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的嫡子,也就是后来的裕宗文惠明孝皇帝真金,从小就跟着姚枢和窦默学习《孝经》。学完之后,世祖皇帝非常高兴,还设宴款待姚枢他们。中统三年,真金被封为燕王,兼任中书令。丞相史天泽来汇报事情,真金说:“我还年轻,没怎么学习祖宗的规矩,对政事也不太懂,突然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只能依靠你这样的老臣了。”他还告诉赞善王恂:“大臣们上奏的事情,都是国家大事,你应该参与其中,了解情况。”

中统四年,他又兼任枢密院事。到了至元初年,大臣们建议燕王要经常到中书省署理政务,每个月至少去两次。有一次燕王正要进中书省,乳母给他送来了新衣服,他笑着拒绝了,说:“我干吗要注重外表打扮呢?”有一次世祖皇帝到宜兴,身体不太舒服,真金非常担心,晚上都睡不着觉。后来听说他母亲皇后突然得了风疾,更是悲痛不已,顾不上穿戴整齐就急忙赶去了。中统七年秋天,他奉命巡视海边地区,冬天回到京城。

在巡视途中,他跟诸王札剌忽和官员伯颜等人说:“我们现在难得有空闲时间,大家应该认真思考,谨慎地做好本职工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我。” 这时,撒里蛮说:“太祖皇帝有教诲:想要治理好自身,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内心;想要责备别人,先要责备自己。”伯颜说:“皇上教导我们:欺骗和偷盗是人最大的恶行。一旦欺骗了别人,即使以后说了很多好话,别人也不会相信你;一旦偷盗了东西,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里也会一直忐忑不安,好像抓捕的人随时会来一样。”札剌忽说:“我的祖上有训诫:做事情要像砍树一样,从树梢一直砍到树根;做事情要像挖井一样,从上面一直挖到井底,不能半途而废。”真金说:“皇上教导我们:不要抱有贪婪之心。一旦有了贪婪之心,事情就会失败。我看孔子的说法,和圣上的教诲是一致的。”王恂也说了很多话,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他的传记。

二月,过了十年,我被立为皇太子,还兼任中书令,负责枢密院的事务。 当时我接到了玉册,上面写着:皇帝说:“你,皇太子真金啊,朕仰承太祖皇帝的遗训,在嫡子中选择能够继承皇位的,早就预先选定了你。所以立太宗文皇帝来继承皇位,开创了盛世。可是从那时起,皇位继承就经常不立嫡长子,导致争端不断。朕遵循祖宗的宏伟计划,也得到了兄弟们的同意,所以才从燕邸把你立为皇太子,时间已经很久了。最近大臣们也上奏说,国家应该正式册立储君,这是必要的典礼。现在派摄太尉、左丞相伯颜拿着玉册金宝来册封你。哎!你啊,要继承先祖的英武和谋略,要和兄弟宗亲们和睦相处,要让仁孝体现在你的行为上,这样才算不辜负朕的期望。记住啊,不要违背朕的旨意!”

九月丙戌这天,皇上又下诏设立宫师府,设置了三十八个官职。还把京兆的隐士杨恭懿请来当官。

太子曾经得过一场病,皇上亲自来看望他,还特地熬了药给他送去。然后派侍臣李众去祭祀名山大川,祈求保佑太子。太子还特意嘱咐李众,到各个州县的时候,不要麻烦当地官员迎接送行,免得扰民。皇上还下令调拨一万名侍卫亲军加强东宫的守卫力量。太子就让王庆端和董士亨挑选那些身强力壮、勇敢的士兵,教他们学习兵法,并且定期进行演练和考核。

太子有一件丝绸夹袄,被雨水淋湿了,他就让侍臣重新染色处理。侍臣建议干脆织一件新的丝绸夹袄给他,太子说:“我想织几百件丝绸衣服,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件衣服还没坏,怎么能随便扔掉呢?”东宫的香殿建好了,工匠建议在殿里凿个石头池子,弄成像古代曲水流觞那种样子。太子说:“古代有过‘肉林酒池’的荒唐事,你们想让我效仿吗!”于是就没同意。太子每次和诸位王爷、近臣练习射箭的时候,休息空档就一起讨论经典书籍,比如《资治通鉴》、《贞观政要》,还有王恂、许衡他们写的关于辽金时代帝王事迹的要略,甚至连《武经》之类的兵书也看,只要谈论到让他觉得有道理的地方,他脸上表情都会立刻变得很认真。

