没有遇到伏兵。他派武贲郎将张峻带一支部队做疑兵,在南面道路上佯攻,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直奔城北。
杨玄感迎面抵抗,双方边打边走,杨玄感的军队最后驻扎在金谷。卫文升在军营里扫地祭祀高祖,说道:“刑部尚书、京兆内史臣卫文升,敢昭告于高祖文皇帝之灵:自皇家开国以来,三十多年,武功文德,逐渐传遍海外。杨玄感辜负圣恩,如同蛇蝎一样,带领着乌合之众,犯我王法。臣世代蒙受皇恩,一心为国效力,率领将士,决心消灭叛逆。如果社稷神灵保佑,愿让这帮叛贼灰飞烟灭;如果国运已尽,也请让我先死!”他的话语慷慨激昂,三军将士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
当时,卫文升的军队兵力不足,和敌人多次交战,都处于劣势,死伤过半。杨玄感倾尽全力进攻,卫文升奋力抵抗,敌人稍稍退却,卫文升的军队进驻北芒。这时,宇文述、来护儿等人的援兵赶到,杨玄感害怕了,向西逃窜。卫文升派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率领先锋部队追击,在阌乡与宇文述等人会合,一起击溃了杨玄感的军队。
皇帝到达高阳,召见卫文升到行宫。皇帝慰劳他说:“你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啊!多亏了你,我才没有后顾之忧。”然后下诏书说:“最近妖氛四起,扰乱关中和河东地区,卫文升率领将士奋勇作战,及时响应号召,里应外合,击溃了叛贼,应该提升他的官职,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升任他为右光禄大夫。”并赏赐给他良田、豪宅和大量的财物。
卫文升回到京城,皇帝对他说:“关中地区的防务,全部交给你了。你平安,国家就平安;你危险,国家也危险。出入都要有卫兵保护,坐卧都要谨慎小心,要时刻保持警惕,这就是道理。现在特地给你一千士兵,作为你的侍卫。”还赐给他玉麟符。
十一年后,皇帝下诏让卫文升安抚关中地区。当时盗贼四起,百姓饥饿,卫文升却无力救济,而且官场腐败,贿赂盛行。卫文升自觉年老,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派内史舍人封德彝去劝说他,说:“京师是国家的根本,是王业的基石,宗庙陵寝都在那里,需要你这样的老臣坐镇,稳定局面。朕为了国家大计,不能答应你的请求,所以派德彝来向你说明我的意思。”卫文升这才作罢。
后来义军进入关中,卫文升自知无力防守,忧虑恐惧,称病不上朝,对政事也不闻不问。城池失守后,他回到家中。在义宁年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刘权,字世略,是彭城丰县人。他爷爷刘轨做过齐国的罗州刺史。刘权年轻的时候很有侠气,说话算话,为人仗义,藏匿亡命之徒,连官吏都不敢到他家门口来。后来他改变了性子,努力学习,做事循规蹈矩。一开始当州主簿,在齐国做官,升迁到奉朝请、行台郎中。齐国灭亡后,周武帝任命他为假淮州刺史。隋高祖杨坚称帝后,任命他为车骑将军,统领乡兵。后来跟随晋王杨广平定陈朝,因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还赏赐了他三千匹布。宋国公贺若弼对他非常敬重。开皇十二年,他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被封为宗城县公。当时江南刚刚平定,民心还不稳定,刘权用恩德和信用来安抚百姓,深得民心。
隋炀帝继位后,他被任命为卫尉卿,后来又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大业五年,他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刘权率领军队从伊吾道出发,与吐谷浑军队遭遇,打败了他们。他一路追击到青海,俘虏了一千多口人,乘胜攻占了伏俟城。隋炀帝又命令刘权经过曼头、赤水,设立河源郡和积石镇,大规模开垦屯田,让他留镇西境。他在边疆待了五年,各部落都归顺了,年年进贡,吐谷浑的残余势力也逃得远远的,道路畅通无阻。之后他被征召回朝,任命为司农卿,又升为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南海太守。
他前往南海的途中,到了鄱阳,正好碰上当地盗贼起义,无法前进,朝廷就下令让他招募军队讨伐。刘权率领军队与盗贼相遇,但他没有直接开战,而是先独自乘小船前往贼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那些盗贼都被他感动了,纷纷投降。隋炀帝听说这件事后,对他非常赞赏。到了南海后,刘权施行了许多好的政令。几年后,又遇到盗贼群起攻打郡城,许多豪强都愿意推举刘权为首领,但他始终尽力坚守,抵御贼寇。他的儿子刘世彻还暗中派人给他送信,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时机不可错过,劝他起兵。刘权召集属下官员,当场斩杀了送信的人,根本没有其他想法,一直坚持到死。他死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他的儿子刘孝则,官至通事舍人、兵部承务郎,英年早逝。
话说这世彻啊,性格洒脱不羁,挺受当时人欢迎的。到了隋朝大业年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世彻走到哪儿,哪儿的人就忌惮他,把他抓起来关了不少次,最后竟然被兖州的贼帅徐圆朗给杀了。
唉,真是可惜。再说说权从父烈,字子将,长得人模狗样,很有领导才能,官做到鹰扬郎将。他儿子叫德威,也是个有名的人物。
史书上怎么说呢?原文是:“子盖雅有干局,质性严敏,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都邑,勤亦懋哉!” 意思是说,这小子啊,确实有本事,为人正直又精明,有正义感,关键时刻能拿主意,保住了全城,真是勤劳又优秀! 还有啊,杨谅造反,史祥独自打赢了;各地盗贼作乱,义臣连着打了三次胜仗,这些人都当时的名人,名声一直流传到现在。元寿上奏章的时候,还想着维护社会秩序呢,不过论功行赏,他还是比义臣差了一大截,给他个高官厚禄,已经算是很优厚了!文升在东都解了围,也算是有功劳,但在西京当守将的时候,靠行贿上位,真是太卑鄙了,根本不值得一提!
最后说说刘权,他是淮楚地区的老家族了,早就名声在外。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在尉佗那个地方,成功抵挡住了诱惑,没想着谋反,虽然没去勤王,但也是个守节的忠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