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识帖睦迩,字九成。他从小和哥哥铁木儿塔识一起进国子监读书,学习经史子集,都能理解其中的大道理,尤其喜欢练书法。起初,凭借家族背景做了官,先是在太府监当提点,后来升任治书侍御史,因为直言进谏被罢官。之后又担任枢密院同知,然后升任中书右丞、翰林承旨,最后做到大司农。
元至正七年,他被外派到江浙行省担任平章政事。第二年,他又回到中央当大司农。至正九年,他又被外派到湖广行省担任平章政事。当时沅州、靖州、柳州、桂州等地的徭民和獠民起义造反,朝廷觉得那些山区地势险峻,不好处理,就下诏安抚他们。达识帖睦迩说:“这伙土匪的情况难以预料,我觉得应该设立三个行省,一个管辖静江,一个管辖沅州和靖州,一个管辖柳州和桂州,然后派左右丞和参政带着军队驻守在那里。靖州路总管府应该撤销,改成靖州军民安抚司,再设立万户府,增加驻军。”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那些起义的徭民和獠民都投降了,达识帖睦迩被召回朝廷,继续担任大司农。
至正十一年,台州的方国珍在海上起兵造反。达识帖睦迩奉命和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一起前去招降。第二年,河南发生盗匪作乱。达识帖睦迩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他到任后,就加固城池,加强防御,盗匪不敢侵犯他的辖区。后来他又升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五年,他回到中央,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当时中书省的很多事务都被吏员拖延,他到任后,就责令两个主管文书的官员分别督促左右两边的办事机构,把事情都处理清楚了。之后他又被外派到江浙行省担任左丞相,不久又兼任行枢密院事,被授权可以便宜行事。当时江淮地区的盗匪势力越来越大,南北交通中断。达识帖睦迩只顾着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却任用了一帮不靠谱的人,大肆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只看钱财的多少来决定官员的职位高低,于是流言蜚语四起。他管辖的州县接连沦陷,他却一点也不在乎。
16年正月,张士诚攻陷了平江。到了七月,他又逼近杭州,当时的杭州守将达识帖睦迩直接放弃了城池,逃到了富阳。万户普贤奴拼死抵抗,而当时驻扎在嘉兴的元朝将领杨完者也带兵赶来支援,打败了张士诚,达识帖睦迩这才敢回来。一开始,达识帖睦迩把杨完者提拔为海北宣慰使都元帅,后来又升为江浙行省参政,这次更是直接升为了右丞。可问题是,杨完者的军队纪律很差,到处烧杀抢掠,经过的地方都被洗劫一空。达识帖睦迩非常倚重杨完者,所以没人敢管他,杨完者就越来越嚣张跋扈,根本管不住了。
第二年,张士诚又来攻打嘉兴,几次都被杨完者打败。张士诚就派了一个叫海牙的蛮族人带着降书来诈降。这海牙以前是南行台御史中丞,曾经带兵在采石筑水寨,结果被明朝军队打败了,这才逃到张士诚那里投靠。所以张士诚就派他来诈降,而且降书里话说的还很不客气。杨完者想接受张士诚的投降,但达识帖睦迩不同意,他说:“我以前在淮南的时候就招安过张士诚,我知道他这个人反复无常,他的投降根本不可信!”杨完者一直劝说,达识帖睦迩才勉强同意。张士诚一开始要求封王,达识帖睦迩没答应。他又要求封为三公,达识帖睦迩说:“三公的爵位不是我们这些地方官能随便定的,我现在虽然有便宜行事之权,但也不敢擅自做主。”杨完者又极力为他求情,达识帖睦迩表面上还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心里巴不得张士诚投降,又怕得罪杨完者,最后还是把张士诚封为了太尉,他的弟弟张士德被封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张士信被封为同知行枢密院事,张士诚的那些党羽也都分别得到了官职。后来张士德被明朝军队抓住了。 张士信又被升为了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可是,张士诚虽然表面上投降了,但他手下的城池、府库、军队、钱粮却都还掌握在自己手里,一点都没交出来。
