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桢,字干臣。他祖上是西夏皇族。金朝灭亡后,李桢通过考试当上了童生。
长大后,他被送去当人质。因为有文化,他得到了近侍的机会,金太宗很欣赏他,还赐给他一个名字,叫玉出干必阇赤。后来,他跟着皇子阔出一起攻打金朝,皇帝还特别下令说:“军队里所有的事,都要先问问李桢再执行。” 攻下河南好几个郡后,阔出派李桢和吉登哥去唐州、邓州统计人口。当时正赶上战争结束,又是灾荒年景,老百姓逃散了大半。李桢到了那里,就赶紧赈济饥寒的百姓,结果逃散的人又都回来了,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十年后,他跟着大将察罕去淮河地区打仗。因为立了功,李桢得到了金符作为奖励,还被任命为军前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李桢上奏朝廷,建议搜寻天下的儒士,并且要各地好好供养他们。十三年后,大军包围了寿春,天一直下不停的雨。李桢对察罕说:“咱们大军驻扎在城下,这又热又下雨的,很容易爆发瘟疫,对咱们不利啊。再说这城也抵抗了这么久,攻破了肯定要屠城,那老百姓怎么办?不如咱们后撤几里地,我亲自去劝降他们吧。” 察罕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李桢一个人骑着马进了敌营,跟他们讲明利害关系,第二天,寿春的守将和两个副将就带着军队投降了。因为这件事,李桢被赏赐了五千两银子。
李桢上书说:“襄阳是吴蜀的要冲,也是宋朝的咽喉要地,拿下襄阳,就能为以后攻打宋朝打下基础。” 金定宗很看重他的意见。庚戌年,金定宗赐给他虎符,任命他为襄阳军马万户。丙辰年,金宪宗命令李桢率领军队巡视襄阳和樊城。戊午年,皇帝御驾亲征,还召见李桢一起商议军务。 九月,李桢在合州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速哥,是蒙古怯烈氏的人,据说祖上是李唐皇室的旁支。他父亲怀都曾经侍奉太祖皇帝,还跟着一起在班术尼河边饮酒呢。速哥这个人,表面上看着挺老实,其实内心沉稳勇敢,很有谋略,太宗皇帝很欣赏他。
太宗皇帝派他出使金国,暗中让他探查金国的虚实,还对他说:“就算你回不来,你的子孙也会衣食无忧,荣华富贵。”速哥立马跪下说:“我死了,也是应该的。我一定完成陛下交给我的任务,您不用担心。”皇帝很高兴,赏了他一匹自己平时骑的马。
到了黄河边,金国人把他关在船舱里,七天才上了南岸,又过了三十天才到汴京。见到金主后,速哥说:“我们天子觉得你们的土地越来越小,百姓越来越疲惫,所以派我来跟你们谈谈。只要你们愿意每年按时进贡,保持友好关系,就能化解灾祸,变成好事。”金国的接待官员要速哥下跪,速哥说:“我是大国使臣,凭什么向你们下跪!”金主被他的气势震住了,拿来金杯给他喝酒,说:“回去告诉你家主子,如果一定要打仗,我就敢率领精锐部队跟你们周旋,什么岁币,休想!”速哥喝完酒,直接把金杯揣怀里带走了。
速哥表面上装得好像不太聪明,但他暗中记住了金国的地理环境、城池的坚固程度以及人民的强弱。回到朝廷后,他详细地汇报了金国的虚实,还把那只金杯献给了皇帝。皇帝高兴地说:“我从你手里得到了金杯啊!”又把金杯赏赐给了速哥。之后,皇帝下令征兵南下伐金。
大军到达河北岸,准备渡河的时候,金军已经列阵在河南岸了。皇帝命令仪仗队护送速哥走在队伍中间,自己亲自率领偏师从西面绕过金军,策马渡过沙河。这时,睿宗的军队也从襄阳、邓州赶到,两军夹击金军。金国灭亡后,皇帝赏赐速哥五个金护驾武士,说:“这是为了表彰你出使金国没有辱没国家颜面。”以前速哥出使时路过崞州,崞州人偷了他的好马,这次皇帝顺便把崞州的一些百姓也赏赐给了速哥。
