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答儿,忙兀人。他祖上是剌真八都儿,有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叫忙兀儿,从此就有了忙兀氏这个家族。畏答儿是忙兀儿的第六代孙。他和哥哥畏翼一起侍奉太祖。
那时候大畴势力很强,畏翼带着他的部下投奔了大畴。畏答儿拼命拦着,不让哥哥去,还追上去劝他回来,但哥哥就是不听。没办法,畏答儿只好回到太祖身边。太祖问他:“你哥哥都走了,你一个人留在这儿干嘛?”畏答儿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就拿起一支箭折断,发誓说:“如果我不忠于主上,就让我像这支箭一样断掉!”
太祖看出了他的忠诚,就给他改名叫薛禅,并且和他结拜为兄弟。薛禅,意思是聪明;按达,意思是结交不易改变。
后来,太祖和克烈部王罕在哈剌真交战,我方兵力不足,处于劣势。皇帝命令兀鲁率领一支军队先发起进攻,可是兀鲁的将领术彻台却迟疑不决,连马鞭都挥不动。
这时,畏答儿挺身而出,激动地说:“我就像凿子,诸位将军就像斧头,凿子没有斧头帮忙,是凿不进去的!请让我先冲锋陷阵,诸位军队随后跟上,万一我回不来了,我还有三个儿子,请皇上多多关照!”说完,他就第一个冲入敌阵,打了个大胜仗。一直追击到傍晚,皇帝才派人下令让他收兵。
结果,畏答儿头部中箭,伤得很重。皇帝亲自给他敷上好药,把他留在自己的帐篷里,一个月后,畏答儿不幸去世了。皇帝非常惋惜他的死。
话说王罕被灭了之后,皇帝觉得只里吉的儿子畏答儿特别能打仗,很勇敢,就分给畏答儿一百户只里吉部族的人,并且规定以后每年都要赏赐他们,世世代代不断。皇帝还下令把忙兀部族里逃散的人口都找回来。太宗皇帝念着只里吉的功劳,又把北方一万户人家封给了只里吉的儿子忙哥,让他当郡王。
丙申年,忽都忽向皇帝汇报人口情况,把汉族百姓分到各个城里,用来封赏有功的臣子。皇帝把泰安州一万户人家封给了忙哥。皇帝觉得封的有点少,忽都忽解释说:“臣下现在分配人口,只是按照以前的数目多少来分配,忙哥以前才八百户人家。”皇帝说:“不对,虽然畏答儿封的户数少,但是战功很大,应该增加到两万户,和十个功臣一样。那些当诸侯的,封的户数都和他们的功劳不一样。” 兀鲁不服气,说:“忙哥以前的兵力还不到我的一半,现在封的却比我多!”皇帝说:“你忘了你以前横着鞭子抽马脖子的时候了吗?”兀鲁一听,立马不敢说话了。
忙哥死后,他的孙子只里瓦和乞答,曾孙忽都忽、兀乃忽里、哈赤,都继承了郡王的爵位,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博罗欢,是畏答儿幼子的孙子,琐鲁火都的儿子。那时候,各个诸侯王和十个功臣都有专门负责断案的官员,博罗欢十六岁的时候就当上了自己部族的断事官。他跟着世祖皇帝去讨伐阿里不哥,立下了不少功劳,皇帝很高兴,赏了他四十匹马和很多金子。
中统三年,李璮造反了。皇帝命令博罗欢率领忙兀的军队包围济南,又分兵去攻打益都和莱州,把这些地方都平定了。后来,皇帝又让他去审理燕南地区的案件,他判案公正,处理得非常清楚明白,皇帝赏了他一件衣服。
云南王忽哥赤的属下宝合丁用毒药害死了忽哥赤,事情败露了。中书省选了四个合适的人去审理这个案子,报给皇帝,但皇帝都不满意。丞相阿合马推荐了博罗欢,皇帝同意了。博罗欢推辞说:“我并不怕死,只是我年纪轻轻,又没读过多少书,恐怕办不好这件事。”皇帝就派吏部尚书别帖木儿协助他。
