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劭,字君懋,是太原晋阳人。他爸爸王松年,在北齐做通直散骑侍郎。王劭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北齐尚书仆射魏收把他招到幕府当军事参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太子舍人,还在文林馆当值。那时候,祖孝徵、魏收、阳休之这些人经常讨论历史上的事情,有时候会忘记一些细节,翻遍资料也找不到答案,就找王劭来问。王劭都能详细地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还能找到书本上的记载来验证,一点儿都不错。从那以后,大家都很佩服他,说他学识渊博。后来他又升迁为中书舍人。

北齐灭亡后,王劭归顺了北周,但是没找到合适的官职。隋文帝杨坚称帝后,任命他为著作佐郎。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开始写《齐书》。当时朝廷禁止私自撰写史书,内史侍郎李元操就向皇帝告发了他。皇帝很生气,派人去收缴他的书,结果一看,皇帝非常高兴。于是,皇帝又任命他为员外散骑侍郎,让他负责修撰起居注。

王劭觉得古时候有钻木取火的说法,现在已经没有人这么做了,于是上书建议恢复更换新火的风俗,他说:“我仔细查阅了《周官》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要根据四季更换不同的木材取火,来预防疾病。如果长期不更换取火用的木材,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圣人制定这些规矩,肯定是有道理的!晋朝的时候,就有人用洛阳的火种渡过长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火种一直没有断绝,火的颜色都变成青色了。以前师旷吃饭,说是用劳薪烧的火,晋平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车轮的辐条。现在温酒和烤肉,用的有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杆火,味道都不一样。以此类推,新火和旧火,效果理应不同。我希望陛下能够遵循先圣的教诲,在五个节气的时候,用五种木材来取火,这样做虽然费力不多,但好处却很大。就算百姓习惯了旧方法,一时难以改变,但至少皇宫的御膳房和太子宫的厨房,应该按照古法来做。”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王劭还说,皇帝有龙颜戴干的祥瑞之兆,以此来告诫群臣。皇帝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几百匹布。之后,他被任命为著作郎。王劭又上表说:

周保定二年,也就是壬午年五月初五,黄河在青州水清见底,十里都能照见人影,齐王认为这是祥瑞,改元为“河清”。同一个月,陛下您开始担任隋州刺史,二十年后,隋朝果然兴盛起来了。我仔细查阅了《易坤灵图》,上面写着:“圣人受命,祥瑞先出现在黄河。黄河水向来浑浊,如今却清澈了。”我认为这些祥瑞吉兆,绝非空穴来风,黄河水清表明大隋将要兴盛。午对应的是鹑火,象征着火德,仲夏正是火气最旺盛的时候,也象征着火德。五月初五,这天数合乎天数地数,是受命之日,也是预兆出现的时机。

开皇初年,邵州有个叫杨令悊的人在河边,得到一块青石图和一块紫石图,上面都隐约刻着字,有陛下的名字,下面写着“八方天心”。永州也发现了石图,剖开后是两段,形状像杨树,根是黄色的,叶子是紫色的。汝水里发现神龟,龟腹下刻着“天卜杨兴”。安邑挖地时,发现一块古老的铁牌,上面写着:“皇始天年,赐杨铁券,王兴”。同州发现一只石龟,上面刻着:“天子延千年,大吉”。我认为前面提到的三块石头,跟龙图没什么两样。为什么用石头呢?因为石头坚固耐用,寓意和陛下的名号相符。龟腹上的七个字,为什么刻在龟身上呢?因为龟也坚固耐用,而且是神灵之物。孔子感叹黄河不出图,洛水不出书,如今大隋盛世,这些祥瑞之兆却频频出现。