乙未年,皇帝轻松地对速哥说:“我要给你个官做,西域还是中原,你自己选吧。”速哥再次跪拜说:“太好了!我想在中原任职。”皇帝说:“西山以北,八达岭以北的地区,就由你负责吧。你在城里建一座高大的楼房,住在那上面,让大家都仰望你,你再俯视他们,告诉他们怎么做,是不是很威风?”于是,皇帝任命速哥为山西大达鲁花赤。
速哥刚领命要出发,碰上六个回回人因为一件小事被判刑,将要被处死。速哥在路上遇到他们,赶紧叫住押解的官兵说:“先别急着执行死刑,我要向皇帝禀报。”他又去见皇帝说:“这六个人在西域很有名望,因为一件小事就全部杀掉,恐怕不利于安抚边疆。请把他们赏赐给我,我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悔过自新,将来为朝廷效力,杀了他们没什么好处。”皇帝同意了,把六个人叫来,说:“是速哥救了你们的命,你们要好好为他效力。”到了云中,速哥就把他们释放了。后来,这六个人都当上了大官。速哥这种宽宏大量、爱护百姓的事迹很多。他六十二岁去世,追赠推忠翊运同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宣宁王,谥号忠襄。
六个儿子,老大叫长罕,老二叫玉吕忽都,老三叫撒合里都,老四叫忽兰,老五叫忽都儿不花,老六叫不花。长罕、玉吕忽都、撒合里都这三个,都跟着兀鲁赤太子上过战场,立下了不少战功。
忽兰他妈是皇亲国戚,所以他继承了官职。他这个人很厉害,能压得住那些强横的人,也能照顾到弱势群体,公平地分配徭役,公正地执行刑罚,整个郡的人都因为他过上了安稳日子。乙未年登记户口的时候,之前皇上赏赐给崞县的人已经登记在册了,皇上又额外赏赐了山西三百户给他。当时西部地区盗贼很多,郡县的官兵抓不住,按照规定,得按丢失物品价值的两倍赔偿,这可把郡县官吏们愁坏了。有个叫甄军判的,带着一群盗贼在阜平、曲阳一带活动,还跑到浑源的地界杀人抢劫。县里因为抓不到盗贼,要赔钱,忽兰说:“这可是个大盗,县里哪能抓得住他啊!”他立刻派出一千人去抓,把甄军判杀了,还把他的同伙都剿灭了,这才消除了祸患。忽兰为人忠厚老实,但是特别喜欢佛教,曾经捐了一千金修建龙宫寺,还举办了盛大的金轮法会,供养了一万个僧人。他四十二岁去世,追赠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云国公,谥号康忠。
他儿子天德于思,聪明过人,世祖皇帝听说他很贤能,就让他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他孝顺母亲完颜氏,这事儿在当时很有名。他刚从中山北边来,正赶上边境发生战事,天德于思就督促制造兵器,安抚百姓,日夜操劳,一点儿也不休息,累得不成样子。皇帝听说后很赏识他,赏赐给他驯服的豹子、名贵的猎鹰,还允许他在禁地狩猎,当时皇帝对他的宠信可是数一数二的。他三十九岁去世,追赠太傅、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云国公,谥号显毅。他的子孙后代大多都当了大官。
忙哥撒儿,察哈札剌儿氏。这哥们儿叫忙哥撒儿,是察哈札剌儿氏族的人。他曾祖是赤老温恺赤,祖上是搠阿,他爹是那海,他们爷仨都跟着成吉思汗打过仗。
等到成吉思汗当上大汗,年纪还小,手下好多人都叛变了,跑了。可搠阿愣是没走。成吉思汗的弟弟,槊只哈撒儿,还暗地里想把搠阿给弄走,搠阿也坚决没答应。搠阿骑射技术特别好,成吉思汗特别喜欢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默尔杰”,翻译过来就是“特别会射箭的人”。
有一次,成吉思汗碰上敌人要打仗,突然飞来两只野鸭子。成吉思汗让搠阿射,问他:“射公的还是母的?”成吉思汗说:“射公的!”搠阿一箭就射中了公鸭子。敌人看见了,吓坏了,说:“这射箭技术这么厉害,飞鸟都逃不掉,何况我们呢!”吓得扭头就跑了。