那时候在太子身边侍奉的,像王恂、白栋这些人,每天早出晚归都在东宫,而李谦、宋衟两位大人更是经常向太子请教问题,关系非常融洽。

正月里,太子他娘——昭睿顺圣皇后去世了。太子当时正在打猎,听到消息后,一天到晚滴水未进,还搭了个帐篷住在那里守孝。

他让宋衟帮着选几个能给他出谋划策的人,宋衟推荐了郭祐、何玮、徐琰、马绍、杨居宽、何荣祖、杨仁风这几个人。太子说:“这些人,都给我找来,就从离得近的开始吧!”于是就先把何玮从易州、徐琰从东平叫来了。

后来,赞善王恂死了,太子听说后很悲伤,还赏赐了他家两千五百缗钱。有一天,太子跟身边的人说:“王赞善说话总是直言不讳,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总是及时地指正错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现在这样的人很少了。”

当时,阿合马权倾朝野,太子很讨厌他的奸诈恶行,从来没给他好脸色看过。有人偷偷知道阿合马最怕的就是太子,于是就假扮成太子,半夜潜入京城,把阿合马给杀了。

等到和礼霍孙当了宰相,太子对他说:“阿合马是被盗贼杀死的,你既然当了中书令,要是有什么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就大胆地去做,不要害怕变革。如果有人阻挠,我会全力支持你。”中书省就上奏说,让何玮参与省里的政事,徐琰当左司郎中。

何玮和徐琰去拜见太子,太子对他们说:“你们学习孔子的道理,现在终于可以实践了,应该把毕生所学都用上,努力去做。”太子又把杨仁风从潞州、马绍从东平调回来,还重新启用杨恭懿在省里议事,又因为董文用处理政务很老练,让他和杨恭懿一起在省里议事。

按察副使王恽献上了一本书叫《承华事略》,里面有二十篇,分别是:《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明分》、《崇儒》、《亲贤》、《去邪》、《纳诲》、《几谏》、《从谏》、《推恩》、《尚俭》、《戒逸》、《审官》。

太子听说汉成帝没有拆除驰道,唐肃宗把绛纱袍改成了朱明服,非常高兴地说:“如果我当政,我也会这么做的。”

后来,有人讲到邢峙阻止齐国的太子吃邪蒿的事,太子就问身边的官员:“菜名叫邪蒿,未必就真的邪恶吧?就算吃了,难道就会让人变得不正派吗?”张九思回答说:“古人设立戒律,道理就在这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皇上把江西龙兴路划给太子当封地,太子跟身边的人说:“哪儿能找到像邢州的张耕那样会治理百姓的人啊!要是能让他去治理,让江南各郡都学习他的方法,老百姓肯定能安居乐业。” 然后太子就让宋衟好好挑选任命地方长官。

江西行省献上税收盈余四十七万缗钱,太子生气地说:“朝廷让你们好好治理百姓,百姓安居乐业了,钱粮还愁不够吗?百姓不安定,就算钱粮再多,又能拿来干什么呢!” 然后就把这笔钱全部退回去了。

阿里因为是民政官员,还兼管税收,请求每年额外进贡三百只羊,太子觉得这超出了规定,就拒绝了他的请求。

参政刘思敬派他弟弟刘思恭献上了一百六十户新移民,太子问这些人的来历,回答说是:“刘思敬征讨重庆时俘虏来的。”太子皱起了眉头说:“回去告诉你哥哥,这些人应该就地释放,让他们成为普通百姓,不要再让老百姓寒心了。”

乌蒙宣抚司进贡的马匹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太子就告诉他们说:“去年我就说过不要进贡太多马匹,怕路上经过的地方,老百姓要多次劳作。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二十年春天,朝廷征召刘因到保定任职,刘因因为生病推辞,朝廷一再挽留,最后他被任命为右赞善大夫,同时任命吏部郎中夹谷之奇为左赞善大夫。那时候国子学已经建立了,李栋、宋衟、李谦都是太子身边的僚友,先后负责国子学的教学事务。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就让刘因全权负责国子学,而让宋衟等人继续担任顾问。刘因曾经说过:“我听说金章宗的时候,有人认为太学生的伙食费太多了,章宗说,培养出一个范文正公,这点花费算得了什么?这话说得真好。”后来刘因又因为生病请求离职。

二十二年,朝廷任命长史耶律有尚为国子司业。中庶子伯必带着他的儿子阿八赤来拜见太子,请求让儿子入学。伯必却让他的儿子去学习蒙古语。一年后再次见面,太子问伯必的儿子在读什么书,儿子回答说读的是蒙古书。太子说:“我让你学习汉人的文字,你快去胄监学习吧!” 太子又派使者去开元府征召宋朝工部侍郎倪坚。倪坚来到后,太子询问他古今成败得失,倪坚回答说:“夏商周三代得天下靠的是仁义,而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义。汉朝和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外戚和宦官。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奸党和权臣。”太子很欣赏倪坚的回答,赐给他酒,直到日落才散席。

