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失八都鲁,他祖上几代都是有名的人物,这事儿有记载呢。他家是南加台子,世世代代守着罗罗宣尉司万户的职位。后来土匪造反,答失八都鲁立了大功,抓了不少人,四川省就把他提拔成船桥万户了。
接着他又去云南打仗,升官成了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朝廷直接任命他做四川行省参知政事,还给他拨了三千探马赤军,跟着平章咬住一起去荆襄剿匪。九月,他们到了安平站。这时候咬住的军队已经平定了江陵,答失八都鲁就主动请缨去攻打襄阳。
至正十二年,他们到了荆门。当时贼军有十万人,官军只有三千多人,情况危急。这时,他们用了宋廷杰出的主意,招募了襄阳的官员和躲避战乱的富豪,一下子就凑齐了两万义军,给他们编了队,立了规矩。到了蛮河,贼军占据了险要的地点,官军过不去河。答失八都鲁就让屈万户带一支奇兵从侧翼绕过去,前后夹击,贼军大败。
追到襄阳城南,又是一场大战,活捉了三十个贼军将领,当场就砍了脑袋。从那以后,贼军就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了。答失八都鲁仔细观察地形,在城内布下八个方向的兵力,把襄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城外也布置了八个营地,占据了岘山和楚山,切断贼军的支援路线;他自己带着四千中军驻扎在虎头山,居高临下监视着城里。他还任命从征将领李复为南漳县尹,黎可举为宜城县尹,安抚百姓,让他们支援军队。
襄阳城里的百姓被围困很久了,有一天半夜,李复和黎可举偷偷从城里爬出来,来到官军营地,详细地报告了城里的情况,表示愿意里应外合。答失八都鲁跟他们约定好,五月初一四更时攻城,给了他们暗号就让他们回去了。到了那天,百姓用绳子把官兵拉上城墙,第一个冲上城墙的将近一千人。当时贼军有一百多艘船在城北,答失八都鲁暗中派人凿穿了船底。天快亮的时候,城破了,贼军在巷子里抵抗,但抵挡不住,纷纷逃到船上,结果船沉了,都淹死了。伪将王权带着一千骑兵往西逃,结果撞上了伏兵被抓住了。襄阳城终于被攻下了。
朝廷封答失八都鲁为资善大夫,赏赐给他很多贵重的物品,还让他的弟弟识里木做了襄阳达鲁花赤,儿子孛罗帖木儿做了云南行省理问。后来贼军又几次进攻荆门、安陆、沔阳,答失八都鲁都带兵把他们打败了。之后朝廷又增兵五千,并且让乌撒乌蒙元帅成都不花听从他的调遣。
十三岁那年,我就已经负责镇守青山、荆门等地的营寨了。九月,我率领军队攻打均州、房州,平定了谷城,又攻破了武当山上的几十个营寨,活捉了伪将杜将军。十二月,我率军攻打峡州,打败了伪将赵明远占据的木驴寨。之后,我被提升为四川行省右丞,还赏赐了我金腰带。
十四岁正月,我再次收复了峡州。三月,我又升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同时兼任知行枢密院事,统领荆襄地区的军队。五月,朝廷命令玉枢虎儿吐华代答失八都鲁守卫中兴府和荆门,并命令答失八都鲁率军前往汝宁。十月,朝廷下令我和太不花将军会合军队,讨伐安丰。当月,我们收复了苗军占据的郑州、钧州、许州三州。十二月,我们又收复了河阴和巩县。
十五岁那年,朝廷命令答失八都鲁统领太不花将军麾下所有诸王和藩将的军队,并授权他可以便宜行事。六月,我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在许州长葛与刘福通遭遇,结果被刘福通打败了,将士们都溃散了。九月,我到达中牟,收拢溃散的士兵,组织他们屯田耕种。结果刘福通的军队又来劫营,抢走了我们的辎重,我和孛罗帖木儿也因此失散了。后来刘哈剌不花率军前来支援,大败贼军,并活捉了孛罗帖木儿,把他送了回来。之后,我们在汴梁东南的青堽驻扎下来。十二月,我们调兵遣将再次出击,在太康大败贼军,随后包围了亳州,伪宋小明王逃跑了。
