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2年正月,中书参议孛罗帖木儿和都水傅佐上奏说,要从通州南高丽庄开始,一直到西山石峡铁板开水古金口,大概一百二十多里,开一条新河。这条河要挖深五丈,宽二十丈,让西山金口的水往东流,流到高丽庄,跟御河汇合,然后引来海运,把货物运到元大都城里。
当时,脱脱担任中书右丞相,他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开工。很多朝臣都反对,其中左丞许有壬反对得最厉害。脱脱顶着压力,没理会那些反对的声音,一定要把这事儿干成。许有壬就详细地列举了开河的利弊,大概意思是说:
公元1306年,浑河发大水,造成了很大的灾害。当时的大都路都水监赶紧把金口闸板关上,这才控制住了洪水。过了五年,浑河的水势依然很大,郭太史担心洪水会冲毁田薛二村和南北二城,于是他又把金口以上河段用砂石和泥土堵死了,彻底堵住了浑河。
到了公元1330年,都水监郭道寿提议,说应该把浑河的水引到京城,再引到通州,这样好处可太多了!于是工部官员、河道提举司、大都路以及相关的官员和老人们一起讨论这个方案。但是,大家发现,水流在南北二城之间受阻。再说,卢沟河从桥到和浑河交汇的地方,从来就没见过渔船通行,这说明卢沟河根本不适合通航啊!通州离京城四十里,卢沟河只有二十里,如果真要通航,为什么不直接在卢沟河建码头,这样多方便?非要跑到四十里外的通州去?而且,西山水势高峻,金朝时期,这条河是在城北流入郊外的,就算决堤,危害也小。现在呢?它在城西南,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这河水本来就湍急,要是再赶上夏秋季节的暴雨洪水,那后果不堪设想啊!这可是宗庙社稷所在的地方,哪能冒险呢?就算一时成功了,也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决堤。再说,金朝时期,这条河未必能通航,现在看到的那些河道遗迹,说不定是以前修建后又放弃了的呢!还有,地形高低不同,如果不修闸,水流就会变浅变慢;如果修闸来控制水流,那河水就会变得浑浊,容易淤塞,每年每月都要有人专门去清理,这工作没完没了的!再说,郭太史当初修建通惠河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浑河的水,而要从很远的白浮引水入城呢?那是因为白浮的水清澈,而浑河的水太浑浊,根本不能用啊!
这个方案刚提出来,消息就传出去了,大家都说不行。如果认为成就大事的人不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别人的话不值得听,那不就是商鞅、王安石那种做法吗?现在这个时代,可不能这么做啊!
好,提案递交上去了,可是丞相就是不同意。没办法,只能在正月里开工,一直忙活到四月才完工。
一打开闸门放水,金口水哗啦啦地流下来,水流又急又湍,河道被泥沙堵得严严实实,船根本过不去。更糟糕的是,开挖的时候,把老百姓的房子、坟地都给毁了,好多民工因此丧命受伤,还花了巨额的钱,最后啥也没干成,白忙活一场!
后来,御史还弹劾了当初提议修建水利工程的孛罗帖木儿和傅佐,这两个人都被杀头了。我把这事儿记录下来,就是想给那些乱说要搞水利工程的人提个醒儿,别再犯同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