建德六年,亳州大周村发生龙斗,白龙战胜了黑龙。大象元年夏天,荥阳汴水北面也发生了龙斗,一开始看到白气直冲云霄,从东方历阳武而来。等看清楚了,是一条白龙,长十多丈。这时一条黑龙乘着云彩而来,两条龙缠斗在一起,一会儿分开一会儿又合拢,从午时斗到申时,白龙升天,黑龙坠地。我仔细查阅典籍:龙,是君王的象征。亳州周村那次龙斗,象征着陛下您在龙斗的那一年担任亳州总管,从而取代周朝统治天下。荥阳那次龙斗,“荧”字由三个火组成,象征着火德的兴盛。白龙从东方而来,经过历阳武,象征着陛下您将要登上帝位,从东宫进入崇阳门。白龙向西北升天,对应着乾位天门。《坤灵图》上说:“圣人杀龙。”龙是杀不死的,这都是盛气之兆。书上还说:“泰姓商名宫,黄色,长八尺,六十世,河龙在正月辰时出现,白龙与五条黑龙相斗,白龙获胜,所以泰人才能受命。”

我认为这些话都是为大隋而说的。圣人杀龙,指的就是前后两次龙斗中黑龙的失败。姓商,指皇家在五姓中属商。名宫,指武元皇帝的名字在五音中属宫。黄色,指隋朝崇尚黄色。长八尺,指武元皇帝身高八尺。河龙在正月辰时出现,指正月卦,龙出现的地方,在京师是辰地。白龙与黑龙相斗,指亳州和荥阳的龙斗。白龙获胜是因为杨姓的纳音属商,陛下您又是辛酉年出生,都属西方,西方颜色是白色。黑龙战败是因为周朝的颜色是黑色。所以说五,指周朝的闵、明、武、宣、靖五帝。赵、陈、代、越、滕五个诸侯王,同时被处死,也符合五这个数字。白龙获胜,胜就如同除掉一样。郑玄解释说:“陵就是除。”凡是战斗中能消灭敌人就叫除。我认为“泰人受命”中的泰,意思是通达,广大,说明这个人德行通达,功德广大,受命于天。《乾凿度》上说:“泰表戴干。”郑玄注说:“表,指人形体显著的标志。干,指盾牌。泰人的标志就是戴着盾牌。”我看到陛下您有戴干的标志,更加明白泰人的标志丝毫不差。《坤灵图》上说的,字字都应验了。《纬书》又说“汉朝四百年”,最终应验了,那么六十世也必然会应验。从前宗周卜算国运三十年,现在是它的两倍。

《稽览图》上说:“太平盛世,阴阳调和,风雨顺畅,全国各地都很安定,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风俗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太平盛世,也无法做到完全一致,只有平均治理才能天下太平,所以想要在亳州兴起太平之风。”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皇上您是陈留公的世子,又是亳州总管,所以才能受命于天,让全国上下统一,没有偏颇,从而创造了太平盛世的风气。

大统十六年,武元皇帝把您封为陈留公。那时候齐国有本《秘记》预言:“天王将从陈留进入并州。”齐王高洋就是因为这个预言而杀了陈留王彭乐。后来,武元皇帝果然带兵进入并州了。 周武帝时期,有懂观气的人说亳州有天子之气,于是杀了亳州刺史纥豆陵恭,皇上您就接替了他的位置。 还有,陈留的老子祠里有一棵枯死的柏树,相传老子将要羽化升仙时说过,等到这棵枯柏的东南枝重新生长,并回指地面时,就会有圣人出现,我的道统将会再次兴盛。到了齐朝的时候,这棵枯柏竟然从树根长出了枝条,指向东南。有一天晚上,有三个童子一起唱歌说:“老子庙前的古柏树,东南枝如同伞盖,圣主将从此地而出。” 皇上您在亳州为官时,还亲自去过那棵柏树下。从那以后,柏树的枝条回环抱绕,枯死的枝条渐渐指向西北,道教也确实兴盛起来了。 仔细考证这些事情,太平盛世的统治者都出自亳州陈留地区,都跟预言的一样。

《稽览图》上还说:“如果治理得当,阴性的东西就会变成阳性的东西。”郑玄注解说:“比如葱变成韭菜,也是这个道理。”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从六年以来,各地远近的山石,很多都变成了玉石,石头属阴,玉石属阳。 还有左卫园里的葱都变成了韭菜。皇上您看了这些奏报非常高兴,赏赐了我五百段布帛。 没过多久,我又上书说……