十六岁那年,我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三月,朝廷派脱欢知院来督战。答失八都鲁父子与刘福通正面交锋,从巳时打到酉时,打了几个回合,答失八都鲁不幸落马,孛罗帖木儿把他扶上马,让他先撤,自己则持弓矢连续射杀追兵,直到三更才步行回到营中。十月,我们转移到陈留驻扎。十一月,我们攻克了夹河刘福通的营寨。十二月庚申日,我们到达高柴店,距离太康只有三十里。当夜二更,敌军五百多骑兵来劫营,由于我们早有准备,他们很快逃跑了。我们放火追击,一直追到天亮,督促军队奋力作战,从寅时打到巳时,四个城门都被攻破,我们的勇士们翻越城墙进入城内,斩首数万,俘获了伪将军张敏、孙韩等九人,杀死了伪丞相王某、罗某二人。辛酉日,太康城被完全平定,我派孛罗帖木儿向京城报捷。皇上在内殿接见了我们,并表彰了我祖上三代的功勋,任命我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仍然兼任知行枢密院事,负责守卫汴梁;识里木为云南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为四川行省左丞;其他将校和僚属也分别受到了赏赐。
十七岁三月,我奉诏进京,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四川行省左丞相。九月,我们攻取了沟城、东明、长垣三县。十月,朝廷派知院达理麻失理前来增援,我们分兵驻扎在雷泽和濮州,结果达理麻失理被刘福通杀害,达达的军队也溃败了。我已无力回天,只能退守石村。朝廷怀疑我玩忽职守,贻误战机,派使者催促我出战。刘福通探知了朝廷的意图,伪造了我的求和信,散落在路上,使者果然得到了这封信并呈报朝廷。我得知此事后,忧愤成疾,一夜之间就去世了,那是十二月庚子日。我的儿子孛罗帖木儿另有传记。
庆童,字明德,是康里氏的人。他爷爷明里帖木儿,他爸爸斡罗思,都是封号益国公的大人物。庆童从小因为是功臣之后,就得到了仁宗皇帝的赏识,在宫里做事,经常在皇帝身边侍奉。
后来他被任命为大宗正府的掌判,升迁三次后当上了上都留守。之后又一路升迁,做了江西和河南两个行省的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 回到中央后,他当上了太府卿,掌管国家仓库。 后来又再次担任上都留守。 之后又外放到辽阳行省当平章政事,他为人宽厚,辽阳百姓都很敬爱他。
至正十年,他又升迁为平章政事,到江浙行省任职。那时候正值太平盛世,他有点沉迷于享乐,那些有才华但被遗漏的读书人,只要是举荐做官的,他都排斥不用,所以当时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
第二年,汝州、颍州发生了盗贼起义,很快蔓延到江浙地区。江东的饶州、信州、徽州、宣州、铅山、广德,浙西的常州、湖州、建德,到处都失守了。庆童就派手下的官员去督促军队作战,没过多久,这些地方就都被收复了。
之后,他又让地方官吏统计人口,对于那些犯错的人,一概不追究,招安流离失所的百姓,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家园,还发放官府的粮食救济他们。 很多地方的官府都被战火烧毁了,他就下令重建,让它们焕然一新。他还招募穷人来做工,给他们发工钱,杭州城里靠这个活下来的百姓尤其多。
十四年,脱脱带着太师、右丞相的头衔,领着大军南征,所有军队需要的物资,从衣服盔甲兵器到粮食草料,全都要从江浙地区筹集。庆童办事有条理,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千里接力,朝廷全靠他呢!
