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雄,字毅英,是北京人。从小就没了爹妈,但他从小就特别能干,又勇敢,骑射技术一流,金朝末年的时候,当上了军都统。
公元某年(辛未年),成吉思汗的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田雄带着手下的人投降了。成吉思汗把田雄安排到太师、国王木华黎手下做事,跟着他一起征讨兴中、广宁等地,平定了二十九个州县,还平定了锦州张鲸兄弟的叛乱,又参与了攻打柏乡、邢州、相州的战役。
公元某年(辛巳年),他又跟着木华黎攻打鄜州、坊州、绥州、葭州,立下了大功。木华黎就自作主张,任命田雄为隰州、吉州刺史,兼任镇戎军节度使,还让他代理都元帅府的事务,平定了汾西霍山一带的叛乱。公元某年(壬午年),木华黎又下令,任命田雄为河中帅,让他听从石天应的指挥。
到了窝阔台汗(太宗)当政的时候,田雄又跟着打西和州、兴元州,还参与了攻打夔州、万州的战役。因为战功卓著,他被赏赐了金符,被封为行军千户,还被召到皇帝身边当御前先锋。没过多久,他又奉命攻破了桢州的雷家堡。
后来,他奉命招降河南地区,成功招安了十三万七千多户人家,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但是,其他将领却纵兵抢掠,老百姓害怕极了,后悔投降。田雄尽力保护他们,甚至拿出自己的钱财接济他们,老百姓这才免遭了灾难。
公元某年(癸巳年),田雄被任命为镇抚陕西总管,负责京兆等路的事务。当时关中地区因为战乱而十分荒凉,各州县都空空荡荡的。田雄披荆斩棘,重建官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招抚了四山堡寨等地的未降之人,安抚好他们,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降。田雄还教老百姓努力耕种,结果京兆地区很快就恢复了繁荣。这件事上报朝廷后,他又被赏赐了金符。
到了贵由汗(定宗)时期,田雄入朝觐见,在和林病逝,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被追封为西秦王。
他留下了八个儿子,他的长子大明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京兆等路都总管府的事务。
张拔都,是昌平人。辛未年,太祖皇帝南征,张拔都带着人马前来投靠,主动请缨当先锋,于是被留下负责宿卫。后来跟着近臣汉都虎西征回纥和河西的各部族,途径陇右、蜀地进入洛阳,多次作战,脸上甚至被流矢射中面颊,却丝毫不退缩。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赏他,还赐给他名字叫“拔都”,从此汉都虎也对他委以重任。甲午年,金朝灭亡,汉都虎被任命为炮手诸色军民人匠都元帅,镇守真定。汉都虎去世后,没有儿子,就由张拔都接替了他的职位。等到汉都虎的侄子赡阇长大成人后,张拔都向朝廷请求,把权力交还给赡阇,然后就退休颐养天年了。
张拔都的儿子忙古台,跟着宪宗皇帝攻打蜀地的钓鱼山和苦竹两个据点,冒着飞石箭矢的危险,屡次受挫却毫不气馁,因此以勇敢闻名。中统元年,皇帝赐给他银符,让他参与炮手军府的事务。不久又换成金符,被任命为行军千户,跟随军队征讨襄樊,立下了战功,后来去世了。
他的儿子世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跟随丞相伯颜南征,大小打了十多次仗,每次都有功劳。他还参与了平定广西的战役。第二年,又参与收复琼州、万州等地,被封为宣武将军、行军总管。没过多久,又升迁为副万户,加封明威将军。后来跟随镇南王脱欢攻打交趾,战役结束后,那些曾经一起出征的将校们,朝廷允许他们留下来养老。这时,脱欢因为生病不能出征,世泽说:“我的祖辈都是以武勇著称的,我承蒙祖上的余荫,深受国家的厚恩,应该为王室效忠,为祖辈增光,怎么能贪图安逸呢!”他坚决请求代替脱欢出征。凯旋归来后,人们都敬佩他的忠义。
张荣,是清州人,后来搬到鄢陵去了。甲戌年,他跟着太保明安投降了朱元璋,皇上赏了他虎符,还任命他当怀远大将军、元帅左都监,官儿不小啊!