有一回出征乃蛮,敌人带着精兵强将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搠阿稳如泰山,一动不动,敌人就停下了。过一会儿,敌人又冲过来,搠阿还是不动,敌人开始怀疑害怕,不敢再上前了。
后来成吉思汗征讨蔑里吉,军队打败了,搠阿和他弟弟拼死保护成吉思汗。这时候兀良罕哲里马来增援,敌人这才撤退。那海跟着成吉思汗,经历过无数的危险,从来不说一句怨言。成吉思汗非常感激他的忠心,又考虑到他家的功劳,就下令封他为怀、洛阳两地总共一百七十五户的土地。
忙哥撒儿这哥们儿,特别孝顺睿宗皇帝,对他爹那叫一个恭敬。有一回跟着他爹去攻打凤翔,第一个立了大功。后来定宗皇帝把他升职成断事官,这哥们儿办事雷厉风行,能力杠杠的。宪宗皇帝还在藩邸的时候,就特别了解他。
后来打仗,去征讨斡罗思、阿速、钦察这些部落,他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些抓到的宝贝玉器分给将士们,他自己啥也不拿。宪宗皇帝因此更看重他,让他管理藩邸的百姓。平时出去打猎,他都能管好军队,纪律性那是相当强。就算太后和妃嫔们犯点小错,他也敢直言不讳,所以藩邸里的人都很敬畏他。
后来,他被任命为断事官之长,这官职比三公还高,就相当于汉朝的大将军。 刚上任,他走出大帐,坐在熊皮垫子上,旁边坐着四十多个下属。忙哥撒儿就问大家:“皇上让我当这个大官,各位说说,我该怎么做好这个官?” 大家都沉默不语。他又问了一遍,有个叫夏人和斡的坐在下面,就说:“这断事官的道理,就像宰羊一样,割肩膀的时候不能伤到脊骨,关键在于公平公正。”
忙哥撒儿一听,立马就进帐篷去了。其他人都不明白他干嘛去了,都觉得夏人和斡说话太冒失了。结果忙哥撒儿进去后,却跟皇帝说夏人和斡说得对。皇帝就把夏人和斡叫来,让他走几步,说:“这是个可用之才啊!” 夏人和斡也因此出了名。
定宗皇帝死了,宗王八都罕召集所有宗亲开会,商量立谁为新皇帝。畏兀八剌说:“失烈门是皇孙,应该立他为帝。再说,先帝(太宗)生前就说过他可以治理天下。”其他的大臣谁也不敢说话。只有忙哥撒儿站出来说:“你说的对,但是先皇后立定宗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呢?八都罕也是按照先帝的遗言行事啊!要是还有谁敢反对,我就砍了他的脑袋!”大家一听这话,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八都罕就立宪宗为皇帝了。
宪宗小时候,太宗皇帝就非常看重他。有一次出行,刮起了大风,进了帐篷后,太宗让宪宗坐在自己膝盖上,摸着他的头说:“这孩子将来可以治理天下。” 还有另外一次,用小牛去按住豹子,当时还是小孩子的失烈门说:“用小牛去按住豹子,那小牛犊子以后怎么活呀?”太宗觉得他很有仁慈之心,又说:“这孩子将来可以治理天下。”后来太宗死了,六位皇后摄政,最终立了定宗。所以现在,这两个人都拿先帝的话来说事儿。
宪宗当上皇帝后,察哈台的儿子和按赤台等人密谋造反,他们把武器藏在挖空的马车车辕里想偷偷运进宫。结果车辕坏了,武器露了出来,薛杰发现了,赶紧报告给皇帝。忙哥撒儿立刻带兵去迎战。按赤台没想到事情败露得这么快,来不及组织反击,全都被抓住了。宪宗亲自审查犯人,把他们交给法庭审判。忙哥撒儿把所有参与叛乱的人都杀了。皇帝因为忙哥撒儿执法严明,毫不徇私,对他更加信任和重用。有人该受罚,忙哥撒儿就依法处置,然后才向皇帝汇报,皇帝总是批准。有时候皇帝还没起床,忙哥撒儿来汇报工作,到了帐篷前,就敲击箭筒,皇帝问他什么事,他就直接汇报,皇帝还会赏赐他帐篷里的大扇子。可见皇帝对他的宠信到了什么程度。
