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哈剌不花,祖上是江西人。他为人豪爽仗义,不怎么管家里的财产,很有古代侠客的风范。在燕赵地区住了好些年,后来当上了探马赤军户。

元至正十二年,颍州、亳州一带起了盗匪,朝廷任命泰不花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兵去平叛。哈剌不花就写信给泰不花,提出了十条建议,里面有好多关于军事策略和攻守方法的七言诗句,很厉害的那种。泰不花一看,高兴坏了,立马把哈剌不花招到自己身边当幕僚。没多久,就把他升职成左右司都事。

泰不花知道哈剌不花以前是探马赤,力气大,骑射技术又好,就让他统领前八翼军,当先锋大将。哈剌不花执行命令严格,赏罚分明,士兵们都很愿意为他卖命,而且他打仗很厉害,每次都能打胜仗。

这时候,答失八都鲁的军队在长葛打败了,残兵败将又聚集在中牟。哈剌不花当时驻扎在汴梁南边的彭子冈。这时,从长葛那边来的人说,总兵官已经被贼寇打败了,现在在中牟。哈剌不花说:“贼寇既然打了胜仗,肯定还会再来,我不能不去支援。”于是,他立刻整顿军队,出发前往中牟。

过了一会,有使者快马加鞭地来报信:半夜四更天的时候,贼寇从洧川渡过黄河,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哈剌不花说:“他们肯定是要偷袭答失八都鲁的大营。我现在赶过去已经来不及了,不如派精兵去截断贼寇的退路,来个瓮中捉鳖,一定能把他们全歼!”于是,他带领精兵,慢慢地前进,天还没亮,就埋伏在了贼寇的归路上。

果然,贼寇偷袭了答失八都鲁的大营,抢掠了大量的辎重就往回撤。哈剌不花一声令下,埋伏的军队四面杀出,贼寇大败,全都被俘获了。当时,虽然答失八都鲁是平章政事,统领大军,但是哈剌不花的功劳和他不相上下。

十七年,山东有个叫毛贵的土匪头子,带着他的匪徒们,从河间一路打到直沽,接着又攻打潡州,最后到了枣林。没过多久,他们又抢掠了柳林,眼看着就要打到京城附近了。当时主管军事的枢密副使达国珍战死了,北京城里的人都被吓坏了。朝中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建议皇帝带着队伍往北跑,躲避战乱;有的建议把首都迁到关中地区。大家意见都不统一,只有左丞相太平坚决反对。

哈剌不花当时是枢密院的副职,奉命带兵去跟毛贵打仗,在柳林和毛贵交战,结果大获全胜。毛贵的匪徒们全部溃逃,逃回了济南,北京城这才安全下来。哈剌不花在这场战役中立了大功。后来,哈剌不花升迁到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这个职位,最终在那里去世了。

话说一开始,哈剌不花和信州人倪晦(字孟晰)一起在泰不花手下做事,当小官。倪晦这个人,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而且头脑灵活,反应迅速。泰不花非常信任他,对倪晦的话言听计从;而哈剌不花呢,每次跟泰不花提建议,大多都被否决了,所以心里一直对泰不花有怨气。后来泰不花出了事,逃到哈剌不花那里求救,但是哈剌不花并没有帮忙,反而把泰不花绑起来送到了京城,导致泰不花被处死。很多人都觉得哈剌不花这样做不地道。

王英,字邦杰,是山东益都人。性格刚强果断,很有节操,力气大的惊人,擅长骑马射箭。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担任莒州翼千户。他和父亲都擅长使用双刀,人们都称他们为“刀王”。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枢密院命令他率军到南雄,讨伐丘大老的叛军。当时,六百多名叛军突然袭击,王英与他们作战,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刘把东,俘虏了九十多人。