朝廷因为达识帖木儿招安了张士诚,就下诏书给他加封了太尉的爵位。
那个时候,徽州、建德都已经被攻陷了,完者(张士诚的岳父)几次出兵都失败了。张士诚本来就一直想对付完者,而且完者当时还强娶了平章政事庆童的女儿。虽然达识帖木儿(元朝官员)主持了这桩婚事,但心里也很讨厌完者,于是就暗中和张士诚商量着要除掉完者。
他们对外宣称要让张士诚出兵收复建德,完者当时在杭州城北的营地里,根本没做好防备,结果就被包围了,完者的军队全军溃败,完者和他弟弟伯颜都自杀了。后来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追赠完者为潭国忠愍公,伯颜为衡国忠烈公。完者死后,张士诚的军队就占领了杭州。
十九年,朝廷任命张士诚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士诚就大规模动员浙西各郡的百姓修筑杭州城。之前,海运漕运很久不通畅了,朝廷派使者来征收粮食,张士诚运送了十多万石粮食到京城。地方上的权力,都掌握在张士诚手里,达识帖木儿就只剩下个空头衔了。
没过多久,张士诚就命令他的部下自己歌功颂德,一心想要得到王爵。达识帖木儿对身边的人说:“我奉命在这里做官,只是靠着嘴皮子来控制这些人。现在张士诚又想要王爵,朝廷虽然衰弱,最终也不会被他吓倒,但是如果我现在违背他的意愿,眼前肯定要吃亏,只能忍辱负重,顺从他了。”于是他就草拟奏章上报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奏报,但朝廷就是不批准。张士诚最终自立为吴王,在平江修建宫殿,设立官职。
话说张士诚手下的兰帖木儿和真保这两个家伙,巴结上司不要太明显,收受了张士诚不少钱财,还不断在张士诚面前告达识帖睦迩的状,搞得达识帖睦迩和张士诚的关系非常紧张。
公元1324年,张士诚就派王晟等人直接去指责达识帖睦迩的不是,逼着他写信给朝廷,说自己年老体弱,请求退休。 同时,张士诚还放话:“丞相的位置非我张士诚莫属!” 张士诚直接把达识帖睦迩手上的印章抢过来,自己当上了江浙行省左丞相,然后把达识帖睦迩发配到嘉兴去。这事儿传到朝廷,朝廷也就默认了张士诚左丞相的职位。
达识帖睦迩到了嘉兴后,张士诚让人把达识帖睦迩的房子围得严严实实的,门窗都封上了,看管得非常严格。 但达识帖睦迩根本不在乎,每天和妻妾喝酒唱歌,逍遥自在得很。张士诚还下令,所有官方文书都要写上“吴王令旨”四个字,还暗示行台(相当于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向朝廷请求正式任命他为丞相,但行台御史大夫普化帖木儿坚决不同意。
后来,张士诚把达识帖睦迩软禁起来,派人去绍兴找普化帖木儿要行台的印章。普化帖木儿把印章锁进库房里,说:“我的脑袋可以砍掉,但印章绝对不能交出去!” 张士诚又逼他上船,普化帖木儿说:“我可以死,但不能受辱!” 他从容地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和妻子告别,写了两首诗,然后服毒自尽了。临死前,他把酒杯摔在地上,说:“我死了,这逆贼张士诚也很快会完蛋!”
几天后,达识帖睦迩听说普化帖木儿自尽的消息,感叹道:“普大人都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 于是他叫人拿来毒酒,一饮而尽,也自杀了。张士诚随后让人把他们的棺材和家眷一起送回京城。
普化帖木儿,字兼善,是鲁乃蛮氏,是行台御史大夫帖木哥的儿子。他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当时福建各地都被地方势力控制,他根本无法施展抱负。后来调到南方行台,又被张士诚逼死。不过,人们普遍认为,普化帖木儿的死比达识帖睦迩的死更有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