癸丑年冬天,忙哥撒儿因为喝酒喝多了死了。皇帝觉得忙哥撒儿当权时杀的人太多了,当时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他,于是皇帝就下诏书给忙哥撒儿的儿子,诏书的大概意思是:
你爷爷赤老温恺和你的曾祖父搠阿,都为我成吉思汗效力,立下了不少功劳,我的皇祖父对此也是非常赞赏的。你爸爸忙哥撒儿,从小就侍奉我的太宗皇帝,每天都忠心耿耿,从没有犯过错。从我父亲那一代开始,就一直在四处征战,一直到我母亲和我兄弟们执政期间,他都一直忠心耿耿,没有犯过任何错误。
我平定了斡罗思、阿速、稳儿别里钦察等地的时候,他带领大军渡过大河,建造方舟,开山修路,攻城略地,战功比其他将领都要多。我缴获了很多珍宝,赏赐给将士们,但他却非常淡泊名利,从不贪图私利。我采纳了他的建议,修订了国家的法令,治理田地,安定国家,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因为他忠心耿耿,即使他的亲戚朋友,甚至我的嫔妃,犯了小错,他都一视同仁,从不徇私枉法。所以,我的母亲、我的兄弟们都非常依赖他。朝中的老臣、宿卫老将们,也都对他非常敬畏。
鉴于他的勤劳,我封他为札鲁忽赤,让他管理我父亲统治下的百姓,秉公执法,明辨是非,谨慎地对待百姓,成为我的左右手,耳目,大家都对他没有怨言,我听着也很安心。
从那以后,察哈台阿哈的孙子,太宗的后代定宗、阔出的儿子,以及他们的百姓,却起了异心。幸好上天保佑,当时有个叫克薛杰的人向我报告了这件事。你父亲率领大军,平息了叛乱,赤台等人图谋叛乱的阴谋被挫败,全部被抓了起来。我抓住了那些有罪的人,让他们接受审判,你父亲秉承我的公正,在判刑和赦免上都依法办事。他还负责审理也速、不里两地的案件,同样也依法办事。
哎,脱欢、脱儿赤你们俩听着!从朕用上你们父亲开始,朕就秉公执法,从不偏袒,兄弟亲戚,都得老老实实守法。现在,很多人都在埋怨,说“你也得死吧”,好像心里很不服气。但即使人死了,朕也会像他活着一样优待他。所以朕好好教导你们,你们一定要明白朕的意思,这样才能有好福气,不然就会倒霉。记住,只有上天和君主才能决定人的祸福啊!只有上天和君主,才值得敬畏!你们要为人正直,行为端正,这是你们的福气;要是反着来,就别想了。 要是能听朕的话,就能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别人也挑不出你们的毛病;要是听不进去,别人就会记恨你们、监视你们、挑拨你们。那些怨恨你父亲的人,一定会说“你和他一样坏”,到那时,你们就危险了! 你们要认真琢磨朕说的这些话,不仔细思考,你们就会有麻烦;要是能仔细思考,别人就会敬重你们、害怕你们,就不会有人挑拨离间、监视你们,更不会有人怨恨你们了。还有,你们的母亲和妻子,要是说了些挑拨离间、阿谀奉承的坏话,千万别听,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至顺四年,追封忙哥撒儿为兖国公。他生了四个儿子:老大脱欢,老二脱儿赤,老三也先帖木尔,老四帖木儿不花。脱欢当上了万户,可惜没儿子。脱儿赤的儿子叫明礼帖木儿,官做到翰林学士承旨,还因为参与征讨乃颜立了功。明礼帖木儿的儿子叫咬住,咬住的儿子叫也先,官做到延徽寺卿。也先帖木儿的儿子叫哈剌合孙。帖木儿不花的儿子有三个,分别是塔术纳、哈里哈孙、伯答沙。
伯答沙小时候就进了宫里当差,是个小太监。他先后侍奉过成宗皇帝和武宗皇帝,从光禄少卿一步步升到同知宣徽院事,后来又当上了银青光禄大夫、宣徽院使,最后还被遥授左丞相的高位。武宗皇帝去世后,他护送着皇上的灵柩到北边安葬,并在山陵守孝三年才回朝。
