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忽,是许兀慎氏的人,当初跟着太祖皇帝当第一千户,后来战死沙场了。

他儿子脱欢继承了他爹的职位,跟着宪宗皇帝四处征战平叛,立下了不少开疆拓土的功劳。 脱欢的儿子失里门,在边疆镇守,还跟着出征过六诏等地,也战死了。

失里门的儿子叫月赤察儿,为人善良厚道,勤俭节约,孝顺母亲的名声远扬。他长得高大英俊,一看就觉得像个神仙似的。世祖皇帝听说他很优秀,又同情他父亲战死的遭遇,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召见了他。皇帝见他举止稳重,回答问题条理清晰,非常高兴,说:“失里门有这么好的儿子啊!” 立刻就让他当了四怯薛太官。到了至元十七年,升任为长一怯薛。第二年,皇帝下诏说:“月赤察儿为人忠诚老实,办事谨慎小心,有什么话都敢直说,而且说得明白透彻,熟悉朝廷的规章制度,说话总是合朕的心意。不能因为他还年轻就耽误了他的升迁。让他代替线真担任宣徽使吧!”

至元二十六年,皇帝在杭海讨伐叛军,大家都准备上战场,月赤察儿上奏说:“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都已奉命出征了,这三位大人我都不能落后于他们。现在这些强敌违抗天命,胆敢对抗天兵,只希望陛下可怜臣下,让我去打一仗!” 皇帝说:“你祖上博尔忽,辅佐我的太祖皇帝,每次征战都有他,每次战斗都取得胜利,他的功劳很大啊!你认为安童他们和你家功劳一样,大家各自立功,你怕比不上他们。但是你家世代为朝廷效力,日夜守护,你的功劳也不小,何必非要亲自上战场,亲手杀敌才能满足你呢?”

公元1297年,桑哥当上了尚书省的领导,就开始滥杀异己,压制言论,把官职爵位当成商品买卖,结果朝政大乱。当时主管财政的官员也速答儿,私底下把桑哥的罪行告诉了月赤察儿,请求月赤察儿上奏弹劾他。桑哥最终被处死了。皇帝说:“月赤察儿揭露了大奸臣,揭开了蒙蔽真相。”然后,皇帝把桑哥被抄没的黄金400两、白银3500两,以及水田、水磨、别墅赏赐给了月赤察儿,表彰他的正直清廉。

桑哥倒台后,皇帝觉得湖广行省地处偏远,西边连接着番洞等少数民族地区,南边与交趾的土著接壤,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当地居民好勇斗狠,需要一位贤能的官员去安抚治理。月赤察儿推荐了哈剌哈孙答剌罕担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孙答剌罕在任八年,威望和恩德都深入人心,治理得很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来回朝担任丞相,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后世的人都认为月赤察儿很会识人。

公元1298年,负责水利的官员建议开凿一条渠道,把白浮等河流的水引到京城,再往东流入潞河。这样一来,江淮地区的船只就能通过广济渠直达京城。皇帝非常想完成这个工程,但又不想劳民伤财,于是下令让四怯薛人以及各府衙门的人专门负责这项工程,根据工程的规模和难度,划定区域分派任务,限定时间完成。月赤察儿亲自带头,穿着民工的衣服,拿着铁锹和簸箕,和民工一起干活。大家看到丞相都这么努力,纷纷响应,工程按时完工,这条河被命名为通惠河,方便了百姓和官府。皇帝对身边的近臣说:“这条河要是没有月赤察儿带头亲自督办,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工。”

成宗皇帝即位后,下诏书说:“月赤察儿尽心尽力,谋划深远,忠心为国,造福百姓,特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录军国重事、枢密、宣徽使。”大德四年,月赤察儿被拜为太师。

一开始啊,金山南北那块地儿,被叛王海都和笃娃给占了,不听朝廷的,足足五十年,老是来打劫。皇上就派亲王带着左右两部的宗王和将领,带兵驻扎在那儿,防着他们。过了五年,朝廷觉得北方的军队有点懈怠,纪律也不严明,就派月赤察儿跟着晋王一起去督促军队。

这一年,海都和笃娃又来打劫了。大军分成五队,月赤察儿带其中一队。刚一交战,情况不太妙。月赤察儿可生气了,穿上盔甲,拿着长矛,第一个冲进敌阵,全军跟着他冲,绕到敌人背后,五路大军一起进攻,把敌人打了个大败。海都和笃娃逃跑了,月赤察儿也撤兵回驻地了。

后来,笃娃派人来请求投降。当时武宗皇帝也在军中,月赤察儿就派人去见武宗皇帝和其他王公将领,说:“笃娃想投降,对咱们是大好事,当然得等皇上做决定。但是来回跑一趟要好几个月,到时候机会就错过了。要是错过了机会,对国家来说是大麻烦,老百姓受累于运输,将士们也累于征战,没完没了了。再说,笃娃的老婆是我弟弟马兀合剌的妹妹,应该派人去告诉他,答应笃娃投降。”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派人去了,才把这事儿禀报给皇上。皇上说:“月赤察儿真是深谋远虑啊!”后来马兀合剌也传来了消息,从此叛乱的人就慢慢地都投降了。