《易乾凿度》里说:“上六爻,被拘束着,然后才被约束着,天子在西山举行祭祀活动。” 这意思是说,二月卦代表着阳德的施行,藩篱难以打破,万物随着阳气而生长。所以上六爻想要九五爻(天子)来约束它,维持它,让阴气顺从阳气。

《易稽览图》里记载:“坤卦在六月,天子出生,公主执政一年,然后传位给杨氏。五月,真人从东北而来,建立大兴城,西北方向地震,星星坠落,是杨氏得天下的征兆。屯卦在十一月,神人从中山出来,赵地发生地震。北方三十天,千里马多次到达。”

这些都是《易经》纬书里说的,都是预示着隋朝的命运。二月卦,说明隋朝在二月即位;阳德施行,说明杨氏的教化施行了天下;藩决难解,说明当时各地藩镇都归顺了,险难都消除了;万物随阳而出,说明天下万物都随着杨氏而出现。上六爻想要九五爻约束它,九五是天子,上六是宗庙,意思是说宗庙的神灵想要杨氏登基,天子用礼仪约束百姓,用道义团结百姓。“拘民以礼,系民以义”这两句也是出自《乾凿度》。维持天下,说明杨氏能够以纲纪来维持天下秩序;阴气被阳气所感化,说明臣民都被杨氏的风化所感化,都顺从他。阴指臣下。天子在西山祭祀,说明皇帝每年二月都会去西山仁寿宫。书中四次提到“随”,三次提到“阳”,都是为了歌颂隋朝和杨氏,表达了极度的赞美。

坤卦在六月,六月是未月,坤位在未,意思是说皇帝在六月出生;公主执政,意思是乐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做了皇后,掌管内政;一年传位给杨氏,复卦是坤卦之后的一个卦,阳气初生,意思是周宣帝死后一年,皇位传给了杨氏;五月真人从东北来,这里的“贫之”应该是“真人”,是写错了字。意思是周宣帝在五月去世,真人(指杨坚)兴起,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皇帝谦让,违背了天意,所以过了几年才即位。杨坚以前是定州总管,定州在京师东北,所以说真人从东北来;大兴土邑,大兴就是大兴城,意思是建造大兴城;西北地震,星星坠落,是天意要周朝灭亡,隋朝兴起;杨氏得天下的征兆;屯卦在十一月,神人从中山出来,这个卦象预示着兴盛,所以皇帝在十一月被任命为亳州总管,将要从中山出来;在赵地停留了三十天;千里马,是皇帝以前骑的骏马;屯卦是震卦在下,坎卦在上,震卦代表马的四肢,坎卦代表马的脊背,所以这匹骏马的脊背上有肉鞍,跑起来先动四肢;数至,意思是天数已到。

《河图帝通纪》里说:“出现了祥瑞,天象也随之变化。” 《河图皇参持》又说:“伟大的君主出现了,承接了上一个时代的统治。 他遵循无为而治的道理,天下太平,百姓都顺从。他继承了古代圣王的法度和方法,开创了新的时代,就像伏羲氏创造八卦一样。 他统治的开皇年间,更换了朝服的颜色,他的统治光明磊落,就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他把政事交给辅佐大臣,制度没有中断,他立了皇后和太子,但辅佐大臣们却没做到尽善尽美。 前太子德行不好,而现在的太子德行优良。皇帝亲理政务,在邵州河边发现了刻有图画的石头。群臣齐心协力辅佐皇帝,兴盛的政治局面值得记载。”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隋王朝的建立是天命所归。《河图》里说的“形瑞出,变矩衡”,意思是说,大隋王朝建立时出现了祥瑞,天象也发生了变化。“矩”指的是法度,“衡”指的是北斗星,也就是《易经》里说的“璇玑玉衡”,象征着天上的法度。大隋王朝的建立,是天象变化的预兆。