谕德李谦、夹谷之奇曾经向太子进言说:“殿下您天资聪颖,阅历丰富,正遵循圣训,参与处理政务,像膳食起居这些事情,本来就不需要我们来劝谏。至于军民的疾苦,政令的得失,这些事关朝廷大事,是台院的责任,不是宫臣应该多说的。只有澄清根本,巩固基业,才是殿下应该留心的事情,而我们也必须直言不讳。我们恭敬地提出十件事:一是正心,二是睦亲,三是崇俭,四是亲贤,五是几谏,六是戢兵,七是尚文,八是定律,九是正名,十是革敝。” 他们论述“正心”时说:“太子的心,是天下的根本。太子心正,则天心有所归属,人心有所依靠。唐太宗曾经说过,人主一心,攻击他的人很多,有的用武力,有的用巧舌,有的用谄媚,有的用奸诈,有的用享乐,各种各样的攻击蜂拥而至,各求讨好。人主稍有懈怠,就会被其中一种攻击所影响,其危害难以言喻。殿下是至尊的储君,想讨好您的人也不少,必须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被物欲所迷惑,这才是社稷百姓之福。巩固根本,澄清源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论述“睦亲”时说:“宗亲是王室的屏障,是人主自保的力量。既然等级制度已经确定,尊卑有别,就必须恩泽遍及,才能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宗亲高兴了,远近的人也就高兴了。” 他们论述“正名”、“革敝”尤其切中时政。

太子在中书待的时间长了,精通断案,各地州郡的赋税征收、漕运、工程建设、市场交易,凡是关系到百姓安危的事情,他只要一听说,就立刻下令停止。右丞卢世荣靠着贪污受贿升官,太子非常厌恶他,曾经说过:“钱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年年都盈利呢!恐怕是百姓的血汗,都耗费在这里了。这不仅危害百姓,更是国家的巨大蠹虫!”后来卢世荣果然因为罪行被治罪。桑哥一向支持卢世荣,听说太子说了这些话,就闭口不言,不敢为卢世荣求情。

元朝时期,天下太平,人才辈出。太子对这些人才非常尊重,他的老师和朋友,不是朝廷有名望的贤德之士,就是品德高尚的平民百姓,太子对他们的敬重从未减少。宋衟得了眼病,太子还赏赐给他一千五百缗钱。王磐告老还乡后,太子还把他的女婿安排到东平府做官,让他安心奉养王磐。孔洙从江南来朝见太子,太子就责备张九思没有好好学习圣人的道理,说他不知道圣人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太子这种高雅不凡的气度,完全是出于他的天性,朝野上下都对他心服口服。

后来,元世祖年纪大了,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有人建议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太子听说后,非常害怕。监察御史们把奏章压了下来,不敢轻易上报。可是,一些小人却把这件事泄露了出去,说监察御史们隐瞒实情。世祖大怒,太子更加害怕,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三岁。成宗即位后,追谥他为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并把他配享于太庙。

显宗光圣仁孝皇帝,名叫甘麻剌,是裕宗的长子。他母亲是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甘麻剌从小由祖母昭睿顺圣皇后抚养长大,每天都侍奉在世祖身边,从不离开。他为人谨慎,从不乱说话,说话也从不隐瞒实情。元朝时期,他奉命镇守北方边疆。叛王岳木忽儿等人听说他来了,都吓得赶紧投降。后来,都阿、察八儿等诸王也派使者来求和,边境于是安定下来。

有一次,甘麻剌出征驻扎在金山,正好赶上大雪。他围着火坐在帐篷里,非常高兴,就对左右的人说:“今天风雪这么大,我们坐在帐篷里还觉得冷,那些士兵们更不容易,他们穿着盔甲,拿着弓箭、兵器在帐篷外面巡逻,他们的苦楚可想而知啊!”于是,他就命令厨师做大量的肉糜,自己先尝了尝,然后分给所有士兵吃。在安抚将士之余,他还命令也灭坚用蒙古语给他讲解《资治通鉴》。他还告诫他的近侍太不花说:“朝廷把边防重任交托给我们,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全靠你们来帮忙。如果你们仗势欺人,不听我的命令,轻则处罚,重则上报朝廷。你们都要小心谨慎。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皇上没有北方的后顾之忧,这样我们才能安乐地生活在这里,才能报答国家。”