还没到云南,宝合丁就偷偷地送来六籝金子贿赂博罗欢,求他别追究这件事。博罗欢考虑到宝合丁掌握着边境的军队,如果拒绝他,恐怕会出乱子,就假装答应他说:“我的包袱装不下这么多,你先拿回去吧,等我去取。”博罗欢到了云南之后,就彻底查清了这个案子,处死了毒害王爷的宝合丁,并且把那六籝金子送回了云南省。
回朝后,皇帝看到博罗欢,对阿合马说:“你推荐的人真是不错啊!”又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还下令让忙兀军的大小事务都听从博罗欢的指挥。后来,博罗欢被封为昭勇大将军、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在元大都负责右卫,在上都则兼管三个卫队的军事。
皇上决定攻打南宋,任命他为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右丞。然后下令把大军分成两部分,右军由伯颜和阿术指挥,左军由博罗欢指挥。没过多久,他又兼任淮东都元帅,撤销了山东经略司,把山东经略司的军队全部划归到他名下。
于是,大军驻扎在下邳,他召集将领们商议说:“清河城虽然小,但是地势险要,而且和昭信、淮安、泗州互相呼应,一时半会儿不容易攻下。而海州、东海、石秋这三个地方,距离这里有几百里远,肯定防备不严。我们可以把主力部队放在这里做疑兵,然后用轻骑兵抄近路袭击这三个地方,他们的守将肯定能抓到。”大军到达后,果然这三个城池都轻易攻下了,清河城也投降了。
宋朝皇帝虽然已经投降,但是淮东地区的许多城池还在抵抗。皇上命令博罗欢继续进攻,攻下了淮安南堡,又在白马湖和宝应打胜仗,还抢掠了高邮,然后从西小河进入漕河,占据湾头,切断了通州和泰州的援兵,最后攻下了扬州,淮东地区彻底平定。皇上又加封他为桂阳、德庆二万一千户。
十四年,他奉命讨伐在应昌叛乱的只里斡台,平定了叛乱。皇上赏赐他玉带和精美丝绸,并让他和博罗欢一起担任枢密院事,再次拜为中书右丞,还让他去北京行省任职。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朝廷。
当时江南地区刚刚被征服,仍然有很多叛乱的情况,皇上就下令招募那些愿意跟随大军征讨叛乱的百姓,让他们自己组成一支军队,听从他们自己首领的指挥,不用服从其他军队的调遣,还给他们发放和正规军队一样的军旗和符节。
正巧这时博罗欢生病了,他就和枢密使董文忠一起上奏说:“现在我们的疆土越来越广阔,军队也超过百万,指挥调度都很方便,哪里还需要这些没有多大用处的百姓军队呢?他们一旦踏上江南的土地,就会抢掠百姓的财物,抓走百姓的妻儿,这样只会加深仇恨,叛乱的人会越来越多。”奏章呈上去后,皇上召见他,让他坐下说话,皇上听后恍然大悟,就同意了他的奏章。同时,常德地区也有人来告状说唐兀的一支军队在他们境内残暴地对待百姓,皇上就下令把这个首领斩首示众。所有招募的百姓军队都被解散了。
十六年的时候,哈剌斯、博罗思、斡罗罕这几个部落互相不服管,皇上就派博罗欢去管他们。
十八年,博罗欢被任命为中书右丞,负责甘肃行省的事务。二十年,他升任御史大夫,代理御史台的职务,后来因为生病就回家休养了。 这期间,诸王乃颜造反了,皇上打算亲自带兵去征讨。博罗欢劝皇上说:“以前太祖皇帝分封东边的诸侯,他们的领地和人口我都清楚,按每二十个算,乃颜占了九个,忙兀、兀鲁、紥剌儿、弘吉剌、亦其烈思这五个诸侯占了十一个。只要征讨这五个诸侯的军队就足够对付乃颜了,何必皇上您亲自出马呢?我的病也快好了,请让我去东边征讨吧!”