“赤应隋”指的是赤帝降下神灵,感应而生了大隋王朝。所以大隋以火德为象征。“叶灵皇”意思是说,大隋的德行与上天相合。“皇辟出,承元讫”指的是伟大的君主出现,承接了上一个时代的统治。“道无为,治率”指的是遵循无为而治的道理,天下太平,百姓都顺从。“被遂矩,戏作术”指的是继承了古代圣王的法度和方法,开创了新的时代,就像伏羲氏创造八卦一样。“开皇色,握神日”指的是开皇年间更换了朝服的颜色,统治光明磊落,就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投辅提,象不绝”指的是把政事交给辅佐大臣,制度没有中断。“立皇后,翼不格”指的是立了皇后和太子,但辅佐大臣们却没做到尽善尽美。“道终始,德优劣”指的是前太子德行不好,而现在的太子德行优良。“帝任政,河曲出”指的是皇帝亲理政务,在邵州河边发现了刻有图画的石头。“叶辅嬉,烂可述”指的是群臣齐心协力辅佐皇帝,兴盛的政治局面值得记载。

总而言之,《河图皇参持》和《帝通纪》这两篇文献都说明了大隋王朝的兴盛是天命所归,大隋皇帝的德行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皇上特别高兴,觉得劭的这份礼物非常真诚,所以赏赐也越来越丰厚。这时候,有人在黄凤泉洗澡的时候,捡到了两块奇特的石头,上面有天然形成的纹理。劭就把这两块石头献给皇上,还附上了一份详细的文字说明,说:“大的那块石头上,雕刻着日月星辰、八卦、五岳,还有双麟、双凤、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都按照各自的位置排列。此外,还有五行、十日、十二辰的名称,一共二十七个字;还有‘天门地户人门鬼门闭’九个字;还有两对‘却非’和两只人面鸟,这正符合《抱朴子》中所说的‘千秋万岁’啊。小的这块石头上,也有五岳、却非、虬犀的图案。这两块石头上都有仙人、玉女乘云驾鹤的景象。还有很多其他的奇异神像,我认不全,大概都是风伯、雨师、山精、海若之类的。还有天皇大帝、皇帝以及四帝的座位,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一共四十五个宫位。这些字原本没有特定的排列顺序,但是却常常出现巧妙的对应关系。在大石头上,有皇帝的名字,位于南面,与‘日’字正好鼎足而立。还有老人星,这象征着皇帝南面称王,长寿万年。皇后的名字在西面,上面有月亮的形状,这象征着月亮。在小石头上,皇帝的名字与‘九千’字相邻,‘两杨’字与‘万年’字相邻,‘隋’字与‘吉’字并列,这象征着长久和吉祥。”

劭又把这些石头上的字反复推敲,写了二百八十首诗来歌颂这些石头,然后进献给皇上。皇上认为他很真诚,赏赐了他一千匹丝绸。之后,劭收集民间歌谣,参考书籍、谶纬和佛经,根据祥瑞的征兆,编写了一部名为《皇隋灵感志》的书,一共三十卷,然后进献给皇上。皇上命令把这本书传遍天下。劭召集各州的朝集使,让他们洗手焚香,闭目诵读这本书,他读的时候抑扬顿挫,就像唱歌一样。读了十多天,才读完。皇上更加高兴,赏赐更加丰厚。

话说仁寿年间,文献皇后去世了,大臣韦孝宽(劭)就上奏皇帝说:“佛经上说,人死后应该升天,上品上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天上的佛祖会放出光明,用香花、音乐来迎接。佛祖释迦牟尼也是在星星出现的时候才涅槃的。臣认为,皇后娘娘圣德仁慈,福报深厚,各种预兆都记载在册,都说她是妙善菩萨转世。臣仔细查阅了宫中记录:八月二十二日,仁寿宫内竟然下起了金银色的雨;二十三日,大宝殿后面晚上出现了神光;二十四日卯时,永安宫北边竟然自己响起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震动虚空。到晚上五更的时候,皇后娘娘安详地像睡着一样,就去世了。这些事情都跟佛经上说的完全一样啊!臣还私下揣测,皇后娘娘去世的地点不在仁寿宫和大兴宫,是因为要避开皇上经常居住的地方;而选择在永安宫,是因为它就像京城的永安门,是皇后生前经常出入的地方。皇后去世两天后,宫苑里晚上响起了三百多处钟声,这更是升天了的明显迹象!”皇上看完奏章后,既悲伤又高兴。