话说元武宗至元十年冬天,叛王灭里铁木儿他们扎营在金山。武宗皇帝带兵出击,打了个出其不意,先过了金山。然后,月赤察儿带着大军紧跟其后,一边用武力震慑他们,一边又许以好处,灭里铁木儿就投降了。他手下的兵马一听主将投降,都吓坏了,四散逃窜。月赤察儿就派秃满铁木儿和察忽带着一万兵马深入敌营,结果那些溃兵也都投降了。

说起来,这个察八儿是海都的长子,海都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兵马。这时候,月赤察儿也把察八儿手下的兵马给收编了,前后一共收编了两支军队,十多万人呢!到了至大元年,月赤察儿派人给皇帝上奏说:“那些叛王秃苦灭和察八儿,心里根本没安好心,察八儿还带着兵在边境附近晃悠,那些叛军根本就没打算改过自新。要是他们合伙起来造反,那咱们之前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可就全泡汤了,甚至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我认为,以前笃娃先带着大家请求议和,虽然他死了,但咱们也应该派人去安抚他的儿子款彻,别让他跟咱们对着干。还有,现在这么多部落都归顺了,咱们的牧场不够用了,应该把这些投降的人安置在金山的南边,咱们的军队就在金山的北边屯田,这样既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又形成了坚固的防御,就算他们有什么阴谋诡计,咱们也能直接打到他们的心脏!”

皇帝一看奏章,说:“这个主意不错,你去阿答罕三撒海那边驻军吧!”月赤察儿按照皇帝的旨意调兵,结果秃苦灭和察八儿果然想去投奔款彻,但没被接受,进退两难,最后只好一起投降了。这样一来,北方的边境才算安定下来。

皇帝下诏书褒奖月赤察儿:“你家祖上几代都辅佐我大元王朝,一直都是大将,攻城略地,战功赫赫。你是国家的元老,忠心耿耿,为国家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继位之后,很多重要决策都采纳了你的建议。现在,我设立和林等地的行中书省,任命你为右丞相,仍然担任太师,负责处理军国大事,特封你为淇阳王,佩带黄金印玺。宗室和将领们,都得听你的号令。希望你继续努力,尽心竭力为国效力,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至大四年,月赤察儿入朝,皇帝在大明殿设宴款待他,对他非常优厚。没多久,月赤察儿就在府中病逝了。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宣忠安远佐运弼亮功臣”,谥号“忠武”。

塔察儿,另一个名字叫奔盏,住在官山。他伯祖父博尔忽,从太祖皇帝开始就在朔方地区服役,当过火儿赤。火儿赤啊,就是贴身侍卫的意思。所以塔察儿家祖祖辈辈都干这个。博尔忽跟着太祖皇帝平定了很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当时跟木华黎他们一起被誉为“四杰”。塔察儿是博尔忽的曾孙,从小就骁勇善战,在宫里当侍卫。

太祖皇帝平定燕京后,睿宗皇帝监国。听说燕京的盗贼到处烧杀抢掠,专门盯上富人家,抢了东西就跑,官府根本管不住。于是就派塔察儿和耶律楚材去狠狠地打击这些盗贼,结果把为首的十六个贼头子都杀了,从此那些大盗就销声匿迹了。

太宗皇帝打金国的时候,塔察儿也跟着去,被任命为行省兵马都元帅,负责统领宿卫军和各路诸王的军队,一路打到河东各州郡,渡过黄河,攻破潼关,拿下陕西和洛阳。辛卯年,跟着大军围攻河中府,攻下它了。壬辰年,又跟着大军渡过白坡。那时候睿宗皇帝已经从西和州进入兴元,从武关出来,经过唐州、邓州。太宗皇帝见睿宗皇帝跟金兵僵持不下,就派使者约定时间,集合军队一起进攻。于是下令所有军队到钧州集合。连着下了好几天大雪,睿宗皇帝和金兵在三峰山打了一仗,大获全胜。然后皇帝下令塔察儿他们去围攻汴京。金国皇帝赶紧把他的侄子曹王讹可送去做人质,太宗皇帝和睿宗皇帝就回河北了。塔察儿又在南薰门跟金兵打了一仗。癸巳年,金国皇帝逃到蔡州,塔察儿又率领军队围攻蔡州。甲午年,金国灭亡了,塔察儿就留下来镇守中原,分兵驻扎在大河边上,防止宋军进攻。丙申年,又攻破了宋朝的光州、息州,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赏给他息州的三千户人家。戊戌年,塔察儿去世了。

他的儿子别里虎继承了他的火儿赤的职位。宪宗皇帝即位,壬子年,别里虎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统领四万户蒙古和汉军,攻打宋朝的两淮地区,彻底平定了边境。戊午年,大军集合围攻宋朝的襄阳,逼近樊城,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第二天就到了宋朝的都城。元朝至元七年,皇上赏赐给他金虎符,让他继承蒙古军万户的职位。

八年的时候,他带兵再次攻打襄阳,包围了樊城,接着又进攻了鄂州、岳州、汉阳、江陵、归州、峡州等地,战战皆捷,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元十二年,他被加封为昭毅大将军,奉旨出任隆兴路征讨元帅,和李恒等人一起大举进攻,宋军根本抵挡不住他们的锐气,接连取得胜利,攻城略地,很多地方望风而降,一口气平定了江西十一座城池,还继续进军岭南、广东地区。

宋朝灭亡后,他班师回朝,还没来得及论功行赏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