元贞元年,他跟随左丞董士选讨伐大山里的贼寇刘贵,并将其擒获。第二年,他又讨伐了永新、安福两州的贼寇,余党都销声匿迹了。延祐二年,宁都发生了叛乱,行省命令王英率领各万户的军队前去讨伐。叛军的势力非常强大,但王英屡战屡胜,斩杀俘获的叛军不计其数,尸横遍野,河水都被堵塞了。行省平章李世安派遣王英到闽地迎接江浙平章张闾率领的军队,在木麻坑擒获了贼寇蔡五九。他又追击叛军到上虎嶂,遭遇了三千多名叛军,最终将他们全部歼灭。

至治元年,由于大臣们的推荐,他被授予忠武校尉、益都淄莱万户府副千户的职位。天历元年,被授予宣武将军。至顺二年,行省命令王英招捕桂阳州的贼寇张思进等两千人。王英到达后,凭借自己的威望,那些贼寇都纷纷请求投降。元统元年,他被授予怀远大将军、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的职位。

至元三年,万安军的贼寇吴汝期等人作乱,聚集了三千多人。王英到达后,这些贼寇全部被擒获。不久之后,李志甫在漳州起事,刘虎仔在潮州起事,朝廷下令让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儿前去讨伐。当时叛乱刚开始的时候,王英已经退休了,平章政事伯撒里对他的僚属说:“这些虽然是小偷小摸,但非刀王不可行。这个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一定可以用正义感激励他。”于是派人去迎接他。王英说:“国家有难,我虽然老了,怎么能袖手旁观呢!”他立刻上马,精神抖擞,迅速赶赴战场。等到叛乱平息后,王英的功劳最大。

元朝至正年间,毛贵攻陷了益都。当时英时已经九十六岁高龄了,他对儿子英弘说:“我们家世代蒙受皇恩,享受着优厚的官职和俸禄,这些我都亲身体验过了。如今我已经老了,就算不能再上战场为天子效力,也不能吃着敌人的粮食苟活下去啊!” 他好几天滴水未进,最终饿死了。

毛贵听说后,派人准备棺材和寿衣来安葬他。 准备下葬的时候,抬英时的尸体却怎么也抬不动。这时,英弘焚香祈祷说:“父亲,请您回到祖坟安葬吧。” 祈祷完毕,英时的尸体竟然自己坐了起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山东宣慰使普颜不花和当地官员向朝廷请求给予抚恤,有人说:“他不吃敌人的粮食,饿死在芹泉,有着伯夷、叔齐那样高尚的节操,是为臣子的典范啊!” 芹泉,是一个地名,是英时居住的地方。

石抹宜孙,字申之。他的祖先是辽国的迪烈糺人。他的五世祖叫也先,曾经在太祖皇帝手下当御史大夫,他的事迹史书上有记载。也先的曾孙叫继祖,字伯善,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担任沿海上副万户。 他最初在沿海军队驻守台州,到了皇庆元年,又调到婺州和处州驻守。他治军严明,平定了宁都的盗寇,立下了战功;而且他精通政事,对盐务政策也很有研究,很多措施都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他的学问基础是经学,但同时也通晓法家、纵横家、天文、地理、算术、方技、佛教和道教等各种学问,在士大夫中享有盛名。石抹宜孙是他的儿子。

宜孙这孩子聪明伶俐,特别爱学习,读书广泛,尤其擅长写诗。他曾经依靠嫡亲弟弟厚孙的关系,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沿海地区的副万户,负责守卫处州。等弟弟长大成人后,他就把职位让给了弟弟,自己退居台州。到了至正十一年,方国珍在海上起兵造反,浙江行省就下令让宜孙去守温州,宜孙立刻就上任了。那一年,闽地的海盗又攻打处州,行省又下令让宜孙带兵去平叛。因为立了功,他升迁为浙东宣慰副使,在台州设立了自己的衙门。没过多久,处州所属的几个县的山贼又都造反了,宜孙再次奉命前去讨伐。到了处州之后,他就开始修筑城墙,为抵御敌人做准备。