第二年,常州无锡那边闹起了盗匪,大家伙儿都建议派重兵去剿灭他们。庆童却说:“老百姓不懂事,是被官府逼急了才拿起武器的。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肯定都会乖乖投降的。”盗匪们听说后,果然放下武器,请求当个老百姓。
十六年,平江和湖州失守了。义军元帅方家奴带着他的军队驻扎在杭州城北门,勾结同伙,到处作恶,抢劫财物,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老百姓都怕死了他。庆童就跟丞相达识帖睦迩说:“咱们军队没个规矩,怎么打仗?必须先杀了方家奴才能出兵!”丞相就和庆童一起去了他的军营,指责他的罪行,然后把他砍了头示众,老百姓可高兴坏了。接着,苗军元帅杨完者带着他的军队驻守杭州。丞相达识帖睦迩奉旨任命杨完者为江浙行省右丞,可杨完者因为立了功就骄傲起来,居然想娶庆童的女儿。庆童一开始不同意,但当时苗军势力很大,达识帖睦迩又很倚重他,就强迫庆童把女儿嫁给他,庆童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第二年,庆童被派去镇海宁州,离杭州一百里,那地方靠海,土地贫瘠,老百姓很穷。他在那里干了两年,盗匪平息了,百姓也富裕起来了。到这时候,庆童在江浙已经七年了,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功劳很大,朝廷召他回朝,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又改任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还没等他上任,又让他继续留在江浙。十八年,他又被提升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还没等他上任,就被任命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还赏赐了他御赐的衣服和珍贵的酒器。当时南行台在绍兴,管辖的地区都交通中断,联系不上。绍兴东边的明州、台州等郡县被方国珍控制着,西边的杭州、苏州等郡县则被张士诚占据着。御史台的纲纪完全无法振作,只剩下个空架子了。
二十年的时候,他被召回朝廷,庆童就从海路赶往京城。 他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 结果没多久,就有人诬告他儿子庆刚僧跟宫里的女人私通,皇帝一听大怒,直接把庆刚僧给杀了。 庆童心里憋屈得很,感觉自己没啥用武之地,就装病在家待了好久,整天喝酒消愁。
过了五年,也就是二十五年的时候,皇上又下诏书,让他去陕西当行省左丞相,相当于陕西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那时候李思齐在关中带兵,实力很强。庆童到了陕西后,对李思齐采取的是礼贤下士,和平相处的策略。 他在陕西待了三年,把关中地区治理得太平无事。 之后,他又被召回京城。
二十八年七月,大明军队打到京城门口了,皇帝带着太子、后宫嫔妃,还有大臣和皇亲国戚,都往北边逃跑了。 皇帝临走前,留下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让庆童担任中书左丞相辅佐他。 八月二日,京城被攻破了,淮王和庆童从齐化门逃出去,结果都被杀了。
也速,是个蒙古族人,长得又帅能力又强,名声特别好。他先是当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后来升到尚乘寺提点,之后又调到宣政院当参议。
公元1354年,河南的土匪芝麻李占领了徐州,也速跟着太师脱脱一起南下征讨。徐州城防很坚固,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脱脱采纳了也速的计策,用大石头当炮弹,日夜不停地猛攻,把敌人逼得都快撑不住了。后来,也速又攻破了徐州城南关外的外城,芝麻李的军队只好逃跑了。因为这次战功,也速被提升为同知中政院事。
接着,他又跟着他爹,也就是太尉月阔察儿,去淮西打仗。碰巧碰上土匪围攻安丰城,他就赶紧去救援。当时过淮河没船,他就直接骑着马试探水深,然后直接趟水过去了!把敌人吓了一大跳,赶紧撤兵了。之后,他们又攻打濠州,结果朝廷下令班师回朝,他们就回去了。也速升任将作院使。