乙亥年正月,他奉命去攻打东平、益都等地。戊寅年,他又跟着皇上带兵去西域打仗,皇上还让他管着工程兵呢!庚辰年八月,大军到了西域的莫兰河,这河过不去啊!皇上就问他咋办,怎么过河?张荣说,咱们造船过河!皇上又问:“造船得花不少时间啊,啥时候才能渡河?”张荣说:“一个月足够了!”然后他就赶紧督促工匠们造船,一口气造了一百艘船,顺利渡过了莫兰河。皇上很高兴,夸他厉害,还赏了他,给他赐了个名字叫兀速赤。
癸未年七月,张荣升官了,当上了镇国上将军、炮水手元帅。甲申年七月,他又跟着皇上出征河西。乙酉年,又跟着皇上出征关西,一共五路大军。十月,攻打凤翔的时候,他大腿中炮受伤了,皇上还赏了他三十锭银子,让他去云内州养伤。庚寅年七月,张荣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
我爷爷,一开始是个小兵,后来升官了,当上了“袭佩虎符、炮水手元帅”,管着各种军工匠人。 那时候我太爷爷(成吉思汗)带兵打金国,派他去关西那边的小路,攻打金昌州等地。金国灭亡后,他又升官了,当上了“怀远大将军”。后来又升了“辅国大将军”。
再后来,他带兵守钧州。宋朝军队来打钧州,我爷爷带兵打败了他们。 可惜后来又和宋军打仗,被流矢射中了右胳膊。我爷爷七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
我爸爸继承了他老爸的职位,“袭佩虎符、炮水手元帅”,去蔡州当兵。 几年后,元朝大将阿术带兵攻打襄阳,我爸爸也参加了。 他负责守襄阳的城墙和山头,还攻破了敌人的一个堡垒。 在攻打樊城的时候,他亲自指挥火炮,炸掉了敌人的角楼,樊城也失守了。襄阳城最后也投降了。
后来,元朝政府表彰了那些有功劳的将领,包括我爸爸。 皇帝还亲自接见了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各自的岗位。 我爸爸又参加了攻打汉江流域的战役,攻破了沙洋,还攻下了阳逻堡,立了大功,皇上赏了他好马、金鞍和金丝绸。 他还参加了和宋军将领孙虎臣的战斗,以及攻打扬州和常州的战役。
我爸爸又升了官,还是“怀远大将军”兼“炮水手元帅”。 他驻扎在真州和扬州之间,切断了宋军的粮道。 宋军的将领李庭芝和姜才逃跑了,扬州城被攻下,我爸爸被任命为安庆府的达鲁花赤。
安庆城被附近的土匪袭击,当时城里兵力很少,我爸爸想了个办法,让士兵在要道上埋伏,吓退了土匪,土匪就去抢劫黄州了。 朝廷又派我爸爸去收复黄州,之后他就成了黄州的达鲁花赤。 他又升官了,成了“镇国上将军”,还是“炮水手元帅”。
后来,他带了一万新投降的汉军,去修建胶西的闸坝,方便漕运。 他还负责海运粮食,最后在我爸爸去世那年,他去世了。
赵天锡,字受之,是冠氏人。赶上金朝末年兵荒马乱的时候,他家祖上因为有钱,在当地很有影响力。金朝贞祐年间发生战乱,他父亲林保在冠氏立了功,被任命为冠氏县丞,不久又升官当了县令。大安年间快结束的时候,赵天锡捐献粮食支援军队,被授予修武校尉的官职,负责监察洺水县的酒税。
元太祖派兵南下,防御使苏政被任命为冠氏县令,于是带着县里的人到桃源、天平等山里躲避战乱。辛巳年春天,他们回到东平行台严实那里。严实本来就听说过赵天锡的名声,于是提拔他到自己手下做事,跟着一起征讨上党,因为立功被任命为冠氏县令,不久又升迁为元帅左都监,同时还兼任冠氏县令。
甲申年,宋将彭义斌占据了大名府,冠氏的元帅李全投降了彭义斌,人心开始动摇。赵天锡命令大家暂时避开彭义斌的锋芒,等待时机再行动,于是带着将领们去投奔大将孛里海军。没过多久,孛里海军就在真定打败了彭义斌,赵天锡被授予左副元帅、同知大名路兵马都总管事的官职。