至正十七年,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铁睦迩奉旨提升宜孙为行枢密院判官,让他全面负责处州的军务,并在处州设立了分院。他还任命江浙儒学副提举刘基做他的院经历,萧山县尹苏友龙做照磨,宜孙自己又招募了当地人胡深、叶琛、章溢做军事参谋。处州地处山区,山谷纵横交错,盗贼依托险要地势,经常出来作乱,很难治理。宜孙采纳了刘基等人的计策,有时用武力打击,有时用计谋诱降,没过多久,就把这些盗贼全部消灭干净了。后来,他又升任同佥行枢密院事。

那时候,天下大乱,各地守将都各自为政,只顾着保全自己。所以在浙东地区,就数宜孙在处州,还有迈里古思在绍兴,算是比较有名望的了。

十二月,明朝军队攻占了兰溪,眼看就要打到婺州了,而石抹宜孙的母亲正好在婺州。石抹宜孙哭着说:“忠义没有比侍奉君主和父母更重要的了,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去尽职,这是不忠;母亲有难却不去救援,这是不孝。不忠不孝,还能在天地间立足吗!” 于是,他立刻派胡深等人率领几万民兵去支援,自己则率领精锐部队殿后。军队到达婺州,刚和明军交战就战败了,只好退回。这时候,经略使李国凤到了浙江东部,皇上特批任命石抹宜孙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官阶是中奉大夫。

第二年,明军攻入处州,石抹宜孙带着几十个骑兵逃到了福建境内,想图谋报复,可是到了那里,发现人心涣散,事情已经无法再做了。他叹息道:“处州,是我一直守护的地方啊!现在我的势力已经衰弱,无处可去,不如回到处州境内,死也做个处州的鬼吧!” 于是他返回,到了处州的庆元县,被乱兵杀害了。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推诚宣力效节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上柱国,追封越国公,谥号忠愍。

迈里古思,宁夏人,字善卿。至正十四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当时苗军主将杨完者在杭州,放纵军队抢掠,没有人敢管,老百姓受苦得很。后来,一些苗军士兵跑到绍兴城里强抢人马,迈里古思抓捕并斩杀了几个,苗军这才害怕起来,不敢再到绍兴地界来了。迈里古思的名声一下子就大了。

江南行台迁到绍兴后,下令任命迈里古思为行台镇抚,他就大力招募民兵,加强防御。处州的山贼烧杀抢掠了婺州的永康、东阳,迈里古思带兵前去讨伐,和石抹宜孙约定时间,前后夹击山贼的老巢,最终平定了山贼。他被提升为江东廉访司经历,仍然留在绍兴,用军队保护行台。当时浙江东部和西部的很多州县都破败不堪,只有绍兴在迈里古思的保护下安宁祥和,百姓都把他当作父母一样爱戴。江浙省的官员就上奏朝廷,皇上特批任命他为行枢密院判官,在绍兴设立分院办公。

方国珍派兵打绍兴下面的县城,迈里古思一听就火了,说:“这国珍本来就是海盗,现在投降了当了大官,居然还来祸害咱们老百姓,这成何体统!”他决定带兵去讨伐。先派部将黄中去攻打上虞,黄中回来后,请求增兵。

那时候朝廷正重用方国珍,用他的船运粮草,而且御史大夫拜住哥跟方国珍私底下关系贼好,走得很近,收受过他的贿赂。拜住哥一听迈里古思擅自起兵,心里慌了,怕事情闹大,就让人把迈里古思叫到自己家里,想商量商量这事儿。结果迈里古思一到,拜住哥就让人用铁锤活活把他打死了,砍下头扔到厕所里。城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听到这个消息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黄中带着他的兵马去报仇,把拜住哥全家老小,还有台府的官员和办事人员都杀光了,唯独留下了拜住哥,然后把情况报告给了张士诚。张士诚就派兵去守绍兴。拜住哥后来升官了,当了行宣政院使。监察御史真童上奏说:“拜住哥暗中害死朝廷大员,差点引发兵变,他行为不法,不忠于朝廷,罪大恶极!应该按照法律严惩!”皇上听了奏章,就撤了拜住哥的官职,把他发配到潮州,迈里古思的冤情这才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