后来他又跟着他爹去淮东打仗,攻下了盱眙。他被提升为淮南行枢密院副使,之后又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在讨伐海州的土匪时,也速大获全胜。那些土匪逃跑了,结果跑到海路去袭击山东,把山东的地盘都占领了。也速料到这些土匪肯定乘胜北上入侵,于是赶紧带兵北返,前后夹击,收复了滕州、兖州两州,还有费县、邹县、曲阜、宁阳、泗水五个县,土匪的势力受到了重创。
没过多久,他又收复了泰安州和平阴、肥城、莱芜、新泰四个县,以及安水等五十三座寨子。也速被提升为知枢密院事。之后,他又去讨伐蒲台的土匪头子杜黑儿,把杜黑儿抓到京城,然后处死了。东昌的土匪头子北上入侵,路过陵州,也速在景州设伏,把他们几乎全歼了,还收复了阜城县。朝廷下令让也速带兵驻扎在单家桥,切断敌人的北上之路。
结果土匪又去攻打长芦,也速赶去迎战,结果被流矢射中了左手,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冲锋陷阵,杀死了五百多名敌人,缴获了三千多匹战马。之后,他分兵攻打山寨,老百姓都争着来投降。
我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之后调任淮南行省。雄州、蔚州的叛贼接连起来造反,我很快就把他们平定了。枢密院事刘哈剌不花手下的士兵洗劫了怀来、云州,想造反,我也迅速率领轻骑兵消灭了他们的首领,其余的都投降了,归入我的麾下。
叛贼攻陷了大宁府,朝廷下令我去讨伐。叛军驻扎在侯家店,我与他们遭遇,立刻上前作战,从傍晚打到天亮,他们一会儿溃散一会儿又集合起来。我派出一支骑兵绕到叛军背后,叛军前后受敌,大败。于是攻下大宁府,活捉了叛军首领汤通、周成等三十五人,把他们处死在城里。
朝廷召我进京觐见,赏赐非常丰厚,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并任命我为枢密院事。不久,叛贼雷帖木儿不花、程思忠等人攻陷了永平府,朝廷下令我出兵,我很快收复了滦州和迁安县。当时辽东的郡县只有永平府没有被战火波及,那里储存了十万石粮食,草料堆积如山,百姓富裕。
叛贼乘虚而入,加高加厚城墙,利用河流作为护城河,坚守不出,难以攻克。我就在城外筑起大营,切断他们的樵采,多次与他们作战,俘获了他们的伪帅二百多人,平定了数十座山寨。我又收复了昌黎、抚宁两县,活捉了雷帖木儿不花,押解到京城。叛贼情况危急,就向参政彻力帖木儿求饶,请求朝廷开恩。朝廷答应了,命令我撤兵。
我估计叛贼肯定是用计拖延我的军队,于是严加戒备,派人侦察。程思忠果然弃城逃跑,我立刻追赶到瑞州,杀敌无数。叛贼于是向东逃到金复州。朝廷下令我回京。
我被任命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兼任行枢密院事,负责抚慰安抚辽东的军民,赋予我便宜行事之权,在永平府设立行省,统领军队如故。金、复、海、盖、乾、王等地的叛贼同时起兵,向西侵犯兴中州,暗中准备从海路进攻永平府,听说我设立了行省,才停止了行动。我迅速分兵防备他们的进攻。
叛贼于是转而攻打大宁府,被守将王聚打败,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叛军溃散,都向西逃窜。我担心叛贼会窥伺上都,就调动右丞忽林台率兵护卫上都,并挑选精锐部队自己追击叛贼。叛贼果然袭击了上都,忽林台打败了他们,叛军又一次溃散。永平府、大宁府于是才平定下来。我便分派官员,慰劳安抚百姓,让他们互相保卫,从事耕种,百姓们还立碑歌颂我的功德。
公元1348年,孛罗帖木儿跟右丞相搠思监和宦官朴不花不对付,心里头憋着一股火,就带兵冲进皇宫,把这俩人给抓走了。然后,也速就升官了,当上了中书左丞相。到了七月,孛罗帖木儿留下点兵马守着大同,自己带着大军又杀回京城。这可把京城给吓坏了,满朝文武都跟着皇帝一起守城,太子则带兵去清河迎敌,还命令也速带兵去昌平。结果,孛罗帖木儿的前锋部队已经过了居庸关,直逼昌平。也速的军队一点儿斗志都没有,还没打仗就溃败了。太子赶紧逃回城里,然后又逃去了太原。孛罗帖木儿就这样进了京城,当上了中书右丞相,具体情况可以看《孛罗帖木儿传》。
公元1349年,太子在太原跟扩廓帖木儿商量着怎么平定内乱,就擅自命令甘肃、岭北、辽阳、陕西等地的藩王带兵来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一听,立马派御史大夫秃坚帖木儿带兵去攻打那些支持太子的上都人,同时还要防备岭北的军队;他还调遣也速带兵去南方抵挡扩廓帖木儿手下的将领竹贞、貊高等人。也速的军队到了良乡就停下了,他跟手下商量,大家都觉得孛罗帖木儿的所作所为太嚣张跋扈了,简直是危及社稷,全国上下都恨透了他。于是,也速就下令军队回永平,然后跟西边的太原的扩廓帖木儿和东边的辽阳也先不花联络,这一下,军队的声势就壮大了不少。