公元1252年,世祖皇帝因为晋王常年驻守边疆,特地允许他到柳林打猎。 晋王率领军队到达漷州的时候,担心军队的伙食供应不均,就命令左右官员仔细管理,公平分配给士兵们,还严厉告诫将士们说:“你们的吃喝已经足够了,如果再侵扰百姓,那就是你们自己找罪受,别后悔!”将士们都遵守命令,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打猎结束后,晋王回到上京,向世祖皇帝汇报工作。世祖皇帝称赞他说:“你在柳林期间,百姓没有受到骚扰,朕真的很高兴。”第二年冬天,世祖皇帝封晋王为梁王,赐给他金印,让他去云南镇守。 晋王前往云南途中,经过中山,第二年春天又经过怀来和孟州,随行的士兵、马匹和骆驼数以千计,所到之处从未向百姓强行索取任何东西。

公元1255年,晋王被改封为晋王,调到北方边境镇守,统领太祖皇帝的四大斡耳朵以及军队和达达地区的土地,世祖皇帝还为他重新铸造了晋王的金印。中书省的官员向世祖皇帝建议说:“诸王都设有传,而晋王现在镇守着太祖皇帝开创基业的地方,地位应该比其他诸王更高,请求为他设置内史。”世祖皇帝同意了,于是任命北安王傅秃归、梁王傅木八剌沙、云南行省平章赛阳一同担任内史。第二年,设立了内史府。 又一年后,世祖皇帝驾崩了。晋王听到噩耗后,立刻赶赴上都。 所有诸王大臣都聚集在那里,晋王说:“过去皇祖命令我镇守北方,保卫国家,我长期在边疆经历战事,愿意尽职尽责。我的弟弟铁木耳仁孝,应该继承大统。”于是成宗皇帝即位,晋王则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元贞元年,塔塔儿部遭遇歉收,晋王上奏朝廷请求宣徽院赈济灾民。 又因为答答剌地区人民也闹饥荒,晋王再次请求朝廷赈灾。朝廷下诏赐给晋王千万贯钱币,以及其他的金银布帛。皇太后还把云南进贡的金器赏赐给了晋王,派朵来送来。这一年冬天,晋王奉诏任命知枢密院事札散、同知徽政院事阿里罕为内史。大德二年,朝廷下诏赐给晋王五百石秫米。五年,成宗皇帝考虑到边疆将士贫困,又分给晋王一千贯钱币。

六年正月乙巳,也就是公元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史料补充)的正月某一天,王死了,那年他才四十岁。这位王爷生性仁厚,对下属都很好很宽容。元贞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藩邸里有个属官叫审伯,年纪大了,想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他的位置。内史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王爷,王爷说:“只有天子才能任命官员啊!”他就是这样严守规矩的,所以特别受朝廷器重。不过,他特别信奉佛教,经常请僧人做法事,每年耗费的钱财多得数不清。他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也孙帖木儿,一个叫松山,还有一个叫迭里哥儿不花。王爷去世十年后,仁宗皇帝登基了,追封他为献武王。又过了十一年,英宗皇帝被杀了,也孙帖木儿作为晋王的继承人当了皇帝,后来被追尊为光圣仁孝皇帝,庙号显宗,还被供奉在太庙里。再过了六年,文宗皇帝即位,就把他的庙宇给拆了。

顺宗昭圣衍孝皇帝,他的名字叫答剌麻八剌,是裕宗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他母亲是徽仁裕圣皇后,是弘吉剌氏。元朝刚建立的时候,他父亲裕宗还是燕王,答剌麻八剌就在燕王府出生。第二年,朝廷下令裕宗去潮河居住。八月,又把他召到了京城。每次皇帝出行巡视或者过节朝贺,他都跟着他父亲裕宗一起去。长大一些后,世祖皇帝赐给他一个郭姓侍女,后来他又娶了弘吉剌氏为妃。二十二年,裕宗皇帝死了,答剌麻八剌因为是皇孙,深受皇帝和皇太后的喜爱,所以他的出阁仪式办得很隆重。二十八年,朝廷才下令让他去怀州镇守,还派侍卫都指挥使梭都和尚书王倚陪同他前往。到了赵州,他手下的士兵竟然砍伐老百姓的桑树和枣树,老百姓向他告状,答剌麻八剌大怒,狠狠地惩罚了那些士兵,杀鸡儆猴,还派王倚回京报告这事儿。世祖皇帝听了非常高兴。还没等他到怀州,就因为生病被召回了京城。第二年春天,世祖皇帝北巡,把他留在京城治病,两个月后他就死了,那年他才二十九岁。

他有三儿子:老大叫阿木哥,被封为魏王,是郭皇后生的;二儿子叫海山,后来当了武宗;三儿子叫爱育黎拔力八达,后来当了仁宗。大德十一年秋天,海山当上了皇帝,追封他母亲郭皇后为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让她和历代皇帝一起在太庙接受祭祀。

大德十一年秋天,武宗正式登基了,他追封自己的母亲为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让她跟其他列祖列宗一起供奉在太庙里。 这说明武宗非常孝顺,对母亲的追封规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