那时候,蜀王李秀因为犯了错被废除了王位,皇上看着韦孝宽叹了口气说:“唉!我有五个儿子,三个不成器啊!”韦孝宽就进言说:“自古以来,即使是圣明的皇帝,也管不了不成器的儿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只有两个跟他一个姓,其他的各有各的德行;尧有十个儿子,舜有九个儿子,大多都不成器;夏朝有五个不肖的兄弟,周朝也有三个不肖的兄弟。”皇上听了很认同他的话。后来,皇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想登上高山却怎么也登不上去,崔彭扶着他的脚,李盛扶着他的胳膊才让他登了上去,皇上醒来后对崔彭说:“生死都要和你在一起。”韦孝宽说:“这个梦预示着吉兆啊!登上高山,说明皇上将高高在上,安稳长久,像山一样稳固;‘彭’就像彭祖,‘李’就像李老君,这两个人扶持着您,正是长寿的征兆啊!”皇上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脸色也好了起来。那一年,皇上驾崩了。没过多久,崔彭也去世了。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汉王谅造反了,皇帝不忍心杀他。 卢思道就上书给皇帝说:“我听说黄帝灭了炎帝,炎帝可是黄帝的亲弟弟;周公杀了管叔,那也是亲戚之间的事。叔向杀了叔鱼,孔子还说他坚持正义呢;石碏杀了石厚,司马迁也认为这是大义之举。这些都是史书上记载的,历代帝王都这么做的。现在陛下对这个叛贼网开一面,这可比不上以前的圣明君主啊,您这么宽宏大量,可怎么跟天下人交代呢? 我查阅史料,发现这汉王谅祸害百姓啊! 古时候,同心同德就同姓,不同心就不同姓,所以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只有十四个继承了他的姬姓。谅既然已经反了,那就应该改了他的姓氏!” 卢思道就是想讨好皇帝,但皇帝犹豫不决,没答应他。后来,卢思道升迁为秘书少监,几年后去世了。

卢思道在著作郎的岗位上干了将近二十年,专门负责修撰国史,写了八十卷的《隋书》。他记录了很多口头诏令,还收集了一些稀奇古怪、不着边际的话,甚至包括街巷里的闲言碎语,然后把这些东西归类,起个标题,弄得辞藻繁杂,没什么价值,结果导致隋朝很多文武大臣、名将的功过是非,都被掩盖了,没留下什么名声。他之前还写过二十卷的《齐志》,是编年体;又写了一百卷的《齐书》和三卷的《平贼记》。 这些书有的文笔粗俗,有的内容离经叛道,让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多有识之士都看不起他。 但是,他考证经史典籍中的错误,写了三十卷的《读书记》,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学识渊博。

从他开始学习,到他年纪大了,他一直痴迷于经史典籍,对世事全然不知。 他思考问题特别专注,性格也比较古怪,每次吃饭的时候,他都闭着眼睛思考问题,盘子里的肉,都被仆人吃掉了。卢思道一点都没察觉,只觉得肉少了,就惩罚厨子。厨子把实情告诉了他,卢思道还是闭着眼睛,等厨子说完,才睁开眼睛,厨子这才免受责罚。他专注的程度就是这样。

袁充,字德符,老家是陈郡阳夏,后来搬到丹阳住了。他爷爷袁昂,他爸爸袁君正,都做过梁朝的侍中,相当于高级官员。袁充从小就聪明伶俐,十多岁的时候,他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那会儿刚入冬,袁充还穿着单薄的葛衣。客人开玩笑说:“袁公子穿着这么单薄,冷吗?”袁充不慌不忙地回答:“单薄的衣服多的是呢!”客人一听,对他赞赏不已。