孛罗帖木儿这下慌了,派他的手下,同知枢密院事姚伯颜不花带兵去讨伐也速。军队到了通州,结果白河水涨了,过不去,只能在虹桥附近扎营,修建工事等待时机。姚伯颜不花平时看不起也速,觉得他没啥本事,所以也没好好准备。也速看穿了他的心思,直接袭击了他的军队,把姚伯颜不花给抓了。孛罗帖木儿这下更害怕了,亲自带兵去打也速,到了通州,结果下了三天的大雨,只好回去了。之前孛罗帖木儿因为部将保安不听他的话,把他杀了;现在又损失了姚伯颜不花,这两个人都是骁勇善战的将领,对他来说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事情败露后,孛罗帖木儿最终被处死了。
公元1347年,皇上任命也速担任中书右丞相,负责山东地区的政务。第二年,明朝军队攻占了山东。闰七月,也速和他的部将哈剌章、田胜、周达等人,在莫州抵抗明军,结果军队溃败,他们干脆把莫州剩下的老百姓都抢掠一空,然后逃到北方去了。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后裔。他祖父累积了很多军功,是西域一个很大的家族。彻里帖木儿从小就沉稳有担当,很有抱负,很早就进入宫廷担任侍卫,后来被提升为中书省直省舍人,接着又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右丞相帖木迭儿权倾朝野,生杀予夺全凭他一句话,大家都对他忌惮三分。彻里帖木儿却敢于直言,公开批评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帖木迭儿想陷害他。正巧山东的水、盐税收大幅度减少,他就把彻里帖木儿调到山东担任转运司副使。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他就把亏空补齐了。之后,他又升任刑部尚书,京城的达官贵人们都很怕他,不敢犯法,而那些因为一些小事被牵连进去的人,也都被他设法弄了出来。
天历二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右丞,不久又升任中书平章政事,后来被外派到河南担任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水清了,官员们认为这是祥瑞,想向朝廷报告。彻里帖木儿却说:“我认为臣子忠诚、子女孝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祥瑞,其他的有什么用呢?”那年闹大饥荒,彻里帖木儿建议赈灾。他的下属认为必须层层上报,从县到府,再从府到省,最后才能向朝廷汇报。彻里帖木儿很生气地说:“老百姓都饿死了,还要按规矩办事吗?等层层上报,黄花菜都凉了!这分明是那些官员怕担责任,想把责任推给朝廷,我才不干!”他立刻打开粮仓赈灾,结果因此犯了擅自做主的罪名。皇上文宗听说后很高兴,赏赐了他龙袍和珍贵的酒杯。
公元1330年,云南的伯忽造反了,朝廷派彻里帖木儿带兵去平叛。他带兵打仗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叛乱平定后,朝廷赏赐了很多东西,但他都分给了将士们,自己回朝时,包袱里只剩下洗漱用品了。之后,他被任命为上都留守。
之前,上都的官员欠了商人的钱,一直不给,导致很多商人回不了家,甚至冻饿而死。彻里帖木儿为此向皇帝求情,皇帝下令拨款四百万贯给商人偿还债务。后来,他被调到江浙行省担任平章政事,他执政严厉,整个部门都井然有序。没多久,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御史中丞,朝廷官员都很敬畏他,风气为之一振。
公元1335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他首先提议废除科举考试,还想把太庙的祭祀次数从四次减为一次。监察御史吕思诚等人列举了他的罪状弹劾他,但皇帝没同意,还下令让彻里帖木儿继续处理政务。当时废除科举的诏书已经写好了,但还没盖章,参政许有壬极力反对。太师伯颜生气地说:“你这是在背后说彻里帖木儿的坏话吗?”