皇上就赏赐给他盔甲、弓箭、马鞍和马勒,让他统领这五个诸侯的军队,去和乃颜作战。结果打败了乃颜。 但是乃颜的同伙塔不带又带兵来抵抗。赶上连日下雨,军队缺粮少食,很多将领都想撤退。博罗欢说:“现在两军对垒,怎么能先撤退呢?” 没过多久,塔不带就带兵撤退了。博罗欢抓住机会率军追击,连续作战两天,自己身上中了三箭,最终大败塔不带,还斩杀了他的驸马忽伦。 这时,太师月鲁那也率领大军赶来支援,于是彻底平定了乃颜的叛乱,还抓住了塔不带。
后来,乃颜的同伙哈丹又造反了,皇上命令博罗欢和诸侯王乃马带一起讨伐他。哈丹的骑兵突然杀到,博罗欢带着三个骑兵逃跑,跑到一条很窄的沟壑边,大概只有两丈宽,追兵马上就要追上了,博罗欢策马一跃就跳过去了,而他身后的三个骑兵都掉进沟里了。人们都说这是神灵在帮助他。 哈丹最后战死,他的儿子老的也在战场上被斩杀。 这一来一回,前后花了四年时间。 博罗欢凯旋而归,献上了哈丹的两个妃子,皇上赏赐一个给乃马带,一个给博罗欢。皇上把缴获的金银器皿陈列在延春阁,召集诸侯王和将领们来分赏。博罗欢推辞不受,皇上说:“你真是个能够谦让的人啊!” 于是又赏赐给他五百两金银器作为表彰。
河南的宣慰使升迁到中书省担任平章政事,朝廷下令征收战马,但免除了功臣之家。博罗欢说:“我的马很多,我管辖的地方有三千里,我不带头拿出马匹,怎么号召老百姓呢?”于是他主动献上了十八匹好马。汴梁南边的几个州,洪水泛滥成灾,变成了巨大的水浸地,博罗欢亲自去疏通决口,督促当地官员修缮水利设施。
元成宗即位的那一年,博罗欢升迁到陕西行中书省担任平章政事。还没等他出发,就被留在了河南镇守。他上朝后,请求用泰安州缴纳的五户人家贡献的四千斤丝绸,换取内库的丝织品,分发给忙兀军。皇帝下令派车把丝织品送到军中,还赏赐了他一百五十两银子。告辞的时候,皇帝对他说:“你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世祖皇帝的恩德和教诲,你都耳熟能详,应当更加谨慎地守护它们。”然后,皇帝把世祖皇帝曾经佩戴的弓箭和箭袋赐给了他。
过了一会儿,有近臣奏报说:“当年攻打宋朝的时候,右军由伯颜和阿术统领,左军由博罗欢统领。现在伯颜和阿术都分到了土地,而博罗欢却没有,请皇上裁决。”皇帝说:“怎么这么久才说这事儿?难道他们不好意思自己请求吗?”于是又加封给他高邮五百户的食邑。
大德元年,叛乱的王药木忽儿和兀鲁速不花归顺了朝廷。博罗欢听说后,立刻派使者快马加鞭地向皇帝报告说:“诸王的叛乱,都是因为他们父亲的原因,这些人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现在他们归顺了,应该忘记他们以前的罪过,以此来劝诫那些还没有归顺的人。”皇帝非常赞同他的意见,赏赐给他金鞍马勒,任命他为平章政事,前往湖广行省任职。后来,福建行省并入江浙行省,他又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一年多后,博罗欢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
博罗欢勇敢并且有谋略,打仗总是身先士卒,打仗获得的财物都分给将士们,所以将士们都为他效死。平时总是忧国忧民,一听到有变故就请求出征,直到事情解决才罢休。他的忠义真是出于天性啊!后来追赠他为推忠宣力赞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加封泰安王,谥号武穆。
话说这几个蒙古官员,一个叫子浑都,一个叫伯都,还有野先帖木儿和博罗。子浑都啊,官儿做到山东宣慰使,还被遥远地授予了中书平章政事这个高位。 想想这官职,听着就厉害!