十七岁的时候,袁充就当上了陈朝的秘书郎,后来又当过太子舍人、晋安王文学、吏部侍郎、散骑常侍,官越做越大。陈朝灭亡后,他回到北方,先后在蒙州和鄜州当司马。袁充很喜欢研究道家学说和占卜,很擅长看天象,因此被任命为太史令,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当时皇上要废掉太子,正严厉查办东宫的官员,袁充发现皇上特别相信占卜预测,就顺着皇上的意思说:“我观察天象,太子确实应该废掉。”皇上很高兴。

后来,袁充又上了一份奏章,说自从隋朝建立后,日影越来越短了,意思是说日子越来越长了:“开皇元年,冬至日影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之后逐渐变短。到开皇十七年,冬至日影长一丈二尺六寸三分。四年在洛阳测量的冬至日影是一丈二尺八寸八分。二年夏至日影长一尺四寸八分,之后也逐渐变短。到开皇十六年,夏至日影长一尺四寸五分。《周官》用土圭测量日影,夏至日影长五尺。郑玄说:‘冬至日影长一丈三尺。’现在十六年夏至日影比以前短了五分,十七年冬至日影比以前短了三寸七分。太阳离我们近,日影就短,白天就长;太阳离我们远,日影就长,白天就短。现在太阳离我们近,说明我们国家走的是正道。《尧典》说:‘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根据昴星出现的时间,可以知道尧时仲冬,太阳在须女十度。根据历法推算,开皇以来冬至,太阳在斗十一度,和尧帝时代一样,太阳都离我们很近。《春秋元命包》说:‘日月出内道,璇玑得常,天帝崇灵,圣王祖功。’京房《别对》说:‘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世行下道。’现在大隋朝开国,上天保佑,日影变短,白天变长,这可是古来未有的盛世啊!”皇上龙颜大悦,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国。

为了庆祝,皇上加大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任务,导致工匠们非常辛苦。仁寿年间,袁充发现皇上生辰八字和阴阳律吕非常契合,写了六十多条论证,然后上奏说:“皇上您诞生的那天,不光有神光瑞气,各种祥瑞之兆,就连您的生辰八字,都和天地日月、阴阳律吕的运行规律完全吻合,这真是天降圣人啊!现在改年号为仁寿,这年号和皇上诞生的时间也相符,这说明皇上是顺应天意,得到了长治久安的道理。所以,大隋王朝的基业一定会稳固,永远兴盛下去。”皇上非常高兴,赏赐了很多东西,其他人根本没法比。

隋炀帝仁寿四年,也就是甲子年,他刚当上皇帝。有个叫虞世基的,跟太史丞高智宝一起上奏说:“去年冬至,太阳影子比平时长,今年皇上登基,跟尧帝受命那年一样。以前唐尧受命那年是四十九年前,正好是上元第一纪甲子年的十一月庚戌日冬至,陛下您即位那年也是上元第一纪甲子年的十一月庚戌日冬至,跟唐尧完全一样!从帝喾以来,经历了八个上元,中间朝代更迭,从来没有出现过仁寿年间甲子年重合的情况。我们仔细查考了史料:第一纪甲子年,太一星在第一宫,天枢星在武德星官,阴阳历法都符合。唐尧是丙辰年生的,丙子年受命,只符合三五之数,不如己丑甲子年,天干地支都符合六合之数。这正是一元三统的时期,也是五纪九章的盛会,跟帝尧的年份一样,跟皇唐王朝的兴盛也相符。这真是应了‘皇哉唐哉,唐哉皇哉’啊!” 然后虞世基还怂恿齐王杨暕率领百官上表祝贺。

之后,火星停留在太微星附近好几十天,当时隋炀帝正在大兴土木,搞得民怨沸腾,徭役繁重。虞世基又上表说:“陛下您德行高尚,所以火星才离开了。”百官都跟着祝贺,隋炀帝龙颜大悦,赏赐了虞世基将近一万贯钱。当时国家事务繁多,虞世基揣摩着皇帝的心思,想讨好皇帝,就奏报说天文出现了某种征兆,需要有所改动,以此来讨好皇帝。大业六年,虞世基升迁为内史舍人。后来他跟随隋炀帝征讨辽东,被封为朝请大夫、秘书少监。