许有壬说:“太师您是因为彻里帖木儿立了功才提拔他到中书省的。三十多个御史都不怕您,却听我的话,难道我的权力比您还大吗?”伯颜的怒气消了一些。许有壬接着说:“如果废除科举,天下人才都会失去希望。”伯颜说:“很多举子都贪赃枉法,还有冒充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许有壬说:“科举考试还没实行之前,朝廷里贪污受贿的官员多得数不清,难道都是举子干的?举子当然也有错,但比起那些官员,少多了。”
伯颜说:“举子中能用的只有你这位参政。”许有壬说:“像张梦臣、马伯庸、丁文苑这些人,都能担当大任。还有欧阳元功的文章,岂是轻易就能赶上的?”伯颜说:“即使废除科举,那些想穿好衣裳吃好饭的读书人,也会自己学习,难道就不能当大官吗?”许有壬说:“所谓的读书人,本来就不是为了衣食而读书的,他们的目标是治理国家,安定天下。”
伯颜又说:“现在的科举考试,实际上妨碍了选拔人才的制度。”许有壬说:“古人说过,选拔贤才没有固定的方法。科举考试选拔人才,难道比通事、知印这些出身的人更好吗?现在通事等官员全国有三千三百二十五人,每年有四百五十六人。玉典赤、太医、控鹤,都属于高级官员。还有地方官员和世袭官员,他们的途径不止一条。今年四月到九月,白身直接被任命为官员的有七十二人,而科举考试一年才三十多人。太师您想想,科举考试真的妨碍了选拔人才的制度吗?”
伯颜被他说服了,但他的决定已经做出了,不能轻易改变,于是就温和地劝慰他,还说他很能言善辩。许有壬听了说:“能言善辩对事情有什么好处!”彻里帖木儿当时也在场,说:“参政,坐下,少说两句。”许有壬说:“太师说我背后说平章的坏话,我们还能一起坐吗?”彻里帖木儿笑着说:“我压根儿不信这种话。”许有壬说:“既然平章您不信,如果我真在背后说您的坏话,那我说的话一定很准,而且不止这些。”大家都笑了,然后就散了。
第二天,崇天门宣读圣旨,特别命令许有壬排在队伍最前面,以此来羞辱他。许有壬害怕惹祸上身,只好勉强照办。治书侍御史普化嘲笑许有壬说:“参政,你可真是过河拆桥啊!”许有壬觉得非常耻辱,于是就称病不出门了。
一开始,彻里帖木儿在江浙的时候,正赶上要举行科举考试,他负责邀请考官,搞得排场很大,心里其实很不爽。所以,他后来进了中书省,第一件事儿就想把科举考试给废了。他先说学校里贡士的田租可以用来供应怯薛(蒙古武士)的衣粮,以此试探朝中大佬,看看反应如何。等时机成熟了,他就直接提出来要废除科举。
彻里帖木儿这人,还曾经指着武宗皇帝鼻子骂“那壁”(那壁,就是“那边”的意思,带点轻蔑)。他还把自己的妻弟阿鲁浑沙的女儿冒充成自己的女儿,骗取了好多珠袍之类的贵重物品。这下子,御史台的官员们又弹劾他的罪行。而当时的丞相伯颜也讨厌他处处跟自己作对,想把他赶走。最后,皇帝下令把彻里帖木儿贬官到南安府,大家都觉得大快人心。过了很久,他在贬谪的地方去世了。
到了至正二十三年,监察御史野仙帖木儿等人为他申冤,请求按照寒食国公的规格追封他为王,并给他加上功臣的称号,但是这件事最终没有成功。
纳麟是知曜的孙子,睿的儿子。元仁宗大德六年,因为名声好,被丞相哈剌哈孙答剌罕推荐,进了皇宫当侍卫。十年后,升职当了中书舍人。到了至大四年,又升任宗正府郎中。皇庆元年,升任河南廉访司佥事。延祐初年,当上了监察御史。
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仁宗皇帝当时气得不得了,幸亏中丞朵儿只力为他求情,才免于处罚。他还上奏说,那些拿着监督权到处收受贿赂的官员,应该严惩,甚至流放。延祐四年,他升任刑部员外郎。六年后,外放河南行省当郎中。到了至治三年,他又回到中央,当了都漕运使。泰定年间,升任湖南、湖北两道廉访使。天历元年,被任命为杭州路总管,他勤于政事,打击奸邪,深得百姓爱戴,官员们也对他敬畏三分。
第二年,调任江西廉访使。那年南昌闹饥荒,江西行省一时难以调拨粮食救济灾民。纳麟说:“如果朝廷不批准拨款,我就用我的家产来救济!”于是拿出自己的粮食赈济百姓,救活了很多人。当时平章政事把失忽都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纳麟就弹劾罢免了他。至顺元年,他被任命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元统初年,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刑部尚书,还没等他上任,就改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没多久又升任中丞。