野先帖木儿呢,那可是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的左丞相,妥妥的二把手!最后他去世的时候,官位做到开府仪同三司、翰林学士承旨,这可是相当高的荣誉了,听着就让人羡慕。博罗也厉害,官至陕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也是个实权人物。
野先帖木儿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尼摩星吉,继承了郡王的爵位,另一个叫亦思剌瓦性吉,当上了中政使。 这父子俩,都是朝廷里的重要人物啊! 这几个人的官位,一个比一个高,在当时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伯都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一点也不骄傲自大,家里虽然有背景,但他从不以此炫耀,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看史书。元仁宗延祐五年,他被提升为江东道廉访副使,后来又升任江南行台侍御史。没过多久,就被召回朝廷,担任枢密院佥事,还兼管着舍儿别赤(官职名)。到了至大二年,他又外放出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之后又升迁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延祐元年,他被任命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那时候米价飞涨,运送一石米要花掉二百缗钱,他便想办法精打细算,最后竟然节省下来四百多万缗钱,从此各地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甘州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收成不好,老百姓常常挨饿。伯都就拿出粮食救济灾民,春天缺种子,他就借给百姓种子。这样一来,军队的粮饷有了保障,老百姓也有饭吃了。皇帝很高兴,赏赐给他猎鹰、盔甲、弓箭和五千缗钱作为奖励。
四年后,他又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后来回到朝廷担任太子宾客。他上书皇帝,阐述古代圣王修身治国的道理,皇帝很欣赏他的意见,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又被提升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可是皇太后认为东宫官员不应该外放,阻止了他去任职。于是,伯都就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到高邮老家居住。英宗皇帝继位后,再次任命他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伯都上朝谢恩,又以生病为由坚决推辞。皇帝安慰了他很久,最后准许他拿着平章政事的俸禄在家养老,还赏赐给他十万缗钱。
伯都常用的药材需要用到一种叫空青的药材,皇帝还特意派人到江南去为他寻找。伯都谢绝了,说:“我以前接受重任,就害怕自己无法胜任,现在我已经病倒了,怎么还能贪图高官厚禄和丰厚的赏赐呢?” 他还把朝廷给他的平章政事俸禄都交还给了官府。元泰定元年,他回到京城,不久就去世了。朝廷知道他家里很穷,赏赐给他二万五千贯钱;御史台又奏请赏赐三万五千贯,并把之前他辞退的俸禄也还给他。但是他的妻子弘吉剌氏没有接受,她说:“伯都生前为官,从不敢贪污受贿,现在他去世了,如果我接受这些俸禄,那就违背了他的意愿了。” 最后,她坚决拒绝了朝廷的赏赐。伯都的儿子笃尔只,是将作院的判官。
抄思,是乃蛮族人,也叫答禄。他家祖上泰阳,曾经是乃蛮部的首领。他爷爷叫曲书律,爸爸叫敞温。他太爷爷起兵讨伐不服从的人,结果曲书律丢了地盘,他爸爸敞温就逃到契丹去了,最后死在了那里。抄思小时候还小,就跟着他妈妈东躲西藏,最后回到了太祖身边,在皇宫里当差,伺候皇后。
抄思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打仗了,攻破了代州和石州,冲锋陷阵,从来不怕流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在雁门关的战斗中,他屡次打胜仗。后来太宗皇帝派睿宗去平定金国的叛乱,抄思也跟着去了,在和金兵的战斗中,他勇猛无敌,所向披靡。壬辰年,军队驻扎在钧州,金兵在三峰山扎营。抄思观察到他们的营地防御薄弱,就趁着夜色率领精锐骑兵偷袭,金兵措手不及,抄思乘胜追击,拿下三峰山。