李全在大名府,和他的上司苏椿勾结在一起,又收了河南人郑倜的贿赂,天天想着要攻打冠氏。赵天锡每次作战都取得胜利。有一天,郑倜亲自率领一万人来攻打冠氏,赵天锡带领敢死队坚守城池,激战了三天三夜,郑倜见攻不下来,趁着风沙大的时候逃跑了。己丑年,朝廷在行在所在地,皇上体恤百姓疾苦,特别恩准了他的请求。戊戌年,朝廷征讨宋朝,赵天锡驻军在蕲州、黄州一带,后来生病回乡,死在冠氏,享年五十岁。他留下了六个儿子,贲亨继承了他的家业。
贲亨,字文甫,继承了父亲行军千户的职位。元世祖至元己未年(1269年),他跟着军队渡江攻打鄂州,立下了战功。
至元五年(1268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各路军队的总管,参与征讨南宋,攻打襄樊。贲亨带兵袭击了蕲州和黄州,只用五百人就攻下了野人原上的山寨,还修建了白河新城。
至元七年(1270年),他跟元帅刘整一起到京城朝见皇帝,被封为征行千户,皇上还赏赐给他金符、衣服、马匹和鞍具。在攻打樊城的时候,他冒着箭石,拿着盾牌冲锋在前,最终攻破了城池。
至元十一年(1274年),他负责修建了东正阳城和西正阳城。三月,他在淮河击败了南宋将领夏贵,又增兵济南和汴梁两路的新军。至元十二年正月(1275年),他参与了攻打镇江的战役,在焦山与宋将孙虎臣、张世杰展开激战,杀死了很多敌人。
至元十三年(1276年),江南平定,他因为战功升任宣武将军。至元十四年(1277年),他被授予虎符,被封为怀远大将军,还担任处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还没等他上任,澉浦就发生了盗匪作乱,行省派他去当招讨使,平定了叛乱。没过多久,处州青田县的季文龙、章焱杀了知府赵某而叛乱,贲亨抓获了他们的同伙,这才知道七个县都反了,季文龙还自称两浙安抚使,占据了处州的天庆观。贲亨率领军队包围了天庆观,派三百名骑兵在城下河门布阵。叛军出城作战,贲亨用精锐骑兵冲击他们,叛军丢下城池四散逃窜,贲亨斩杀了三个叛军首级。贲亨进城后,安抚流亡百姓,重新设立官府。
章焱又纠集两万兵力来攻打,在恶溪南摆开阵势。贲亨分兵防守,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冲击敌军,这时万户忽都台率领援军赶到。从巳时到亥时,叛军才撤退,季文龙溺水而死。忽都台想趁机屠杀处州百姓,因为处州地处山区,没有城墙可以依靠,而且人心惶惶。贲亨说:“我奉命来管理这个州,叛贼固然该杀,但是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 他不同意屠城。将士们抢掠妇女儿童和金银财物,贲亨抓到带头的就杖责他们,并让他们把抢来的东西都还回去,州里的百姓都很感激他。
至元十五年(1278年),龙泉县的张三八聚集两万人马,杀死了庆元县的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还屠杀了他的全家。贲亨率领五百骑兵前去讨伐,在浮云乡与贼将郑先锋、陈寿山三千多人交战,斩杀三百多名敌军。张三八的军队在县城西面,与贲亨军交战三次都失败了。军队回营后,贼军在水陆两路设伏,贲亨挑选了强壮的步兵走在前面,贼军不敢靠近。后来,衢州的贼寇陈千二聚集两万人,遂昌的叶丙六也聚集三千人来支援他,贲亨前后斩杀了三千多名敌军,彻底平定了叛乱。
至元十七年(1280年),贲亨改任处州路管军万户。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他回到冠县老家,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