后来天下大乱,隋炀帝先是在雁门关吃了亏,后来盗贼又四起,隋炀帝心里不安。虞世基又开始利用天文现象,上表陈述吉兆来讨好皇帝,说:臣听说,上天帮助有德行的人,上天保佑谦逊的人,七政(日月五星)运行正常,三辰(日、月、辰星)都出现了吉兆。伏请陛下您掌握图籍,治理百姓,提倡各种善行,教化天下,以百姓为念,并非为了自己享福,上天一定会顺从您的心意,下天也一定会按照您的旨意运行。所以您刚即位,就赶上了上元之纪,乾卦的初九,也跟天命相符。这说明圣人与天意相通,所以才能顺应天理。去年以来,各种祥瑞的星象,一点差错都没有,臣特地记录下特别显著的七件事:上天降祥、破突厥等等……

第一,八月二十八号晚上,一颗巨大的流星,像斗一样大,从王良星(星宿名)的北边出现,正好落到突厥营地里,声音就像墙崩塌了一样。第二,八月二十九号晚上,又出现了一颗像斗一样大的流星,从羽林星(星宿名)升起,向北飞去,正好在北方。按照占卜的说法,连续两天流星坠落在敌人的地方,敌人一定会溃败。

第三,九月四号晚上,连续出现了两颗像斗一样大的星星,从北斗魁星(星宿名)出来,向东北飞去。按照占卜的说法,北斗星主管杀伐,敌人一定会失败。第四,岁星(木星)主管福德,它多次运行到京师和都城所属的星宿分野。按照占卜的说法,这是国家的福气。第五,七月里,荧惑星(火星)在羽林星附近停留,九月七号已经离开了。按照占卜的说法,不出三天,敌人一定会溃败。

第六,去年十一月二十号晚上,有一颗流星红得像火一样,从东北方向飞向西南方向,落到了突厥首领卢明月的大营里,砸坏了他的军车。第七,十二月十五号晚上,在汉镇的北边出现了一道红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北方,这是突厥将要灭亡的征兆。查阅《城录》记载,河南洛阳都符合甲子年,和乾元初九爻以及上元甲子相符。这是福地,永远不用担心。回顾过去的政事,也听说过古代的事迹,那些都是不同时期发生的,而现在这些祥瑞却在一朝之内全部出现。这难道不是上天赞助圣上实行王道,帮助消灭凶恶的叛逆,将东夷九族清除干净,将北狄五族沉入大海,向泰山告捷,让汾水永无战事吗?

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非常高兴,立即提升他为秘书令,对他非常亲近和信任。皇帝每次想要出兵征讨,李淳风都能事先预知,然后就假借星象来鼓励皇帝下决心,朝中大臣都非常忌惮他。后来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杀害了皇帝,李淳风也被杀害,那年他七十五岁。

史书上说啊,王劭从小到大,一直到老,都特别爱学习,没停过,各种书都研究得很透彻。那些有名望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夸他学问渊博的。他还特别喜欢写作,在史官部门待了很久,不仅写了《齐书》,还参与修订隋朝的史书。 但是,他偏偏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理论,还迷信街巷里的小道消息,写的文章粗俗不堪,结构也乱七八糟。这跟班固、董仲舒比起来,真是差远了,才华根本没法比,只是白费笔墨,没什么值得一看的。

袁充年轻的时候在江南地区,一开始因为聪明伶俐而有名气,后来投靠了隋朝,还自称精通天文星象。他一心想得到皇帝的宠幸,拼命巴结往上爬。王劭就编造一些祥瑞的预兆,还掺杂着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袁充就胡乱改动星象占卜的结果,故意夸大日影的长度。他们严重歪曲了天理,扰乱社会秩序,欺骗百姓,这样的行为,必须严惩!更何况,王劭是北方名门之后,袁充也是江南的望族,他们竟然为了荣华富贵,不走正道,败坏了自家名声,真是让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