至元元年,被召回朝廷担任中书参知政事,后来又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之后外放江浙行省右丞,他请求退休,但朝廷没批准,又让他担任浙西廉访使,他坚决推辞,没有赴任。至正二年,被任命为行宣政院使。当时上天竺寺的老僧弥戒和径山寺的老僧惠洲,都犯了法,纳麟都依法严惩。他还建议在宣政院设立崇教所,设置四品官职的理问官来专门处理僧人的案件,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升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至正三年,又升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回到中央,担任中书平章政事。七年后,外放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很快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御史大夫,他推荐的御史,都是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人。八年后,他被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他请求退休,但朝廷不准,又给他加封太尉。后来被御史弹劾罢官,之后就退隐姑苏。
十二年,江淮地区盗贼四起,皇帝任命他担任南台御史大夫。纳麟接到圣旨后立刻就出发了。 皇上还让他兼任太尉,让他组建班子,统领江浙、江西、湖广三省的军队。皇帝派直省舍人海玉传达圣旨并告知他。纳麟叩头谢恩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一定尽力而为,用我剩下的时间来报答皇上!”到了之后,他就开始修筑集庆城的城防。
这时候,江浙地区的杭州城失守了,淮南行省的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失列门带兵去救援,到达采石矶。纳麟派人拦住他,说:“听说杭州的贼寇容易对付,不用太担心,现在宣城情况危急,应该先派兵去救宣城。”于是,他调动典瑞院使脱火赤率领蒙古军队前去支援,结果在堈下门大败贼军,宣州也安全了。
但是没过多久,贼寇又攻陷了徽州、广德、常州、宜兴、溧水、溧阳,势力蔓延到丹阳、金坛、句容,甚至攻占了上元、江宁,流寇还打到了钟山脚下,集庆城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纳麟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强撑着身体处理军务,部署军队,命令治书侍御史左答纳失守卫城内,中丞伯家奴驻守东郊。当时,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驻军和州,纳麟派人向他求援。
也先帖木儿说:“我奉命镇守江北,不敢去支援江东。”纳麟又派监察御史郑郑再次催促他。也先帖木儿这才率领步骑兵渡过采石矶,来到台城,探望纳麟的病情。纳麟很高兴,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之后,也先帖木儿军队向东进攻秣陵,杀死了两千多名贼寇,收复了湖熟镇,完全收复了上元、江宁地区,乘胜追击进入溧阳、溧水,贼寇溃逃到广德,那些占据龙潭、方山的贼寇逃到了常州。这时,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和右丞佛家闾也带兵前来支援。各地贼寇都被打败,州郡都恢复了平静。
十三年的時候,纳麟坚决请求退休,皇上同意了,还让他继续担任太尉的职位,然后他就回到庆元老家养老去了。
十六年九月,朝廷下令把江南行台迁到绍兴,又重新任命纳麟为御史大夫,还保留了他的太尉头衔。第二年,朝廷把行政中心迁到了绍兴。
十八年,纳麟接到朝廷的召见,打算走海路回京,结果到了黑水洋就碰上大风,回不去了。十九年,他又一次走海路,目标是直沽。路上,山东的俞宝率领战舰封锁了他们的粮道,纳麟就命令自己的儿子安安和船上的其他人抵抗,结果在海口打败了俞宝的军队。
八月,纳麟终于到达了京城。皇帝派使者慰问他,还给了他很高的礼遇;太子也送来了酒肉之类的礼物。可惜的是,纳麟这时已经病得很重了,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在通州去世了,享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