仁宗皇帝登基后,对伯答沙更加器重。延祐二年,他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那时候正是太平盛世,朝廷清明,皇帝和大臣们在朝堂上安安稳稳,老百姓也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那真是一个非常太平的时代啊!仁宗皇帝去世后,帖木迭儿掌权,伯答沙被改任集贤大学士,还兼任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没过多久,大宗正札鲁忽赤被派到北方镇守边疆,他也以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治理地方,边境百姓都安居乐业。泰定年间,伯答沙回到朝廷,官职升为太保。后来倒剌沙在 上都造反,军队溃败,伯答沙拿着皇帝的玉玺和印信来向皇帝报告情况,文宗皇帝非常赞赏他。于是,伯答沙被封为太傅,继续辅佐札鲁忽赤。至顺三年,伯答沙去世了。
伯答沙为人清廉谨慎,待人宽厚,大家都称他为长者。他死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大家都感叹他的清廉。朝廷下旨追赠他“推忠佐理正德秉义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的称号,并追封他为威平王。
他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马马的斤,老二叫泼皮,老三叫八郎。八郎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的母亲咬契氏二十岁就守寡,一直没有改嫁。八郎后来也做了大宗正府札鲁忽赤,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都是他母亲教导有方啊!
孟速思,是畏兀族人,世代居住在别失八里,那是古代北庭都护府的辖区。他从小就天赋异禀,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本民族的所有文字。元太祖听说后,把他召到京城,一见面就非常高兴,说:“这孩子眼睛里闪着光芒,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然后,太祖把孟速思交给元睿宗,让他负责管理显懿庄圣皇后封地的赋税。后来,孟速思又侍奉世祖在藩地,世祖对他越来越器重。
宪宗皇帝驾崩后,孟速思对世祖说:“皇位不能空置太久,太祖的嫡孙里,您年纪最大,而且最贤明,应该立刻登基称帝。”其他诸王塔察儿、也孙哥、合丹等等,都赞同他的说法。世祖登基后,更加看重孟速思。南征的时候,孟速思和近臣不只儿一起担任断事官。后来,阿里不哥诸王叛乱,双方在漠北对峙,不只儿却起了二心,孟速思察觉到了,就上奏朝廷,把不只儿调到中都,并且亲自押送他过去,皇帝认为孟速思非常忠诚。
孟速思多次奉命招揽人才,他推荐的人,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皇帝下诏书,要封孟速思和安童为丞相,但他坚决推辞了。皇帝对安童以及丞相伯颜、御史大夫月鲁那演等人说:“孟速思真是贤才啊!在他们那个民族里,这样的人才真是少之又少啊!”孟速思为人刚正严厉,为人谨慎守信。他经常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但他的计策很少有人知道。至元四年,孟速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皇帝非常悲伤,特地给他谥号为“敏惠”。武宗时期,又追赠他为“推忠同德佐理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武都王,并改谥号为“智敏”。他留下了九个儿子,很多都当上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