睿宗把抄思的功劳报告给了朝廷,皇帝下旨赏赐他汤阴县黄招抚等一百一十七户人家。抄思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皇上又赏赐给他五十口人(男女各半),一套房子,还有金腰带、酒壶、酒杯等。抄思还是推辞,最后才勉强接受了。朝廷任命他为万户,让他和内侍胡都虎、留乞签一起,负责西京等地的军队征战和随州的驻守。他招募百姓,每千人就设一名官员管理。
丁酉年秋天七月,他奉命调兵,从西京、大名、滨州、棣州、怀州、孟州、真定府、河间府、邢州、名州、磁州、威州、新州、卫州、保州等地共调集了四千六百多名士兵,由他统领。后来他又调到颍州驻扎,因为生病,就回到大名府。戊申年正月,抄思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他的儿子叫别的因。
别的因小时候,他爹抄思将军正在带兵打金人,他跟祖母康里氏住在皇宫里。他爹抄思去世那年,他妈张氏带着他回了家。他祖母康里氏也去世了。他妈张氏经常教育他说:“人要做到三点才能算得上是人,知道敬畏才能成人,知道羞耻才能成人,知道艰难才能成人。不然的话,就跟禽兽没什么两样。”别的因一直谨记着母亲的教诲。
后来,世祖皇帝派他叔父去黑水镇守,还特意下令察罕那颜,让他别的因继承他爹抄思的职位,当副万户,镇守随州、颍州等地。 冬天,世祖皇帝又下令,所有征调来的士兵都得听别的因他们的命令。别的因个子很高,肩宽体壮,力气很大,很擅长舞刀,尤其骑射技术高超,士兵们都很敬畏他。
第二年,世祖皇帝登基,对他更是委以重任。 世祖皇帝召他去行宫。 后来,世祖皇帝在行宫接见了他,还赏赐给他金符,让他当寿州和颍州的屯田府达鲁花赤。当时这两个州有很多荒地,还经常有老虎吃人,有个老百姓的老婆被老虎吃了,他来告状,别的因沉默了很久,说:“这事儿好办!”然后他就让人做了陷阱,在陷阱里放了只羊来诱捕老虎。半夜,老虎果然来了,机关启动,老虎掉进陷阱里了,他就射死了老虎。从此以后,老虎伤人的事情就少了。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他被封为明威将军,信阳府达鲁花赤,还佩带着金符。信阳也经常有老虎出没,别的因到任没多久,有一天,他把马鞍上的马毯披在身上去打猎,让手下放火烧山,老虎就跑出来了,别的因就用马毯扔向老虎,老虎扑向马毯,在地上吼叫,别的因赶紧调转马头,射死了老虎。十六年,他升任宣威将军,常德路副达鲁花赤。 后来,同知李明秀造反,别的因请求只带几个人去招降他,直接到了贼营,贼兵轻敌,没有防备。别的因跟他们讲了朝廷的恩德,劝他们回头是岸,李明秀本来就怕他,就跟他一起投降了。别的因把这事儿报告了朝廷,李明秀被处死了,叛乱平息了。三十一年,他升任怀远大将军,调任池州路达鲁花赤。
他上任途中经过颍上。颍上靠近荆山,经常有野猪出来糟蹋庄稼,老百姓没办法对付。听说别的因来了,老百姓都出来迎接,告诉他这事儿。别的因说:“别担心!”然后他就去了荆山,用狼牙箭射野猪,野猪跑了好多里地。大德十三年,他升任昭勇大将军,台州路达鲁花赤。最后,他去世了,享年八十一岁。
子不花,他当时在岭南广西道担任肃政廉访司的官职;文圭这个人啊,很有隐士的德行,后来被追赠为秘书监著作郎;延寿呢,是汤阴县的达鲁花赤。孙守恭,还有他的曾孙与权,都通过读书考中了进士,很多人对他们赞不绝口。
孙守恭的儿子孙璹,字仲潜,为人正直,有操守,而且特别孝顺。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但一直很低调,不张扬。 他当过国子监博士,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就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朝廷又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但他都推辞了,一心只想在家侍奉父亲。
他父亲去世后,孙璹更加悲伤,整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最后也跟着去世了。 他这种至孝的行为,在当时传为佳话,大家都觉得他太感人了。 “百行孝为先”嘛,他真是做到了极致。 他虽然没有做多大的官,但他的孝行却比什么都伟大。 他的名声,也因此传扬开来,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